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編輯推薦: |
著名作家张欣*长篇小说,她的改变之作,写好了普通人的不平常,日常里的惊心动魄。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结构巧妙穿插,不一口气读完都放不下。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有近十部热播电视剧改编自张欣原著,如都市爱情连续剧《锁春记》(改编自《锁春记》),主演马伊琍、于和伟、咏梅。《为爱结婚》(改编自《为爱结婚》),主演李亚鹏、李小冉、廖凡等。军旅剧情片《那些迷人的往事》(改编自《一意孤行》),主演 童蕾、郭晓冬、任泉。职业剧《浪淘沙》(改编自《深喉》),主演陈道明、夏雨、杨雪等。犯罪、剧情剧《浮华背后》(改编自《浮华背后》),主演有宋春丽、孙红雷、陆毅、袁立等。一大批现在耳熟能详的金牌演员都曾参演过张欣原著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
张欣是*早一批在文学上立足都市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作家之一。在没有出现孵化IP概念之前,便早已是成功的践行者。
|
內容簡介: |
长篇小说。
培训中心主任滕纳蜜精明决断,她的生活却如一盘错乱棋局:儿子薛狮狮在四岁半时不慎丢失;与丈夫薛一峰的婚姻破裂;跟少女时期*的闺密夏语冰也断了联系。
与学生时代平淡无奇的纳蜜相比,夏语冰是天之骄女,美貌聪慧,家世优渥。育有一子后移居美国,在她的悉心栽培下,儿子小桑君成长为心地善良、手艺高超的厨艺师。
然而,随着薛狮狮的下落被警方发现,多年前隐藏的一个足以毁灭几个家庭的秘密也被揭发
|
關於作者: |
张 欣
女,江苏人,生于北京。1969年应征入伍,曾任卫生员、护士、文工团创作员,1984年转业。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班。现任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院专业作家。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广州巿作协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深喉》《不在梅边在柳边》《黎曼猜想》等,其中部分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
內容試閱:
|
日常即殿宇(自序)
小说这门古老世俗的技艺,大多数时候一直不温不火地存在着。长时间写小说的人,也只能不疾不缓徐徐渐进,因为这是一个长活儿,是耐力赛,着急反而难以成事。开始写的时候感觉肯定是一个爆款,结果却是雁过无痕,寂寂无声地淹没。这个时代,辛苦是不值钱的。
最初或者年轻时的写作,会格外注重人物、结构,事件,给主要人物设置障碍,呈现激烈的矛盾冲突,制造奇观性,写普通人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写人物在平凡中的特殊时刻。
即使后来归隐派的作家一纸风行,也依然有着隐性的情怀。
似乎这一切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时至今日,感觉写作中最大的难点竟然是最不起眼的日常。每每写到吃穿用度、衣食住行,就觉得深陷在重复、同质和一成不变的泥潭里动弹不得,喝的咖啡、进的饭馆、泡的酒吧怎么写出特色来,难度是非常大的。由于所有的事件都是在生活中产生或发生,那种在竹尖上拼剑,与老虎同船的状况终究是极少的现象,并非一种常规表达。而对于日常,我们再熟悉不过,可是在日常中妙笔生花,却成为一件难事。
《金瓶梅》和《红楼梦》里都写了许多日常,让人感到故事里面的真实与温度,以及深刻的敬畏与慈悲。那么琐碎的凡间烟火背后,是数不尽的江河日月烟波浩荡。
我们今天的生活中,由于粗鄙化、便捷化、网络化了许多时日,感觉到一种断裂和陌生。比如白露或者立秋应该吃什么,怎么吃;又如六月雪或者无尽夏到底长什么样,是在什么季节生长的植物,深究起来样样都是学问,写错了立刻产生出离感,直接影响到读小说的心情。
又比如老人和孩子完全是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样是男女之情,呈现方式可能南辕北辙,而我们会因思路的枯竭,为了简便而采用公共思维的方式加以描述,即使不出错但也绝无特性,既似曾相识又干巴无汁。又如送礼物,名门望族、富二代、直男、超级爱面子的人都各不相同。总而言之,凡事只要一具体就有许多考人的细节。写作期间,我曾写到一群公司同仁进了一家云南餐馆,喝了两瓶五粮液。我虽然不喝酒,但还是感觉到不对劲,后来又重新去了云南馆子,换成酸木瓜酒便比较妥帖。我们平时都觉得自己是生活大师,只有写小说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的苍白空洞。
作家叶兆言说:小说不能通俗,是作家没能耐。从某种意义上说,通俗是小说的必然,小说永远不应该是哲学著作。就我个人的理解,通俗就是日常,而日常里的学问从来就没简单过,描述得恰如其分就更加不容易。
也只有日常才能够流传(不是传世,远到不了那一步),它是思想情感的肉身。这话我是听谢有顺老师说的,当时十分震撼,因为怎么跟他想的一样。或者他是一个思想者,而我刚写完一部小长篇,如同刚从战场归来的战士,疲惫艰辛,丢盔解甲,最大的感受就是书写日常时的思索和反复核对以及再三考量。他是怎么知道我们写日常的艰辛。
犹如北京人的炸酱面和相声,上海人的咖啡和情调,广东人的例汤和早茶,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居然打败了时间,打败了兴亡,打败了貌似雄伟的人生,具有想象不到的强大生命力。
相比起彪悍的英雄史诗、历史巨制和古今传奇,写好普通人的日常与命运,在文学日见庸常的今天,其中已经没有讨巧与迎和,所以,仍旧是一如既往的独自跋涉,或许是想在遮天蔽日的宏大叙事中杀出一条血路。
也就是说,镖鱼的一瞬间固然令人惊心动魄,更加让人感怀的则是几代人的默默守候。
日常和殿宇都是这个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