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NT$
280.0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NT$
490.0
《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售價:NT$
1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NT$
340.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編輯推薦: |
本书系关于战略思维与中美互动的对弈逻辑的研究著作,对于人们深入了解与研究战略思维与中美互动的对弈逻辑具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
內容簡介: |
本书用真实的游戏取代抽象的博弈模型,通过研究中国流行的围棋、麻将、太极拳,美国流行的国际象棋、德州扑克、橄榄球,阐述中美战略思维的一般特点并进行比较和分析,对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互动进行理论建构。从而提炼出中美战略互动的四种基本形态:针锋相对、既不针锋也不相对、相对不针锋和针锋不相对,并进一步指出,正是战略思维相容性的变动不居,决定了中美战略互动呈现出多元复杂的对弈模式,常常在冲突和合作两种状态之间摇摆不定。
|
關於作者: |
潘忠岐,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外交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著有《国际政治学理论解析》《从随势到谋势:中国的国际取向与战略选择》《与霸权相处的逻辑》《世界秩序:结构、机制与模式》等著作,在国内外中英文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于 2008年-2009年经外交部借调在中国驻欧盟使团政治处从事外交政策调研工作;曾于 2000-2004年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任职。
|
目錄:
|
序
导言
第一章 游戏、战略思维与中美互动的对弈逻辑
第一节 博弈论为什么不适用于分析国家间战略互动
第二节 对弈逻辑理论对博弈论的超越
第三节 游戏、战略思维与中美战略互动的对弈逻辑分析框架
小结:以游戏作为研究的起点
第二章 游戏与中国人的战略思维
第一节 围棋中的战略思维
第二节 麻将中的战略思维
第三节 太极拳中的战略思维
小结:中国人的战略思维
第三章 游戏与美国人的战略思维
第一节 国际象棋中的战略思维
第二节 德州扑克中的战略思维
第三节 美式橄榄球中的战略思维
小结:美国人的战略思维
第四章 中美战略思维的差异性
第一节 中美游戏战略思维的异同
第二节 中国人与美国人思维方式的一般比较
第三节 例外论与中美战略思维的差异性
小结:中美是两种不同的战略行为体
第五章 中美战略思维的相容性与战略互动的基本形态
第一节 中美战略思维的相容性
第二节 针锋相对:中美在朝鲜战争中的战略互动
第三节 既不针锋也不相对:中美在合作反苏、反恐和防止核扩散中的战略互动
第四节 相对不针锋:中美在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中的战略互动
第五节 针锋不相对:冷战后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互动
小结:中美战略互动的对弈逻辑
结论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针锋未必相对:战略思维与中美互动的对弈逻辑序
2011年,基辛格的《论中国》一书英文版出版。此书用了专门的篇幅来分析中国和西方迥异的战略思维。基辛格那时就用了围棋和国际象棋的对比,来反映中西间的战略思维差异:西方传统推崇决战决胜,强调英雄壮举,而中国的理念强调巧用计谋及迂回策略,耐心累积相对优势。刚刚看完这一部分,碰到忠岐,知道忠岐已经在谋划一本新书,专门研究中国和美国的战略思维对比。
那个时候,忠岐已经给自己规划了一系列的出书计划。这些书在后面陆续出版,包括独著《与霸权相处的逻辑:冷战后美国的战略调整与中美安全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从随势到谋势:中国的国际取向与战略选择》(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国际政治学理论解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翻译的《国际关系精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主编的《概念分歧与中欧关系》一书的中英版(2015年);以及2017年出版的一本有关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英文合著。虽然在复旦国际政治系还有几位高产的同事,如徐以骅教授和唐世平教授,但从写书的角度,那些年里忠岐绝对是翘楚,无人望其项背。
虽然忙于其他的写书计划,忠岐的新书写作一直没有停顿。当他最终把此书的完整书稿发给我时,我还是颇为惊奇。他居然把此书完成了,不光把它写成了一本别具一格的国际关系理论著作,并且在最需要此书的时刻正好可以面世。
本书研究战略思维与中美互动的对弈逻辑,从四个方面对我们认识中美关系,包括中国与广义外部世界的互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第一,本书建立了通过游戏来分析国家战略思维差异的系统理论框架。从游戏的角度来分析不同的战略思维并不是本书的独创贡献,基辛格讨论了围棋和国际象棋所反映的中国和西方战略思维中的差异。但是,早先的分析主要基于观察,停留在见解的层面,往往浅尝即止,或者对这种研究路径不以为然。有关的讨论在基辛格的书中仅仅用了两页的篇幅。本书则希望证明这种研究路径的有效性,并形成系统的分析框架:明确定义战略思维,把它视为国家在制定和实施战略决策过程中的主流认知与偏好;把战略思维分解为六个具体的方面,考察决策主体对战略目的、战略威胁、战略手段、战略原则、战略关键和战略禁忌的主体性思考和基本取向;以此框架对三组游戏做结构性对比研究,包括中国围棋和国际象棋、中国麻将和德州扑克、中国太极拳和美式橄榄球,进而更加深入探讨中美战略思维的差异。
