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书:趣味哲学启蒙系列(套装全三册)

書城自編碼: 361938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素质教育
作者: 知吖亲子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2715769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72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网络文学年鉴(2023)
《 中国网络文学年鉴(2023) 》

售價:NT$ 2070.0
美国学院和大学史(大学、思想与社会)
《 美国学院和大学史(大学、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10.0
好望角丛书·自由古巴:革命、救赎与新生
《 好望角丛书·自由古巴:革命、救赎与新生 》

售價:NT$ 770.0
颠覆者:美国散户如何凭借数字平台在华尔街实现逆袭
《 颠覆者:美国散户如何凭借数字平台在华尔街实现逆袭 》

售價:NT$ 411.0
投诉是礼物:理论版+实践版(套装2册)  长盛不衰的客户服务指南!
《 投诉是礼物:理论版+实践版(套装2册) 长盛不衰的客户服务指南! 》

售價:NT$ 614.0
女性史:革命与战争时期卷(一次重构人类历史的努力)
《 女性史:革命与战争时期卷(一次重构人类历史的努力) 》

售價:NT$ 614.0
永无止尽的狂热:三岛由纪夫
《 永无止尽的狂热:三岛由纪夫 》

售價:NT$ 311.0
原来这就是逻辑学:16堂大师逻辑课
《 原来这就是逻辑学:16堂大师逻辑课 》

售價:NT$ 25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40
《 趣味哲学启蒙: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真理认知篇) 》
+

NT$ 240
《 趣味哲学启蒙: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生活认知篇) 》
+

NT$ 418
《 知“性” 家长这样做:智障学生性教育实用手册(家长用书)(广州市番禺区培智学校“心舞动”丛书) 》
+

NT$ 706
《 知“性” 教师这样做:智障学生性教育实用手册(教师用书)+智障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评量手册(广州市番禺区 》
+

NT$ 274
《 高效陪伴:写给中国父母的智慧教子手册(双减时代,高质量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更优秀) 》
+

NT$ 539
《 自然的美育 》
編輯推薦:
用哲学帮孩子打开探索世界的大门!
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
认知真理——对世界和人生的哲学思考将开启孩子的智慧人生。
认知自己——将教会孩子如何面对世界,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
认知生活——可让孩子拥有开阔的视野、自由的头脑和理智的生活态度。
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书!
聪明的孩子是这样思考的!
內容簡介:
小朋友,你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吗?
听到猫的叫声,你知道它为什么而叫吗?
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此刻镜子里的你和去年镜子里的你比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你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几百年后将会是什么样子吗?
……
如果你不知道,你可以来这本书里寻找答案!
每一个哲学家都是一个好奇宝宝。
他们总是瞪着大眼睛关注这个世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他们不是鸡蛋里挑骨头,不是为了给别人找麻烦。
他们只是希望能够发现世间万物的真相,他们不希望人们活在无知之中。
对哲学家而言,搞清楚什么是真、什么是假,非常重要。
小朋友,你想成为哲学家吗?
只要你有一颗致力于探求真理的心,遇到不确定是真是假的事情,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不管能不能找到真相,你都算得上一个小小的哲学家。
本书将教会你用哲学的角度思考世界、思考人生、思考生活!
關於作者:
知吖亲子
上海数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知吖”品牌的亲子频道。知吖亲子,拥有一支包括数十位优秀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哲学家和作家的作者队伍,专注于亲子教育、孕产胎教、早教游戏、少儿读物等领域的内容创作,致力于为国内外广大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内容,从而为更多家庭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內容試閱
如何成为一个哲学家
小朋友,你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吗?听到猫的叫声,你知道它为什么而叫吗?此刻镜子里的你和去年镜子里的你比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你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几百年后将会是什么样子吗?…… …… 上面这些问题好像并没有确定的答案,但人类好像对此类问
题十分好奇。这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尤其喜欢思考这些看似并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这些人就是哲学家。很久以前,有些人一直在思考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来的,他们可以说是早的哲学家。比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他认为宇宙万物源于水。后
来,又有其他哲学家提出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火是宇宙万物形成的本原。有人认为爱是宇宙万物产生的力量。
这些观点现在看来好像很幼稚,但它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哲学家以及科学家,甚至催生了现代科学。
读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既然远古哲学催生了现代科学,哲学家催生了科学家,那现如今哲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现代的哲学家还能干些什么呢?
实际上,哲学家可以干的事情还有很多,因为人类正在面对或即将面对的未解之谜还有很多。
更重要的是,哲学是一种态度。对于所有还没有被科学解答的谜题,哲学永远抱有探求的精神。科学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仍然需要哲学家去努力。
比如,现代医学虽然能告诉我们人为什么会生病,能告诉我们自然人死亡的生理标准,但医学仍然无法告诉我们,人有没有灵魂,人死后会去哪里。
再如,同样是人,为什么有人生来就是贵族,有人生来却是平民?人做了坏事,给予什么样的惩罚才合理?如果人死后会去另外一个世界,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神灵存在吗?如果神灵真的存在,人类该怎么证明其存在呢?我们怎么证明我们正在学习的知识是正确的?等等。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性别


