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NT$
345.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NT$
340.0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NT$
445.0
《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售價:NT$
614.0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NT$
290.0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NT$
540.0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40.0
|
編輯推薦: |
作为反映改革开放特定时期问题和分析的研究成果
全面分析劳动力流动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经验研究,
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理论价值
|
內容簡介: |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社会现象、并成为理论界研究和讨论的一个热门题目。本书对城乡分割造成的三农问题,特别是与此相关的劳动力城乡流动问题进行了探讨,使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流动。中国特有的制度现象和迅速发生的变化使得本书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理论价值。
|
關於作者: |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中国经济改革等。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超越人口红利》、《四十不惑: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验分享》、《一带一路手册》(主编)、《中国智慧》(主编)等。
都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劳动经济学》杂志社主编。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增长。曾获得胡绳青年学术奖经济学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决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一等奖等奖项。
王美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劳动关系研究室主任,《劳动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
目錄:
|
第一章 改革带来的劳动力流动!!!!!!!!!!!!!!!!(1)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劳动力市场分割!!!!!!!!!!!(1)
一 发展战略与户籍制度!!!!!!!!!!!!!!!!!(1)
二 城市就业政策!!!!!!!!!!!!!!!!!!!!(3)
三 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4)
四 传统体制的弊端!!!!!!!!!!!!!!!!!!!(4)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的发端与发展!!!!!!!!!!!!!!(5)
一 劳动力流动政策的改革历程!!!!!!!!!!!!!!(5)
二 劳动力流动规模与范围!!!!!!!!!!!!!!!!(7)
三 迁移者的个体特征!!!!!!!!!!!!!!!!!!(11)
四 迁移者的就业情况!!!!!!!!!!!!!!!!!!(14)
第三节 如何认识劳动力流动!!!!!!!!!!!!!!!!(16)
一 劳动力流动的长期性!!!!!!!!!!!!!!!!!(17)
二 劳动力流动的发展效应!!!!!!!!!!!!!!!!(18)
三 解决三农问题!!!!!!!!!!!!!!!!!(20)
四 流动与稳定!!!!!!!!!!!!!!!!!!!!!(21)
第二章 城乡关系与三农问题!!!!!!!!!!!!!!(25)
第一节 限制流动的城市偏向政策!!!!!!!!!!!!!!(25)
第二节 城乡差距的估计与描述!!!!!!!!!!!!!!!(30)
第三节 城乡差距的决定因素!!!!!!!!!!!!!!!!(35)
一 计划经济时期!!!!!!!!!!!!!!!!!!!!(36)
二 改革初期!!!!!!!!!!!!!!!!!!!!!!(37)
三 城市改革和再分配!!!!!!!!!!!!!!!!!!(38)
四 宏观经济影响扩大!!!!!!!!!!!!!!!!!!(39)
第四节 什么维系着城市偏向政策!!!!!!!!!!!!!!(44)
第五节 三农问题与劳动力流动!!!!!!!!!!!!!(50)
第三章 农民收入与迁移动机!!!!!!!!!!!!!!!!!(58)
第一节 城乡收入差距与劳动力资源配置!!!!!!!!!!(58)
第二节 迁移双重动因:绝对收入差距与相对剥夺!!!!!!(63)
第三节 相对经济地位变化与参照群体!!!!!!!!!!!(66)
第四节 贫困农村的事例!!!!!!!!!!!!!!!!!!(71)
第五节 迁移带来的双重改善!!!!!!!!!!!!!!!!(76)
第四章 迁移收入转移及其效应!!!!!!!!!!!!!!!!(82)
第一节 迁移收入转移:连接城乡的纽带!!!!!!!!!!(82)
第二节 迁移收入转移的决定!!!!!!!!!!!!!!!!(83)
第三节 迁移收入转移的效应!!!!!!!!!!!!!!!!(88)
一 贫困家庭的迁移反应!!!!!!!!!!!!!!!!!(90)
二 迁移与非迁移家庭比较!!!!!!!!!!!!!!!!(92)
三 迁移家庭内部的比较!!!!!!!!!!!!!!!!!(93)
第五章 城市化、劳动力需求与迁移!!!!!!!!!!!!!!(96)
第一节 改革前后的城市发展!!!!!!!!!!!!!!!!(96)
第二节 城市发展的转轨特征:自我融资与再分配!!!!!!(101)
一 转轨时期城市发展的理论模型!!!!!!!!!!!!(102)
二 中国经验的一个例证!!!!!!!!!!!!!!!!(104)
第三节 迁移在城市化中的作用!!!!!!!!!!!!!!(108)
第四节 城市化政策与就业需求!!!!!!!!!!!!!!(111)
第六章 就业保护与劳动力需求压制!!!!!!!!!!!!!(115)
第一节 对外来劳动力的制度性排斥!!!!!!!!!!!!(115)
第二节 对制度性排斥的检验:粮食、就业与迁移数量!!!!(118)
第三节 就业形势与迁移政策:北京案例!!!!!!!!!!(124)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福利分析!!!!!!!!!!!!!!(129)
