新書推薦:
《
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人文社科悦读坊)
》
售價:NT$
290.0
《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第2版)
》
售價:NT$
340.0
《
啊哈!原来如此(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290.0
《
部分识别入门——计量经济学的创新性方法
》
售價:NT$
345.0
《
东野圭吾:变身(来一场真正的烧脑 如果移植了别人的脑子,那是否还是我自己)
》
售價:NT$
295.0
《
严复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比较(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750.0
《
甘于平凡的勇气
》
售價:NT$
225.0
《
存在与结构:精神分析的法国转向——以拉康与萨特为中心
》
售價:NT$
240.0
|
編輯推薦: |
在未来的某一天,表情包会取代语言么?
读懂表情包,理解数字时代的沟通方式
|
內容簡介: |
在数字通信时代,作为一种非言语线索,表情包帮助我们传递情感、增强语气、组织话语,让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表达想法,令对方感同身受,并最终使我们成为更好的沟通者。
在这本书中,读者将跟随作者徜徉在表情包世界,一起探讨表情包和语言之间的相似点及不同点。具体内容包括:交流的本质、语法的作用、语言的起源及进化过程、语言与人类思想的关系、意义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于语言的使用、变化和发展的影响。
|
關於作者: |
【英】维维安·埃文斯(Vyvyan Evans), 英国语言学家,美国乔治敦大学语言学博士。
|
目錄:
|
推荐序
英文版序言:起点
01. 表情包是新的通用语言吗?
02. 表情包犯罪和交流的本质
03. 一个年度热词揭示了什么?
04. 表达情感的秘方
05. 多彩的文字
06. 一图胜千言
07. 因世界之变而变
结语:交流的未来
主要参考文献
致 谢
译后记 数字时代的沟通——“共情”的力量
|
內容試閱:
|
英文版序言:起点
一切都有起点。本书始于2015年1月,那是月底的一个周五下午,我正忙于填写按揭贷款申请。由于按捺不住性子,想找点儿别的事做,我反复刷新电子邮件。一次刷新后,我收到了一封来自伦敦《卫报》编辑的邮件,希望我给她回电话。我很想知道她找我干什么,便拨打了她的电话。
原来是有一则新闻报料,但似乎没人知道该如何处理其中的问题。事情是这样的,一名美国少年刚刚在纽约因涉嫌对警方恐怖威胁而被捕。但是,令新闻记者感到兴奋的点在于:所谓的恐怖威胁不过是使用了一些表情符号——一种小小的彩色象形符号。如今,超过90%的人会在智能手机和社交平台上将这些符号插入彼此的互动中。这位编辑问我:“很少有语言专家知道什么是表情符号。您能为此写点儿有意义的东西吗?”出于好奇,我把按揭贷款文书放在了一边,说:“让我考虑一下。”但她随即抱歉地表示:“我今天下午就需要一些内容进行报道。”我说:“嗯……好吧。”我当时还未料到,仅仅通过这些只言片语,一个历时多年的全新研究项目,一种以研究数字化文本交际为主的新型语言科学,应运而生。
那天下午所剩的全部时间我都在思考表情包这一现象。我想到了自己习惯用的那几种无聊的表情符号,眨眼、微笑,有时我还会用悲伤的表情。在那之前,我从没想过是否还有其他表情符号,甚至都没想过其来源。我努力回忆自己次意识到它们存在是何时,却难以想起来。它们似乎在某一天突然出现,从天而降,进入我们的智能手机。现在,表情符号似乎无处不在。实际上,2015年初,人们才开始大量使用它们。我不得不承认,自己都不知道其中一些是何意。例如,头上长着兔耳朵跳舞的双胞胎女孩的表情是什么意思?