. 002
我们的爸爸跟妈妈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其中的区别,在于他们的性别不同。
所谓性别,就是一个人的生理性别特征。但是这种区分,现在很多时候没有那么准确了。
从前,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生理特征,判断其性别。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除了生理性别,还有心理性别。
比如,有的人生理上是男性,但心理上认定自己是女性。有的人生理上是女性,但心理上认定自己是男性。
小朋友,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自己是男孩或是女孩的呢?你知道自己是男孩,但你想当男孩吗?你知道自己是女孩,但你想当女孩吗?
从人成长的角度来看,人除了会长高、长胖,人的认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我们认识自己的性别,也有一个从感知到认知的发展过程。比如我们知道男女有别,这是因为我们知道男女生理基础不同,因而会存在诸多差异。但基于这样的感知,再加上更深层次的认知,我们才会对性别有更完整的认识。
关于感知和认知的区别,我们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狗的智商跟六七岁的孩子差不多。如果我们要训练狗“帮我们叼报纸”,刚开始我们需要把报纸拿到狗的身边,让它看见报纸。然后,我们可以把报纸卷起来,逗引狗用嘴叼报纸。接着,我们可以站在狗的面前,面对叼着报纸的狗,伸手示意它把报纸放下。每当狗这么做时,我们给它一块饼干吃。
慢慢地,狗就会建立“叼起报纸并把报纸放在主人身边会得到饼干”的认知。
接下来,我们可以离狗远一些,再远一些。当狗叼着报纸移动到我们所在的位置时,我们给它饼干吃,并示意它把报纸放下。
练习多了,狗会对整个过程有更清晰的认知。
狗看见报纸、用嘴叼起报纸都属于感知能力的范畴。狗了解叼报纸给主人能得到饼干,则属于认知能力的范畴。在认知的层面,狗知道做这件事能得到好处。
然而,认知并不是不变的。比如,古时候,人们认为女性就应该负责煮饭、洗衣,男性就应该负责农耕、狩猎。但是现
. 004

在在很多人看来,无论男女都可以在外工作,也都可以在家煮饭、洗衣。
小朋友,你认为感知能力与认知能力中哪一种能力相对比较可靠呢?
当我们还是小婴儿的时候,我们的大脑还没发育完全,我们缺乏认知能力,所以我们只能依靠感知能力来认识这个世界。我们饿了会哭闹,会用眼睛寻找食物。对那时的我们来说,感知能力比认知能力可靠,因为我们还不具备认知能力。
当我们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将会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思考。比如,看见食物时,甚至因为食物的香气流了口水时,我们却可能会这样告诉自己:“不行,我不能吃,我要减肥。”在这个过程中,尽管我们的感知能力让我们捕捉到了食物,但我们的认知能力却会让我们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当然,认知能力有时候也不可靠。如果我们建立了不正确的认知,我们有可能做出片面的甚至错误的判断。比如,在花木兰生活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无法上战场打仗。
实际上,当一个女生说她不想当女生,或者当一个男生说他不想当男生,这就是一种认知能力的表现。他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感知到的自己和他们认知中想要成为的自己截然不同。也就是说,有时我们的认知和我们的感知可能存在矛盾。

那么,一个男孩感知到自己是男孩,在认知上却想当个女孩,该怎么办呢?这很有可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究其原因,也许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所以,我们不必为此烦恼。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探究认知的意义是为了不断修正我们的认知,从而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进而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 006

