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历史的镜子(精装插图定制版):一览中国古代社会方方面面,一部书勾勒出中国社会5000年的政治、文化、军事和思想变迁
》
售價:NT$
301.0
《
道通为一:宋徽宗《老子》注与道家哲学
》
售價:NT$
403.0
《
变动中的区域国别研究:战略、政策与学理
》
售價:NT$
755.0
《
中国人口经济史(现代卷)
》
售價:NT$
1520.0
《
喜欢每个今天,喜欢每个句子
》
售價:NT$
245.0
《
中国人口经济史(近代卷)
》
售價:NT$
1214.0
《
百年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全五卷)
》
售價:NT$
4998.0
《
潮起: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 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有温度、有细节的沉浸式思想碰撞之旅
》
售價:NT$
704.0
編輯推薦: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学教授、著名世界帝国史与国际政治监控研究专家阿尔弗雷德W.麦考伊*作品。
●本书讲述了美利坚帝国崛起与衰落的过程。作者麦考伊教授总结了美国在过去120年来通过一场场无休止的战争登上全球权力历程的三个不同阶段:首先是美西战争之后,在加勒比地区和太平洋地区一段简短但却具有变革性的殖民统治时期,从1898到1935年;其次是在二战之后突然崛起,获得数十年对全球的支配;*后是利用网络战、太空战、贸易协定和军事同盟的一体化,将霸权深入21世纪的尝试。
●本书阐述了美国统治全球的独特方式。从美西战争到冷战终结这一个世纪,美国已经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全球统治形式,包含了古代帝国和现代帝国的方方面面。在过去的500年来,帝国要么通过大陆,要么通过海洋进行扩张。通过陆上征服邻近土地的大陆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欧洲,莫卧儿王朝的印度、中国、俄国,1867年之前的美国 )往往不过并不是全部是中央集权帝制下的单一国家。相反,海洋帝国(英国、荷兰、西班牙、拿破仑之后的法国和1898年之后的美国 )必然地通过代理人国家名称多样,有殖民地、保护国、领地、托管地、托管领土 、占领区乃至
內容簡介:
《美国全球权力的兴衰》讲述了美国的全球权力在过去120年的崛起与衰落(包括三个阶段:1898年美西战争到1935年;二战胜利前后二十年;利用网络战争、太空战争、贸易协定和军事同盟的整合,将霸权深入到21世纪)以及美国统治全球的独特方式,勾勒了美国为保持世界*超级大国地位而发动影子战争(包括秘密干预、区域代理、酷刑虐待和全球监控)的基本轮廓。
關於作者:
阿尔弗雷德W.麦考伊(Alfred W. McCoy),美国知名历史学家。生于1945年,1977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学教授。2012年,耶鲁大学和耶鲁大学研究生院校友会联合授予麦考伊教授威尔伯克劳斯勋章(Wilbur Lucius Cross Medal),表彰他是研究东南亚历史的世界顶级历史学家,是研究菲律宾政治史、金三角毒品非法交易、地下犯罪集团和国际政治监控的专家。著有《东南亚的海洛因政治》(The Politics of Heroin in Southeast Asia, 1972)、《对刑讯的质疑:中情局从冷战到反恐战争以来的审讯》(A Question of Torture: CIA Interrogation, from the Cold War to the War on Terror, 2006)、《管控美利坚帝国:美国、菲律宾和监控国家的崛起》(Policing Americas Empire: The United States, the Philippines, and the Rise of the Surveillance State, 2009)等作品。
目錄 :
中文版序
前 言
第一篇 理解美利坚帝国
第一章 世界岛与美国的崛起
第二章 我们的狗崽子们
美国与独裁者们
第三章 隐秘的地下世界
第二篇 美国的生存战略
第四章 一个全球性的监控之国
第五章 酷刑与帝国的黯淡
第六章 超越刺刀与战舰
五角大楼的神奇武器
第三篇 美国衰落的动态
第七章 大博弈的大师
第八章 美国世纪终结的五幕场景
致 谢
译 后 记
內容試閱 :
美国全球权力的结构
