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編輯推薦: |
曾被评论家视作自我教育下的素人诗人,灰娃45岁本能地开始写诗,源于身患严重精神病痛后产生的写作冲动。自田园礼乐坠入战争洪流,历经剧烈的生活颠覆与人性磨难,灰娃的诗作个人特质突出,裹挟着一股不羁的野性,其中既表露她多年精神上的挣扎创痛,又体现个体灵魂无法被磨灭的自由与独立。
|
內容簡介: |
本书由作者本人新近修订增补,收录诗人灰娃于文革中身患精神分裂症始,48年写作生涯的自选诗歌65首,辅以作者回想幼年本真田园生活的散文选篇,全面展现诗人传奇的成长背景、灵感历程和各个阶段的精神风貌。身处动乱洪流的中心,却又独立于学院的、主流的语术之外,灰娃的诗高度原创且有极强烈的个人风格,诗人赤子之心与直觉的漫天驰骋的想象有一股超脱现实时空的强大野性。忧郁同时激昂,温柔同时倔强,如此本能且真挚的创作,使灰娃的作品拥有一种疗愈自我也医治、灵启他人的力量。
|
關於作者: |
灰娃,1927年生,原名理召,中国当代女诗人,祖籍陕西临潼。12岁时由姐姐、表姐送往延安,在延安儿童艺术学园学习,1946年随第二野战军辗转各地战役,其间因病重入住南京原陆军医院,后转北京继续住院治疗。1955年初愈后进入北京大学俄文系求学。1960年分配至北京编译社工作。文革期间患上精神分裂症。在无人知晓,连自己都身不由己的情形下开始写诗。出版有诗集《山鬼故家》《灰娃的诗》《灰娃七章》。
|
目錄:
|
001 灰娃:诗的背后 汪家明
007 一只文豹,衔一盏灯来读灰娃 谢 冕
自选随笔
015 故家
019 功课
029 在乡间
037 在延安
041 写诗去
自选诗歌
047 大地的母亲
055 端午的信息
057 出嫁
065 无题
068 心病
070 水井
072 大地的恩情
075 村口
077 我撒手尘寰......
080 土地下面长眠着
081 既然那老旧小船还在停泊
084 我额头青枝绿叶
087 不要玫瑰
089 只有一只鸟儿还在唱
090 我怎么能说清
093 带电的孩子
096 鸽子、琴已然憔悴
101 穿过废墟 穿过深渊
106 我招供避开了
113 狼群出没的地方
117 寂静何其深沉
118 在幽深的峡谷
120 过司马迁墓
122 炳灵寺
126 腾格里短歌
128 在大漠行进
132 月亮从大漠滚上来
134 山风呼啸抗击日军兽行的山里人
136 临风凭吊
139 太行纪事
145 待到星回于天
148 烟花时节
151 忧郁症
154 月流有声
156 那些生命 那些水井
158 国旗为谁而降
160 旧马车
162 午夜闲步乔松林
169 记忆
172 叹年华
173 墓园
177 怎样感恩天地四季
181 天真的 经验的
184 听风听雨
186 携带森林的喧响
188 猎户星芒线为谁穿透云层
193 伤有多重痛有多深
195 在月桂树花环中
197 向神靠拢张仃先生百日祭
199 柔光花影2011 年清明扫墓归来写
201 重归旧檐下二首
205 童话 大鸟窝张仃先生逝世五周年
211 请把你写进
213 童年的梦是钻石做的
216 愿命运依然见证
218 绿天堂
220 丁香丛里的疯人
222 听
224 九十二
228 浇祭
231 怀乡病
233 错步子
235 形态
237 那琐细无名的思念
239 带着创伤心灵的芬芳
|
內容試閱:
|
一只文豹,衔一盏灯来
读灰娃
谢 冕