我开始进行研究,很快发现表情符号其实是近些年产生的新现象。直到2011年,表情符号才作为标配,出现在iPhone和iPad的键盘上。2012年,表情符号成为Windows 8的标配,但直到2015年Windows 10发布时,才能在各种互联网浏览器中通用。2013年,表情符号成为三星(当时全球销量的智能手机制造商)智能手机安卓操作系统的标配。2015年似乎是表情包的转折之年,从某种奇形怪状、鲜为人知的青少年专属娱乐工具跃升成为与全体大众紧密相连的一种亲切交流方式,增强了数字化文本的表达效果。2015年年底,其中一个表情甚至获得了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认可:被评为年度热词。表情包不再是一种有趣却无关紧要的一时风尚,而已成为主流。
我写了一篇文章——《表情符号能否用来制造恐怖威胁?》,发给《卫报》,几天后发表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不再思考这个问题。我在大学里教书,做了一些国际性的演讲,并着手编写一本其他主题的书(而且搞定了按揭贷款申请,搬了家)。
然而,到了2015年4月,事情又有了新进展,这次,我再也无法脱身了。伦敦的TalkTalk电信公司与我联系,他们的手机部门想委托我进行一项研究,借此展开一场公关活动。他们希望了解表情包在英国智能手机用户中的使用情况,想知道人们如何以及为什么使用表情包。如今,有关表情包使用情况的报告比比皆是,营销公司、应用程序开发商和跨国公司在研究用户表情包使用习惯方面投入了数十万乃至百万美元。但在2015年年初,人们对这一新生事物知之甚少。TalkTalk公司说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可以帮助他们的专家,我两个月前在《卫报》发表的文章让他们找到了我。因此,我帮他们设计了表情包用户使用习惯调查表,然后由一家市场调研公司负责对2000名有代表性的成年人进行了调查。我分析了调查结果,在此过程中开创全球表情包个人使用习惯的研究。随着调查结果不断积累,问题也开始涌现。我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暂时放下自己正在写的书,而将本书的写作提上日程。
短短几年内,表情包迅速流行,成为一个极富研究价值(而且数据充裕)的领域,用于探索人类交流的本质,包括语言的本质和功能以及交际中涉及的其他非语言部分。在以下各章中,我将讨论数字化通信环境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这些新的交流方式如何改变我们与线上“朋友”和“粉丝”的互动,其中包括许多我们从未谋面的人。我们探究表情包的世界,将探讨:交流的本质,语法的作用,语言的起源,决定语言的使用、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及文化因素,语言的本质和组织方式,语言在人类思想本质方面揭示了什么,以及交际时如何产生意义。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表情包远非某种昙花一现的时尚,而是能够反映并揭示出交际的基本要素,进而阐释人性的意义。虽然这可能令非专业读者感到惊讶,但表情包所含内容确实远超你的想象!
接下来介绍本书中的专门用语。观察力敏锐的读者应该已经注意到,我有时用大写的首字母E来拼写“Emoji”(表情包)。在这种情况下,我将表情包看作一套具有规则、约定俗成以及受条件约束的标志符号,即一套交际系统。而当我使用“emoji”(表情或表情符号),或是“emojis”这一复数形式时,我指的是这一系统所包含的各个独立的表情符号。
表情包虽是一种交际系统,但它不是语言,而是代码。有时,表情包与语言十分相像,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语言其实也是为了促进交流而形成的一套系统。但有时——事实上较为普遍——表情包在组织和用法上与语言有着明显不同。例如,表情符号往往重复使用(如一排笑脸),通过视觉上的重复来强调重点。但是,一个理智的人不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相同的短语或句子。一行红心的表情符号能够直观、清楚地表明爱意。但是“我爱你”这句话只需说一遍或写一次足矣。语言上不恰当的重复,可能还会显得不真诚。如同受惩罚的小学生被罚一行行复写,繁重的劳动滋生厌倦。
在本书中,我将探讨表情包和语言之间的相似点及不同点。还将探讨和对比其他交际系统,包括全面为我们提供交际资源的体系。
虽然本书的研究重点是表情包,但研究过程中经常会涉及语言与交流两者间关系的本质。语言是世界上为复杂且自然发生的行为。我们人类是语言的受益者。每个孩子正常发育到4岁后,都是语言天才——这是地球上其他物种所无法比拟的。全球各地的语言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差异往往大得惊人。