无疑,游戏和国家战略互动并不是完全一回事,存在于不完全相同的场景,遵守不完全相同的规则。但是,游戏与国家战略互动中一个核心方面,即战略竞争和对抗,有着重要的对应关系。通过对不同国家典型游戏的研究,确实可以为我们认识这些国家的战略思维模式提供极其有益的帮助。比如,美国游戏强调全胜,中国游戏重视相对胜利;美国游戏中敌友分明,中国游戏则不喜欢设敌和树敌;美国游戏偏好决战决胜,中国游戏喜欢间接迂回的方式争取胜利;美国游戏强调直击要害,中国游戏强调避实就虚;美国游戏重视实力,中国游戏看重顺势而为。无疑,对于关心中国外交和中美关系的广大国人而言,游戏中所体现的这些战略思维差异在真实的中美互动中比比皆是。所以,非常高兴忠岐能够贡献这样一项系统性的研究,为中国的国际关系和外交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
第二,本书也努力发展一种对弈论来超越博弈论。博弈论假定国家是理性行为者,参与互动的国家是同类行为者,它们基于类似的收益成本盘算逻辑来进行博弈互动。基于本书对国家间战略思维差异的分析,本书对博弈论的基本理性假定提出了质疑,认为博弈论在一般意义上都是一种求同的理论,致力于找到国家行为和国家间关系的某种一般和普遍范式,因而抽象掉了很多国家间的差异。因此,本书主张找回博弈行为者的主体性,把它作为任何国家间互动理论的核心要素。在此过程中,要用合理性假定来取代机械的理性假定,把博弈行为者看做是合理性行为者,强调行为者首先基于自己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和合规范性分析,来看待并评判博弈对手的行为,并决定自己的行动方案。通过把主体性找回来,发展一种对弈逻辑理论来超越博弈论,本书希望为更好分析中美关系之间的战略互动提供帮助。
本书这部分的讨论相当深入。忠岐长期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翻译和撰写了许多有关国际关系理论的著作。他在中美关系研究中也是著述丰厚,又有外交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无疑,要从理论上对博弈论有所超越,忠岐确实是国内学界中的不二人选。相信这些部分大家可以细细研读。
第三,本书就中美关系提出了四种基本的对弈互动形态。中美战略思维的差异为两种战略思维的相容提供了可能。无疑,如果中国的战略思维更类似于美国的战略思维,则中美之间的战略思维相容性将被极度压缩,对抗争锋将成为两国互动的基本形态。正是因为存在这种显著的差异,两国之间围绕战略目的的界定、战略威胁的认知、战略手段的选择、战略原则的确立、战略关键的把握和战略禁忌的规避等方面便可能产生相容之处,为两国之间的互动关系创造了多种可能的互动范式。忠岐基于中美关系历史中的典型案例,概括了针锋相对、既不针锋也不相对、相对不针锋、针锋不相对这四种基本互动形态。毫无疑问,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并正常化之后,中美关系基本上以后三种关系形态的复杂组合为其基本特征,也就避免了中美之间的全面针锋相对。这对中美两国、对世界都是一件好事。它说明了中美战略思维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容性,并长期得到了维持和养护。
这里的一个问题是,如果美国的战略思维更像中国的话,是否中美之间的战略思维相容性可以更为扩展?但这种向中国趋同的演进是可能的吗?
第四,在中美竞争日益凸显的今天,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合作与竞争一直在中美关系中并存。虽然中美之间矛盾不断,但两国之间总体上维持了合作为主的关系形态。两国相互不视对方为主要的直接对手,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在全球事务中的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不过,随着特朗普总统的上台,以及对华鹰派在华盛顿决策圈的不断得势,美国对华政策中主张针锋相对的声音日益响亮。新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等引领性的战略文件都转向界定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并要求在战略实施中将对华竞争置于政策的优先位置。
特朗普本人是美国商界游戏中的一大玩家,自认对商业博弈乐在其中。在《交易的艺术》一书中,他自称自己不是赌局的参与者,而更喜欢做一个赌局的设局者。他在亚特兰大经营赌场,举办拳击比赛。他也是美式橄榄球的拥趸,不仅自己曾投身橄榄球运动,而且还拥有过一家橄榄球俱乐部,尽管其经营很不成功,让特朗普后来耿耿于怀。
美国最高决策者的这样一种背景,已经让美国的战略决策和行动更加受到美国战略思维的直接影响。小布什总统无疑是之前美国战略思维的另一个典型代表。不过,由于他的首要外部敌人或对手在中东,美国的这种战略思维并没有完全落实到对华关系上。正是因为主要战略对手不是中国,美国和中国战略思维的相容性得到维持。如今,特朗普带着十足的美国战略思维入主白宫,并且以自己谙熟这套游戏和以往的博弈成功而自诩;同时,这种战略思维开始将中国往战略竞争对手的方向去塑造。在此种情况下,中国很可能正在面对一个要极力与中国针锋相对的美国政府。最近美国试图对中国输美商品大面积加征关税的举动便是一个重大信号。这一举动是谈判策略还是战略行动,反映美国对华定位的本质转变还是局部调整,是美国实力的体现还是虚张声势,不仅中国的政商学界关心这些问题,全世界的政商学界都在密切观察,试图研判。在这种背景下,忠岐此书的出版无疑是最及时不过了。
前几天,我问忠岐,这个时候,你是否还想增加一些内容,讨论一下此书观点和框架对理解今天中美关系的意义。忠岐的回答则希望把这些问题留给大家,交给各位读者。是的,忠岐已经完成了他的学理铺垫工作,我们大家也要有自己的承担和贡献。
陈志敏 2018年4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