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編輯推薦: |
索恩伯格是索恩伯格中心的创始人兼全球运营总监,曾任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诞生地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在技术解锁教育方面有很多前沿探索与实践。 《学习场景的革命》描述了贴合21世纪时代特征,且融合了科技和创新教学手段的高效学习空间,满足当下教育行业发展的新需求,能够帮助我们发现目前在线教育的问题,找到突破创新困境的方法。 《学习场景的革命》指出了应对教育结构变革的技术发展新方向,对学习的升级有重要指导意义。这本书有助于教育管理者、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技术在促进教学模式变革中的作用,进而促动教育本质的回归。 继《学习的升级》之后,《学习场景的革命》为面向21世纪的教育提出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实用工具,书中还有许多基于实践的创意。无论你是对重新设计学校感兴趣的学校管理者,还是想要更好备课的老师,《学习场景的革命》都可以帮你:提高学生参与度;实现项目制学习;把技术融入课堂;鼓励学生主导的学习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未来学校》作者朱永新,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钟祖荣,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袁中果,加拿大蔚来教育联合创始人、
|
內容簡介: |
怎么学,才能让我们的学习*效?
戴维 索恩伯格是著名的教育学家、未来学家、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前首席科学家,他在《学习场景的革命》中指出:传统的教室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场景的重新设计至关重要。学校等学习机构不应该只重在传授知识,而是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学习空间,帮助终身学习者释放自己的潜力。
在《学习场景的革命》中,索恩伯格不仅阐述了营火水源洞穴生活4大学习场景的重要价值,还介绍了我们该如何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在4大学习场景中不断切换。同时,索恩伯格还阐述了用技术解锁教育的基本原则,并详细描绘了如何更好地利用编程、3D打印机、机器人等技术升级4大学习场景,以应对技术革命对教育结构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个性化学习与创造性培养的新趋势,为未来世界做好准备。
|
關於作者: |
戴维 索恩伯格
著名教育学家,未来学家。
索恩伯格中心的创始人兼全球运营总监。索恩伯格中心旨在帮助人们明智地思考未来,探索技术对学习的影响。
触摸平板电脑先行者Koala Technologies公司创始人,曾任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诞生地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
目錄:
|
推荐序 让场景本身具有学习力
引 言 重新想象学习场景
第一部分 4大学习场景
01 善用学习场景,才能更有效地学习
不是老师不会教,而是教学环境不合理
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子
项目制学习,在优质环境中进入心流状态
02 营火,听知识权威者讲述
营火,听故事的地方
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
问题的关键在于问题是什么
03 水源,在社交中相互学习
水源,对话发生最频繁的场所
设计水源的难点在于其规模
同龄人之间的交谈对学习至关重要
04 洞穴,学会独自反思和思考
洞穴,反思式学习的场所
留出独自反思的时间
已建成的洞穴
给出反思的素材和方向
05 生活,将学习带到实践中去
生活,在构建中学习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亲自动手
提供建构式学习场景
第二部分 技术重塑4大学习场景
06 技术解锁教育的基本原则
精心设计使用方式,否则技术没有任何价值
技术会急速更新,不能单从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
与其阻止,不如考虑如何有效利用
因材施教,自携设备已成不可逆转之势
从鼠标操控到手势激活,人机交互深度改变
总有一些技术为新的教学模式打开大门
07 技术化营火,搭建信息平台
在线资源翻转课堂
别把关键知识全部摊开
为学生自我探索和学习搭建平台
问题需要精心设计
创建你的项目视频
08 技术化水源,每个人都是协作者
用技术延展合作式学习的时间
将老师视为协作者
优质水源不能只是单向交流
技术为共同学习提供更多可能
线下水源,不是所有技术都需要连网
09 技术化洞穴,用编程思维建构认知
Logo语言,将技术纳入认知构建中
从编写程序到创建程序
不断修正是学习的关键
学习编程思维
10 技术化生活,在深度交互中学习
在生活学习场景中做实际探索
动手学习的重要性
3D打印机,让自己创作的事物变成实体
让一切变为交互式
校园中机器人涌现
11 沉浸式学习,没有观众只有参与者
可重置的沉浸式学习空间
融合4大场景的高效学习空间
能够发展认知框架的游戏
这里没有观众,只有参与者
将学生置于焦虑和心流的边界上
