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本册书选编、译注了从清初到康熙年间的优秀山水游记作品,读者将跟随古人的脚步,游览一处处山水名胜,体验或畅意或失意的游时心境,从中品味其古韵风貌。
|
內容簡介: |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菁录”系列丛书共六册,是一套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名篇的汇编集。本套丛书收录、译注了上至两汉下至清代两千年间的几百篇山水游记佳作。
每册书都由游记原文、作者简介、注释、译文、赏析五部分组成。全书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山水长卷,纵向展现了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的发展脉络、时代特征以及辉煌成就,同时又为读者展示出历代文人雅士的诗意雅情,以及他们笔下斐然不羁的文风。
本册《清卷:天宇澄清,平烟幂野》选编、译注了从清初到康熙年间的优秀山水游记作品,读者可以从中品味其古韵风貌。
|
關於作者: |
石孝义,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2006年至2015年将近十年间,积极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的发掘、整理工作,曾深入民间采访民间手工艺者、非遗继承人几十人,刊发报道百余篇,拍摄照片几千幅。从2016年至今,致力于传统文化、国学典籍的搜集、整理、编校、译注工作,著作颇丰。
|
目錄:
|
游黄山记(节选)/钱谦益 001
湘行记/彭而述 012
过云木冰记 /黄宗羲 021
游九华记/施闰章 029
小云山记/王夫之 035
吾庐记/魏禧 042
游马驾山记/汪琬 048
游晋祠记/朱彝尊 053
游金陵城南诸刹记/王士祯 060
焦山题名记/王士祯 068
登燕子矶记/王士祯 071
红桥游记/王士祯 077
游钓台记/郑日奎 081
游太室记/田雯 088
游姑苏台[1]记/宋荦 096
夜游孤山记/邵长蘅 102
飞来峰[1]记/邵长蘅 107
山市/蒲松龄 112
三滩记/陆次云 116
游七星岩/乔莱 121
湘漓二水记/乔莱 127
游南岳记/潘耒 132
乙亥[1]北行日记/戴名世 150
数峰亭记/戴名世 164
宁古塔纪略/吴桭臣 167
|
內容試閱:
|
先秦至两汉,从严格意义上讲,独立、完整的游记作品应当还没有出现。当时因为生产力低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很微弱,所以名山大川便被人为地披上了一件神灵的外衣,当时华夏大地的名山大河均成为天帝神祇的化身,于是人类臣服于斯,膜拜于斯。大自然对于人类来说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携有一股强大的威慑力。古代先民对自然山水始终抱有一种仰慕而崇拜的心理,所以这时才会产生像《山海经》那样荒诞、离奇、怪异的山川记述。有人说这是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的源头,这种说法无疑有些牵强,因为《山海经》中有关山川湖海的记载虽然很多,但大多为无稽之谈,正像清人所纂《四库全书》中说:“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
先秦时期,比较客观纪实的地理方志类的著作,还有《尚书?禹贡》《史记?河渠书》《汉书?地理志》《汉书?沟洫志》等,但在这些著作中,一般多为水道流向、农田水利、州郡辖属、民情风俗的官文记载,其中地理方志类的文字记载的意味要远胜于山川形貌的文学描写。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看,先秦时期诸子的著述主要是有关社会政治、道德修养、哲学思辨性质的学术文章,其中偶有提到山水一类的文字也不过是意在借喻说理,或附着于哲学思辨之中作为比喻的手段出现,并非单独以山水之美或山水之游为目的的写作。也就是说,在当时人们还没有有意识地、刻意地去描摹山水的自然形态,也不懂得将山水视为人类游乐的对象加以歌颂赞美。因此,在先秦诸子的文章著述中还没有清晰的山水游记的影踪出现。
当历史进入到两汉时期,一种新的文体“赋”出现了,并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大放异彩。在两汉的文赋中,已经开始出现成段山水文字的描写。如汉赋大家枚乘在《七发?观涛》中,有一段对江涛的细致刻画描写。从开始,到少进,到波涌,阶次递进,文中描写与比喻相结合,形象而又贴切。但枚乘写观涛不是专门为了表现观涛,而是借赋中假托的吴客,由他分述音乐、饮食、车马、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由静而动,由近及远,一步步地启发楚太子,诱导他逐渐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再如,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上林赋》中也出现了专门写山的描写,但司马相如写山水土石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欣赏和表现它们,而是借描写山水土石的名贵,表现云梦的盛况。
在山水游记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相对完整性的游记作品的出现,当数东汉马第伯的《封禅仪记》。《封禅仪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次用散文化的语言,真实、具体、形象地描写出了东岳泰山的雄伟风貌。《封禅仪记》的这种开创性的山景描写具有重大意义。它从实践上突破了古人对名山大川的单纯的宗教式的崇拜,开始有意识地记录人类对自然美的欣赏。但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篇作品也算不上一篇完整的游记作品,正如王立群教授所说的:“显而易见,马第伯的《封禅仪记》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具有文体意义的山水游记,它只是汉代封禅大典的真实记述。从《封禅仪记》的写作目的、行文重点—对泰山封禅全过程的详细记述中都可以看出来。但是,它的出现却标志着中国古代山水审美意识继孔子‘比德’学说之后,首先在实践上对自然神秘论做出了一次重大的突破。”但即便如此,《封禅仪记》在我国古代游记散文史中也完全能称得上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一篇作品。
