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編輯推薦:
《中古中国的文学与文化史》是美国汉学家柯睿(Paul W.Kroll)教授的一部论文集,2009年在美国首次出版,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北美中国学的诸多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学术史地位。柯睿教授长期担任国际中国学研究重要刊物《通报》《唐学报》的主编,也是《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唐代部分的作者。作为薛爱华(Edward H.Schafer)教授的高足,柯睿以学风严谨著称,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薛爱华对于文学文化的见解。本书中的不少论文体现了作者对物质文化的关注以及对文本精确翻译的追求,与薛爱华对语文学的重视一脉相承,也与中国文史结合的考证学风相呼应。柯睿对玄宗时代文学和文化的关注十分引人瞩目,他对唐代舞马、《登津阳门诗》、盛唐诗人李白的研究都是西方汉学研究中的代表作。柯睿还是较早关注中国中古赋的西方学者,如其对卢照邻赋、曹植赋的研究可谓开了一代先河。在本书中,也随处可见柯睿对沙畹(Edouard Chavannes)、理雅各(James Legge)等老一辈西方汉学家的回应,还有与同辈的汉学家如康达维(David R. Knechtges)的诸多共同讨论。此外,本书收入的关于泰山、道教与文学的论文
內容簡介:
本书《中古中国的文学与文化史》是北美三大中古文学研究者之一的柯睿教授的论文集,收录了其关于中国中古时期文学史、文化史方面的论文共十一篇。其中介绍了一系列专门针对中国中古时期文学作品的研究,特别是以唐朝为中心。以作者关于唐代舞马的著名论文为开始,接下来对8世纪中叶盛唐诗歌中有关景观与山岳的意象进行考察,以及到了9世纪中叶,对诗歌中尝试回忆盛唐辉煌的情况加以分析。第二部分是关于诗歌中鸟类(翠鸟和白鹭)的两篇论文,以及柯睿的四篇有影响力的关于赋的研究论文。
關於作者:
柯睿(Paul W. Kroll),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中文教授。1976年获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汉学家薛爱华,是当今北美中古文学研究的三大家之一。柯睿教授对中国中古时期文学和文化史有大量精彩的研究,包括六十多篇论文和五本论著以及若干编著。近著如A Students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and Medieval Chinese。柯睿教授多年来一直担任《美国东方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和《唐学报》(Tang Studies)的主编。目前则主编欧洲汉学杂志《通报》(Toung Pao)。童岭,1981年3月生,江苏镇江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第二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六朝隋唐时代的学术、思想与文学,中国中古经学史,古代东亚史等。
目錄 :
中文版序
一、大唐的舞马
二、逃离长安与杨贵妃之死
三、天空之诗:登泰山考
四、盛唐山水诗文用语考证
五、9世纪中叶诗歌之怀旧与历史以郑嵎《津阳门诗》为例
六、曹植七赋考
七、中国中古诗歌中的翠鸟意象
八、中古文学中的白鹭
九、卢照邻的文学记忆
十、驯鸢和穷鱼:卢照邻赋的挫折与辩解
十一、赋在唐代诗文史中的重要性
原载杂志一览表
译后记
前言中文版序
本书所翻译的十一篇论文涉及中古中国从人文到语言的不同方面。中古,在中国的文本中指3到9世纪,大致是汉末到唐末这段时期。这些文章中的大多数关注唐代(618907),是我的研究生涯中最为偏爱的一段时期。
