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中国民族药医院制剂目录》收载医院制剂时涉及的少数民族,均设有民族医医院或民族医专科,包括藏、蒙古、维吾尔、傣、彝、苗、土家、畲、侗、壮、瑶、朝鲜、满、哈萨克、回、白、纳西、水、羌、傈僳、布依共21个民族。共计收入这些民族药医院制剂(含部分临床协定处方剂)共1875种。
|
內容簡介: |
《中国民族药医院制剂目录》分四卷出版:*卷收载藏药医院制剂,第二卷收载蒙药医院制剂,第三卷收载维药、傣药和彝药医院制剂,第四卷收载苗药和其他民族药医院制剂。民族药医院制剂是已获省(自治区)食药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有制剂批准文号的民族药成药。本目录还适当收载民族医医疗机构的协定处方剂。
《中国民族药医院制剂目录》收载医院制剂所涉及的少数民族,均设有民族医医院或民族医专科,包括藏、蒙古、维吾尔、傣、彝、苗、土家、畲、侗、壮、瑶、朝鲜、满、哈萨克、回、白、纳西、水、羌、傈僳、布依共21个民族。共计收入这些民族药医院制剂(含部分临床协定处方剂)共1882种。本目录为全面展示民族药医院制剂,选择了89家医疗机构,既有公立医院,又有民营医院;既有部队医院,又有寺庙医院;既有专门的民族医医院,又有中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内设的民族医专科。
《中国民族药医院制剂目录》可供中医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务工作者、民族药生产和经销人员参考。
|
關於作者: |
孙亚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退休后返聘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国家民委直属一级协会),高级工程师,近十年承担中医药(民族医药)国家*级重点专项项目情况
(1)2009年2月承担了国家卫生部关于民族药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研,做为民族医药专家参加了民族药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遴选完成报告。
(2)2009年7月担任调研组副组长。参加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联合组织的对民族医药监督管理实施方案专题调研工作,起草了中医药局等11个部委联合发文的《关于加强民族药监督管理扶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有关意见》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民族医医院制剂管理办法》。
孙亚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退休后返聘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国家民委直属一级协会),高级工程师,近十年承担中医药(民族医药)国家*级重点专项项目情况
(1)2009年2月承担了国家卫生部关于民族药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研,做为民族医药专家参加了民族药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遴选完成报告。
(2)2009年7月担任调研组副组长。参加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联合组织的对民族医药监督管理实施方案专题调研工作,起草了中医药局等11个部委联合发文的《关于加强民族药监督管理扶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有关意见》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民族医医院制剂管理办法》。
(3)2009年9月-2013年3月,担任国家科技部国际重大科技专项(生物医药)项目负责人。与悉尼科技大学合作,完成了贵州地产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对Ⅱ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及并发症作用机理研究》(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编号:2011DFA31160),已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国际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两篇。
(4)2010年4月-2011年10月,参加了国家财政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药传统工艺和技术保护工程重大项目,完成了藏、蒙、维、傣、彝、苗、壮、土家、瑶、畲族等14个少数民族医药传统炮制工艺调研和调研报告,已通过国家民委验收,有著书。
