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編輯推薦:
★《论证是一门学问》配套练习辅导教材。
★该书的手册版《论证是一门学问》被译成11种文字,畅销全球30余年。
★长期占据亚马逊逻辑类图书榜前20位。
★ 美国哲学学会重磅推荐。
★全美大学批判性思维课程经典教材。
★包括50条逻辑论证规则,22条论证谬误,65套主题选自新闻、哲学和文学著作、电影等不同来源的高质量习题,及分析各种关系的思维论证导图。 ★实操、深化和应用论证规则,助你写出逻辑严谨、有理有据的文章。
★适用于阅读论证类文章、学术写作、调查研究、时事评论、辩论演讲等。
內容簡介:
本书是美国大学批判性思维课程的经典教材之一。该书的简化版《论证是一门学问》是一本逻辑论证、批判性思维方面的经典手册,畅销全球30余年。
本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包括了50条逻辑论证规则,22条论证谬误,65套主题选自新闻、哲学和文学著作、电影等不同来源的高质量习题,及分析各种关系的思维论证导图,完整、全面、系统地展示了逻辑论证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本书既可以作为已开设批判性思维的高等院校学生的辅助教材,也可以作为自学教材,来提升你在阅读、写作、谈话、演讲、辩论等方面的分析、判断等能力,让你的表达更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關於作者:
[美]大卫·莫罗(David R. Morrow),乔治梅森大学哲学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编写过哲学教科书。除本书外,还著有《气候政治中的价值观》《道德推理》《伟大的对话》等。
[美]安东尼·韦斯顿(Anthoney Weston),美国权威专家,1982年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曾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任教10年,之后在埃隆大学任教,他的著作涉及教育哲学、伦理学和批判性思考。除本书外,还著有《论证是一门学问》《伦理学实用指南》等。
目錄 :
前 言
导 论
部分 论证规则和习题
章 简论:若干基本原则
规则1 明确前提和结论
练习1.1 区分前提和结论
规则2 理顺思路
练习1.2 将论证整理为前提-结论的格式
练习1.3 分析影像形式的论证
规则3 从可靠的前提出发
练习1.4 分辨可靠和不可靠的前提
规则4 具体简明
练习1.5 破解故作高深的引语
规则5 立足实据,避免诱导性言论
练习1.6 诊断诱导性语言
规则6 用语前后一致
章练习1.7 评判读者来信
第二章 举例论证
规则7 孤例不立
练习2.1 找到相关的例子
规则8 例子要有代表性
练习2.2 改正有偏样本
规则9 背景率可能很关键
练习2.3 发现相关的背景率
规则10 慎重对待统计数字
练习2.4 评价运用数字的简短论证
规则11 考虑反例
练习2.5 寻找反例
章练习2.6 评价概括性论证
章练习2.7 用论证支持或反驳概括性结论
第三章 类比论证
规则12 类比需要相关且相似
练习3.1 发现重要的相似点
练习3.2 发现重要的区别
章练习3.3 评价类比论证
章练习3.4 给出类比论证
第四章 诉诸权威的论证
规则13 列出信息来源
规则14 寻找可靠的消息人士
规则15 寻找公正的信息来源
练习4.1 发现有偏见的信息来源
规则16 多方核实信息来源
练习4.2 辨别独立的信息来源
规则17 善用网络
章练习4.3 评价有参考来源的论证
章练习4.4 引用实操
第五章 因果论证
规则18 因果论证始于关联
规则19 一种关联可能有多种解释
练习5.1 头脑风暴:如何解释关联
规则20 寻求有可能的解释
练习5.2 发现可能性的解释
规则21 情况有时很复杂
章练习5.3 评价因果论证
章练习5.4 给出因果论证
第六章 演绎论证
规则22 肯定前件式
规则23 否定后件式
规则24 假言三段论
规则25 选言三段论
规则26 二难推理
练习6.1 辨认演绎逻辑形式
练习6.2 发现复杂篇章中的演绎论证
练习6.3 运用演绎论证得出结论
规则27 归谬法
练习6.4 归谬法实操
规则28 多步骤演绎论证
练习6.5 辨别多步骤演绎论证
第七章 详 论
规则29 研究话题
练习7.1 发现可能的立场
练习7.2 研究你选择的话题
规则30 将观点整理为论证
练习7.3 正反论证大纲
练习7.4 自选立论大纲
规则31 对基本前提进行专门的论证
练习7.5 展开论证:练习
练习7.6 展开论证:实操
规则32 考虑反对意见
练习7.7 给出反对意见:练习
练习7.8 给出反对意见:实操
规则33 考虑其他解决方法
练习7.9 头脑风暴:替代方案
练习7.10 想出替代结论
第八章 议论文
规则34 开门见山
练习8.1 写好开场白
规则35 提出明确的主张或建议
练习8.2 提出明确的主张或建议
规则36 论证要遵循提纲
练习8.3 下笔成文
规则37 详述并驳斥反对意见
练习8.4 反对意见:练习
练习8.5 反对意见:实操
规则38 搜集和利用反馈信息
规则39 要谦虚一些
第九章 口头论证
规则40 打动你的听众
练习9.1 打动你的听众
规则41 全程在场
规则42 设置节点
练习9.2 给你的论证设置路标
规则43 精简视觉辅助工具
规则44 结尾要出彩
练习9.3 结尾要有气派
章练习9.4 评价口头论证
第十章 公共辩论
规则45 堂堂正正
规则46 虚心倾听,反为己用
练习10.1 不顺耳也要听下去
练习10.2 为对话做准备
规则47 拿出正面观点
练习10.3 用积极的语气改写论证
规则48 由共识起步
练习10.4 寻求共识基础
规则49 要有起码的风度
规则50 给对方留下思考的时间
练习10.5 提出好问题
附录一 常见论证谬误
练习11.1 发现谬误(上)
练习11.2 重新解释和修正论证(上)
练习11.3 发现谬误(下)
练习11.4 重新解释和修正论证(下)
练习11.5 两条演绎谬误
练习11.6 给出谬误论证
附录二 定 义
规则D1 当词语含义不明确时,使之明确
练习12.1 明确定义
规则D2 当词义存在争议时,先从明显的例子着手
练习12.2 从明显的例子入手
规则D3 定义不能代替论证
附录三 论证导图
练习13.1 制作导图:简单论证
练习13.2 制作导图:复杂论证
第二部分 习题答案与解析