第五节 就业保护与劳动力需求压制!!!!!!!!!!!!(132)
第七章 迁移的过程与制度分割!!!!!!!!!!!!!!!(137)
第一节 迁移的两个过程!!!!!!!!!!!!!!!!!(137)
第二节 阶段性迁移的制度解释!!!!!!!!!!!!!!(140)
一 土地对农民的吸引!!!!!!!!!!!!!!!!!(141)
二 户籍制度的分割作用!!!!!!!!!!!!!!!!(142)
三 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化!!!!!!!!!!!!!!(144)
第三节 两阶段迁移的微观解释!!!!!!!!!!!!!!(145)
第四节 两阶段迁移的宏观效应!!!!!!!!!!!!!!(147)
第八章 户籍歧视的经济学分析!!!!!!!!!!!!!!!(153)
第一节 户籍歧视!!!!!!!!!!!!!!!!!!!!(153)
第二节 户籍歧视的表现!!!!!!!!!!!!!!!!!(155)
第三节 对户籍歧视的计量分析!!!!!!!!!!!!!!(156)
一 度量歧视的模型!!!!!!!!!!!!!!!!!!(156)
三 户籍歧视的计量分析结果!!!!!!!!!!!!!!(159)
第四节 户籍歧视的后果!!!!!!!!!!!!!!!!!(163)
第九章 劳动力流动制度变革的时机!!!!!!!!!!!!!(166)
第一节 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含义!!!!!!!!!!!!!(166)
第二节 激励强度与城乡关系改革!!!!!!!!!!!!!(168)
第三节 城乡关系改革的制度临界点!!!!!!!!!!!!(171)
第四节 户口含金量、改革和城乡一体化!!!!!!!!!!(172)
第十章 改革路径与就业创造!!!!!!!!!!!!!!!!(178)
第一节 与户籍制度配套的改革!!!!!!!!!!!!!!(178)
第二节 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180)
第三节 改革条件与劳动力需求!!!!!!!!!!!!!!(184)
第四节 保持经济增长源泉!!!!!!!!!!!!!!!!(188)
附录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综述!!!!!!!!!!!!!(192)
参考文献!!!!!!!!!!!!!!!!!!!!!!!!!(213)
|
內容試閱:
|
2009年,黄冬艳等七位中国工人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该刊对这一选择所做的说明是: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这几位作为年度人物代表的中国工人,都是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企业务工的农民工。在那之前的2003年,我们出版了这本以农民工及其流动为主题的专著。当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走过前25周年之际。迄今,改革开放已经历经40周年有余,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更大更新的成就,中国的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和积累的中国经验愈加成熟,并不断升华为理论层面的中国智慧和实践层面的中国方案。
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劳动力市场发育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取得全新的进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统领,劳动力转移相关的政策调整在对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极大有利于改善民生。与此同时,这个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来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阻碍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产业部门之间和工作单位之间流动的体制障碍不断得到清除,农业劳动力剩余和城镇企业职工冗员现象已经显著减少。2019年,外出农民工人数达到1.74亿人,已经占到城镇就业人数的1/3以上。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充足且成本低廉的劳动力供给,抑制和延缓了资本报酬递减现象,促进了资源的重新配置,把人口红利转化为高速增长的源泉。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及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了农民工在务工城镇的落户成为城镇新市民,提高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了收入分配改善。同时,恰好在这本书出版之后,中国经济也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即刘易斯转折点,表现为劳动力无限供给转向劳动力短缺,标志着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到来。伴随着劳动力流动问题的发展和变化,在本书出版之后,作者对中国劳动力流动的认识也不断提高。
作为劳动经济学家,我们始终追踪劳动力流动问题,并以自己的研究成果继续反映着劳动力市场发育的最新进展。我们把对劳动力流动的分析扩展到改革开放发展的更广领域,特别是关注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上开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本书作者也各自并合作发表和出版了诸多新的成果。我同时认为,这本书作为反映改革开放特定时期问题和分析的研究成果,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固然有诸多不足和缺憾之处,然而,无论是从改革开放历程回顾的角度,还是从相关经济分析的演进过程来看,这本书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参考价值。改革开放发展仍在继续,我们的研究和认识也在继续,因此,这本书对于探讨当前面临新的挑战,也不啻为一个承前启后的学术参照。
蔡昉
2020年4月24日
前 言
杭州西湖之畔,有一座私家花园叫刘庄。1972年2月,中美两国关于《上海公报》的谈判就在这里进行。刘庄有座八角亭,据说冰封了20余年的中美关系终于在这里解冻。当时,中美外交家在八角亭彻夜谈判,却始终无法在关于海峡两边的称呼上达成一致。眼看天已近黎明,亭外西湖湖水连天。晨光熹微中,基辛格看到一条长堤若隐若现,问道:
这条长堤叫什么?
