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三联生活书店出品。中国社会学经典文库《中国的单位组织:资源、权力与交换》(修订版)单位与单位人、权力结构与行为选择、利益关系与资源分配、个体与群体心理特质,探寻中国组织体系之内不容忽视的作用力
|
內容簡介: |
单位在中国社会中一度是使用频率极高的名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的单位组织:资源、权力与交换》一书依据问卷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城镇社会中的单位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单位组织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工作组织的诸多方面,探讨了在中国的单位组织内,资源是怎样形成和分配,权力在资源的形成和分配过程中怎样产生,资源和权力怎样制约和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以及在单位组织中人们的服从行为又怎样与资源、权力相交换。
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单位的定义和覆盖范围有了很大变化,但其作用和影响却持续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可作为理解衍生中的各类组织体系的参照系。通过对单位的分析和探究,可一窥组织机构中的作用发生机制,以及个体与群体心理,从而收获理解中国社会和社会结构的相关视角。
|
關於作者: |
李路路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主要专业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组织研究(单位组织),现代化与社会变迁。2003年起,和当时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的边燕杰教授作为共同发起人和组织者,在中国大陆组织实施了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CGSS),该项目为中国大陆最早的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的学术调查项目,以此为基础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李汉林 197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80年赴德国比勒菲尔特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社会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1984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发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与兴趣主要是科学社会学、制度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近期着力从宏观与中观层次上分析组织与社会结构的变迁,研究中国的社会景气与组织景气问题。
|
目錄:
|
再版序
序
第一章 单位
一种统治的结构
第二章 资源与交换
单位组织中的依赖性结构
第三章 权力与非制度化方式
单位组织中的资源获得
第四章 满意度和相对剥夺感
依赖结构的主观层面
第五章 不同类型单位的差别
第六章 单位组织与单位制度
第七章 数据与量表
附录
附件1 关于问卷调查的抽样
附件2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再版序
2017 年当三联的编辑找到我们商议本书的再版时,我们还是感到有些意外,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第一,距本书2000 年初版以来,已经过去了17 年之久。当时正是21 世纪伊始,中国社会开始了新的腾飞。与世纪之初相比,现在中国的现代化和体制改革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当年的著作在当今时代是否还具有意义?第二,在这个过程中,当年书中的单位体制单位组织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是否还存在?今天再版当年的研究是否还具有意义?经过和出版社的沟通以及我们的反思,我们认识到,出版社再版中国社会学在前一个时期的若干研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某种意义上,在一个时期对一个社会的研究也许不存在过时的问题。这是因为任何一个社会的现在都来自它的过去,正如人们常说的:不了解过去,就不会理解现在,不了解过去和现在,就不会认识未来。该著作尽管反映了我们那个时期对当时社会的认识,但它仍可以作为理解今天的参照系。关键在于,当时的观察和分析是否有意义。因此,当出版社意欲再版本书时,我们认为这是出版社给我们的一个荣誉。
第二个疑问更有意义。不容怀疑的是,进入21 世纪以来,中国的体制改革也进入一个新时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组织1、社会组织的改革等,和20 世纪相比,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20 世纪末我们写作本书时就曾提出过同样的问题,当时我们的看法是:单位体制单位组织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所以我们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在本书首次出版以后,中国社会的变革使得有关单位制的研究在21 世纪初期在经历过一个小小的复苏之后,实际上就逐渐走向衰落,人们将目光越来越多地转向功能性组织和社区,关注的重点更多是单位制解体之后。
2012 年,本书作者之一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单位制研究的综述。在那篇综述中,作者在本书的基础上对单位体制给出了一个新的定义:(单位)是基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组织,是国家进行社会控制、资源分配和社会整合的组织化形式,承担着包括政治控制、专业分工、生活保障等多种功能。其典型形态城市社会中的党和政府机构(行政单位)、国有管理和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单位。2 同时,对到那时为止的单位制研究作了系统的回顾。但我们的问题依然如此。
应该说,单位制研究的效应,更多体现在社会分层领域。在有关中国社会分层的研究中,工作单位的变量是必不可少的自变量之一。近年来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单位制的研究逐渐从社会分层的研究延伸到其他领域,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是社会组织化的主题,即:在单位体制逐渐削弱甚至解体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再组织化将如何实现?或者说,中国社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再组织化过程?如果本书的再版能够对推动上述研究起一点作用,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不枉出版社的再版努力了。作为作者,我们也对本书还能发挥余热而感到欣慰。
值此书再版之际,上述文字是从作者角度对再版作出的解读。谢谢出版社的努力,谢谢委员会的提名,谢谢为本书再版付出努力的所有编辑和我们的助手。
李路路,李汉林
2018 年12 月,于北京
序
单位是中国社会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曾几何时,中国社会,特别是城市社会中,几乎每一个人生存和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和所谓的单位具有紧密的联系。当中国社会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后,尽管中国的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是,对于相当多的生活在城镇中的人们来说,单位仍然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生活中的众多问题,最终都和单位有着或多或少、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们在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单位中工作、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但是,正因为单位组织在中国城市社会中如此普遍,和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直接相关,因而它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现实,而且构成了中国城市社会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组成部分。中国城市社会的结构性特征和人们大量的社会行为特征,都可以从单位组织的特征中得到解释。因此,单位组织成为人们研究、分析和理解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独特视角。
在我们看来,中国社会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单位组织,对于个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场所,对于社会来说也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从事职业性活动的社会组织,而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国家将强制性的行政权力和交换性的财产权力集于一身,通过对单位组织的资源分配和权力授予,拥有了直接控制单位组织的权力,并使单位组织依附于国家;单位组织通过与单位成员之间的资源交换,一方面获得了支配个人的权力,另一方面使个人在很大程度上紧紧地依赖单位组织。国家借助于单位组织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统治和经济统治,维持国家的利益和目标,因而,单位组织是国家社会主义实现政治统治的一种组织化形式和工具。
中国社会朝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虽然使得各种各样的单位组织都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权,但至少到20 世纪90 年代末为止,这种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单位组织的基本性质。单位组织仍然不是一个具有真正独立性的社会组织,国家的权力授予决定了单位自主权的大小和范围。
中国城市社会中的单位组织是中国城市社会的极好折射,尽管可能只是一个侧面的折射。虽然人们长期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单位组织中,但实际上人们对单位组织一直未有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在一次对10 个城市单位组织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试图从统治结构的角度对单位组织进行分析和解释。我们知道,在单位组织的问题上存在着争论或不同的意见,因而我们希望这个研究能有助于将学术上的争论引向深入。如此,本研究的目的之一就达到了。
我们1993 年在全国10 个城市、100 个单位中,对4000 人进行了问卷访问。本书中所使用的数据即这次调查的结果。对这次调查和数据在书中有详细的说明。有兴趣的读者还可参看《中国单位现象研究资料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年版)。
作者
1998 年12 月,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