数字化文本交际指两人或多人间用电子设备进行非口头的交互,包括但不限于短信、即时消息和社交媒体中的帖子。我们将看到数字化文本交际创新融合了现有认知和人际交流方式。具体而言,表情包和其他交际系统一样,其基础是一种源于进化、人类特有的相互协作本能。然而,至关重要的是,在崭新的21世纪数字化文本交际时代,表情包正进一步挖掘人类沟通的潜力。现在,让我们开始一探究竟。
面面俱到的表情包
那么,表情包如何在短信体中促进情绪表达呢?它如何帮助我们与对方产生共鸣,从而避免发生“怒喷”现象呢?简单说来,表情包之于短信体,如同非言语线索之于口头交互。至少在目前,表情包的主要作用并不是取代语言,而是提供类似于非言语线索的作用,填补短信体所缺失的功能,促进有效沟通。表情包之于短信体,如同身势语言和副语言之于口语,具有非言语线索在面对面的语言交互中所发挥的全部六大功能。
,以意义代换功能为例。在短信体中,有时用一个表情符号足矣,如回应一句超级搞笑的话, “笑哭了”表情符号也许再合适不过。对于本书章提到安迪·默里的推文而言,仅使用表情符号就足够了,用来代替语言描述婚礼当天激动人心的各项活动。
表情符号之所以能代替文本,是因为一个表情符号就相当于一个视觉格式塔。“格式塔”一词源于德语,是指人对整体的感知(20世纪初期知觉心理学的一个流派曾以此命名,具体请参阅第三章)。将表情符号看作一种格式塔,是因为表情符号能浓缩一组复杂的感受,通过一个简单、直观的符号体现。“笑哭了”表情符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用一个简单的象形符号表达出一系列复杂的情感,而且这一象形符号既能被立即辨识,又能产生共鸣。相比之下,想一想在英语中要用多少单词才能表达同样的概念。表情符号的确可以代替数字信息中的词语,可尽管如此,我们选用表情包时仍要三思而后行。有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探讨表情包使用礼仪时表示,匆忙使用表情包的下场可能相当于次约会迟到或谈到前任那般严重:
一次,有个男生想约我出去,但邀约里除了表情包外,几乎什么也没说。当然,表情符号很可爱,但我有些反感,因为我们肯定是要用文字交谈的,不是什么符号,那又该怎么办呢?我很难决定:我不想因为几个符号而毁了我和一个爱说爱笑的男生交往的机会,但他太爱用表情符号了,破坏了我对他的印象。他用表情包开始一段感情,也太心急了吧。
不必多说了!
第二,表情包具有语义强调功能。毕竟,使用表情符号的乐趣之一在于表情符号可以重复多次。比如,有人对你表示爱意,会发来一串儿爱心。这种真爱告白具有多模式性。这样,表情包也实现了强调功能。表情符号重复次数越多,语言模式所传递的信息就越能得到强化,也就越能宣告爱得真、爱得深、爱得疯。
一个相关例证是澳大利亚国会议员兼外交大臣朱莉·毕晓普,可以说她是澳大利亚影响力的女性,特别喜爱用表情符号发推文。本书章中提到毕晓普女士用表情包接受政治采访,其间用表情符号气红脸的男人代表弗拉基米尔·普京。但朱莉·毕晓普使用表情包的方式常常体现了表情包的一些主要功能。以她在2015年12月4日圣诞节前发布的推文为例(见图4-4)。这条推文包含许多表情符号,都是在强化语言信息。其中明显的实例包括邮局表情符号,由于推特上邮局图标带有与议会建筑相似的圆顶,所以它在这里用以强调“议会”一词。除此之外,竖起大拇指和鼓掌的表情符号用来强调她想表达的感激之情;而星星主题表情符号的使用有助于突出“辉煌的一年”这一概念。
同时,朱莉·毕晓普的推文也彰显了表情包的其他功能。例如,她用表情符号代替词语,表示航空旅行和圣诞节。推文结尾处的六个表情符号都与度假有关,补充说明了她对假期的美好祝愿。下文将详述表情包的语义补充功能。
表情包还有第三种功能——反语。例如,表情符号“翻白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一位评论员尤为贴切地将其称为“反讽修饰符”。
以英国体育主播、知名人士加里·莱因克尔(Gary Lineker)在2016年欧洲杯期间发布的一条推文为例。在比赛过程中,英格兰这支劲旅败给排名靠后的冰岛队,无缘晋级。在随后的比赛中,东道主法国队轻松击败冰岛队。莱因克尔本人曾是英格兰队球员,但他却在推特上加入了恶搞英格兰队的行列,发文称:“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大批特批英格兰队,看看法国跟冰岛踢得多艰难。”
“翻白眼”表情符号产生了一种元评论式的反语效果,表明莱因克尔想让人们解读他信息的方式——是在说信息的反面含义。在这场足球比赛中,法国队击败冰岛队一点也不难,英格兰队也本不应该输。因此,在英格兰队被人口只有30多万的冰岛队羞辱之后,莱因克尔认为媒体对英格兰队的批评完全在情理之中。
因此,有了“翻白眼”表情符号,我们就知道莱因克尔的本意实际上与他发布的推文相反,以莱因克尔标志性的自嘲风格为实现基础。毕竟,他是一个敢在推特上公开打赌的人,赌局为:如果他年轻时所在的莱斯特城足球俱乐部(Leicester City)赢得了联赛冠军,他就会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火爆的足球赛事直播节目中只穿着内裤主持,他的球队做到了,他也做到了!