我和灰娃不仅是同时代人,而且曾经是同一个学校的同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们曾经共同生活在美丽的燕园。不同的是,她是俄语系,我是中文系。那时我并不认识她,只听人说,俄语系有个女同学来自延安。她一袭白色连衣裙是当日校园的一道风景。在北大,她当然不叫灰娃,灰娃是她在延安时的小名,也是后来她写诗用的名字。认识灰娃是在九十年代她出版《山鬼故家》以后,她的出现在当日好比是一道天边的彩虹:绚烂,奇妙,甚至诡异,而且来得突兀。不过,那时我们正沉浸在新诗潮变革的兴奋与狂热中,我们的诗歌思维中装满了意象、象征、变形、建构、现代主义等热门话题,我们对灰娃非常陌生,一般也不会特别地关注。
但我终于有机会认识当日在校园擦肩而过的这位有点神秘的女同学了。认识她是通过她的诗,而读灰娃的诗也如读她这个人,简直就是一个历险的过程。在当日的诗歌狂潮之中,灰娃完全是个别的另类。她不仅带来了我们完全陌生的诗意,而且也让我们看到远离我们熟知和理解的别样的生活、别样的世界。那是山鬼居住的地方,这山鬼,还有这文豹(一只文豹衔一盏灯来)[1],我们似乎曾经在《楚辞》中遇见过,它们都是屈原曾经的吟哦。灰娃的诗有这些古旧的因素,说明她的诗歌元素中有很多古典的意蕴,借用她说的话,是一身前朝装扮[2],古旧、斑驳,当然也庄严,再加上她的现代的意识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这就使她的写作充满了瑰丽和神秘感。
事情于是变得相当地复杂了,这无疑增加了我们阅读的难度:灰娃是当代人,和我们生活在同一时空,而且是曾经的小延安,有过充满传奇色彩的阅历,还是名牌大学的外语系学生。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她患过严重的忧郁症,被论者称之为向死而生的人。但是她的诗所展现的精神境界比这还要复杂,也展现出更多耐人寻思的丰富性。灰娃濒临过死亡,当时留有遗言,要烧毁所有的诗篇,不留下任何的痕迹,然而,竟然奇迹般地被留下了两首遗作。这就是后来我们读到的两首。这些经历,再加上她始于痛苦而终于幸福的婚恋,这既使她的诗充满苦情,又使之蕴有偶见的欢愉。
她表现苦难。她的年代是严酷的,陕北的乡间,忧患的童年,拖着小辫的小小年纪就穿上大号的不合身的军装,在延安,人们哄着、护着这个小女孩,她理所当然地适应了也热爱了这样的环境,但她依然惦记着挥之不去的噩梦。只因黄土掩埋着整段整段的旧梦[3],她的诗频繁出现故园、墓地和死亡的意象,使人产生无尽的伤感。充盈在灰娃诗中的还有兵燹、匪患、离乱,以及颓井残垣。这背后有诗人久远的记忆,记忆属于她,也属于她所经历的时代:我不安的心,神秘音信摇荡我细听梦碎,亲历故园倾圮哭得像个孩子家园已被荒凉阴影席卷只有永恒的夜唤醒往日的梦[4]。
对着无边的苦难,对着旷古的哀愁,对着世上人间的莫名的惊恐,还有美丽,以及神秘,诗人的思忖充满迷茫:暮霭沉沉,弥漫在我们村子,巨大的阴影,我怎能说清,怎么能说清,你无处不在,无边无形,你那世态人情千头万绪,离合悲欢随流光逝去,你的陈年逸事世代相传,你的忧患叫人琢磨不透[5] 。这个你是泛指,也许是苍茫无边的万事万物,是神秘的主宰,说不清的不仅是现世的苦难,说不清的还有悠长的思绪,历史的,现实的,关于革命,关于信仰,关于公平和正义,人间的一切烦恼,天上地下的众生万象,还有炊烟的熏香,一丝苦艾的味道,万古不散的幽灵,尘世的惆怅苍凉,都在她的追问中。思想上仿佛是不羁的奔马,她的思绪千丝万缕,她的诗句缠绵而纠结。
在最新的这部诗集中,传统的北方农事的抒写仍在继续,诗行间依然是灵魂祷告声漫空飘忽,无论桃花流水,秋容恬淡,无论风停日午,明月高悬,她依然听见若有若无的灵魂哭泣声,哭声中出现的情景定格在永难磨灭的一幕:忽一日夜半,一队士兵荷枪实弹闯进村庄,抓去齐家独子,拉走谢家兄弟,那一夜无人入睡,哭到天明。[6]苦难是挥之不去的深沉的记忆:从农人心里抽出愁绪丝丝缕缕,漫空摇曳回旋,艰涩,寂寥,却庄重,绵长,有着野薄荷辛甘清冽的味道。她写那些漂泊无所的游魂野鬼,苦难是如此深邃,她的诗风是如此的凄厉,寒得彻骨的凄厉。