章 简论:若干基本原则 习题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1.1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1.2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1.3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1.4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1.5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1.6 答案及答案解析
章练习1.7 答案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 举例论证 习题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2.1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2.2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2.3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2.4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2.5 答案及答案解析
章练习2.6 答案及答案解析
章练习2.7 答案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 类比论证 习题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3.1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3.2 答案及答案解析
章练习3.3 答案及答案解析
章练习3.4 答案及答案解析
第四章 诉诸权威的论证 习题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4.1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4.2 答案及答案解析
章练习4.3 答案及答案解析
章练习4.4 答案及答案解析
第五章 因果论证 习题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5.1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5.2 答案及答案解析
章练习5.3 答案及答案解析
章练习5.4 答案及答案解析
第六章 演绎论证 习题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6.1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6.2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6.3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6.4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6.5 答案及答案解析
第七章 详论 习题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7.1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7.3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7.5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7.7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7.9 答案及答案解析
第八章 议论文 习题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8.1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8.2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8.4 答案及答案解析
第九章 口头论证 习题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9.1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9.3 答案及答案解析
章练习9.4 答案及答案解析
第十章 公共辩论 习题答案与答案解析
练习10.1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10.2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10.3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10.4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10.5 答案及答案解析
附录一 常见论证谬误 习题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11.1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11.2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11.3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11.4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11.5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11.6 答案及答案解析
附录二 定义 习题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12.1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12.2 答案及答案解析
附录三 论证导图 习题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13.1 答案及答案解析