(5)2011-2012年作为国家科技部国际重大科技专项(生物医药)项目负责人,与美国药典会(USP)合作,建立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国际质量标准,现收载于美国药典(有证书)。
(6)2010年-2012年12月担任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民族医药重点专项 建立民族医医师开考标准,已通过验收。
(7)2011年担任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下达的对99版国家职业大典新增民族医师、民族药师标准修订。
(8)2011年1-12月担任项目组负责人,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民族医药重点专项项目,建立三级民族医院标准和三级民族医院验收细则, 完成了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民族医医院和民族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审评,验收。
(9)参加完成了国家民委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对我国少数民族药生产企业定点工作。
(10)2011-2014年以生物医药茶多酚为主要有效成分研发了系列保健品7个,得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健品生产批文有今省胶囊(辅助降血糖)、今舒胶囊(治疗化学性肝损伤)、今纤胶囊(减肥)、祛黄褐斑胶囊(祛黄褐斑)、葡茶酚胶囊(抗肿瘤)、清咽胶囊(清咽防雾霾)、今降胶囊(降脂),已上市投放市场。
(11)2013年参加完成了国家民委下达的十二五期间对我国少数民族医药成药调研任务,项目已验收。
(12)2018年参加完成了国家民委下达的十三五期间对我国少数民族医医院制剂调研任务。
(13)2018年6月受聘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专家,承担壮族药伊血安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目錄:
|
第一卷
第一章 藏药医院制剂
第一节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一、肝胆科 004
十一味能消丸 004
十九味草果丸 005
三味獐牙菜汤散 006
日嘎白东丸 007
白热丸 008
西切朱巴丸 009
色朵阿巴丸 010
汤钦尼阿卡擦丸 011
赤列朗杰散 012
阿如敦巴丸 013
帕母朱久丸 014
秘诀清凉丸 015
郭拉久吉丸 016
娘摘阿巴丸 017
堆蒂丸 018
喜蒂丸 019
蒂达杰巴丸 020
渣驯古巴丸 021
塞蒂丸 022
德瓦牛古丸 023
德其宁旦丸 024
二、心脑血管科 025
八味沉香利尿丸 025
八味阿魏丸 026
毕玛拉丸 027
仲泽八味沉香丸 028
仲察杰巴丸 029
索增久吉丸 030
常松阿嘎杰巴丸 031
舒逸康宁藏药浴散 032
霍麦散 033
三、风湿关节科 034
十味乳香卡擦丸 034
风恫舒藏药浴散 035
列赤阿汤散 036
四、肠胃科 037
十九味阿渣丸 037
十三味玉志丸 038
九味石榴丸 039
石榴莲花丸 040
石榴蜀葵丸 041
四味石榴丸 042
四味藏木香汤散 043
色朱阿巴丸 044
杰阿丸 045
竺黄安宁丸 046
党坐散 047
喜塞散 048
嘎如丸 049
儒喜丸 050
五、肺病科 051
七珍汤散 051
六味丁香丸 052
四味高山辣根菜汤散 053
邦锦久巴丸 054
邦锦久阿丸 055
堆孜其穗丸 056
鲁姆敦巴丸 057
催汤散 058
六、肾病科 059
二十四味诃子丸 059
七味消肿丸 060
三味蒺藜汤散 061
达里久朱丸 062
阿如久巴丸 063
果优尼杰丸 064
金霓阿如久杰丸 065
哲嘎久松丸 066
桑培努布丸 067
七、五官科 068
门布觉瓦 068
嘎邦丸 069
八、血液科 070
十味血热汤散 070
六味余甘子汤散 071
血骚普清丸 072
嘎罗门玛丸 073
九、儿科 074
三臣丸 074
第二节 山南市藏医医院
一、脾胃病科 076
二十一味寒水石丸 076
十三味肉果草丸 077
十五味石榴丸 078
西切朱巴丸 079
色朱尼吉丸 080
阿如敦巴丸 081
果优尼杰丸 082
保门敦巴丸 083
德瓦牛古丸 084
德其宁丹丸 085
二、心脑血管科 086
五味安神丸 086
三、肺病科 087
二十五味鹿角丸 087
十五味邦察丸 088
久岗杰巴丸 089
六味甘草丸 090
四味高山辣根菜汤散 091
坐吴杰巴丸 092
堆孜其穗丸 093
堆慈巧门党布丸堆慈巧门尼巴丸堆慈巧门松巴丸(组合包装) 094
堆慈巧门党布丸 094
堆慈巧门尼巴丸 095
堆慈巧门松巴丸 095
四、肝胆科 096
十三味松石丸 096
七味铁屑卡擦丸 097
达堆丸 098
列赤阿汤散 099
赤烈朗杰散 100
五、血液科 101
五味锦鸡儿汤散 101
杰阿丸 102
嘎罗门玛丸 103
六、妇科 104
二十六味通经丸 104