漫长的玄宗朝(712756)被誉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时代之一,也是唐代文化的高峰。它被描述为High Tang,或者从字面上翻译为Fullness of Tang(盛唐),从明代开始,这种被运用于文学领域的分期延续至今。对于学者来说,盛唐是一个具有无穷魅力的时代。进入这一时代华丽而又富饶的入口,是朝廷所在地宽敞的国际化的首都长安(偶尔也会迁往东都洛阳)。在玄宗朝的许多符号中,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一百多匹马组成的舞马团在皇帝的生日庆典上伴随着音乐表演,这是本书中第一篇文章的主题。自从1981年这篇文章发表以来,唐代的舞马变得为人熟知。在中国和西方的博物馆陈列中,许多人已经看到那个精美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见本书插图),这一形象通过出版物和网络广为人知。它成为了美国一个致力于唐代研究的学会唐研究学会(Tang Studies Society)的某种标志,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该组织制作了含有其形象的书签。后来,它又出中文版序
本书所翻译的十一篇论文涉及中古中国从人文到语言的不同方面。中古,在中国的文本中指3到9世纪,大致是汉末到唐末这段时期。这些文章中的大多数关注唐代(618907),是我的研究生涯中最为偏爱的一段时期。
漫长的玄宗朝(712756)被誉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时代之一,也是唐代文化的高峰。它被描述为High Tang,或者从字面上翻译为Fullness of Tang(盛唐),从明代开始,这种被运用于文学领域的分期延续至今。对于学者来说,盛唐是一个具有无穷魅力的时代。进入这一时代华丽而又富饶的入口,是朝廷所在地宽敞的国际化的首都长安(偶尔也会迁往东都洛阳)。在玄宗朝的许多符号中,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一百多匹马组成的舞马团在皇帝的生日庆典上伴随着音乐表演,这是本书中第一篇文章的主题。自从1981年这篇文章发表以来,唐代的舞马变得为人熟知。在中国和西方的博物馆陈列中,许多人已经看到那个精美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见本书插图),这一形象通过出版物和网络广为人知。它成为了美国一个致力于唐代研究的学会唐研究学会(Tang Studies Society)的某种标志,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该组织制作了含有其形象的书签。后来,它又出
现在中国唐研究基金会所有的出版物上,成为官方标志的一部分。文中引用的提到舞马的那篇简短的赋,由钱起作于唐玄宗统治的晚期。全文的翻译,以及关于朝廷其他方面的信息,可以参考我之后的论文《玄宗朝的四篇短文》,载于《唐学报》(T''ang Studies)25(2007)。
盛唐末年,内战和乱局给国家和个人都带来了诸多悲剧。没有什么比皇帝放弃长安,并且赐死他的爱妃杨贵妃的故事更令人伤感、更广为人知了。由司马光在11世纪记叙的版本,见于他编写的卷帙庞大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这是中国传统史书中最好的记叙性散文之一,并且提供了不见于其他史书的关于朝廷、皇帝的细节记录。我对这篇文章的翻译和注释,尝试同时反映出司马光所构建的伤感情绪和学术性。本书的第三篇文章关于中古诗歌中神圣的泰山,是法国汉学家沙畹(Edouard Chavannes)1910年出版的经典专著的延伸注释。第四篇文章中,我探讨了盛唐山水诗中更常见、更具体的问题。文章讨论了玄宗时代许多作家的作品,他们对山水的描绘受到了一些诗歌怎样的影响,并且又以何种方式获得了自己的视角。我认为所谓自然意象(nature imagery)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国诗歌中长时间地被简单化了,我们必须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它,这一视角超越了与真实性这一概念相关的无益的、简单化的问题。