叫苏堤,是宋朝时一位叫苏轼的杭州市长修建的。乔冠华答道。
那么,堤的东边就是西湖了,请问西边呢?基辛格又问。
西边也是西湖。听到乔冠华的回答,基辛格一时竟激动起来:
苏堤的两边都是西湖,海峡两边都是中国人就叫海峡两边的中国人好了。
上面所讲的故事是个传说。
中国的城市和乡村之间也有一道长堤,虽然是无形的,却比万里长城还难跨越。在计划经济时期,户籍制度被严格执行,农民无法跨越城市门槛;在逐渐建立市场经济的今天,户籍制度虽有所松动,农民仍然被无形地挡在城市门槛之外。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只因一道城墙之隔,在就业权利、社会保障和人均收入上就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在计划经济时期,城乡分割是适应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需要而形成的。在改革时期,虽然旧的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但城乡居民在政策决定中的影响力依然不对等,劳动力流动仍受到制度性阻碍,城乡分割和城乡差距也继续存在。不过,中国毕竟已经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制度的崭新框架,经济增长、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也有赖于城乡差距的缩小,户籍制度于是开始了渐进式的改革。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曙光已经显现。
作者长期关注城乡分割造成的三农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劳动力城乡流动问题。我们曾经就劳动力城乡之间迁移对经济增长的意义,对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促进作用,迁移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和受到的待遇,打破城乡之间劳动力迁移制度性障碍的关键性改革,以及改革的时机等许多方面进行过研究。我们也采用现代经济学规范的方法,就相关的问题做过许多经验的研究,分别或共同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本书使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全面分析劳动力流动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经验研究,希望对这个领域研究的深入有所贡献。
第一章回顾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劳动力资源配置,以及改革以来所发生的劳动力流动现象,揭示了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效应。
第二章从发展经济学对于城乡关系的理论探讨入手,回顾三农问题在改革前后以及改革时期的各种表现,估计城乡收入差距的水平并分析其决定因素,揭示三农问题与劳动力流动政策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
第三章讨论城乡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状况,以及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状况,用经验方法检验了劳动力迁移的两种动因。
第四章从迁移者收入转移的角度,具体分析迁移对三农问题的影响以及缓解贫困的效果。
第五章从理论和经验的角度,讨论改革前后城市发展的模式变化,并且通过考察城市劳动力需求随市场化程度提高而发生的变化,考察城市劳动力市场上迁移劳动力的状况。
第六章利用政治经济学的框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案例分析,描述了改革以来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政策保护现象。通过福利经济学分析,指出如何正确认识外来劳动力在城市中的作用。
第七章从探讨在户籍制度改革尚未完成的条件下,迁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特征入手,观察究竟是农村劳动力中的哪部分人率先实现了迁移,探讨城市劳动力市场制度分割对迁移过程的影响。
第八章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解释外来劳动力与城市本地劳动力之间存在的工资差异的源泉,揭示因户籍制度的存在而导致的劳动力市场歧视。
第九章遵循全书分析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逻辑,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中引出其政策含义,阐释户籍制度及其相关制度变革的转折点和时机。
第十章着重从劳动力市场发育和就业创造的角度,探讨如何创造户籍制度及其相关政策改革的条件。
我们在附录中,还加入了一篇对于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研究综述,帮助读者了解理论和政策动态,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流动,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也是我个人长期以来的研究兴趣。值得庆幸的是:第一,在过去几年里,我成功地让我的年轻同事也对这个重要的主题产生了学术兴趣。本书就是我们共同研究成果的结晶。第二,国内外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发表了大量论文和著作,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圈子。第三,中国特有的制度现象和迅速发生的变化,使得我们的研究题目如此引人入胜,使作为研究者的我们乐此不疲。
在我们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许多人直接或间接地给予了我们帮助和鼓励。我们想感谢的有:我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同事徐进、王德文、张车伟、吴要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李培林、黄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白南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赵耀辉,福特基金会的SarahCook,美国华盛顿大学的陈金永,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杨云彦,以及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和州立大学的杨涛,美国密歇根大学经济系的AlbertPark。
蔡昉
2003年8月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