七、肾病科 105
白热丸 105
苦空久松丸 106
杰星杰巴丸 107
八、糖尿病科 108
勇哇西汤 108
强伦党布丸强伦尼巴丸强伦松巴丸(组合包装) 109
强伦党布丸 109
强伦尼巴丸 110
强伦松巴丸 110
九、风湿科 111
二十三味儿茶丸 111
十、骨伤科 112
达森杰巴丸 112
第三节 青海省藏医院
一、风湿科 115
贝嘎居瓦散 115
达奥诺琼丸 116
旺查尼阿丸 117
萨热夏琼丸 118
二、心脑血管科 119
二十四味沉香丸 119
布玛拉散 120
吉日尼阿丸 121
西玛尼阿丸 122
血清丸 123
汤倩尼阿散 124
牡斗尼阿丸 125
阿格杰巴散 126
索曾居久散 127
桑培诺布丸 128
桑德安神散 129
章松阿杰散 130
然那桑培丸 131
三、脾胃科 132
木布玉杰散 132
日嘎尔丸 133
达协钦莫丸 134
达波曼那散 135
佐达丸 136
帕莫珠巴丸 137
涩芝当奈散 138
智托日嘎丸 139
四、肝胆科 140
格旺苟瓦丸 140
格耿确顿丸 141
德君倩毛 142
五、外治科 143
甘露生发液 143
甘露药浴颗粒 144
永嘎顿觉散 145
皮癣软膏 146
药浴消肿颗粒 147
六、肺病科 148
二十五味桑台丸 148
二十五味鹿角丸 149
七、妇儿科 150
久协更卓颗粒 150
白热散 151
志嘎汗散 152
秀群恩保散 153
敖色尼阿丸 154
格桑花蜜药酒 155
展俊达斯散 156
八、泌尿科 157
十三味菥蓂丸 157
第四节 塔尔寺藏医院
一、肝胆科 160
二十五味松石丸 160
十味黑冰片丸(散) 161
八味主药丸(八味主药散) 162
大松石丸 163
二、呼吸科 164
十三味狼舌丸 164
八味檀香丸 165
六味丁香散(六味丁香丸) 166
音王散 167
清肺止咳丸 168
三、消化内科 169
二十一味寒水石散 169
二十五味大汤散 170
二十五味马宝丸 171
十一味金色丸 172
十六味杜鹃丸(十六味杜鹃散) 173
七味熊胆丸(散) 174
白甘露散(丸) 175
帕朱丸 176
洁白丸 177
能安均宁散 178
四、心血管内科 179
二十五味余甘子丸 179
字数限制,仅显示部分目录。
|
內容試閱:
|
论中国民族药医院制剂
杨思远
民族药成药有三种存在形式:国药准字成药、有省(区)医药主管部门批准文号的医院制剂和临床协定处方剂,其中医院制剂是民族药成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少数民族医药体系中,由于国药准字成药限于藏、蒙、维、傣、彝、苗六个民族,品种数量共计不足千种。因此,在民族医疗保障体系运行中,除国药准字成药满足临床患者用药的需求外,各民族药医院制剂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临床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特种地方病的必需药品,也是满足少数民族患者用药的特需商品。
2018年7月19日至8月18日,2019年1月3日至29日,2019年7月30日至8月6日,国家民委中国民族药医院制剂目录调研组对民族药医院制剂进行了实地典型调查,并编辑出版《中国民族药医院制剂目录》(共四卷)。这次民族药医院制剂调查,在中国少数民族医药史上尚属首次。调查包括16个省、市、自治区的21个民族,国家公立二甲及以上的民族医医院51家,还包括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的医院,民营医院和有行医资格的医馆、诊所等,共收录医院制剂1246个,临床协定处方剂636个,总计1882个品种。
一、民族药医院制剂及其在我国医疗体系中的地位
民族药医院制剂是民族医医疗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国家卫生部部颁药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颁药品标准,或各省(区)民族药药品标准生产的,并经省(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再注册或备案的,获有医院制剂品种批准文号,并在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有固定处方的制剂。
经本省(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和注册,取得医院制剂品种批准文号,是民族药医院制剂的首要特征。各省(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在审查民族医医疗机构制剂的申报材料后,对符合要求的制剂品种予以注册或再注册,并核发制剂批准文号。因此,每个医院制剂品种均有批准文号。例如,2018 年3 月9日,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三级甲等医院)的藏药医院制剂68个品种,其中八味沉香利尿丸批准文号为藏药制字Z220080388,六味余甘子汤散批准文号为藏药制字Z220120617;再如,2015 年12 月9日由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塔尔寺藏医院的藏药医院制剂204个品种中,八味杜鹃丸批准文号为青药制字Z20152412,十八味降香丸批准文号为青药制字Z20152424。未获准医院制剂号的品种,不能在医院临床使用。
