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內容簡介: |
目前,中美关系处于两国关系正常化四十几年以来*紧张、*危急的状况。中美关系是否已经或终将进入新冷战状态?目前的状态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其结果如何?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和压力?对于这些问题,不仅中国政府各部门都在思考,学界各领域也必须做出回答。作为历史学者,特别是专门研究冷战国际史的学者,更是责无旁贷。
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委托,组织本校及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在以往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十五篇专题报告,分欧洲和亚洲冷战的起源、美苏太空及核武器竞争、美国的心理战和经济冷战、美苏在欧亚非大陆争霸、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苏联及东欧国家的转型等几个方面,考察和分析了美苏双方在冷战形成和发展中的战略、策略及其胜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
關於作者: |
沈志华,1950年出生,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终身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周边国家研究院院长,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资深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研究员。
研究领域:冷战国际史、苏联史、中苏关系史、中朝关系史。
代表作有:《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2013、2015年)、《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新华出版社,2007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增订版)、《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专题史研究(1917199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思考与选择:从知识分子会议到反右派运动(19561957)》(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年)等,并主编多卷本档案集:《苏联历史档案选编》(34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8卷,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19451991)》(12卷,东方出版中心,2015年)等。
|
目錄:
|
目 录
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之总报告
冷战留下的历史启示
沈志华
目前,中美关系处于两国关系正常化四十几年以来最紧张、最危急的状况。中美关系是否已经或终将进入新冷战状态?目前的状态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其结果如何?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和压力?对于这些问题,不仅中国政府各部门都在思考,学界各领域也必须做出回答。作为历史学者,特别是专门研究冷战国际史的学者,更是责无旁贷。当前中国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与战后苏联已有很大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摒弃僵化的苏联模式后形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只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主导的国家战略,坚持不当头、不争霸、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在解决具体冲突问题时头脑冷静,处置得当,中美两国完全有可能也应该建立起合作互利的新型大国关系,而避免走向新的冷战。
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之一
斯大林是怎样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的?
苏美从合作走向对抗的路径和原因
沈志华
余伟民
二战后期,美苏之间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质性致使双方的战略互疑不断升级,美国重返欧洲与苏联形成对抗。当前中国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与战后苏联已有很大区别,中美两国完全有可能也应该建立起合作互利的新型大国关系,而避免走向新的冷战。
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之二
美苏太空竞赛:冷战历史经验的一个重要视角
张
杨
1957年苏联卫星一号的成功发射,宣告了太空时代的到来。美苏之间迅速展开的太空竞赛,美苏各自大型太空工程无一不是冷战政治、军事、威信对抗的结果,没有真正体现国家的社会和经济需求。历史昭示,太空竞赛得不偿失,甚至会导致两败俱伤。今天,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太空军计划,唯一理性的选择是推动太空合作和太空国际机制构建,避免陷入挑战与应战的冷战式恶性循环。
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之三
冷战时期美苏核争霸的教训与思考
詹
欣
冷战期间,美苏以军事力量优势为条件,追求自身的绝对安全。双方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推动了核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由于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美苏都不敢贸然发动核战争,美苏双方都在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制定原则,进行有限的让步,进行核军备谈判,以保持力量的平衡。美苏核争霸,代价高昂。有关美国衰落的论调不绝于耳,而最终解体的是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当前中国面对美国的强大压力,应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同时吸取苏联的教训,避免与美国进行军事对抗和全面军备竞赛,争取建立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之四
冷战时期美国的心理战和宣传战
于群
白玉平
1947年以后,美国政府制定了使用除直接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来反击共产主义的总体冷战政策,并由此开启了和平时期最大规模的国家心理战战略。美国心理战行动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完善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得到美国私人组织和知识阶层的全力配合。美国的心理战和宣传活动是东欧转型和苏联解体的重要推动力量。不过,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有效手段,心理战很早就显示出无法契合常态国际关系发展的症状。冷战时期过度关注心理战,忽视正常的公共外交和文化交流,冷战结束后未能进行很好的调适,这是后冷战时代美国面临各种文明的挑战的主要原因。
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之五
美国的经济冷战政策及其效果
姚
昱