到了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任期第一年年底,华盛顿的外交政策专家们就对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在全球的未来有着不祥的预感。2017年12月,CNN评论员、保守派法里德扎卡里亚严厉抨击特朗普当局愚蠢、弄巧成拙的决策,他们将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拱手让出这可是我们花了超过70年才得以建立的。他继续说道,我们时代的全球叙事是,现存国际体系的建立者、支撑者和履行者正在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隔绝,产生的权力真空将会被中国、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国家所占据。 《纽约时报》的编辑沮丧地评论道,特朗普先生的自吹自擂、好斗和自我夸大的趋势不仅会消耗美国在全世界的支持,还会孤立自己。
无论他们的批评多么严厉、影响多么广泛,华盛顿的外交政策专家看上去很少有人能够完全意识到,总统的外交政策会对美国全球力量尤其首要的是其地缘政治基础的复杂体系造成哪些损害。华盛顿在二战之后建立的世界秩序虽然令人生畏,但却出奇地脆弱。美国全球体系的核心依赖着一个微妙的二重性一边是国际法统治下,平等主权国家组成的理想国际社会,一边是以美国军事和经济力量为现实政治基础的美国帝业。这两者的结合充满着张力甚至可以说是微妙的。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凭借其威望构建了一个国际社会。它的理念是通过常设机构促进和平与共享繁荣包括联合国(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为了依靠法制掌控世界秩序,华盛顿帮助建立了位于海牙的国际法庭(1945年),国际法庭在后来的岁月中推动了人权和女性权利的发展。
至于二重性的现实政治一边,华盛顿也建立了四个层面的机器军事、外交、经济以及秘密层面以推动它对全球财富和力量史无前例的支配。它的核心是无与匹敌的军事实力数百个海外基地、核武器储备、强大的海空军力量与代理人军队密布全球。这条钢铁大棒之外,还有积极的全球外交胡萝卜,这在美国与澳大利亚或英国这样盟友之间的双边关系、多边同盟和对新老国家的经济援助上就可见一斑。受美国影响力的保护和多边贸易协定的推动,冷战期间,美国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盈利可观。华盛顿霸权还有一个独特的维度,那就是它第四个层面的秘密维度,包括国家安全局对全球的监控、中央情报局在五大洲上的秘密行动操控选举、煽动政变,确保铁幕美国这边的各国总统或总理是靠谱的附属精英,对美国友好。
这个令人畏惧的全球权力机器还依赖于没有几个观察者能够充分意识到拥有超凡力量的地缘政治基础。正如牛津大学历史学家约翰达尔文在他风靡一时、讲述过去600年来欧亚大陆帝国历史的书中写到,二战后的华盛顿通过军事基地和双边安全协定,在历史上第一次同时控制欧亚大陆两端的战略轴点,从而史无前例地实现了它宏伟的帝业。华盛顿通过北约捍卫西边一侧的战略轴点,而它在东侧的轴点则有四个遍及太平洋沿岸从日韩穿过菲律宾一直到澳大利亚的双边安全协定所护佑。冷战晚期,美国海军还进入印度洋,在1971年接管了英国原来在巴林的基地,后来还耗资数十亿在迪戈加西亚岛(Diego Garcia Island)上为海军和空军巡逻建立了基地。这些轴点与纵跨广袤欧亚大陆的钢铁弧线紧密结合包括众多双边防御条约、战略轰炸机、弹道导弹和地中海、波斯湾与太平洋上强大的海军舰艇。
到了冷战之后的1997年,当华盛顿的精英们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而得意扬扬之时,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一位无情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大师警告道,美国只有维持三大关键条件,才能维持支配地位:首先,美国必须维持它在欧洲西方边缘地区不受挑战的地位;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欧亚大陆广袤的中间地区不能成为一个坚定的单一实体;最后,广阔大陆在亚洲的最东端不能统一,从而将美国赶出离岸基地。布热津斯基富有先见之明地断言道,要是任一关键条件改变了,美国潜在的一位敌手将会在某一刻出现。
事实上,这些离岸基地的削弱已经在1991年初现端倪,不愿意接受美国模棱两可的国防承诺的菲律宾拒绝延长第七舰队在苏比克湾基地的租期。随着美国海军拖船将苏比克湾浮式干船坞拖回珍珠港,菲律宾完全承担起了本国国防,但是没钱采购任何空军或海军装备。因此,在三年后的1994年,在一场肆虐的台风之中,中国夺回了南沙群岛的美济礁中国尝试控制南海全部的第一步。菲律宾没有派出空军或海军巡逻,而是在1998年将一艘从美国购买的生锈船只搁浅在附近的仁爱礁作为一队赤脚士兵的基地,这些士兵被迫自行捕鱼以填饱肚子。
尽管美国海军的衰落不是那么迅速,但从1990到1996年,它的水面战舰和攻击性潜水艇数量依然下降了40%。此外,在随后20年内,随着战舰投入中东战事,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的存在也进一步削弱,它的总体量又下降了20%(仅仅只有271艘舰船),而船员则要忍受越来越广泛部署的压力使得第七舰队在面对中国意想不到的挑战之时准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