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的志愿”这个题目,是要我们畅想对未来的期待。也就是说,我们长大之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这就是我们的志愿。很多人的志愿都很高大上,不是想要成为人人喜爱的运动员、航天员……就是想要成为能赚很多钱的大老板……但是,志愿一定是越大越好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故事。
有个孩子叫阿达,他从小跟着爸爸生活。阿达的爸爸平时在外打零工,赚到一点儿小钱就会拿去买酒喝。阿达每天经常是有一餐没一餐。也就是说,阿达的爸爸经常忘了给阿达买吃的。所以,阿达只能自己捡剩饭剩菜吃。
和阿达差不多大的孩子每天都会去上学。阿达的爸爸说读书没用,不让阿达读书。
阿达的爸爸经常喝醉,家里又没有其他大人。所以没有人发现阿达的智商远比同年龄的孩子低。
阿达每天四处游荡,就像一位到处巡视的巡警。肚子饿了,他就到市场去。有些好心的摊贩会送一些快要过期甚至已经过期的食物给阿达。但是,当阿达看见那些比他更需要食物
. 008
的小猫、小狗,他每一次都会毫不犹豫地把手上的食物分给它们。
天上的仙女看见阿达这么善良,便化身为一个医生,出现在阿达面前,对他说:“如果有一种药,人吃了会变聪明,你愿意试试吗?”
阿达不知道变聪明会怎么样,但他有一个心愿,便问道:“变聪明之后可以上学吗?”
“医生”告诉阿达:“对,如果你变聪明了,你就能去学校读书了。”
阿达听完,大声回答:“我要去学校。”
阿达吃了“医生”给的药,顿时便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别人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阿达马上就能领会他们的意思。
阿达跑到学校,在教室外面偷听老师们讲课。有个老师见了觉得很奇怪,就把阿达叫进教室,问了他很多问题。阿达全部对答如流。老师又拿出一些更难的题目问阿达,阿达一个不落全都答对了。
这个老师觉得阿达是个天才,就把他带到校长面前。校长决定让阿达到学校来上学。阿达从学校回到家后,本以为爸爸看见自己变聪明了会很
高兴,但他的爸爸只是醉醺醺地躺在床上,根本不理会他。阿达立志发愤读书,早点独立。阿达上了大学,读了硕士研究生,读了博士。后来,他成
了一家公司的老板。有一天,阿达赶着去见客户,把车开得很快,在路上撞到了一只小狗。阿达没有下车察看小狗的伤情,因为他觉得去见客户更重要。仙女在天上看到当年善良的阿达,变聪明之后失去了原本的爱心,对阿达的转变感到很失望。第二天,阿达便不再那么聪明了,同时也失去了他之前拥有的一切。小朋友,听完阿达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一个有爱心的阿达和一个聪明的阿达,你更喜欢哪一个?
. 010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做人重要的就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苏格拉底曾说:“善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目的。”有一次,美国亚马逊集团首席执行董事贝索斯在演讲中说:“善良比聪明更重要,选择比天赋更重要。”
有些人天生就很聪明,有些人却天生没那么聪明,这没办法改变。但无论我们是聪明还是不聪明,我们都可以选择做一个善良的人,选择做对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很聪明,但却不善良,那么他做的坏事可能比一个不聪明的人做的坏事更多且危害更甚。比如,一个不聪明的人,他能做的坏事,可能就是到处偷点儿小东西;但一个聪明的人,可能会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危害更大的坏事,从而损害更多人的利益。
所以,无论我们的志愿是什么,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那么,小朋友,你现在该怎么做,才能保证自己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呢?
如果你希望自己长大以后成为一个航天员,你不能等到长大以后再去努力,你现在就要开始努力学习相关知识,锻炼体魄。同样地,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也不是非得等到长大后才去做善事,而是从现在开始,就要谨慎地看待当下的每个选择,以及与自己有关的每一件事。因为,永远做一个善良的人——就像孔子说的——并不容易。