事实上,表情符号用作元评论是表情包第四个功能的核心——语义补充功能,引导对方理解所收到的信息。在数字化通信中,由于肢体语言(微笑、眨眼或自嘲地耸肩)缺失,无法调节信息力度,因此很容易伤及对方的脸面,没有什么比表情包更能有效化解这样棘手的问题了。当然,“脸面”这一概念与我们和他人交往时产生的自我价值感和尊严感有关,本质上是我们的公众形象。有很多事都会伤脸面,因此我们每天都会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没有人想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傻瓜,也不愿意让别人指指点点,搞得我们心烦意乱。这就是礼貌性特征的意义。一个“请”或一句“谢谢”能有效地降低他人要求本身所固有的伤脸面风险。在面对面的交互中,一个微笑或眨眼通常可以化解那些伤及脸面的言论、评价或要求。
在短信体中,表情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暗示,影响着人们如何理解有损脸面的信息,这通常会在特定语境中化解伤脸面的可能。用一个表情符号便可化解充满戾气的话语,也可化解因请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的不快后果。此外,即使出现脸面尽失的危机,表情包也显出大气的本色,几乎不会给他人造成不快。即使是一个生气的表情符号,人们也几乎不会太把它当回事。
表情包在语义补充方面的另一个例证是对于情感态度的表达。举一个常见的现象为例,发送者在信息结尾加上表情符号,表达内心感受,此时便为自己的信息加入了一个元评论,作为一种非言语线索,表明发送者对所述内容的态度,从而使信息得到正确的理解。比如,一句训斥——“又迟到了!”其后若带着一个微笑或眨眼的表情符号,与生气表情符号相比,形成的意义完全不同。通过这种方式,表情符号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暗示,使对方能够更好地理解短信体中的交际信号。
因此,表情包也会使言语信息变得微妙,引导对方以幽默的方式来理解收到的信息。下面一段叙述根据记者阿什利·费特斯(Ashley Fetters)在《智族》(GQ)杂志上发表的内容改编,加入了“翻白眼”表情符号:
A:他们真的是一起从酒吧回家的吗?!
哇,看来真爱无法阻挡。
B:他们真的是一起从酒吧回家的吗?!
哇,看来真爱无法阻挡。
A叙述了一个较为平常的故事。晚上一对夫妇一起回家。尽管两人都喝得醉醺醺的,但真爱无法阻挡。但在B中,情况则完全不同。表示不赞同的抿嘴和翻白眼的表情符号告诉我们,发送者心里想的意思完全不同:晚上喝了一通酒后,这对醉醺醺的夫妇一起回家;通常情况下,他们觉得对方毫无魅力——显而易见,起作用的不是真爱,而是酒。
表情包也有对某个词或短语的强调功能。我们用表情符号强调一个词,实际上是通过表情符号所支持的多模式性,强调表达的概念,就像朱莉·毕晓普发推文那样。表情符号的使用起到了强化“议会”和“辉煌的一年”二词的作用。两个星星表情符号对应“辉煌”一词,突出相关概念。在感谢(澳大利亚)外交与贸易部的工作人员时,毕晓普用竖起大拇指和鼓掌的表情符号,强调她所要表达的谢意。
后,表情包还体现了第六个功能——话语组织。表情符号在即时消息或推文中常出现的位置是开头或结尾。消息开头的内容通常是对上一条消息的回复。例如,我与某人熟悉到用表情符号的程度,便可能简单地回复一个微笑表情符号来表示已收到消息,或者用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表情符号来表示赞同。而消息结尾的内容不仅具有元评论的特点,可用于解释我的话语,而且也向对方发出信号,表示我的想法已在此条信息中表达完毕,不用再发消息往下说了。通过这种方式,表情符号提供了有时被对话分析师称作“转换关联位置”(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的空间。在持续的对话中,我们表述完一个想法后,就会放慢语速并停下来。这是对方开始发言的“位置”,不会让对方感觉是在插嘴。这种持续话语转换是对话的特点,两人或两人以上轮流发言,起伏有致。在短信体中,我们也有办法表示消息的结尾即为想法的结束——用表情符号结束一条短消息,表明发言完毕,再清楚不过了。
有鉴于此,这与本章开始提到的“怒喷”现象有什么关系呢?答案或许显而易见。在社交中,对于交际信息意义的表达,很大一部分源自非言语线索,而电子邮件、短信等短信体(即语言模式)中非言语线索占比相对较小。单靠数字化文本信息传递意义存在巨大的不足,缺少个性展现、口语中词语的细微差异等很多与情绪表达相关的信息。因此,我们有时会觉得一封电子邮件写得冒冒失失,或一条短信读起来冷冰冰、牛哄哄,甚至更糟,遇到这般“怒喷”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