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本稿的研究重点是现代汉语诗歌词的歧义性问题。以现代汉诗语言中的词为立足点,以汉语诗歌话语范式的古今转变为研究起点,以古典汉诗和现代汉诗的差异性为大前提,以古典汉诗为参照系,以现代汉诗的实存为研究落脚点,综合运用诗歌修辞学、语言学、符号学、语言哲学、文本细读、比较文学等研究方法,在诗学观念阐述和诗歌文本细读相结合基础上,从纵向(史和变)与横向(具体诗歌文本)两个向度,宏观和微观双重维度,由现代汉诗的词入手,系统论述了词的歧义性的内涵、特质、功能、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生成原因、运作机制、表意策略、意义及影响。研究目的在于从语言变革维度,合理并有效地解释现代汉语诗歌如何成为其自身,何以变得复杂难解,从而加深对语言本质和特质的认知。本稿的研究重点是现代汉语诗歌词的歧义性问题。以现代汉诗语言中的词为立足点,以汉语诗歌话语范式的古今转变为研究起点,以古典汉诗和现代汉诗的差异性为大前提,以古典汉诗为参照系,以现代汉诗的实存为研究落脚点,综合运用诗歌修辞学、语言学、符号学、语言哲学、文本细读、比较文学等研究方法,在诗学观念阐述和诗歌文本细读相结合基础上,从纵向(史和变)与横向(具体诗歌文本)两个向度,宏观和微观双重维度,由现代汉诗的词入手,系统论述了词的歧义性的内涵、特质、功能、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生成原因、运作机制、表意策略、意义及影响。研究目的在于从语言变革维度,合理并有效地解释现代汉语诗歌如何成为其自身,何以变得复杂难解,从而加深对语言本质和特质的认知。
书稿大约30万字,共分为六大部分,包括导言、结语及四章的内容。导言主要是重要概念辨析以及引出要论及的核心问题;*章为词的歧义性概念的界定、释义与辨析。在对古今、中外诗学概念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厘清词的歧义性这一核心概念,确定基本内涵和外延,阐述主要特质、功能以及之于现代汉诗的重要性;第二章以汉语诗歌文体范式的古今转换为背景,从文体秩序的打破与确立两个向度,论述词的歧义性的生成;第三章论述了词的歧义性的运作机制。重新获得自由的词语借助歧义性特质,恢复了自述功能,变*性为相对性,隐喻能力亦得以复活;第四章论述词的歧义性的表意策略。本章以月亮作为典型个案,详尽阐述古典汉诗与现代汉诗中有关月亮的两种想象范式,分析这种差异与不同的原因,总结现代汉诗词的歧义性表意策略的主要范型;结语探讨了词的歧义性之于现代汉诗的意义及影响。
|
關於作者: |
范云晶,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学博士,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流动站博士后,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研究,在《民族文学研究》《文艺争鸣》《文艺理论与批评》《新疆大学学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青海社会科学》等刊发表文章近50篇,有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
目錄:
|
导言001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始于春天的想象003
第二节由词进入现代汉诗本体研究的合法性论证013
一何谓词013
二词(word)与世界(world)016
三词与语言020
四词与现代汉诗024
第三节研究构架及研究述评029
一立题依据与研究设想029
二相关研究动态与述评031
三研究路径、方法与主要内容037
第一章词的歧义性释义与辨析041
第一节词的歧义性的内涵044
第二节词的歧义性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057
第三节词的歧义性的特质070
一偏离071
二繁复075
三精确080
第四节词的歧义性的功能:返源后的敞开084
第二章词的歧义性的生成097
第一节古典汉诗文体秩序和内部稳定性的生成101
一圆形秩序和稳定性的生成101
二古典汉诗文体秩序的生成105
第二节破坏秩序的词根:(电)灯
钟表和远方116
一(电)灯:扰乱昼夜秩序119
二钟表:加速和割裂时间124
三远方:拉直和抻长时间128
第三节挣脱秩序的牢笼:词的歧义性生成131
一一次性:快餐意象134
二扰乱睡眠:惊醒节奏138
三水泥特性:硬质话语方式144
第三章词的歧义性的运作机制151
第一节恢复词语的自述性154
一去词具化158
二恢复词语表情162
三恢复词语的柔韧性167
第二节在相对性中写作171
一迷失的神与物172
二从最小的可能性开始178
三绝对性消失183
第三节隐喻能力的复活188
一活的隐喻190
二加大词与物的原有裂隙194
三新词诞生198
第四章词的歧义性的表意策略207
第一节与月有关的古今想象211
一月的古典想象212
二月的现代想象221
三月的古今想象带来的启示241
第二节词的歧义性表意四法:变形分裂合成悖逆246
一词语变形:缩小与膨胀249
二词语分裂:拆解与打碎257
三词语合成:并置与进入266
四词语悖逆:颠覆与背叛274
结语词语的蛊惑或辩白287
参考文献293
后记306
|
內容試閱:
|
前言
现代汉语诗歌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两种焦虑,一种是面对成熟的古代汉语诗歌而产生的影响的焦虑,另一种是因自身文体建设与合法性确立的崎岖艰难而生出的焦虑。现代汉诗被质疑、被谩骂、被否定的一切因由仿佛都与这两者有关:古典汉诗阅读和审美习惯的强加,新诗草创时期诗人们既想摆脱又无法完全摆脱的模仿痕迹,以及百余年来关于新诗的变革创新、喧哗纷争都是如此。现代汉诗总是被拿来与古典汉诗作比较,懂与不懂、好与不好、有无诗意等截然相反的评价成为人们对两种诗歌体式总体印象的直观表达。两极化评价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从诗歌文体内部看,最根本原因在于语言范式的变革。这种变革集中体现在词语变得具有歧义性这一问题上。词语主观能动性的增强使其特质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写作和理解也就变得困难。本书的研究重点和落脚点就是现代汉诗词的歧义性问题,主要论述了充满歧义性的词语具有何种功能和特质,通过何种运作机制和表意策略,产生了哪些影响,把现代汉诗变成了它所是的样子,进而从语言变革维度合理并有效地解释了现代汉诗何以变得复杂难解。
本书在汉语诗歌文体范式古今转换的背景下,以古典汉诗和现代汉诗的差异性为大前提,以古典汉诗为参照系,系统论述了现代汉语诗歌词的歧义性的内涵、特质、功能、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生成原因、运作机制、表意策略、意义及影响。
本书分为6大部分,包括导言、结语及四章内容,整个论证结构从逻辑上来说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导言的第一节引出要论及的核心问题。以词语春天为引子,通过对古代诗人杜甫和现代诗人赵野创作的同题诗《春望》的细读以及有关春天的古今诗歌的整体观照,分析春天在古典汉诗和现代汉诗中的差异,并揭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第二节从词的内涵以及词与世界、语言和现代汉诗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对从词进入现代汉诗本体和语言研究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了详细论证。第三节是研究构架及研究述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