练习13.2 答案及答案解析
第三部分 批判性思维活动
章 活动一
自寻材料分析
给出影像论证
给编辑写一封信
分析未改写的论证
重构科学推理
分析科学推理中的论证
第二章 活动二
发现误导性数字
概括教室
第三章 活动三
类比新奇物件
伦理学中的类比
第四章 活动四
辨认可靠的网络资源
寻找好的信息来源
第五章 活动五
头脑风暴:因果关系
第六章 活动六
辨认演绎论证的形式
第七章 活动七
撰写详细提纲
第八章 活动八
完善样文
整理草稿
同学评价工作坊
第九章 活动九
撰写开场白
制作视觉辅助工具
口头展示
第十章 活动十
不讨人喜欢的观点
课堂辩论
小组辩论
对手
与校外搭档进行建设性的辩论
附录一 活动十一
规则与谬误的联系
发现、重新解释、修正谬误
宣传批判性思维
附录二 活动十二
给关键词下定义
给难词下定义
附录三 活动十三
论证导图工作坊
利用导图展开论证
內容試閱 :
前 言
《高效论证:美国大学实用的逻辑训练课》(A Workbook for Arguments)是《论证是一门学问》(A Rulebook for Arguments)(第五版)的配套教材,更详尽地介绍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相关内容。与《论证是一门学问》(第五版)不同,本书加入了详解和练习。
练习 选自报纸、哲学著作、文学著作、电影、YouTube和其他来源。
规则运用 将《论证是一门学问》(第五版)中的规则应用到练习中。
延伸练习 介绍学生可自行或与同学共同完成的批判性思维练习,或者给出对应链接。
活动指导 介绍多种专为学生设计的批判性思维活动或作业。
论证导图 介绍评价和构造复杂多步骤论证这一重要技能。
参考答案 说明习题答案的优点和缺陷,进一步讨论练习中引起的知识、哲学和伦理问题。
本书的第三版相对于第二版的增改内容如下。
更新更好的练习。确保练习能让现在的学生产生共鸣。与第二版相对于版一样,第三版更新和完善的练习比例约为三分之一。源自第二版的部分练习没有改动。
新增《公共辩论》一章是基于《论证是一门学问》(第五版)新增的对应章节,包含五组练习,教学生如何怀着尊重对手的态度展开关于争议性话题的建设性讨论—在这个观点分歧论争激烈的时代,这是一项日益重要的能力。在第三部分新增了三项批判性思维活动,方便读者进一步锻炼建设性对话的能力。
本书首次以《论证是一门学问》(第五版)的全部内容为基础,将内容扩展为完整教科书的篇幅。
《论证是一门学问》(版)在1986年面世。首版以威廉·斯特伦克的《英文写作指南》(The Elements of Style)一书为模范,采用规则列表的格式,内容并不多,我们不知道人们会感兴趣多少,结果是很感兴趣!从此之后,《论证是一门学问》已经出了五版,本身也被列为经典,从高中、社区大学到普通大学法学院都在使用,并且不光是批判性思维课程,包括修辞学、应用伦理学、新闻学在内的其他众多学科的课程也都可以用到。本书正式出版的译本有十种,私下传播的还有几种,还有盲文版。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批判性思维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它的通称还是“非形式逻辑”—至少在哲学领域内是这样,是一门新兴学科,依然有一点向形式逻辑靠拢的愿景,主要是想拓宽论证研究的范围,大部分工作是关于如何避免一大堆看似随意拼在一起的论证错误,也就是“谬误”。与那时相比,如今批判性思维已经自立门户,更加贴合现实论证活动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不再只关注或者说不再主要关注有哪些陷阱需要躲避,而将重点放在了好论证的基本原理方面。《论证是一门学问》或许也为批判性思维领域转向更宽广的、更具建设性的思路做出了一些微小的贡献。无论如何,《论证是一门学问》的规则体现的正是好论证的原理。
《论证是一门学问》保持了短小的篇幅,坚持辅助性读物的角色,既针对写作者群体,他们需要一本介绍规则的简短手边书,与书架上的《英文写作指南》摆在一起;也针对学生教师群体,他们的需求可以用原书“前言”中的一段话来形容:“一本列有提示和具体规则的册子……以便学生查阅和自行理解,节约课堂时间。”《论证是一门学问》很好地履行了这一角色,但它还有其他的潜力。许多专门的论证指导课确实希望投入课堂时间来介绍这些规则。如今,为《论证是一门学问》补充一本配套读物恰逢其时。
《高效论证:美国大学实用的逻辑训练课》前两版的成功表明,为《论证是一门学问》写一部配套读物的思路是正确的。规则内容不变,同样加入了系统解析和练习演练,每条规则和每章都配有练习。读者可以反复运用规则演练,然后与参考答案及其解析进行对照。《论证是一门学问》本身是一本完整的书,但《高效论证:美国大学实用的逻辑训练课》提供了更完整的阐发—你正将它捧在手中。
需要大量练习才能真正学会运用论证规则,尤其是对初学者,所以《高效论证:美国大学实用的逻辑训练课》里才有这么多练习!不过,光做题是不够的,指导同样重要。于是,《高效论证:美国大学实用的逻辑训练课》第二部分是习题的参考答案,并配有答案解析。在我们看来,参考答案及其解析与部分几乎同样重要。第二部分对包括科学推理在内的重要主题进行了更透彻的阐发和评述,还设置了一些新的主题,对丰富和完善学习过程相当重要,千万要看啊!我们鼓励教师在布置阅读材料时把相应的参考答案也加进去。
本书将《论证是一门学问》(第五版)的全部原文与新增内容穿插排列。新增内容包括对每条规则的阐发运用、参考答案(第二部分)和延伸指导(第三部分),作者为大卫·莫罗。撰写过程中他与安东尼·韦斯顿合作密切。
哈克特出版公司高级编辑德布拉·威尔基是本书的责编,他思维敏捷灵活,而且很有幽默感。我们还要感谢哈克特出版公司的出版部主任利兹·威尔逊,她在本书的整个出版流程中给予了巨大的协助,以及詹妮弗·麦克布莱德的慧眼校对。本书面世之前,多名出版社评论员从多个角度提供了建议。另有多人为本书提出了批评建议(参见规则38),在此一并致谢。他们包括帕特里夏·艾伦(马萨诸塞湾社区学院)、彼得·阿玛托(德雷赛尔大学)、克里斯蒂安·鲍尔(萨克拉门托城市学院)、丽莎·贝兰托尼(奥尔布赖特学院)、杰森·布罗斯(亨内平理工学院)、乔安妮·丘拉(里士满大学)、辛西娅·戈巴蒂(河滨社区学院)、柯南·格里芬(佛罗里达湾岸大学)、朱莉安娜·格里芬(佛罗里达湾岸大学)、肯雅·格鲁姆斯(德保罗大学)、约翰·埃林伍德·凯伊(旧金山州立大学)、保罗·马蒂克(艾德菲大学)、乔治·普尔曼(佐治亚州立大学)、莱恩·舍巴特(卡布利洛学院)、迈克尔·斯特劳瑟(中佛罗里达大学)、丹妮拉·瓦莱加-诺伊(俄勒冈大学)。本书疏漏、错谬之处均为作者责任,欢迎读者批评指正、给予建议和回应。
衷心祝愿各位读者能喜欢此书、用好此书!
