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唐诗与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两大瑰宝。
学点唐诗,有益于文化的熏陶;玩点数学,有益于思维的训练。
借唐诗之雅趣,悟数学之玄机。
用数学之智慧,寄唐诗之情韵。
|
內容簡介: |
一本浸透数学思维的唐诗诗话。
一本充满诗情数趣的科普读物。
一本贯穿文理结合的优美散文。
作者挑选了81首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其中包括大量教育部推荐给中小学生背诵的唐诗,从不同角度,用诗话的形式,将这些诗篇与数学的联系娓娓道来,出诗数之奇趣,融文理于无形。诸如:唐诗格律的数学结构;唐诗中某些内容的数学背景;唐诗中许多技巧的数学模型;唐诗的名言警句对数学思维的启示、数学的方法理论对唐诗中某些疑难问题的论证;唐诗中涉及的数学史话,唐诗中引出的数学游戏等等。独具一格,别开生面,从唐诗之雅趣,知数学之好玩。
|
關於作者: |
欧阳维诚,湖南宁远县人。我国知名的易学家,数学教育家、科普作家。长期致力于易学和数学教育研究。著有《文学中的数学》、《数学科学与人文的共同基因》、《唐诗与数学》、《寓言与数学》、《初等数学解题方法研究》、《初等数学思想方法选讲》、《周易新解》、《周易的数学原理》、《易学与数学奥林匹克》、《思维模式视野下的易学》等。
|
目錄:
|
一、交集
1. 我愿嫦娥早下凡
2. 草色遥看近却无
3. 润物好雨细无声
4. 远隔天涯若比邻
5. 平仄声中数理多
6. 六言诗结卦爻缘
7. 牙牙学语背唐诗
8. 唐诗密码破译难
9. 天旋地转现密文
二、开发
10.古来征战几人回
11.好从衰变认前朝
12.红花白发两模糊
13.围棋盘上运筹繁
14.人间天上已难分
15.图中斑驳五色分
16.赛马须知妙算多
17.将军饮马纵横谈
18.银箭金壶漏水多
三、视点
19.枯荣野草看循环
20.无穷妙用话三分
21.不知今夕是何年
22.拆衣抽线补征旗
23.漫卷红旗想象多
24.此中天意固难明
25.西楼望月几回圆
26.轻舟上下激流间
27.万木生芽又立春
四、猜想
|
內容試閱:
|
确切地说,这本书的书名应该叫做一个数学工作者读唐诗的扎记,只是为了书名好听一些,才用了这个有点大而无当的书名。
唐诗与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两大瑰宝。
我爱唐诗,也爱数学。
学点唐诗,有益于性情的熏陶;学点数学,有利于思维的训练。
十年动乱期间,没有书籍,没有娱乐,在那样的艰难生活中,我唯一的娱乐就是背诵尚能记忆的唐诗或数学定理,有时还把他们联系起来作些评论与比较,这种聊以自娱的方法还真给了我生活中一点乐趣。渐渐地我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常常在做数学时默诵唐诗,翻阅唐诗时常常思考数学,偶有所得,便欣喜异常,仿佛得到了一种特殊的艺术享受。
也许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唐诗与数学处在人类文明的两极,前者靠形象思维,后者靠理性思维,它们分道扬镳,互不相涉,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台湾女作家琼瑶在她的小说《窗外》中描写了一个十分喜爱唐诗但却又非常厌恶数学的女学生的苦闷心情:
突然,她忽发奇想,假如把李白从小就关在一个现代化的学校里,每天让他去研究硝酸、硫酸、sinx、cosx、x、y、正数、负数,不知他还会不会成为李白?那时,他大概也没有时间去五岳寻仙不辞远了,也没有心情去举杯邀明月了。啜了一口茶,她依依不舍地望着那本《唐诗三百首》,她真想抛开那些数目字,捧起唐诗来大念一番。一杯清茶,一本唐诗,这才是人生的至乐,但谁发明了这些该死的x、y呢?现在,她只得抛开唐诗,重新回到那个要命的代数题目上去。
在中学教育就开始文理分科的今天,有这类思想的人并不是少数。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唐诗与数学都是人类心灵的创造,两者无论在思维的模式上,还是在审美的情趣中,都有许多地方是紧密相通的。应该使他们相信:如果说,一杯清茶,一本唐诗,可以算得上人生一种乐趣的话,那么,从唐诗情韵中参悟数学,在数学思维中欣赏唐诗,那才是一种更大的乐趣呢!
我国当代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19022003)1983年在《夜读》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我和旧体诗》,他在文章中写道:数学是数学,诗是诗,这当然是不同的两码事。但两者也有一点联系,这就是数学和旧体诗都是十分重视想象和推理的。有人说,数学是无声的音乐,无色的图画,对于诗岂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吗?当然,更直接的还是搞数学的人,整天和数学公式打交道,大脑容易疲劳,生活也比较枯燥,倘若通过文史学习,包括诗词的阅读,来调节一下,这对于本行的钻研不无好处。
唐诗源远流长,历代对它的注释、评论、欣赏的文章早已汗牛充栋,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从文学艺术,知人论世等方面去评论、去探讨的。我们为什么不能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欣赏或评论唐诗呢?为什么不能把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化于生动活泼,意境优美的唐诗之中,在普及数学知识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呢?于是我便尝试把唐诗和数学融合起来写些散文,希望摸索出数学科普创作的一种新体裁。积数年之寒暑,便写了百十来篇,其中的一部分曾在各种数学刊物中发表,2002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集结为《唐诗与数学》一书出版。
本书挑选了80余首唐诗,凡是普通选本中都能找到的一些炙人口的名家名篇、特别是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生背诵古诗篇目中的唐诗部分,大部分都已选入。书中将这些诗篇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它们与数学的联系,你可以从中看到那些五彩缤纷的切入点:
唐诗与数学是两条平行的直线,但平行直线也可以在无穷远点相交,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如唐诗平仄规律与数学的二进制数就有同构的关系。
唐诗中某些语言和意境本身就是一个数学问题。老妻画纸为棋局的棋局,就是我国古代两位著名的科学家唐朝的僧一行和宋朝的沈括都曾经研究过的数学课题。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也与数学上著名的斐波纳契数列有密切的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