搭建全息甲板
|
內容試閱:
|
让场景本身具有学习力
普拉卡什奈尔
菲尔丁奈尔国际建筑公司总裁
作为一名校园建筑设计师,我深受戴维索恩伯格各类著作的影响,所以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读到其著作时内心所受到的震撼。这种影响力现在依然能在我们菲尔丁奈尔国际建筑公司(Fielding Nair International)许多日趋成熟的设计中得到体现。在整个美国甚至世界各地,每天都能看到戴维的理念以各种创新的方式应用在我们公司所承接的校园建筑设计中。
第一次接触戴维的理念是在我离开纽约市学校建设项目(New York Citys School Construction Program)组后不久,当时我辞去了该项目执行总监的职位,正要创办一家咨询公司。我在任期中,参与和负责了100 多所新建学校的设计以及500 多所旧学校的现代化改造。当我意识到无论是这些新建的学校还是后来建造的所谓现代化学校都没有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时,我大失所望,不久便决定辞去政府部门的这份工作。进一步思考之后,我清楚地意识到,我们在校园建筑中浪费了约100 亿美元,去强化一个本质上漏洞百出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将一堆死知识记下来,再答出来,学校和工厂没有什么区别,并且所有教学内容的话语权都牢牢掌控在老师手中。在这种模式下,绝大多数的学校在设计上都差不多,公共走廊两边全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教室,而走廊上则零星配了几套便宜的桌椅。且不说这种设计已经延续了近一个世纪之久,单就这一设计本身,就值得我们扪心自问,难道这真的没问题吗?然而,深究下去,就需要我们想清楚,什么才是教育的本质,这样才能让我们理性地认识到,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已然过时,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认识到采取行动是一回事,而弄清楚究竟采取何种行动或者如何采取行动则完全是另一回事。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教育领域先后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但有目共睹的是,这些改革收效甚微。老师依然掌握着绝对控制权,学生也依然将大部分在校时间花在死记硬背上。上学就是为了记住毫无意义的知识以应付考试,学生根本没有深入理解各个学科的本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育体系已经无可救药。事实上,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得到落实,虽然此类改革的规模不大、范围较小,但得益于那些不知疲倦的教育改革倡导者,许多喜人的成果正在悄然出现。这些新的教育改革倡导者与前辈们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他们都是务实主义者,他们的改革方式简单可行、易于上手。戴维索恩伯格正是此类教育改革倡导者中的翘楚。
戴维早些年就写了关于将科技带入校园的著作,并指出此举将使教育界迎来我们翘首以盼的重大改变。有趣的是,在戴维最早开始出书探讨这个话题时,人们还未充分意识到科技能够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美国政府将数百亿美元投入教育技术之中,但几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举例来说,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纽约市政府出台的给市内所有中学每间教室都配上4台计算机的政策,无异于将数亿美元打了水漂。这项措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政府根本没有针对老师的相关设施使用的培训计划;大量学校的教室里甚至没有足够的插座;当时,学校既没有内部网络可供学生在网上互相交流、保存他们的作业,也没有任何将这些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的计划;关于如何将科技元素合理地整合到教学大纲之中,政府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计划。
当然,上述政策无疑是一个失败的案例,此类措施的无效性有目共睹,因此这不是戴维关注的重点。戴维所关注的是那些顺利将科技手段融入课堂的学校和学区,即那些计算机实验室运转正常,学生也在日常学习中使用了各种科技手段的学校。在早期著作中,戴维就恳请读者深入观察此类学校,本书依然如此。他认为,我们不应考虑要用计算机来做些什么,而应想想现在拥有了计算机,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这样看来,无疑大多数学校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许多学校考虑的是我们应该用这些科技手段来做些什么,并且绝大多数学校找到的答案是,利用这些科技手段来强化现有的教育模式,即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在本书中,戴维指出,如今课堂上使用的科技手段依旧延续了由老师掌握控制权、学生无法自主学习的模式,不论是通过科技手段辅助来完成死记硬背的作业,还是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新技术代替黑板等旧教具,其本质都没有发生变化,这种教育模式依旧视老师为一切知识的源泉。
