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編輯推薦: |
本套丛书收录、译注了上至两汉下至清代两千年间的几百篇山水游记佳作。全书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山水长卷,纵向展现了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的发展脉络、时代特征以及辉煌成就。本册《汉唐卷:秋水共长天一色》选编、译注了东汉光武年间至唐朝末年约八百年间的优秀山水游记作品,作者可以从中品味其古韵风貌。
|
內容簡介: |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菁录”系列丛书共六册,是一套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名篇的汇编集。本套丛书收录、译注了上至两汉下至清代两千年间的几百篇山水游记佳作。
每册书都由游记原文、作者简介、注释、译文、赏析五部分组成。全书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山水长卷,纵向展现了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的发展脉络、时代特征以及辉煌成就,同时又为读者展示出历代文人雅士的诗意雅情,以及他们笔下斐然不羁的文风。
本册《汉唐卷:秋水共长天一色》选编、译注了东汉光武年间至唐朝末年约八百年间的优秀山水游记作品,作者可以从中品味其古韵风貌。
|
關於作者: |
石孝义,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2006年至2015年将近十年间,积极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的发掘整理工作,曾深入民间采访民间手工艺者、非遗继承人几十人,刊发报道百余篇,拍摄照片几千幅。从2016年至今致力于传统文化、国学典籍的搜集、整理、编校、注译工作。
|
目錄:
|
封禅仪记/马第伯
兰亭集序/王羲之
游天台山赋(并序)/孙绰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慧远
桃花源记/陶渊明
雪赋/谢惠连
登大雷岸与妹书/鲍照
月赋/谢庄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与顾章书/吴均
与朱元思书/吴均
江水·三峡/郦道元
华山/郦道元
滕王阁序/王勃
山中与秀才裴迪书/王维
右溪记/元结
寒亭记/元结
峿台铭序/元结
女娲陵记/乔潭
燕喜亭记/韩愈
记宜城驿/韩愈
冷泉亭记/白居易
三游洞序/白居易
庐山草堂记/白居易
题峡山寺/李翱
永州八记/柳宗元
愚溪诗序/柳宗元
游黄溪记/柳宗元
长安雪下望月记/舒元舆
|
內容試閱:
|
先秦至两汉,从严格意义上讲,独立、完整的游记作品应当还没有出现。当时因为生产力低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很微弱,所以名山大川便被人为地披上了一件神灵的外衣,当时华夏大地的名山大河均成为天帝神祇的化身,于是人类臣服于斯,膜拜于斯。大自然对于人类来说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携有一股强大的威慑力。古代先民对自然山水始终抱有一种仰慕而崇拜的心理,所以这时才会产生像《山海经》那样荒诞、离奇、怪异的山川记述。有人说这是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的源头,这种说法无疑有些牵强,因为《山海经》中有关山川湖海的记载虽然很多,但大多为无稽之谈,正像清人所纂《四库全书》中说:“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
先秦时期,比较客观纪实的地理方志类的著作,还有《尚书?禹贡》《史记?河渠书》《汉书?地理志》《汉书?沟洫志》等,但在这些著作中,一般多为水道流向、农田水利、州郡辖属、民情风俗的官文记载,其中地理方志类的文字记载的意味要远胜于山川形貌的文学描写。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看,先秦时期诸子的著述主要是有关社会政治、道德修养、哲学思辨性质的学术文章,其中偶有提到山水一类的文字也不过是意在借喻说理,或附着于哲学思辨之中作为比喻的手段出现,并非单独以山水之美或山水之游为目的的写作。也就是说,在当时人们还没有有意识地、刻意地去描摹山水的自然形态,也不懂得将山水视为人类游乐的对象加以歌颂赞美。因此,在先秦诸子的文章著述中还没有清晰的山水游记的影踪出现。
当历史进入到两汉时期,一种新的文体“赋”出现了,并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大放异彩。在两汉的文赋中,已经开始出现成段山水文字的描写。如汉赋大家枚乘在《七发?观涛》中,有一段对江涛的细致刻画描写。从开始,到少进,到波涌,阶次递进,文中描写与比喻相结合,形象而又贴切。但枚乘写观涛不是专门为了表现观涛,而是借赋中假托的吴客,由他分述音乐、饮食、车马、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由静而动,由近及远,一步步地启发楚太子,诱导他逐渐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再如,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上林赋》中也出现了专门写山的描写,但司马相如写山水土石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欣赏和表现它们,而是借描写山水土石的名贵,表现云梦的盛况。
在山水游记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相对完整性的游记作品的出现,当数东汉马第伯的《封禅仪记》。《封禅仪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次用散文化的语言,真实、具体、形象地描写出了东岳泰山的雄伟风貌。《封禅仪记》的这种开创性的山景描写具有重大意义。它从实践上突破了古人对名山大川的单纯的宗教式的崇拜,开始有意识地记录人类对自然美的欣赏。但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篇作品也算不上一篇完整的游记作品,正如王立群教授所说的:“显而易见,马第伯的《封禅仪记》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具有文体意义的山水游记,它只是汉代封禅大典的真实记述。从《封禅仪记》的写作目的、行文重点—对泰山封禅全过程的详细记述中都可以看出来。但是,它的出现却标志着中国古代山水审美意识继孔子‘比德’学说之后,首先在实践上对自然神秘论做出了一次重大的突破。”但即便如此,《封禅仪记》在我国古代游记散文史中也完全能称得上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一篇作品。
两汉时期,尚没有完全独立成篇的游记作品面世,所以说这个时期还属于游记萌芽时期。“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文心雕龙?明诗》)。随后到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南北文化大融合、大交流的时期。这一时期,有学者认为是古代山水游记正式开始形成的阶段。但这一时期,游记出现的形式主要还是诗序、书札等。其中以诗序形式出现的游记有东晋僧人慧远的《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东晋隆安四年仲春,慧远与住庐山的众道人同游石门,众道人先后赋诗记游,慧远则作了诗序,这篇诗序是专门为这次游记所作的序。全篇凡写景状物无不形象生动,文辞典雅,文句为近骈文形式,文末因景而引发议论,颇带有晋代特有的玄谈气味。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同样是一篇“序言式”的游记名篇。其中以书札形式出现,且比较著名的游记作品有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祖鸿勋的《与阳休之书》等,这些都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登大雷岸与妹书》中,那高耸峥嵘的雄山峻岭,那幽深广漠的深林暮野,那烟波浩渺的浩瀚长江,那渔舟沙渚、雁翔鹤鸣的水泽洪波……作者全都一一细致描摹得如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墨画卷,使人读后如身临其境。《与朱元思书》中那沉影凝碧的“异水”,那比高竞远的“高山”,那泉水声、鸟鸣声、蝉噪声、猿啼声,在高岩深谷中传出的清幽的音响,都一一扣动心弦,引人遐想。这两篇游记虽然在写景上都有极为逼真的写实铺陈,但在表现手法上还处于山水游记的初级阶段,其大量篇幅还只是客观地描山摹水,没有注入太多作者的个人情感、思想、议论等因素进去,没有明显的作者的个人审美情趣在里面。
在鲍照、吴均之后,代之而出的游记名篇当数郦道元的《水经注》。这部作品既是一部地理专著,又是一本出色的散文集,应当说这部著作是游记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代表了这一时期游记文学的成就,它虽是作者为前人的地理书所作的注释,但其中因水写山、缘地记事,描绘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与名胜古迹的文字,文学价值极高。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郦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可以说郦道元的《水经注》的出现,为后来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做了一个先导。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所以世称“王右军”。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书《兰亭集序》等。
