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4年提出。在推进健康城市运动中,城市规划发挥着重要作用。健康城市规划如何优化公共健康,是当下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研究和实践问题。
本书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杰森科尔本(Jason Corburn)教授□□本关于健康城市的专著。选择科尔本教授这本书开展翻译的原因在于其追根溯源,分析了城市规划与公共健康(卫生)之间的分分合合;也在于其从治理、公共政策、公平等多维视角分析健康城市规划,拓展了我们目前比较集中在物质建成环境对健康影响的探讨;还在于其将健康与公平结合探讨,丰厚了健康城市的研究和实践维度。
城市规划起源于改善工业城市的卫生条件,以保障城市公共健康的基本底线。我们当前的城市规划无疑对于公共健康有所考虑,例如污水处理厂选址、工业用地周边的防护绿地、医疗服务设施布点等这些是城市提供的基本健康保障。然而,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心理疾病日益增多并成为主要疾病负担的今天,城市可以做的,其实更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福祉的完整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享受可达到的□高健康标准是每个人的基本权益(Constitu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48)。人体健康在个人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建成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持续变化着。城市,为超过半数的人类个体提供了栖居之地,是城市居民接触□紧密的外在环境,显著影响着其健康状态。
城市在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就业岗位和休闲锻炼场所的同时,也带来了空气污染、噪声和心理压力等健康隐患。城市规划通过合理布局具有污染性的用地,减少人体污染暴露;设计周到的步行道、跑步道和自行车道让人们的体力活动频率和时长增加;提供充足的绿地和开放空间以优化人们的空气环境和热环境,并增加其交往互动。本书指出,在这些通过规划和设计优化空间以提升公共健康的措施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进行规划体制和流程的创新,推动公共健康和城市规划在学科、研究和实践多方面的重新链接。科尔本教授提出的健康城市规划和治理,是城市规划和发展决策的新框架,强调多个学科从研究到实践的合作,共同推进城市的健康和公平。
在迈向健康城市的路径中,存在的困境包括研究转化为实践的难度、跨学科研究和职业培养的障碍、体制机制支撑和健康进一步纳入规划意识的滞后等。虽然建成环境对公共健康的影响存在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规划设计可作为环境干预促进健康已日益得到共识。城市规划正在寻找路径,回归对公共健康关注的初心。这需要针对新的公共健康问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心理疾病)进行建成环境提升,打造更加健康的场所空间,并提供包括住房、就业等综合的健康优化政策。针对健康回归和提升,我们作为城市规划师,需要以居民身心健康为核心,对现有规划原则和指标进行优化,并推动跨部门合作和规划工作机制调整,从而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所有居民提升公共健康水平。
本书追溯历史,审视现实,探讨未来;丰厚了健康城市规划和治理的内涵,并为规划纳入健康理念提供了基本工作框架,推进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在健康中国国家政策推进背景下,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促进城乡规划学科的创新应对,为以健康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书的完成得到了大量的支持。感谢同济大学英语系的陆颖老师促成了本书翻译工作的启动。衷心感谢参与本书编辑加工的学生:廖舒文、蔡纯婷、李潇天、张春霞、殷瑞英、张若斐、李素、陈思涵、刘是宜、管含泊、蒋放芳、张苏榕、贾颖慧、闵婕。你们所做的细节工作,使得本书能够顺利出版。同时致谢同济大学出版社的袁佳麟编辑和朱笑黎编辑,一路相伴协助。本书的原作者科尔本教授作为美国健康城市治理领域的资深学者,一路为本书的翻译提供了支撑,也推动了译者主持的健康城市实验室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