如果你还没想好以后干什么工作,那么你可以先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

. 012

为什么我们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


当众出糗实在太尴尬了!比如,爸爸妈妈要我们在客人面前表演舞蹈,我们带着一腔热情上场表演,结果因为一个失误,在客人面前跌倒了。客人虽然忍住没有笑,但我们看得出来,客人对我们的表演不太满意。于是,客人和爸爸妈妈继续聊天,我们只得带着沮丧的心情退到一边。这时,我们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我真是太糟了!”
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类似的经历。我们可能因此会觉得自己很糟,觉得自己不够好,进而讨厌自己。
有时我们会讨厌全部的自己,有时我们会讨厌部分的自己。
比如,有的人会讨厌自己天生的卷发,无时无刻不希望把它给拉直了;有的女孩子会羡慕有一头乌黑长发的同学,因为很多人说,女孩就应该有一头长发,那样才显得有女人味。
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的主人公叫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出生在英国一个乡绅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伊丽莎白和其他出身乡绅家庭的女孩有诸多不同。当其他女孩推崇温良贤淑的气质时,她偏偏认为“女孩也可以展现大胆豪放的一面”。其他女孩认为听从父母的安排找
. 014
个好男人嫁了——是一个女孩一生好的结局,她却认为“女孩不一定要结婚,更不应该听从父母的安排嫁给自己不喜欢的男人”。
伊丽莎白甚至不喜欢那些制式的女孩打扮,她不认为每个女孩都要梳类似的发型,穿相同款式的衣服,用相同的姿态走路、打招呼。
伊丽莎白的这些想法,以及她跟母亲唱反调的行为,都让她身边的长辈不能理解。很多人都觉得伊丽莎白不是一个好女孩。
小朋友,伊丽莎白的言行引发了很多人的反感,但伊丽莎白并不讨厌自己,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呢?
讨厌是一种情绪。情绪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讨厌是一种负面情绪,而喜欢是一种正面情绪。情绪除了有正面和负面之分,还有程度上的差别。就像你有很多喜欢的食物,但你喜欢它们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你有你喜欢的食物,你也有你稍微喜欢的食物。
反过来讲,也是如此。比如,你可能非常讨厌吃茄子,并且只是闻到茄子的味道就受不了,但你对青椒的讨厌程度可能就没这么厉害,平时一般不吃,但偶尔勉为其难也能吃上一小口。
当我们在思考我们这一层情绪反应的时候,我们思考的是我们主观的情绪反应。在主观层面,我们可以很简单地说出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某些事物。实际上,情绪还有另一个层面,就是有时我们喜欢或讨厌某些事物会受别人影响。
比如,你们班上有个同学不小心惹班长生气了,班长因此非常讨厌这个同学,班长的好朋友可能因此也会讨厌这个同学。但是,如果你仔细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讨厌这位同学呢?”他们可能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之所以讨厌这位同学,只是因为他们的好朋友班长讨厌他。
如果伊丽莎白是我们班上的一员,就算她是班长的好朋友,她也不会因为班长讨厌这位同学,所以她也莫名其妙地去讨厌这位同学。为什么呢?因为伊丽莎白有自己的想法。正如当其他人都挑剔她的打扮不够淑女、说她的言行举止会让她嫁不出去时,她并不在意。因为她知道这些声音来自他人,而不
. 016
是她自己。
所以,如果我们都能像伊丽莎白一样做自己,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考虑别人的看法了呢?
倒也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起凡事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真不如勇敢做自己。
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哲学家和一般人有众多差异,其中一项是,哲学家特别善于跟自己相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哲学家跟一般人相比更孤独,或者特别讨人厌。
哲学家为了接近真理,必须随时持有两种态度。更形象一点儿讲,哲学家有了这两种态度就像有了两副能观察入微的眼镜一样。
这两副眼镜,一副是“显微镜”,一副是“望远镜”。
当我们讨厌自己时,我们不妨用“显微镜”检视一下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比如,我们因为长了一头卷发而讨厌自己。然而,如果我们能仔细地分析一下,我们可能会发现,其实我们是怕别人觉得我们丑。这会让我们失去自信。此时,我们若不断调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我们会发现,不知何时我们已把我们的自信和我们的外表联结在了一起。

当我们分析到不能再分析的细节之处,这时我们可以拿出我们的“望远镜”。对比刚刚我们用“显微镜”看见的自己,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没自信是因为身边有些人告诉我们只有直发才好看。但当我们用“望远镜”看向别处,我们可能会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直发好看。
通过这两副眼镜,我们能真正弄明白我们为什么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然后,我们可能会发现:有时我们之所以那么糟,只是因为我们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了。

