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編輯推薦: |
作为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少年日报》《上海中学生报》《好儿童画报》《当代学生》几个知名报刊的总编,作者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观察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现象,结合当下时事,将一篇篇十余年间的教育评论集结成书,寓发人深省的教育心得于浅显通俗的生活案例中,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现象的学生家长以参考和启发。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作者在长年从事教育报刊的采编管理工作中,通过对教育改革发展进程发生的教育新闻、教育实践、教育事件的敏锐观察,所撰写的教育评论集。作为教育媒体人,作者尽力避免文章的学究气,以简练的新闻评述,把发人深省的教育道理结合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案例中,通过对一个个鲜活的教育个案的阐述剖析,提炼出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的教育内涵,打消了读者的距离感,具有现实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
關於作者: |
赵玉平,男,1974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现同时担任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少年日报》《上海中学生报》《好儿童画报》《当代学生》杂志总编,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长年从事教育媒体管理采编及经营管理工作,为上海市社联家庭教育专委会委员、上海市作协会员。在家庭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育新闻评论、教育综合改革等领域有多年的追踪积累和研究。
|
目錄:
|
不会过时的话题 (自序) 1
一、真正的成功者,往往善于在无人处下功夫 于无人处用功 3
老虎为何怕羊 5
沉重的面子 7
数学进度不可少数服从多数 9
不必读的背后 11
不做到此一游的孙猴子,也不做故作正义的天官们 13
以蜘蛛为师 15
重视优秀的背后 17
助人不是作秀 19
诚实无错 21
85 分与 8 分 23
4本无辜 25
保护也应有度 27
她 29
关于汤玫捷的断想 31
决定长跑成绩的不是最后冲刺 34
因为山就在那里 36
以德育人,还要以德取人 38
仅仅知道是不够的 40
别误解见义勇为 42
莫以减负为负担 44
二、假如,成为家长也要实行 准入制
假如家长也要准入 49
请先敲门 51
如此宽容绝非高尚 53
如果孩子欺骗了父母 55
少点特殊待遇 57
生权与师权 59
师道尊严需用下跪换取吗 61
当父母沦为取款机 63
家教不是赌博 65
爱心如何定价 67
爱心不能被拍卖 69
不必意外 71
跛足教育观培养的失足学生 73
不能承受的七成之重 75
诚信何必考 77
非典设问 79
切勿口是心非 83
评优与平等 85
且慢谢绝 87
父母施教不能拿来主义 89
三、人生路上,除了高考,还有各种各样的考试
花可以热烈山必须静默 103
换个方式进补 106
减负不是跷跷板 108
减负不是赏赐 110
交往不要交易 112
状元可以拷贝? 114
师德不卖 116
时间不能透支 118
谁让你来接的? 120
零分与一百分 122
唯其不优秀 124
我们比顾宵雨少了什么 126
我们何时不再目瞪口呆 128
岂能狮身人面 130
小柴昌俊的幸运 132
小偷可以选吗 134
以人相待 136
义利之间 138
由沪剧专业赴黑龙江招生想到的 140
有感说真话而能得奖 142
有教无类 144
有些良知无须强制 146
责任不可离异 148
只是一年而已致高三学生 150
尊重不等于不要管教 152
尊重个性不是听之任之 154
不许少年见白头写给走过 50 年的《少年日报》和她的读者 156
|
內容試閱:
|
不会过时的话题
(自序)
从事所谓的宏观设计,历来只是少数人的事,教育也是如此。中国教育也从来不缺汪洋恣肆的长篇宏论与赞歌,但是很多宏论像我这样的一般人看不懂,往往让接受教育的芸芸众生感觉离得太远。
而我,更愿意关注那些在教育发展进程中无法把控自身走向的个别人,那些教育制度安排的接受者,在体制的坚硬壁垒中前行的探索者作为教育媒体人,我愿意把自己看作是他们。他们的事,读起来更像是我们身边的事。
本书集纳的是我多年来的教育新闻评论,一度担忧当年的新闻,如今是否依然新鲜?
整理这些篇目的时候,浏览这些旧作,感慨时光流逝,有的事过去很久,但总感觉有的事似乎依然在重复,不过当事人换了而已。
素来不喜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能用最短的文字把事把理说明白就行,不要浪费纸张曾经有老师这样告诫我,我一直信奉这样的写作原则,只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说明白。
最好的是,那些曾经被关注的教育个案,如果已经失去了可能引发的共鸣,那就说明那些困扰人们的教育问题已经解决。
所以,很希望这些是已经过时的教育话题,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