本书中的第五篇是最长的文章,几乎相当于一部专著,讨论了最有趣、最严格,却也是曾经被严重忽视的一首唐诗。这首诗写于9世纪中叶,长达两百行,包括诗人冗长的行间自注,并且是对玄宗辉煌的统治时代及其灾难性的结束最为丰富的文学作品之一。这篇研究关注郑嵎的作品中展现的诗歌、散文、历史轶事、怀旧和思乡之情之间的完美融合,它在所有的唐代文学中都与众不同。它利用了中唐时代文学的许多新趋势。这些趋势在盛唐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展示了历史在一个世纪之后,是如何被感知、被描绘的,并且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进一步发展。
本书后半部分的几篇文章在主题上要比它们单独看起来更加统一和紧凑。其中两篇,也就是三分之一的部分,讨论的是中古诗歌中的鸟类;还有两篇是关于7世纪的诗人卢照邻;以及,有四篇,再加上五分之一的篇幅,讨论赋这种形式的诗歌。赋的发展始于汉代,至中古时代依然是重要的诗歌体裁,却常常被西方学者忽视,即使偶尔瞥见一眼的话,也仅仅将它置于诗或者抒情韵文(lyric verse)的阴影下。然而,只有当我们像中古诗人那样对赋感到熟悉和亲切的时候,我们才能欣赏其独特的格律形式和杰出的诗体韵文,它们在许多方面都是对赋的词藻和规模的有限补充。近年来我的许多工作都致力于使中古晚期的赋,尤其是唐赋摆脱阴影。本书的最后一篇文章是一个简单的概览,面向此前对唐赋所知很少或者根本不了解的学生。
尽管对唐代心存偏爱,但是在我的博士阶段,即20世纪70年代中叶,我的大部分研究是关于汉末建安时代(196220),尤其是关于军阀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和曹植。考虑到建安文学对于唐代文学的重要性,这是个幸运的选择。曹植的诗很快吸引了我,几个世纪以来,它们都有如此多的读者,但是我同样钦佩曹植的赋。曹植的赋仍然有待一本好的研究专著,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完成。本书中的第六篇文章是我这项研究的第一步。我想强调这篇文章中的两点。第一,许多曹植的赋现存的仅仅是片段,我们尝试精读文本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第二,正如文章最后所提出的,建安时代的大多数作品都是由中年以前去世的作者所作,这一简单的事实必然会对诗歌产生影响,正如英年早逝之于拜伦(Byron)、雪莱(Shelley)和济慈(Keats)的作品一样,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我曾经想要对中古诗歌中的鸟类作一整体的系列研究。这里所翻译的翠鸟和鹭鸶的文章(第七、第八篇)是这项研究仅存的证据。尽管发表的时间比较晚,但是第七篇仍然是有关翠鸟的首篇文章。令我惊讶的是,至今还有许多西方汉学家不能辨认出博物馆中保存的清代服饰上的、宫廷文物中的翠鸟羽毛做成的光彩夺目的翠蓝色装饰物。唉!我们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在我们的字典上,却如此忽视我们的诗人所描绘的意象世界。文章最后我提到江淹关于翠鸟的赋,这是这位重要诗人的作品中鲜为人知的瑰宝之一,在我后来的文章(本书未收录)中有相关研究。今天的人们或许更加熟悉雪白的鹭鸶,不是因为人们亲眼所见,而是因为它经常出现在日本风光的绘画里。大部分美国人见过的只是所谓的大蓝鹭,它虽然有自己的魅力,但是与白鹭的熠熠生辉并不相同。和翠鸟一样,白鹭的羽毛在中古中国也被用作装饰物,但是在诗里,白鹭更经常被描绘在自然之中,纯洁而安然。在这样的作品中,它是庄严的白鹤更小的、更容易亲近的表亲。在这两篇文章中,我只引用了少量的关于翠鸟和白鹭的参考文本,还有许多作品值得欣赏。
我在其他文章中曾经讨论过李白和孟浩然,除了他们之外,我对其他唐代诗人也很感兴趣。其中,我写得最多的是关于卢照邻的文章,本书中的第九和第十篇文章就反映了这种兴趣。卢照邻是一位技艺高超、感情充沛的诗人,文学史家常常称他为初唐四杰之一,在西方,四杰中的每一位仍然有待严肃的、全面的研究。他晚期的作品,尤其是他的一些赋和骚体诗与现存的许多唐代文学作品一样,风格极具个人色彩。
