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潜水指南 全彩图解第4版
》
售價:NT$
602.0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NT$
403.0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NT$
301.0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NT$
709.0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NT$
398.0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NT$
296.0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NT$
347.0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NT$
658.0
|
編輯推薦: |
国内首次完整解读帝国以前时期中国两千年王朝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式巨著,涵盖古代中国重大历史进程。
1.国内首次完整解读帝国以前时期中国两千年王朝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式巨著。
2.法国汉学研究权威,被誉为“古代中国史的奇才”,代表了法国汉学的黄金时代成就。
3.涵盖古代中国重大历史进程,构建秦以前的中华文明发展图景,一本书读懂5000年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渊源。
4.自初版出版以来,中文全译本相隔百年,首次重磅上市。
5.《史学杂志》推荐,陈训慈、贺昌群、高名凯力荐,复旦大学葛兆光诚意推荐。
★他确实称得上是古代中国专家,是当今对中国古代*了解的人。 ——伯希和
|
內容簡介: |
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民族一直延续着、创造着五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古代中国史的奇才 ”的法国著名汉学家马伯乐,深入接触中国各阶层人士,了解他们的社会和习俗,严格使用当地人提供的信息资源,携带了旅行家在中国行走必备的参考书——中国地方志,以及欧洲特藏中被收入并被远东的出版物中已经发表的文物,撰写了这部经典巨著《古代中国》,作者综合运用语言学、文献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的方法,广泛采用神话、传说、金石、考古的材料,构建起秦以前的中华文明发展图景。
该书出版于1927年,出版后就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陈训慈在《史学杂志》上对马伯乐的《古代中国》做的短评是国内较早的,突出了该书在社会研究和文化发展方面的特点,表明该书对于向国外推荐中国文化功不可没。贺昌群判定,马伯乐的《古代中国》“由上古而至秦之统一,融会贯通,极具新裁,较之夏德《中国上古史》之仅以帝王年代为次者,远胜多多”,雷海宗评定“加氏著作的价值不及马氏”。1944年,马伯乐在德国纳粹集中营病故,中国语言学家高明凯师从马伯乐攻读语言学,在马伯乐去世时,高名凯发短文纪念其导师:“学问渊博,于中国古史、语言、宗教、天文、哲学、术数无不精通,所著《古代中国》曾获儒莲奖”,1978年弗兰克?基尔曼根据1955年法文第二版,翻译出版《古代中国》英文版,再次引发了欧美汉学界对此书学术和利用价值的探讨。
|
關於作者: |
马伯乐,法国的中国学家、敦煌学家。法国国立东方现代语言学院毕业,任法兰西远东学院研究员。后继沙畹为法兰西学院中国语言文学教授。最初受其父影响,研究埃及学。不久转向中国学的研究,被称为“古代中国史的奇才 ”。
肖菁,199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后赴法国留学,就读于法国著名的ESSEC商学院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曾任职多家法国金融机构。工作之余,兴趣爱好包括旅行、阅读、翻译等,希望尽可能多地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历史人文及风土人情。译有《伯希和北京日记》。