. 018

人一定要开心吗


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以前,我们家有条狗叫“黑皮”。黑皮是一条浑身长着黑毛的土狗。它每天大多数时间心情都很好。在家里,它喜欢我爸爸,因为它是我爸爸带回来的。
我爸爸每天给它吃的、喝的,帮它洗澡,教它规矩。黑皮虽然也会跟家里其他人玩,但一旦我爸爸回来了,它不管跟其他人玩得多开心,都会马上跑去爸爸身边。
有时爸爸出差,一两天不在家。黑皮经常在门口等爸爸,等不到的时候,它就会变得不开心。
当它不开心的时候,它的尾巴就像电量不足似的,不像平常一样甩来甩去,而是低垂着。它的眼角也会下垂,完全没有精神。即使看见自己喜欢的食物,它也懒得动。它总是趴在门边,一副懒懒散散的样子,像个泄了气的皮球。
我们不开心的时候,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我们的表情会泄露我们的情绪。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原本我们感兴趣的事情,都变得没那么吸引人了。不开心的时候,我们什么也不想做,就像内心被我们不开心的情绪给控制了,
. 020
以致我们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不开心的情绪上了。这时,谁若是对我们好一些,我们可能都会觉得那是一种打扰。
小朋友,你有不开心的时候吗?不开心的时候,你的表现是怎样的?你为什么会不开心呢?
有时,我们的不开心是有理由的;有时,我们的不开心又好像是没有理由的。比如,我们对某次考试胸有成竹,后考出来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并且,我们清楚如果我们当初细心一点儿,就不会考得那么糟糕。因此,我们可能会不开心,我们可能会生自己的气。
有时,我们不开心是因为别人。比如,爸爸妈妈跟我们约好,周末带我们去看动画电影,结果他们临时改了行程。没看成动画电影,我们很不开心,觉得自己被欺骗了。
有时,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开心。比如,爸爸妈妈对我们很好,我们跟朋友相处起来也没问题,我们也得到了一直想要的生日礼物,可是我们还是不开心。
对于知道原因的不开心,我们往往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知道原因的不开心,大多是因为“我们的期望落空了”。考试没考好,我们对自己的期望落空了,因而会不开心。爸爸妈妈没带我们去看电影,我们对爸爸妈妈的期望落空了,因而会不开心。
当我们通过其他方式满足了自己的期望,我们可能会开心一些。比如,好好学习,下次考试时考得好一点儿,满足自己对自己的期望;让爸爸妈妈隔天带我们去看动画电影或是去我们想去的游乐园,弥补我们的遗憾。
而对于不知道原因的不开心,我们可以试着换个环境,比如待在房间里总会想起考试,那么不如去外面逛逛街,说不定可以舒缓不开心的感受。
或者,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尼采对人性的看法。尼采认为,人天生就有追求目标、实现自我的倾向。因此,为了让我们变得开心,我们或许应该给自己一个目标。
有些人常说:“我什么也不想要。”但他们这个“我什么也不想要”的念头,其实是一种“想要”。
有些学生常说:“我不想写作业。”这里的“不想写作业”其实正是这些学生“想要”实现的目标。
. 022
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开心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不开心呢?
我们不妨尝试一下,尝试让自己不开心,看看究竟会怎样。我们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这并不符合我们内心对自己的期望。
有时,不开心的情绪在当下很浓烈,以致我们忘了其他开心的时刻。比如,我们对自己失望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很糟糕,以致我们遗忘了之前经历的所有快乐。
有时,我们对某个人失望,当下我们可能会觉得再也不想跟他说话了,以致我们忘了我们之前跟他在一起度过的时光有多愉快,忘了他曾经对我们的好。
事实上,人的天性就是追求开心。就像许多哲学家和生物学家说的一样,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所以,即使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会不开心,我们也能感受到不开心带来的痛苦。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尽快开心起来。
人一定要开心吗?

人会开心,也会不开心,但人更倾向让自己开心。我们不一定永远都能保持开心的状态,但我们的天性会促使我们调整自己,尽力维持开心的状态。
有时别人会让我们不开心,有时我们也会让别人不开心。当我们看见我们喜欢的人不开心,我们可能希望帮对方分担不开心,希望对方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不开心。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我们不开心的时候,我们还要学会表达自己的不开心。