永和[1]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2]之兰亭,修禊事也[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4]。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5],又有清流激湍,映带[6]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7],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8]。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9]。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10]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11]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12]。虽趣舍万殊[13],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14],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15],情随事迁[16],感慨系之[17]矣。向[18]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19],况修短随化[20],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21],未尝不临文嗟悼[22],不能喻[23]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4]。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25],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26]。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
[1]永和:东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
[2]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山阴:今浙江绍兴越城区。
[3]修禊(xì)事也:意为禊礼这件事。古代的一种风俗,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古人要举办一种游春活动,即群聚于水边嬉戏洗濯,以此表示祓除一年的不祥和祈求来年的幸福。
[4]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咸:都。
[5]修竹:细高的竹子。
[6]映带:景物相互映衬。
[7]流觞(shānɡ)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上酒,然后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举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酒趣。
[8]幽情:深远内藏的感情。
[9]惠风:柔风。和畅:缓和。
[10]骋:使……奔驰。
[11]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
[12]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为喜爱的事或物,寄托自己的感情,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13]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
[14]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15]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
[16]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17]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
[18]向:过去,以前。
[19]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20]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21]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
[22]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
[23]喻:明白。
[2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25]列叙时人:罗列当时到会的人。
[26]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译文
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刚进晚春,大家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礼之事。众多贤能之人都到了这里,老的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个地方有峻峭的山峰、茂密的林木、细高的竹子,还有清澈的流水、湍急的溪流,相互映照着,环绕在亭子的左右,大家引来溪水作为流觞的水流,排列在曲水旁边一一落坐。虽然没有丝管弹奏的盛况,但一杯酒、一首诗,也足够敞开心胸,畅谈深藏内心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清气爽,和暖的春风顺畅柔和。抬头仰望宇宙的宏大,低头俯看大地上万物昌盛,所以眼光驰骋,胸怀开阔,这些都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太愉快了。
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俯仰之间已然度过一生。有的人喜欢在屋内与人畅谈;有的人就喜欢将自己的喜乐寄托在外物之上,放纵自己的身体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平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欣喜于自己接触到的外物,暂时为自己所得时,便会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马上就要到来了。等到他们对自己当初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生。过去曾为之欢欣鼓舞的东西,转眼之间,已经成为过去的陈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的长短,都是听凭造物主的造化,直到后归结于消亡。古人说:“生死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浏览前人兴盛感叹的因由,那因由就好像与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是难免会对着古人的文章叹息哀伤,在心里却不能清楚明白。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当时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心怀的原由,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赏析
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集会。按习俗,这本是消灾祈福的一次集会,但集会诸文士却曲水流觞、各抒怀抱、对景赋诗,后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篇序文,记录这次雅集,这即是《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从全篇来看,本文写景的文字并不多,但这些却足以引发作者进行哲学思考。他以自然所赋予的灵性,感悟到人生一世,虽各有所安,各有所乐,秉性不同,取舍万殊,然而当欣于所遇,快然而自足于心的时候,都会有不知老之将至的欢悦。这篇文字,在中国山水游记史上可以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全文写景、叙事、抒情、说理,一气呵成,蕴含极富。既有文辞之美,更有思辨之雄,达到了理融而情畅的至美境界。它生动地再现了兰亭的秀美风光和魏晋人的精神面貌,也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游览活动中的文化心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