冷战伊始,美国利用各种经济手段遏制和削弱中国与苏联的实力。美国的经济冷战政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主要是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苏各方的内政外交、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立场和态度等重要因素的制约。美国的经济冷战政策虽然在某些时期有效地压制和削弱了中国、苏联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长,但并未对冷战的结局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之六
冷战时期美苏围绕德国问题的较量
三次柏林危机及其历史教训
葛
君
美、苏之间的冷战直接导致了德国在战后长达45年的分裂状态。两大阵营围绕着德国问题在欧洲展开持续不断的角力和正面对抗,其中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分别在1948年、1958年和1961年爆发了三次柏林危机,美、苏军事力量的正面对峙把整个欧洲拖到了战争的边缘。由于柏林市位于苏联占领区之内,这一特殊的地缘政治格局构成了此后在柏林频繁爆发危机的直接根源。三次柏林危机都是由苏联方面主动挑起的,但是却并没有得到有利于己的预期结果。
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之七
冷战时期美国对朝鲜半岛危机的认知与对策
梁
志
二战结束前后,美国开始深度介入朝鲜半岛事务。对韩国,借助韩国军事力量维护日本和其他亚洲自由世界国家的安全;凭借韩国的高速经济增长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驻韩美军作为美国在亚洲投射的重要军事力量,进而达到遏制中苏和稳定地区局势的目的。对朝鲜,美国长期存在两大认知误区:社会主义阵营铁板一块,朝鲜统治层内部铁板一块。如今,在处理朝核危机的过程中,美国依旧认为平壤的背后站着北京,朝鲜党政军政策主张一致,动武是处理朝鲜问题的最后选择。作为半岛问题利益攸关方,中国在相关决策中应充分考虑美国惯常的认知与对策,以防止中美之间发生不必要的误判,并客观地看待两国在解决朝核危机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之八
冷战时期美苏在非洲争夺的得失与教训
刘伟才
从20世纪6080年代末,美苏在刚果、非洲之角、安哥拉等非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较量。美国在非洲的物质利益比较明确,它追求的是一种有基础的维持和扩大,灵活而节制;苏联在非洲的物质利益并不具备绝对的重要性,它在把意识形态利益扩展简单化的情况下投入了过多的力量。面对美苏的争夺,相关非洲国家的一些力量表现出能在其中周旋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如无切实持续的利益基础和纽带,它们不会坚持特定的立场,而只会在特定的物质提供者之间转换。
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之九
冷战时期美韩同盟关系的形成与维系
陈
波
美韩同盟的形成是美苏冷战在亚洲展开、加剧的结果。二战后,随着朝鲜半岛的分裂以及李承晚政权的建立,美国开始卷入朝鲜事务。而朝鲜战争的爆发则直接导致了美韩结盟。同盟缔结后,因停战状态、半岛统一、政治民主、经济援助、对日政策等问题,美韩之间摩擦和矛盾不断,但并未导致双方关系破裂。美韩同盟关系的维系给今天的启示:地区稳定的关键在于大国之间的政策协调,而小国常常利用两极对抗的国际关系格局左右大国的行为、博取超出其实力地位的利益。要避免这一局面,大国之间应努力建立合作而非对抗的关系,压缩中间小国的外交议价空间。
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之十
日本是如何应对美国的经济压力的?
对20世纪6090年代美日经济摩擦的再思考
徐显芬
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到90年代中期,美日之间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经济摩擦。美国先对日本发动激烈的贸易战,后来发展到金融摩擦、投资摩擦,乃至经济体制摩擦。面对美国的高压攻势,日本始终坚持协调磋商的姿态,以经济对策应对经济要求,借此提高本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并利用外压推进国内的结构性改革。当前中国面临美国的强大攻势,可以柔克刚,探索在对立中协调并习惯在协调中对立这是走向新型大国关系的必经之路。而不可轻言经济冷战,以免主动地把问题从经济领域引发到政治乃至意识形态问题上,从而更加陷入被动。
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之十一
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与美国的应对
姚百慧
1966年3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造成了严重的北约危机。美国政府内部出于维持美法关系和改进大西洋联盟的目的,决定在北约内为法国保留空椅子,协调美法新的安全机制,并在北约设立核计划小组,推行灵活反应战略,逐步把北约从纯军事组织转变成多功能的复合组织。最终,北约顺利渡过了危机。美国冷静、沉着的应对策略,及其在西方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绝对优势,也是北约这次危机得以顺利软着陆的几项重要因素。
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之十二
美国、英国与20世纪50年代的东亚冷战
赵学功
20世纪50年代是美苏冷战的高峰时期,朝鲜战争以及两次台海危机的相继发生使得东亚成为冷战的主战场和焦点之一。在朝鲜战争和两次台海危机中,美国自认为是西方世界的领袖,担心妥协会损害其地位和荣誉,因而其政策非常强硬、僵化。作为美国重要伙伴的英国则害怕美国的冒险主义会引发与中国甚至苏联的全面战争,从而积极斡旋,希望通过政治途径解决问题,避免事态的扩大。反思这段历史,可以看到英国外交政策的内在矛盾性与冷战的复杂性,看到美英外交利益侧重以及处理外交事务逻辑和方法的不同。
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之十三
冷战时期中美苏战略三角研究
牛
军
中美苏战略三角关系是以安全战略问题为核心内容和动力的三边互动结构,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持续到冷战结束。导致中美苏三角关系形成的两个因素是中苏同盟破裂和中美实现和解。说到底,建构和处理战略三角只是手段,如何调节其中的两对双边关系,必须服从而不能干扰国家战略。明确坚定的国家战略是对外战略的基础和指针,违背国家战略的对外政策会干扰国家战略,也难以持久。
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之十四
东欧剧变的国内国际因素及其历史启示
邰浴日
东欧剧变之所以会发生,主要是因为僵化的苏联模式体制制约了东欧各国的发展。为了应对当时愈益逼近的经济债务危机,一些国家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朝野双方采用政治谈判而非暴力革命的方式来推进变革进程。国际方面,苏联和西方国家的东欧政策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东欧剧变的进程,但主要是提供了和平的有利于变革的外部空间。中国可以吸取东欧变革的历史经验,致力于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实现国内的繁荣稳定,对外赢得一个和平友好的国际发展环境。
美苏冷战历史系列专题报告之十五
苏联在冷战中如何败北
张盛发
沈志华
冷战是美苏两国在全球范围内观念制度的比拼和国家利益的斗争,最终苏联在冷战中遭到全面失败。苏联失败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客观原因是在苏美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根本原因是其长期僵化的斯大林体制,这种体制使苏联缺乏同美国进行冷战的实力基础和道义基础。历史的经验教训是,只有法制和民主才是对内稳定社会和对外和平共处的坚实基础。吸取苏联在冷战中失败的历史教训,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附录
参考书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