. 024

感觉自己不受欢迎怎么办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作“聚光灯效应”。
剧场里有表演的时候,为了让观众看清楚舞台上的演员,灯光师会将舞台的聚光灯全部打开。灯光打在演员身上时,他们会变得十分醒目。这是物理学意义上的“聚光灯效应”。
我们走在路上时,一不小心跌倒了,或是做了一些让我们觉得“好丢脸”的事情,我们往往会有一种感觉,好像周围所有人都在看我们,甚至在嘲笑我们。这时,周围人的目光就像“聚光灯”,而我们则成了“舞台上的演员”,必须承受周围所有人投来的异样的目光。这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聚光灯效应”。
事实上,心理学家是想通过“聚光灯效应”告诉我们,当我们在路上跌倒,或是做了某件我们自认为很丢脸的事情,周围的人很可能根本不怎么在意,但我们因为自己很在意这件事,所以会以为周围人同样很在意。
哲学家是怎么看待这种心理的呢?
从哲学的角度看,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般来讲有三种看法:
. 026
种,我们所了解的自己,就是真实的自己,其他人不可能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
第二种,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肯定有盲点,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其他人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
第三种,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了解我们自己,通过其他人也不可能;我们对自己的了解永远是片面的。
小朋友,你认为这三种看法,哪一种跟你对自己的看法比较吻合呢?
如果我们不好的感受来自我们对自己的误解,或者来自他人对我们的误解,那么我们只要把误解的部分澄清即可。其实,很多烦恼都是我们庸人自扰。
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人一天早晨起床的时候,发现妻子好像刻意要跟他保持一定的距离。他虽然有点儿不开心,却又不好意思问妻子怎么了。
然后,他出门,准备搭公交车去上班。路上遇到邻居,他发现邻居也像是在回避他,没跟他打招呼。
到了公司,他发现平常有说有笑的同事以及热情的晚辈,都对他很冷淡。总之,这个人这一整天过得很不快乐。晚上下班后,他没有回家,直接跑去朋友家,想找朋友吐吐苦水。他对朋友说这一天所有人都躲着他,他很不开心。朋友听了,拿出一面镜子给他。这个人照了照镜子,发现自己眉头紧皱,嘴角朝下,整个人看起来一副很生气的样子。朋友问道:“你今天一天都是这个表情吗?”
这个人这才意识到,之所以大家都躲着他,是因为他今天脸上一直挂着这副表情。他这才明白,大家都怕惹到他,所以才会和他保持距离。
这时,这个人脸上才有了笑容。回家的路上,他感觉路上没有一个人想要避开他,对他很友好。有时,我们感觉自己很不受欢迎。也许,这不是事实。但我们若一直这么想,我们可能就会跟上面故事中的那个人一
. 028
样,脸上堆满不快乐的表情。当我们脸上堆满不快乐的表情,我们会让身边的人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个人看起来心情不好,暂时不要打扰他。”当大家都对我们避之不及,我们看到这个情况,心情会变得更糟糕。
还是那句话,很多不快乐,都是我们自寻烦恼。
有的小朋友可能会问了,既然有时“我们感觉自己不受欢迎”是个误会,那么有时“我们感觉自己很受欢迎”是不是也有可能是个误会呢?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确实有这种可能。
有时,我们对于自己的判断,以及我们对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的判断,如果太过主观,往往不太准确。
当然,要特别注意的是,有时我们可能真的是不受欢迎,但不受欢迎也未必是坏事。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了孔子一个问题:“老师,如果有一个人,全村的人都喜欢他,那么这个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回答:“未必是好人。”
子贡又问:“如果全村的人都讨厌这个人,这个人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回答:“未必是坏人。”
孔子为什么这么说呢?他是这样解释的,与其被全村的人喜爱或讨厌,倒不如做一个全村的好人都喜爱、全村的恶人都讨厌的人。
可见,你不受某些人欢迎,有可能是因为你为人正直,而不欢迎你的人都是一些偷鸡摸狗之辈。像你这样充满正义感的人,是不允许他们干坏事的!那么,若是被这样的人讨厌,又有什么不好呢!
相应地,如果偷鸡摸狗的人都喜欢你,那很可能是因为你会跟他们一样偷鸡摸狗。这正好说明你的品格很糟糕,是不是这样呢?
所以,感觉自己不受欢迎,不要急着否定自己,要先搞清楚原因。也许,我们会发现,有时感觉自己不受欢迎是我们庸人自扰,并不是事实。或者,我们会发现,我们确实不受某些人欢迎,但这正是我们秉性纯良的明证。
. 030



