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
跨代伴侣治疗
》
售價:NT$
440.0
編輯推薦:
2018年9月以来,随着中美新一轮贸易争端的不断升级,中美关系一度到了自20世纪70年代末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为紧张的时刻。所谓贸易战,只是中美摩擦问题的表面现象,较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美国对中国经济、军事实力提升后所形成的潜在性挑战的忧虑。面对这种状况,如何有效地管控危机,缓和、稳定和发展两国的关系,20世纪中国领导人处理中美关系问题时的政治智慧、长远战略理念和现实策略技巧,值得汲取和借鉴。由此,本刊特邀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分阶段回顾并解析邓小平处理中美关系的战略思维与外交技巧。即如于洪君评论的:邓小平所提出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新外交方针,以及中国谁也不得罪,跟谁都发展关系的外交策略思想,特别是针对中美关系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主张,在不断开拓中国外交新局面、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历史性作用。
內容簡介:
《冷战国际史研究》No.26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国家研究院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特邀专论、青年学者论坛、档案研究信息、口述历史及档案文献等。出版此集刊的目的在于推动中国冷战史研究的深入,并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档案文献栏发表的材料,为保留解密档案的原貌,本集刊未作任何删改。本集刊中文章的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關於作者:
李丹慧,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周边国家研究院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杂志主编、《边疆与周边问题研究》(内刊)主编。研究领域:冷战国际史、中苏关系、当代中国外交史。著有Mao and the Sino-Soviet Split, 1959-1973: A New History(The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ing Group, Inc.2018,with Yafeng Xia)等;主编《北京与莫斯科从联盟走向对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国与印度支那战争》(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等;发表中苏关系史、当代中国外交史和冷战史学术论文60余篇。
目錄 :
目 录
卷首语
特邀专论
邓小平处理中美关系的战略思维与外交技巧 于洪君
专题研究
美国工会为什么反对尼克松访华
以劳联产联主席乔治米尼为例 何慧
美国的政策与1989年革命(二) [美] 托马斯布兰顿田少颖 译 郭又新 译校
青年学者论坛
联合反修的形成与破裂
兼谈中越关系从合作到分歧的转折(19631965) 游览
19751979年中越关系的流变
基于法国外交档案的考察 李云逸
对河北清苑县工人赴苏援建问题的历史考察(之二) 谷继坤
核战一触即发?
20世纪80年代初期苏联的核战争恐慌与优秀射手83事件的
历史考察 欧阳洛奇
档案研究信息
科瓦廖夫访谈录:对史实的两点解释 [俄] 谢尔盖 N. 贡恰罗夫 郝江东 译
冷战期间美国苏联学的发展历程考察 万青松
口述历史
朝鲜战争中转入朝鲜人民军的中国朝鲜族参战军人采访录: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朝鲜族参战军人采访录(八) 徐龙男
档案文献
美国国务院对乒乓外交的评估报告 侯新竹 译肖军 校
八一九事件中的苏联及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 刘将禹 编译
內容試閱 :
卷首语