这本译著中的许多文章都包含一些中文文献的英文译文,这给中译本带来一个特殊的问题,因为在原始文献可以被直接阅读的情况下,将我的英文译文翻译回现代汉语也许不是很有用甚至没有必要。我希望中国读者可以理解这一点,宽容非汉语的作者必须采用这种不可避免的不同学术手段。
最后,我要对南京大学童岭教授勤奋、慷慨的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正是他从自己的研究工作中抽出如此多的时间来主持翻译我的文章,才使得我的学术研究可以呈现给中国读者。
內容試閱 :
中文版序
本书所翻译的十一篇论文涉及中古中国从人文到语言的不同方面。中古,在中国的文本中指3到9世纪,大致是汉末到唐末这段时期。这些文章中的大多数关注唐代(618907),是我的研究生涯中最为偏爱的一段时期。
漫长的玄宗朝(712756)被誉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时代之一,也是唐代文化的高峰。它被描述为High Tang,或者从字面上翻译为Fullness of Tang(盛唐),从明代开始,这种被运用于文学领域的分期延续至今。对于学者来说,盛唐是一个具有无穷魅力的时代。进入这一时代华丽而又富饶的入口,是朝廷所在地宽敞的国际化的首都长安(偶尔也会迁往东都洛阳)。在玄宗朝的许多符号中,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一百多匹马组成的舞马团在皇帝的生日庆典上伴随着音乐表演,这是本书中第一篇文章的主题。自从1981年这篇文章发表以来,唐代的舞马变得为人熟知。在中国和西方的博物馆陈列中,许多人已经看到那个精美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见本书插图),这一形象通过出版物和网络广为人知。它成为了美国一个致力于唐代研究的学会唐研究学会(Tang Studies Society)的某种标志,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该组织制作了含有其形象的书签。后来,它又出
现在中国唐研究基金会所有的出版物上,成为官方标志的一部分。文中引用的提到舞马的那篇简短的赋,由钱起作于唐玄宗统治的晚期。全文的翻译,以及关于朝廷其他方面的信息,可以参考我之后的论文《玄宗朝的四篇短文》,载于《唐学报》(T''ang Studies)25(2007)。
盛唐末年,内战和乱局给国家和个人都带来了诸多悲剧。没有什么比皇帝放弃长安,并且赐死他的爱妃杨贵妃的故事更令人伤感、更广为人知了。由司马光在11世纪记叙的版本,见于他编写的卷帙庞大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这是中国传统史书中最好的记叙性散文之一,并且提供了不见于其他史书的关于朝廷、皇帝的细节记录。我对这篇文章的翻译和注释,尝试同时反映出司马光所构建的伤感情绪和学术性。本书的第三篇文章关于中古诗歌中神圣的泰山,是法国汉学家沙畹(Edouard Chavannes)1910年出版的经典专著的延伸注释。第四篇文章中,我探讨了盛唐山水诗中更常见、更具体的问题。文章讨论了玄宗时代许多作家的作品,他们对山水的描绘受到了一些诗歌怎样的影响,并且又以何种方式获得了自己的视角。我认为所谓自然意象(nature imagery)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国诗歌中长时间地被简单化了,我们必须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它,这一视角超越了与真实性这一概念相关的无益的、简单化的问题。
本书中的第五篇是最长的文章,几乎相当于一部专著,讨论了最有趣、最严格,却也是曾经被严重忽视的一首唐诗。这首诗写于9世纪中叶,长达两百行,包括诗人冗长的行间自注,并且是对玄宗辉煌的统治时代及其灾难性的结束最为丰富的文学作品之一。这篇研究关注郑嵎的作品中展现的诗歌、散文、历史轶事、怀旧和思乡之情之间的完美融合,它在所有的唐代文学中都与众不同。它利用了中唐时代文学的许多新趋势。这些趋势在盛唐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展示了历史在一个世纪之后,是如何被感知、被描绘的,并且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进一步发展。