感觉孤独的时候该怎么办


. 032
为什么小婴儿爱哭呢?有人这样解释,人来到世界上,注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小婴儿意识到了这一点,因而常常哭泣。
我们都曾经是小婴儿。随着一天天长大,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确实有好多重担等待着我们。
我们要学习知识,每天都要读书、写字,要接受家长和老师长达好多年的督促,同时要面临好多考试,长大之后还得找工作谋生。
如果遇到我们喜欢的人,而对方不喜欢我们,我们会很失落。这种失落可能会发生好多次。
我们每天都有机会认识新朋友,也有朋友会离开我们。有些朋友离开的时候静悄悄的,等我们发现的时候,他早已远去。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大人总是告诉我们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就好像只要我们足够努力,一切就会变好。可事实是,我们周围的大人,他们当中有好些人非常努力,却过得并不快乐。
当我们思考生活时,我们就是在实施一种神圣的哲学活动,这种活动叫作“沉思”。
哲学家在开始沉思之前,他们都曾面临一种处境。这种处境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就是“孤独”。
对于什么是孤独,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解释。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孤独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变得庸俗。有些人之所以孤独,在于他感兴趣的事情和大多数人感兴趣的事情不一样。
比如,一个正在读小学的天才少年,当身边的同年龄的孩子每天都在看动画、玩手机游戏时,他却把心思放在了如何改善雾霾、如何才能帮到自闭症儿童等事情上,所以他和身边的孩子根本没有共同话题。就算有时会感到孤独,他也不想跟其他孩子打成一片,他只想专心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事。
英国哲学家培根则认为,孤独是因为缺乏真正的友谊。是否拥有真正的友谊,并不取决于我们身边有多少朋友。
培根认为,真正的朋友是很少的,真正的朋友必须具有以下特性:愿意和我们分享他心里的一切秘密,不会有丝毫隐瞒;总是冒着被我们误会的风险,把他们真诚的建议讲给我
. 034
们听。
举个例子,当我们想要在考试时作弊,真正的朋友会劝阻我们,并且愿意和我们一起努力,一起用正确的方式提升成绩。
按照叔本华跟培根的说法,我们不难发现,有时孤独是我们自己心甘情愿的选择。比如,我们的兴趣跟别人的兴趣不同,但我们不会为了交朋友,放弃自己的信念。有时,孤独是因为我们没有选择,因为我们很难遇到一个真正能够和我们交换心里的秘密的人。
那么,当我们还没找到自己的兴趣,还没有遇到真正的朋友时,我们该怎么面对孤独呢?孤独多么难受啊!
你还记得本文开头提到的那株小草吗?它虽然很小,虽然不曾被注意到,但它确实存在,也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实际上,这株小草并不孤独,因为它知道自己没有必要像大树一样威猛,它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传说,在遥远的北海有只身形巨大的大鹏鸟,它一展翅能遮住半边天,展翅高飞时可以飞到其他鸟儿都飞不到的高度。与大鹏鸟相比,我们日常所见的麻雀身形娇小,无论如何努力也飞不了多高。尽管如此,大鹏鸟和麻雀,它们无须羡慕彼此,因为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质,各自有各自的快乐。
不难理解,我们每个人也都有专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质以及专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
我们无须刻意孤独,但我们一旦面对孤独的时候,要学会挖掘、发现专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
比如,当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你可以试着整理自己以前拍的照片,想想自己之前曾去过哪些地方,回忆那曾经的快乐。
躺在床上的时候,你可以想想自己曾经读过的书中哪一本特别有趣,还想再读一遍;或者自己在脑海里编个故事。
或者,你可以试着来一次一个人的“冒险”。以前,上学时,你总是跟同学走在一块儿,你们总是忙着聊天。也许,当你试着一个人上学,你会发现一间有趣的小店。那间小店一直在你每天都会走过的路的旁边,只是过去你没有注意到。
小朋友,你不妨再想一想,“孤独的时候,我们还能干哪
. 036
些事?”
虽然孤独有孤独的好处,但这并不表示当我们孤独的时候,我们不可以向外寻求帮助。
有时,孤独需要一个简单而温暖的拥抱来化解。所以当我们孤独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好好享受这孤独的时间,也可以向别人寻求安慰。



我们若不想长大,可以吗


. 038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慢慢地会发现,我们脑海中的记忆越来越多。这是因为我们越长越大,经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相应地,我们的记忆就像一本原本薄薄的书,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厚。
话说什么叫长大呢?
哲学家认为,长大是一种变化,但这种变化跟其他的变化不太一样。
有些变化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比如,白天变成黑夜,黑夜变成白天。
有些变化是不可逆的。比如,我们打破了一个杯子,这个杯子永远都不可能变回原来的样子。
既然会有变化,那么导致变化的力量又是什么呢?这个力量肯定存在。
哲学家认为,有些事物的变化源自外在的原因,有些事物的变化源自内在的原因,但也有很多事物的变化是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共同导致的。
比如,我们身体上的成长,就是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双重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我们必须吃东西,才能获得我们身体成长必需的能量。如果我们不吃不喝,就可能影响身体发育和成长。我们的认知能力同样如此。如果我们不吸收新的知识,也不思考,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可能就会一直停留在一个比较幼稚的阶段,永远无法成熟起来。
另一方面,我们的身体之所以能够成长,也有我们内在的原因。这可能和我们天生的潜能有关。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讲,这种潜能来自我们的基因。比如,有些孩子不管怎么看电视,都不容易近视;有些人却早早就近视了。这是因为有些人具备不容易近视的基因,有些人则具备容易近视的基因。
有些小朋友期待自己快快长大,但也有些小朋友不想长大。你是想快点长大,还是不想长大呢?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一部小说——《彼得·潘》。这个小说讲的是一个会飞的男孩彼得·潘在梦幻岛冒险的故事。
一天,温娣和两个弟弟遇到了会飞的男孩彼得·潘,并学会了飞行。之后,温娣和两个弟弟跟着彼得·潘来到了梦幻岛。在梦幻岛,他们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来,温娣和两个弟弟离开梦幻岛,回到了家,他们很快长成了大人。而彼得·潘则
. 040
永远像个孩子一样活力四射,喜欢探索各种新奇的事物,热爱冒险。
小说中讲道,如果你想要学会飞行,首先你得有想象力,你得相信自己能飞起来。所以小孩子往往很容易学会飞行,而大人则很难学会。对于大多数大人来讲,当他们听到孩子说“我会飞”,他们根本不相信,甚至认为孩子太愚蠢,老是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有些大人经常对孩子说,长大要付出很多代价,再也不能开开心心过日子,每天都要为了生活忙碌,每天都得早起,不能赖床。
天哪!长大简直就是一个噩梦啊!是不是?这也许是很多小朋友不想长大的原因。
长大真的不好吗?
其实,并不是每个人的成长都要付出代价,也不是每个人长大后都会变得不开心。
在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看来,我们每个人的潜能有多大,其实难以想象。只有我们真正努力了,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潜能。