以上所引,大抵为泛写,而献给张仃先生的那一组诗篇,则是实写。亲人离去,痛不可言,忍泪伤心,不知伤有多重痛有多深[7]!灰娃为悼念张仃写了一首又一首诗:先生脑中风抢救四个月至先生逝世日,先生逝世当年秋日,先生逝世七十日祭,先生百日祭,先生周年祭,先生五周年祭,她都有诗记他、念他,诗是灰娃的一瓣心香。燕山余脉的那一座房舍,是她和张仃先生童话中的大鸟窝,那里的空气中充盈着马蒂斯均衡、明朗的调子惠特曼波动扩展的海洋气概[8]。先生的烟斗在西山薄暮的客厅里一闪一闪,那都是昔日的通常情景,如今竟成了这般遥远的追念
神的启示神的意旨
于你肺腑隐埋歉疚禀赋
天意深植你一副恻隐敏感之灵性
神把自己性灵附身与你
赐你这等幽玄秘事,人不可会意
哎,善美尊贵早已皆属负面割除之类
月桂树橄榄树菩提树被砍之前
我们满心一弯新月伴着
一天大星星纵横穿梭回环旋转
神赋予你这秘事天意
今夕又容身何处?
这黯夜到哪里去栖息?[9]
这诗句摘自灰娃为张仃先生逝世五周年所作的诗篇。灰娃和张仃相伴经年,琴瑟和鸣,他们因此拥有了晚年的幸福,他们的结合更促进了诗和绘画、书法的完美融汇。如今的灰娃又把痛苦和孤独留给了自己。今夕容身何处?问的是先生,也问自己。他们毕生所祈求和信守的善美尊贵,在这茫茫的黯夜又能在哪里栖息!灰娃的思考是浩渺而绵长的,她没有答案,最后还是把说不清的问题留给了我们。
灰娃的诗歌语言是独特的,古典的含蕴,雅致的词汇,时有突兀的字词自天而降,时而也有不遵习惯的表达,给人以完全陌生的冲击。几年前我就惊异于她的这种有别于众的诡异的诗风。在当今中国诗歌写作中,千篇一律和千人一面的倾向所在多见,而灰娃是独一无二的,她只是她自己。在写作风格上,没有一个人像她,她也不像任何一个人。她只按照自己的方式写,她就是唯一的这一个灰娃。要寻找灰娃诗歌艺术的来龙去脉,可能是徒劳的。在她这里,我们几乎找不到她受到别人的任何直接影响的痕迹,也找不到她与任何前辈诗人的师承关系的痕迹。我不愿武断地宣称灰娃的诗歌是无师自通,或者称她为天才,但我的确惊异于她的这种无可替代的独立性。
我曾用神启两字形容过灰娃的写作,现在看来,也还是这两字对她较为合适。都说艺术创作有它产生的背景,都说艺术是传承的,但说实话,这些通识,用在灰娃这里却不甚妥帖。中国诗歌界有很多的群体和流派,但灰娃不属于任何群体和派别,她只是孤独的这一个。从她的出现到现在,孤独始终伴随着她,而孤独不仅是诗人的宿命,还可能预示着诗人的成熟。毫无疑问,灰娃的诗是丰富的,但即使我们不谈她的诗,她的经历也有极大的传奇色彩。关于灰娃,我们可以谈论很久。
2016年4月8日,于北京大学
[1] 灰娃:《不要玫瑰》。
[2] 灰娃:《乡野风》。
[3] 灰娃:《土地下面长眠着》。
[4] 灰娃:《记忆》。
[5] 灰娃:《我怎么能说清》。
[6] 灰娃:《灵魂祷告声漫空飘忽》。
[7] 灰娃为张仃先生逝世七十天所作诗题。
[8] 灰娃:《童话 大鸟窝》,所引原文出自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版,在本书中已由灰娃重新修订。
[9] 灰娃:《童话 大鸟窝》,所引原文出自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版,在本书中已由灰娃重新修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