大卫·莫罗斯顿
安东尼·韦斯顿斯顿
练习 10.5 提出好问题
【目标】 练习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退出辩论。
【要求】 为下列主题分别提出两三个你认为能够对后续辩论做出建设性贡献的好问题,哪怕你已经退出了辩论。
【提示】 如果你认为自己即将退出辩论,视角就会与仍在辩论中的人不同。你知道自己不会解决分歧,所以只是想帮帮忙。如果你做过认真的思考,那么从你的临别发言中或许会浮现出一些基本矛盾或有趣的疑难点。你或许还有一些对其他人有帮助的探索或人生经历。临别时,你可以把这类事情分享给大家。
千万不要把鼓吹个人观点伪装成提问的样子—好像要杀个回马枪似的。尽量说一些开放性的内容。这不是让别人接受自己立场的后一搏。你应该认为自己的立场已经在那里了,不管是通过自己的话或者别人的话。你现在能为辩论做出什么贡献,让辩论的参与者会一直感谢你推动了大家的思考?你可不希望别人心里想,“哎呀,他又开始了”,巴不得跟你说再见。如何才能让对手都舍不得你走呢?
你可以问“宏大”问题,至少不要提细枝末节的问题—其他人也能提,也能解答。那样可不容易被人记住。怎么说呢,你要哲学一点!毕竟,你(没准?)是在一门哲学课上!
回顾本书介绍的规则。或许规则 12 会促使你重新思考某些类比。或许你其实没有全面考虑各种选项(规则 33)。你甚至可能从数量过少或缺乏代表性的例子中得出了过分的结论(规则 7 和规则 8),或者对反例的考察不够充分(规则 11),或者忽视了因果关系中的某些复杂性(规则 21)。上述及其他规则对提问会有一些指导意义。毕竟,这是正文的后一道习题了—当然,没事回去翻翻也不错!
【范例】
人的自由意志
答案 在我思考我自己的自由意志时,我不禁想到其他生物的自由意志,比如动物。它们难道不是也会做选择吗?还有人工智能呢?我在想,如果从人类向外拓宽一点,我们对自由意志的思考会不会更清晰呢?
另外,一个实践性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更自由。这或许不是非黑即白。许多人感觉日常生活中的操纵越来越多了—举个例子,政治广告中的诱导性语言和图像。那么,批判性的对话会不会有帮助—我们不仅会成为更好的公民,也会真真切切地更加自由?如果是这样,那对我们理解自由意志的方式有何意义?
答案解析 大量关于自由意志的哲学争论往往是非黑即白:我们要么有自由意志,要么没有。上面提出的几个(非常好的)问题提出了更复杂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也可以让自己变得)更自由或更不自由,其他生物也一样。
请注意,上述回答不是“回马枪”,不是要在后夹带一点私货。比如,回答里没有讲这样的话:“后一个问题。我思考了人工智能在自由意志方面能给我们什么教益。我敢打赌,如果你真的开始思考人工智能和自由意志,你肯定会认同我的观点,也就是我们其实根本没有自由意志。”结束前提出这种问题只会封闭讨论,而不是开启思路。与此相反,上述回答甚至没有点明提问者本人对于自由意志的立场。即便我们能根据它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属于何种类型做出合理的揣测,但该回答并没有预设其提出的问题会确证那个立场。它确实只是提出了一些有益而有趣的问题。
【习题】
1. 幸福之道
2. 用于医学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
3. 国家安全
4. 什么是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