已注册过的医院制剂一般每隔3年需要再注册。民族药医院制剂多源于经典方剂,地域性强。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和适应质量标准再提高的要求,实行医院制剂注册批准文号管理,使用期限3年。虽然遴选出的医院制剂品种是临床常用药,疗效确切,使用安全,价格合理,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剂型稳定性差、服用不方便的医院制剂需要质量再提高,一般通过3年的临床实践优胜劣汰。对医院制剂实行再注册管理,重新核发医院制剂批准文号,能够推陈出新。例如,2008 年3 月11日,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藏医院(三级甲等医院)的金刚普灭丸等87个医院制剂品种和利尿红花散等61个医院制剂品种进行了注册;2011年4月13日和9月6日,又分别对金刚普灭丸等148个医院制剂品种和九味黑药散等41个医院制剂进行了再注册;2015年1月21日对利尿红花散等189个医院制剂品种又进行再注册;2018年1月23日对利尿红花丸等141个医院制剂品种进行了第三次再注册。通过对医院制剂再注册管理,使原有的医院制剂品种的安全和疗效得到定期监测,使品种优胜劣汰进入正常循环状态。
执行一定标准,是医院制剂的显著特征。我国现行药品标准是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此外,还有能够体现少数民族医药基础理论用药,自成体系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卫生部部颁药品标准。如1995年版《藏药药品标准》《维药药品标准》和《蒙药药品标准》,统称为部颁药品标准。201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市场流通领域的药品进行整顿,有些地方药品标准提升为国家药品标准后,即对提升标准的药品颁布了新的药品标准,统称为局颁药品标准,设化药、中药和民族药分册。上述《中国药典》和部颁标准、局颁标准均为国家药品标准,既是药品生产标准,又是各省(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医院制剂的质量标准。为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对医疗机构医院制剂的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00年印发了《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GPP)。将全国医院包括民族医医院纳入了标准化管理范畴,生产医院制剂和生产国药准字成药一样,有法可依、依法管理。从民族医医疗机构管理到医院制剂生产的双重管理体制的建立,说明国家加强了对医院制剂管理的力度。现行医院制剂有生产质量标准可依,但在标准执行和医院制剂生产中,同一医院制剂品种,由于地域差异、地方用药习惯差异、临床传承差异,同物异名的差异和炮制工艺的差异,执行标准不尽相同。为防止标准执行中的不统一,早在1979年我国有藏族居住的地区,以省(区)间协作组的形式编纂出版了《六省区藏药标准》,对藏药药材炮制、组方、基本检测方法做了统一规定。这是首次对藏药标准的修改、制定和统一,这在当时对藏药标准化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这个标准基础上,五大藏区藏药标准又相继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分别推出更细化的藏药质量标准。如1992年青海省药监局印发了《青海省藏药标准》,2013年青海省药监局和藏药标准化办公室又重新出版了《青海省藏药标准》。藏药标准的再修订,意味着民族药包括国药准字成药和医院制剂在内的产品技术含量的不断提升。
由此可见,民族药医院制剂生产形成一个标准体系,同一制剂品种,可能执行不同标准。例如,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藏医院生产的三种医院制剂三臣散六锐散二十八味槟榔丸,执行1992年版省级《青海省藏药标准》,而相同的这三种医院制剂在塔尔寺藏医院执行的是1995年版国家卫生部部颁《藏药药品标准》。尽管执行国家标准的版本可不同,但在本省(区)药监局申报审批过程中,医院制剂标准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药品生产标准,医院制剂的内控标准必须高于国家药品标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院制剂质量。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藏医院是一家公立二级甲等医院,调查期间已取得医院制剂批准文号的制剂品种有202个。这些医院制剂执行《中国药典》标准、省级药品标准的有162个,另40个品种是协定处方剂。这类品种,首先源于临床应用至少30年以上甚至更久,医院再自主研发。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该医院仁庆养肝宝十三味仁庆达西魂苏丸二十五味明目丸吾吉德谢无味珍珠胶囊(散)赛皎闹日夏朵丸鹏谢闹日等,以协定处方剂提供临床使用。