两汉时期,尚没有完全独立成篇的游记作品面世,所以说这个时期还属于游记萌芽时期。“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文心雕龙?明诗》)。随后到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南北文化大融合、大交流的时期。这一时期,有学者认为是古代山水游记正式开始形成的阶段。但这一时期,游记出现的形式主要还是诗序、书札等。其中以诗序形式出现的游记有东晋僧人慧远的《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东晋隆安四年仲春,慧远与住庐山的众道人同游石门,众道人先后赋诗纪游,慧远则作了诗序,这篇诗序是专门为这次游记所作的序。全篇凡写景状物无不形象生动,文辞典雅,文句为近骈文形式,文末因景而引发议论,颇带有晋代特有的玄谈气味。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同样是一篇“序言式”的游记名篇。其中以书札形式出现,且比较著名的游记作品有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祖鸿勋的《与阳休之书》等,这些都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登大雷岸与妹书》中,那高耸峥嵘的雄山峻岭,那幽深广漠的深林暮野,那烟波浩渺的浩瀚长江,那渔舟沙渚、雁翔鹤鸣的水泽洪波……作者全都一一细致描摹得如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墨画卷,使人读后如身临其境。《与朱元思书》中那沉影凝碧的“异水”,那比高竞远的“高山”,那泉水声、鸟鸣声、蝉噪声、猿啼声,在高岩深谷中传出的清幽的音响,都一一扣动心弦,引人遐想。这两篇游记虽然在写景上都有极为逼真的写实铺陈,但在表现手法上还处于山水游记的初级阶段,其大量篇幅还只是客观地描山摹水,没有注入太多作者的个人情感、思想、议论等因素进去,没有明显的作者的个人审美情趣在里面。
在鲍照、吴均之后,代之而出的游记名篇当数郦道元的《水经注》。这部作品既是一部地理专著,又是一本出色的散文集,应当说这部著作是游记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代表了这一时期游记文学的成就,它虽是作者为前人的地理书所作的注释,但其中因水写山、缘地记事,描绘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与名胜古迹的文字,文学价值极高。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郦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可以说郦道元的《水经注》的出现,为后来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做了一个先导。
......
游黄山记(节选)
钱谦益
作者简介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年又号蒙叟、东涧遗老,苏州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清初著名文学家,诗坛盟主之一。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为东林党人。崇祯时,官至礼部侍郎,因为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被革职。明亡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权,钱谦益依附之,被任命为礼部尚书。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兵临南京城下,钱谦益妻柳如是劝其与自己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却怯懦不前,随后,率诸大臣在大雨中开城向清军迎降。顺治三年(1646)正月,清廷任其为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后因病告归。转年,钱谦益被逮捕北上,关入刑部大狱。顺治五年(1648)四月,钱谦益因黄毓祺案被株连,囚南京狱,后经柳如是全力奔走营救,钱谦益才得以免祸。出狱后,他曾暗中策应、联络各方势力反清复明。清康熙三年(1664),钱谦益八十三岁高龄去世,葬于虞山南麓。他博览群书,工诗文,著有《牧斋诗抄》《有学集》《初学集》《楞严经蒙抄》《金刚心经注疏》等书。
一
由祥符寺[1]度石桥而北,逾慈光寺,行数里,迳朱砂庵而上,其东曰紫石峰,三十六峰[2]之第四峰,与青鸾、天都,皆峄山[3]也。过此,取道钵盂、老人两峰之间,峰趾相并,两崖合沓,弥望削成[4],不见罅缝,扪壁而往,呀然[5]洞开,轩豁呈露,如辟门阖[6]。登山者盖发轫[7]于此。
里许,憩观音崖,崖欹立如侧盖。迳老人峰,立石如老人伛偻。县崖[8]多奇松,裂石迸出,纠枝覆盖,白云蓬蓬冒松起。僧曰:“云将铺海,盍少待诸[9]?”遂憩于面峰之亭,登山极望,山河大地皆海也。天将雨则云族[10]而聚于山,将晴则云解而归于山。山河大地,其聚其归,皆所谓铺海也。云初起,如冒絮,盘旋老人腰膂间,俄而没顶及足。却迎凌乱,迫遽回合[11],弥漫匼匝[12]。海亦云也,云亦海也,穿漏荡摩,如百千楼阁,如奔马,如风樯,奔踊却会[13],不可名状。荡胸扑面,身在层云中,亦一老人峰也。久之,云气解驳[14],如浪丈水势,络绎四散;又如归师班马[15],倏然崩溃,窅然[16]不可复迹矣。回望老人峰,伛偻如故,若迟而肃客者[17]。缘天都趾而西,至文殊院,宿焉。
黄山自观音崖而上,老木榰径[18],寿藤冒石,青竹绿莎[19],蒙络摇缀[20],日影乍穿,飞泉忽洒,阴沉窅窱[21],非复人世。山未及上曰翠微,其此之谓乎?升老人峰,天宇恢廓,云物在下。三十六峰,参错涌现,怳[22]怳然又度一世矣。吾至此,而后乃知黄山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