本书后半部分的几篇文章在主题上要比它们单独看起来更加统一和紧凑。其中两篇,也就是三分之一的部分,讨论的是中古诗歌中的鸟类;还有两篇是关于7世纪的诗人卢照邻;以及,有四篇,再加上五分之一的篇幅,讨论赋这种形式的诗歌。赋的发展始于汉代,至中古时代依然是重要的诗歌体裁,却常常被西方学者忽视,即使偶尔瞥见一眼的话,也仅仅将它置于诗或者抒情韵文(lyric verse)的阴影下。然而,只有当我们像中古诗人那样对赋感到熟悉和亲切的时候,我们才能欣赏其独特的格律形式和杰出的诗体韵文,它们在许多方面都是对赋的词藻和规模的有限补充。近年来我的许多工作都致力于使中古晚期的赋,尤其是唐赋摆脱阴影。本书的最后一篇文章是一个简单的概览,面向此前对唐赋所知很少或者根本不了解的学生。
尽管对唐代心存偏爱,但是在我的博士阶段,即20世纪70年代中叶,我的大部分研究是关于汉末建安时代(196220),尤其是关于军阀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和曹植。考虑到建安文学对于唐代文学的重要性,这是个幸运的选择。曹植的诗很快吸引了我,几个世纪以来,它们都有如此多的读者,但是我同样钦佩曹植的赋。曹植的赋仍然有待一本好的研究专著,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完成。本书中的第六篇文章是我这项研究的第一步。我想强调这篇文章中的两点。第一,许多曹植的赋现存的仅仅是片段,我们尝试精读文本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第二,正如文章最后所提出的,建安时代的大多数作品都是由中年以前去世的作者所作,这一简单的事实必然会对诗歌产生影响,正如英年早逝之于拜伦(Byron)、雪莱(Shelley)和济慈(Keats)的作品一样,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我曾经想要对中古诗歌中的鸟类作一整体的系列研究。这里所翻译的翠鸟和鹭鸶的文章(第七、第八篇)是这项研究仅存的证据。尽管发表的时间比较晚,但是第七篇仍然是有关翠鸟的首篇文章。令我惊讶的是,至今还有许多西方汉学家不能辨认出博物馆中保存的清代服饰上的、宫廷文物中的翠鸟羽毛做成的光彩夺目的翠蓝色装饰物。唉!我们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在我们的字典上,却如此忽视我们的诗人所描绘的意象世界。文章最后我提到江淹关于翠鸟的赋,这是这位重要诗人的作品中鲜为人知的瑰宝之一,在我后来的文章(本书未收录)中有相关研究。今天的人们或许更加熟悉雪白的鹭鸶,不是因为人们亲眼所见,而是因为它经常出现在日本风光的绘画里。大部分美国人见过的只是所谓的大蓝鹭,它虽然有自己的魅力,但是与白鹭的熠熠生辉并不相同。和翠鸟一样,白鹭的羽毛在中古中国也被用作装饰物,但是在诗里,白鹭更经常被描绘在自然之中,纯洁而安然。在这样的作品中,它是庄严的白鹤更小的、更容易亲近的表亲。在这两篇文章中,我只引用了少量的关于翠鸟和白鹭的参考文本,还有许多作品值得欣赏。
我在其他文章中曾经讨论过李白和孟浩然,除了他们之外,我对其他唐代诗人也很感兴趣。其中,我写得最多的是关于卢照邻的文章,本书中的第九和第十篇文章就反映了这种兴趣。卢照邻是一位技艺高超、感情充沛的诗人,文学史家常常称他为初唐四杰之一,在西方,四杰中的每一位仍然有待严肃的、全面的研究。他晚期的作品,尤其是他的一些赋和骚体诗与现存的许多唐代文学作品一样,风格极具个人色彩。
这本译著中的许多文章都包含一些中文文献的英文译文,这给中译本带来一个特殊的问题,因为在原始文献可以被直接阅读的情况下,将我的英文译文翻译回现代汉语也许不是很有用甚至没有必要。我希望中国读者可以理解这一点,宽容非汉语的作者必须采用这种不可避免的不同学术手段。
最后,我要对南京大学童岭教授勤奋、慷慨的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正是他从自己的研究工作中抽出如此多的时间来主持翻译我的文章,才使得我的学术研究可以呈现给中国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