青海省藏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为全国首家具有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质的藏医医疗机构(GCP)。2018年4月27日,在获得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再注册的117个医院制剂中,除白热散(青药制字Z20180241)外,其余116个品种是该医院自定的医院制剂质量标准。这是由于青海藏医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民族医医院,开展藏医传统诊疗技术有200多种,这些医院制剂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系统疾病、妇科病、胃肠病重点专科方面,具有特色优势,疗效显著,医院标准的制定源于这些优势病种,也是临床传承使用、临床积累沉淀的验方方剂。青海省药监局为充分发挥这些医院制剂在医疗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全部核发了医院制剂批准文号,获得批准文号的368种医院制剂中,有312个藏药制剂纳入了青海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大医保报销范围,85%的医院制剂纳入省级医保报销范围,解决了藏区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有病无药的现状。与青海省藏医院情况相同的还有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藏医院、西藏自治区藏医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等。
民族药医院制剂成方,除上述国家药品标准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源于称为宝典的经典方剂,在现代医学中广泛使用。这些方剂均有科学依据和长期安全、疗效的用药保证。我国少数民族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医药学经典,如藏医学的《四部医典》《月王药诊》《晶珠本草》《临床札记》,蒙医学的《四部甘露》《饮膳正要》,维吾尔医学的《木接热巴提 阿日普》,傣医学的《档哈雅龙》以及贝叶经《桑格龙》等,少数民族医医院的许多处方直接源自经典,称为经典方或经方。例如,西藏山南市藏医医院依据《四部医典》研制的罗君丸郭齐久松丸珀嘎久杰丸西切久吉丸十五味乳鹏丸;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依据《四部医典》开发的肝胆科制剂给旺古巴丸和止血制剂八味红花丸,依据《尼阿甲杂堆孜西嘎昌瓦》开发的妇科制剂韦色尼阿丸,依据《藏医秘诀补遗》开发的风湿病科制剂二十三味儿茶丸,依据《长寿珠串》开发的妇科制剂十九味沙棘丸等,都是临床效果很好的经典方剂。此外,我国少数民族医药学专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研制和开发了大量协定处方剂。例如,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蒙医医院药浴科蒙医医师尼满,研制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协定处方剂阿尔山1号,蒙医医师航喜研制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阿尔山2号,同样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目前作为医院和专家之间的协定处方制剂供患者使用。
民族药医院制剂一般主要由民族医医院生产,各民族医医院设有制剂室或制剂中心。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藏医院院长扎西才让指出:医院制剂中心,不仅是制剂的中心,也是医院的中心。近年来各医院制剂室尽管规模大小不一,但均按照GPP的要求,完成技术改造,验收后投入使用。