2018年9月以来,随着中美新一轮贸易争端的不断升级,中美关系一度到了自20世纪70年代末两国正式建交以来最为紧张的时刻。所谓贸易战,只是中美摩擦问题的表面现象,较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美国对中国经济、军事实力提升后所形成的潜在性挑战的忧虑。面对这种状况,如何有效地管控危机,缓和、稳定和发展两国的关系,20世纪中国领导人处理中美关系问题时的政治智慧、长远战略理念和现实策略技巧,值得汲取和借鉴。由此,本刊特邀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分阶段回顾并解析邓小平处理中美关系的战略思维与外交技巧。即如于洪君评论的:邓小平所提出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新外交方针,以及中国谁也不得罪,跟谁都发展关系的外交策略思想,特别是针对中美关系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主张,在不断开拓中国外交新局面、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历史性作用。本刊编者认为,邓小平的这种方针和策略思想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配合对中美关系问题的特别关注,专题研究栏发表何慧教授的文章:《美国工会为什么反对尼克松访华以劳联产联主席乔治米尼为例》。该文详细考察了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解冻时期,美国的工会组织及部分工人对尼克松对华政策的反对态度,剖析了其历史根源。作者特别评估了这种态度的延续性问题,认为:冷战结束后,面对中国的日益崛起,美国的保守势力回潮,中国被视为美国工人利益的损害者,践踏人权的集权国家和有野心的扩张势力。受此影响,一部分美国工人对中国的敌意日渐明显,从心理上难以接受来自共产主义中国的扩张和剥削。该文指出:美国工人的观点与美国政府的立场基本一致,与美国的主流思想并无二致。因此,中美两国只有进行全面而充分的交流、对话,增加了解,互利互惠,才能消除隔膜,共赢共进。可以说,这篇文章对于中美关系的现实考量来说,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青年学者论坛推出四篇文章:游览的《联合反修的形成与破裂兼谈中越关系从合作到分歧的转折(19631965)》、李云逸的《19751979中越关系的流变基于法国档案的考察》、谷继坤的《对河北省清苑县工人赴苏援建问题的历史考察(之二)》、欧阳洛奇的《核战一触即发?20世纪80年代初期苏联的核战争恐慌与优秀射手83事件的历史考察》。前两篇文章分别考察阐释了中越关系在不同阶段的演变情况,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多重因素;后两篇文章则将视线投诸比较新的领域、新的角度,或以去国家化的研究方法,考察中国工人援助苏联建设的历史;或从个案入手,考察评估美苏之间的核威慑较量。这四项建立在多国档案文献基础上的研究,为学界提供了新的材料、新的解读、新的视角和新的见解。
苏联《远东问题》杂志1991年第6期曾发表时任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的谢尔盖 N.贡恰罗夫对前联共(布)中央驻华代表科瓦廖夫的访谈录,其中涉及高岗与斯大林的关系、刘少奇访苏、毛泽东与斯大林的联系,包括中国领导人为解放台湾问题寻求苏联军事援助、高岗是否提议将中国东北变成苏联第十七个加盟共和国、中国东北地区悬挂斯大林和毛泽东肖像等重要史事。其后,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近些年,相继有学者和当事人的后代撰写并发表文章,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或反驳或批评。近日,当年采访科瓦廖夫、后曾任俄罗斯驻华公使衔首席参赞的谢尔盖N.贡恰罗夫根据其新发现的史料,完成了《科瓦廖夫访谈录:对史实的两点解释》一文,就前述中国方面的认知问题提出辨析。本刊这辑的档案研究信息栏特予发表。本专栏同时刊发万青松的文章《冷战期间美国苏联学的发展历程考察》。该文详细介绍评说了冷战背景下美国苏联学的形成、发展、理论范式,以及缺陷和弊端,是一篇能发挥学术史研究指导性作用的厚重文章。
口述历史栏继续发表《朝鲜战争中转入朝鲜人民军的中国朝鲜族参战军人采访录: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朝鲜族参战军人采访录(八)》。
档案文献栏进一步对特邀专论和专题研究两栏的文章做出呼应。其一,侯新竹选译的《美国国务院对乒乓外交的评估报告》。该文件实际从美国人的视角,披露了中国调整外交战略,开启中美关系新一页时对美政策的灵活性的一面。重温20世纪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在打开中美关系进程中原则性与灵活性紧密结合、辗转腾挪的斗争艺术,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二,刘将禹编选翻译的《八一九事件中的苏联及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与本辑续刊的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馆长托马斯布兰顿文章《美国的政策与1989年革命(二)》相异,刘将禹编译的这组俄罗斯解密档案文件,主要涉及苏联最高苏维埃和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在苏联八一九事件中的各类活动。其集中反映了此事件期间两个苏维埃机构的主要立场和状态,为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察线索和视野。
李丹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