在本书中,戴维简单叙述了他是如何整理出4 大学习场景的。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唯一能肯定的是,没有什么能够长久地保持原状。戴维却说,在教育领域,还真有持久不变的事物。有趣的是,这种持续性跟人类的学习方式有关。戴维指出,在原始时代,人类就是在4种独立的场景中学习的,它们就是营火、水源、洞穴和生活。
营火代表的是从故事讲述者或者专家那里学习。在这种学习场景中,老师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则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戴维指出,当代大多数学校普遍都属于营火学习场景,其中,老师通过讲课和其他直接教学法来掌控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如果营火代表了从专家那里学习,那么水源则代表了同伴之间互相学习。水源因其独特的性质而拥有一个营火学习场景不具备的优点,那就是在这种场景中,学习成果是不可预测的。在水源学习场景中,没有人能够预知,与一名同伴或者一组同伴之间的对话将向哪个方向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小组讨论所具有的互动本质将引发许许多多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则是在营火学习场景中无法获得的。不过,如果有故事讲述者在营火学习场景中为学习者做足铺垫,学习者将在水源学习场景中学得更好。由此可见,如果营火和水源学习场景能够相辅相成的话,学习效果将远远强于两者之一。
接下来,戴维讲到了洞穴学习场景,他将其定义为学习者通过反思和内省的方式进行独立学习的模式。书中通过两个例子揭示了洞穴学习场景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第一个例子是牛顿顿悟的那一刻。牛顿被一个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中,从而发现万有引力的时候,正处于全神贯注、独自思考的状态。第二个例子是戴维自己发明一种能显示电流量的特殊电阻装置时的情景。如今随处可见的金霸王电池中就使用了这种装置。
还有一种学习场景就是生活。在这个场景中,学习者获得了将在其他三种学习场景中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的机会。这种学习场景代表了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应用型学习方式。学习的最后一环理应是生活,这就好比学习驾驶,你可以从老司机那里学习驾驶理论,跟朋友讨论如何驾驶,然后独自一个人思考,但最终你必须实际上路从而判定自己是否学会了驾驶。只有当你切切实实手握方向盘时,其他各种方式的理论学习才有了实际意义,学习的目的才得以展现。
戴维还谈了这些学习场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地运用科技,才能最大化地实现科技在学校中的价值。他呼吁教育者平衡学生的各种学习体验,使学生在4 大学习场景中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从而减少学生对营火学习场景的依赖。这自然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学校的设计,考虑如何才能在校园中平衡这4 大学习场景。平衡学生的各种学习体验也正是我们一直以来在校园建筑设计中所遵循的理念。以戴维索恩伯格的4 大学习场景为指导所设计的,或经过彻底现代化改造的学校,就升级成了与当代科技化世界同步的学校,它们与工业时代的学校有天壤之别。
当下,我们只需点击一下,就能轻松获得各种数据和信息,因此戴维呼吁教育工作者将重点放在教育的终极目标上。如今的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让孩子们接受真正的教育,让他们不仅了解知识,而且了解知识所蕴含的真正意义。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戴维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融合了各种学习场景,并且能使所有学校从中受益,那就是教学全息甲板。戴维所设计的教学全息甲板是一个模拟环境,学生可以在其中获得极为丰富的学习体验,这种体验仅受限于他们自身的想象力。在教学全息甲板中,学生需要做的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对所学的课题进行深入理解,从而获得真正的、持久的、有意义的知识。在教学全息甲板中,学生可以流畅地在4 大学习场景中自由切换,因此人们可以很容易明白教学全息甲板是如何将4 大学习场景融为一体、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体验的。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总是会选择最适合当前挑战的学习场景,从而解决教学全息甲板冒险之旅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最后,这本书传达的最有价值的信息也许是,真正的学习是一次冒险,就像人生一样。只有认识到这一简单的事实,学校才能突破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创造既生动有趣又严谨科学的学习场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