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建有国家级医院制剂中心,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达玛乡的宗萨藏医院是一家乡级民营医院,但无论国家级,或是乡级,建成的医院制剂室(中心)都能够达到GPP要求。自治区(省)级三甲民族医医院还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国际壮医医院、青海省藏医院等,地市级三甲民族医医院还有吉林延边市朝医医院、内蒙古通辽市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云南傣族自治州傣医医院、云南楚雄州彝医院、贵州黔东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医院、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医医院、西藏山南市藏医医院、青海玉树州藏医院等,县级市有湖北省长阳市土家族民族医医院、新疆墨玉县维吾尔医医院、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藏医医院等,尽管这些民族医医院所处地域不同、行政级别不同、民族医医种不同、民族医医院的公立民营属性不同,但医院制剂室(中心)建设都力求达到GPP标准。为此,这些医院不断进行改造、升级,以保证民族药医院制剂的生产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医医院,1985年建立的医院制剂室不足100m2,1996年改造后达到3500m2,2012年按GPP标准,投入3000余万元对制剂室进行第三次技术改造,改造后面积达8949m2,可生产13个剂型99个维吾尔药的制剂品种,制剂室人员45人,技术员36人。青海省藏医院制剂室有散剂、丸剂、酒剂、栓剂、煎膏剂等12种藏药剂型生产线,共生产368种医院制剂,年生产能力达200吨,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民族药医院制剂室。为适应用药需求的增加,民族医医院有计划地改造医院制剂室以扩大规模,提升产能。
医院制剂并非都由各医院自己配制。制剂室建设投资浩大,制剂生产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经济实力较弱的民族医医院难以承担,很多民族医医院并不设立制剂室,或者虽有制剂室,但达不到GPP规范因而未获相应的生产资质,制剂生产只能委托民族药生产企业。实际上,许多民族药生产企业最初是从医院制剂室独立而来。例如,具有悠久藏医药文化历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特色诊疗技术尿诊发源地的西藏山南市藏医医院制剂室,于1985 年独立为西藏山南雍布拉康藏药厂,1999 年在国企改制后更名为西藏金珠雅砻藏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保证医院临床用药,山南市藏医医院于2010 年不得不重建制剂室。究其原因,西藏金珠雅砻藏药有限公司生产十几个品种的国药准字成药,远远不能满足山南市对藏药用药品种的需求,不能全覆盖医疗病种用药需求。重建后的医院制剂室可生产188个医院制剂品种,年产量100多吨。
对于没有能力建设制剂室的民族医医院来说,除委托生产外,另一个途径是通过省(区)级民族医院制剂室(中心)予以调剂使用,这是目前民族医医院满足临床用药最普遍的办法。对一些较小的民族医医疗机构在临床制剂品种需求上进行帮扶,国家药监局对民族药医院制剂在本省(区)内的调剂使用,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
民族药医院制剂均为处方药,必须有民族医职业医师或医生开具的处方方可使用,因此,民族药医院制剂主要是民族医医院内部的临床用药。在实地调研中,可见到大多数二级甲等以上的民族医医院也设有中成药、西药房,国药准字成药(中药、民族药)使用量少,西药按照急诊用药配备。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的主体部分是医院制剂,还有的民族医医院全部使用本院医院制剂,如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藏医院。民族医医院的重要收入来源是本院制剂,其自采药材成本低,因而制剂价格低。医院制剂品种多,可满足各病种广泛治疗的用药需求,特别对疑难杂症和各医院的重点专科治疗,临床积累多年的有效验方发挥了积极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在价格方面,民族药医院制剂有明显优势。价格的差异与加工制备工艺、剂型(微丸和大丸)、药材的来源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临床选择上,患者更倾向于选择传统剂型且价格较低的民族药。
因此,经注册、再注册或备案、有制剂批准文号、有制剂生产执行标准、由符合GPP规范的民族药医院制剂室(中心)配制或委托生产、供医院临床使用或调剂使用、有固定处方,是民族药医院制剂的主要规定。
目前,由于获得国药准字的民族药成药品种少,不能满足临床患者的需求,医院制剂作为处方药就成了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的主体,覆盖了医院内、外、妇、儿、皮肤等各科到全科用药。因此,医院制剂是维系民族医医疗体系的主要支撑,是民族药成药的主要存在形式,也是少数民族患者的特需商品,在我国医疗保险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民族医医改必须从这个基本实情出发,才有可能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的医疗和经济效益。
字数限制,仅显示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