比如,你很怕水,不敢游泳,但是当你学会游泳,你会赫然发现,“哇!原来我有游泳的潜能啊!”
就像《彼得·潘》里的温娣姐弟仨,他们长大之后,如果还是相信自己能飞起来,他们还是愿意拥有丰富的想象力,那么他们也许还能继续像小飞侠彼得·潘一样发现这个世界的无数可能。
如果你有不想长大的念头,不要觉得自己有什么错,也不要害怕长大。长大后,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其实更多了。孩子无法拥有大人的身体,但大人却可以拥有一颗童心。这样想想,长大是不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好好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就可以了。

. 042

人活着可以没有烦恼吗


考试之前,我们若总是想“考不好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肯定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另外,有些小朋友还会担心“考试当天忘记带笔怎么办”,或是“刚好考到自己不会的题目怎么办”。更多小朋友则会担心“如果考不好,会受到父母的责罚”。
你说奇怪不奇怪?明明有些事并没有发生,只是我们的想象,但一想到它们的时候,我们就会恐惧、不安,就跟它们已经发生了一样。
长期以来,许多哲学家看到了人在压力之下的痛苦,于是想方设法要破解压力的谜团,从而帮助人们找到获得快乐的方法。
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基本上有两种不快乐:忧虑和恐惧。
一般来讲,忧虑往往是没有原因的。比如,你某天坐在一个地方,觉得内心很不安,隐隐约约觉得好像有什么坏事要发生,这表明你陷入了忧虑之中。
恐惧通常有个具体的原因。比如,对于一个害怕蛇的人,
. 044
一切跟蛇有关的信息,都会让他感到害怕。
比起以上所讲的忧虑和恐惧,海德格尔还说,人的焦虑和恐惧,是不知道怎么活着。
小朋友,你不妨想象一下你和朋友踢足球的情景。你把足球往东边踢,足球就会被你踢到东边;你把足球往西边踢,足球就会被你踢到西边。海德格尔觉得,人就像一个球,因为我们根本没有选择,就被带到了这个世界。换言之,我们也很像一个被人踢来踢去的球。这也许有点悲观。
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父母,所以如果我们的父母个头不是很高,我们也极有可能不会长太高。
有太多事情都不是人力能掌握的,而这种不能掌握的感觉,会让人很不安、很无助。这种不能掌握的感觉会给我们带来忧虑。
有些事情,我们知道它们终将发生,并且处理起来很不容易,这会让我们恐惧。比如,从小学到大学我们要经历很多考试,我们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会很辛苦。另外,进入社会后,我们还会遇到很多不同形式的考试。我们知道我们迟早要面对这些事情,并且可能要面临失败。这种不好的预期会让我们恐惧。
换句话说,忧虑和恐惧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
既然如此,我们有可能解决这些课题,或者我们有可能把这些课题统统消灭掉吗?
有时,我们之所以会觉得某件事有问题,其实是我们庸人自扰,因为我们把一件本来很简单的事情想得过于复杂了。
我们来看一个名叫《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
有一天,庄子在濮水钓鱼。
楚国的国君派了两位官员来找庄子,希望延揽庄子到楚国当官。
庄子问这两位官员:“听说楚国有只活了三千年的神龟,死后被楚王收在很贵重的盒子里,置于庙堂。人们争相朝拜。你们说这只神龟更愿意付出死亡的代价换取死后的荣耀呢,还是更愿意活着?虽然它活着时只能以卑微的姿态活在烂泥之中。”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