|
目錄:
|
第一部 – 起源
华夏的原始面貌
历史的起源:殷朝
周王朝(公元前九世纪-公元前八世纪)
西周的朝廷及行政制度:朝廷;2.中央政权;3.王畿的行政制度;4.各地的行政制度
第二部 –社会及宗教生活
中国古代社会: 平民;2.贵族;3.诸侯;4.帝王
古老的宗教–神话:众神;2.祖先
神职人员、崇拜地点及崇拜仪式:神职人员;2.崇拜地点;3.崇拜仪式
年度宗教庆典:农业庆典的周期;2.祖先崇拜的周期;3.特别场合的庆典
宗教感情
第三部 – 霸权时代
主要诸侯国的领土构成
齐国的霸权
晋国的霸权
晋吴联盟
第四部 – 战国时期
晋国的消亡
公元前五世纪末的中国
战国– 纷争中的国家
秦国的胜利(公元前三世纪)
第五部 –古代文学与哲学
文学的起源:诗歌; 2.散文—史官派 — 占卜派
孔子–墨子–玄学家
道家学派
带有道教色彩的学派:杨子;2.法家
墨子学派及辩者
公元前四世纪和三世纪的儒家学派:最初的弟子;2.孟子;3.荀子;4.礼仪派
历史小说及史籍
公元前四世纪及三世纪中国的新诗歌:屈原
科学的发展及外国的影响
|
內容試閱:
|
前言
尽管人们经常评说中国古代历史,但却无法将它上溯到太久远的时代,与远古时期相关的文献的价值也不高。我们只是对某几个时期有些认识,而非连贯的历史,在这中间又间隔着我们几乎一无所知的时期。殷朝末期(约公元前十二至十一世纪?)中国的状况开始为我们所知是得益于近期的考古发现,它赋予了那个时代些许生机;但这之后的几个世纪,即历史上周朝到达顶峰的时期,对我们来说却是一片空白;直到(公元前)九世纪末,(对历史了解的)阴影才开始逐渐减退;我们对从(公元前)八世纪末开始的两个半世纪,即722年到480年期间的历史是比较了解的,这多亏了覆盖这一时期的编年史;此后直到公元前三世纪结束的这段时间,迷雾重又显现,只是没有像远古时代那般浓重,相关的文献甚少且内容无法确定。欧洲、日本和中国的汉学家们已开始努力地梳理了相当一部分这段时期的历史,但关键性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也就是说当我尝试用近期主要的研究思路来写中国远古历史时,我需要摒弃很多假设,这些假设由于长期的存在被视为既成的事实,但同时我又不能用大量的篇幅来讨论我这样做的原因,因为这超出了本书的范围;我只能在注释里指出那些被我摒弃的传统理论,并在其中几个最重要的地方扼要地阐述这些传统理论所引发的主要反对意见。
读者会发现本书不同章节中参考书目的数量和编排有很大的不同。在纯粹讲述历史的章节,参考书目很少,这是因为我们只有一个信息来源,因此无需每时每刻提起这些出处。相反,在涉及社会、宗教和文学的章节就有必要尽可能针对每一个事实给出多样而又分散的文字出处;同时应该至少简明地阐述我们接受或排斥某些本土传统文学的原因,考量哪些作品是真实的原作并给予这些作品一个日期。
本书所涵盖的历史时期的人名较难掌握。每个人都有一个与其部族相关的称谓,即“姓”,姓只与宗教活动有关;有一个家庭的称谓,即“氏”,氏可以是封地或职位的名字或表示亲族关系的级别;有一个属于个人的名字,即“名”,名是出生三个月后所起;还有一个称谓叫“字”,字是男子在成年礼时所选的名字;最后还有一个过世后的谥号。帝王及王侯由他们的谥号来指代,其他人则用属于个人的名,有时名后会跟一个括号,括号里是此人的字。对于来自封地或职位的“氏”,我采用直译,在涉及封地的氏前加上词缀“de”,在涉及职位的氏前加入冠词“des”(中世纪意大利家族的名字也采用同样的写法)。由此,如果一个人名为“盾”(Touen),他的家庭拥有或曾经拥有封地“赵”(Tchao)并因此封地获得了他们特有的名字,此人就会被指代为“赵氏盾”(Touen de[1] Tchao)。如果一人的名“会”(Houei),他的家庭曾担任过“士”(Che)的职位并因此获得了属于其家庭的氏,此人就被称作“士家的会”(Houei des Che)。这些与封地及职位等相关联的氏在远古世界消失后演变成了真正的姓氏,人们已经忘记了部族的族姓,以至于上述人名以现代的方式通常会被译为“赵盾”、“士会”—我认为这种译法对远古时代来说是不合适的,那个时代这些称谓(指前文提到的姓、氏、名、字、号 )有着尽人皆知的特殊含义。[2]
本书没有特别的索引。在这套中国历史丛书的最后会有一个总体的索引。
[1]此处法语的“de”表示从属关系。—译注
[2] 作者在这里讲述的是如何以法语书写远古时期的中国人名,在翻译中我直接使用这些人物的中文名(如赵盾、士会等),因为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名字,而没有按照作者的法语描述方式来直译。—译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