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編輯推薦: |
亚马逊年度*历史类图书入围2018年莱昂内尔盖尔伯奖《纽约时报》年度畅销图书《伦敦时报》政治类年度图书《金融时报》政治类年度*图书
1.中美贸易战将何去何从?是坐下谈还是继续打?
2. 什么是修昔底德陷阱?中美关系会深陷其中还是另辟蹊径?
3. 雅典和斯巴达的斗争结果是历史上的一面镜子,以史为鉴,以知兴替。
4. 为什么说中美间的冲突可能发生,但战争也可以避免?
这本书,带你揭开修昔底德陷阱的面纱,理解中美关系未来的走向。回顾过去500年的历史,剖析21世纪*重要的大国关系,本书囊括了16个崛起国与守成国的竞争案例,提供了12个通向和平的历史经验。
|
內容簡介: |
随着中国实力的迅速提升,美国长久以来拥有的全球优势地位受到了挑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历史,对理解当下中美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修昔底德在书中指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艾利森将此定义为修昔底德陷阱。 本书聚焦崛起中的中国对于美国及全球秩序的影响这一问题,对历史上16个崛起国与守成国进行全球竞争的案例和战争场景进行分析,指出中美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认为,修昔底德陷阱是一个结构性压力,在现今中国和美国都提出让各自的国家再次伟大的时代背景下,两国妥善处理在关键领域的利益分歧,可避免灾难性战争的发生。同时,作者在书中还为中美如何避免发生战争冲突提供了12个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
|
關於作者: |
格雷厄姆艾利森: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的主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创始院长,美国著名国际政治问题研究专家。他曾担任助理国防部长,并为从里根到奥巴马的每一位总统的国防部长提供咨询服务。 著有《决策的本质:解释古巴导弹危机》 《核恐怖主义:可预防的终极灾害》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等书。两次获得美国国防部公共服务特别奖章,这是非军事人员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陈定定: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1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著名社会智库海国图智研究院创始人兼院长,曾任国际研究学会(ISA)亚太区副会长(2014-2018年),现兼任德国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霍普金斯大学SAIS学院客座研究员,著名国际问题英文杂志《外交官》的专栏作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中美关系、中国外交和国际公众舆论等。
格雷厄姆艾利森: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的主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创始院长,美国著名国际政治问题研究专家。他曾担任助理国防部长,并为从里根到奥巴马的每一位总统的国防部长提供咨询服务。著有《决策的本质:解释古巴导弹危机》《核恐怖主义:可预防的终极灾害》《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等书。两次获得美国国防部公共服务特别奖章,这是非军事人员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陈定定: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1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著名社会智库海国图智研究院创始人兼院长,曾任国际研究学会(ISA)亚太区副会长(2014-2018年),现兼任德国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霍普金斯大学SAIS学院客座研究员,著名国际问题英文杂志《外交官》的专栏作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中美关系、中国外交和国际公众舆论等。
傅强: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访问学者(2010-2011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安全话语分析和中美关系等,曾在《外交评论》《国外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出版《巅峰过后:西奥多罗斯福》《大战略的政治经济学》等译著,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资助。
|
目錄:
|
引言第一部分 中国的崛起
第一章 世界历史的最大参与者
第二部分 历史的教训
第二章 雅典与斯巴达
第三章 过去五百年
第四章 英国与德国
第三部分 暴风前夕
第五章 想象一下中国和我们一样
第六章 中国想要什么?
第七章 文明的冲突
第八章 走向战争
第四部分 为什么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第九章 通往和平的十二个方法
第十章 我们该何去何从?
结论附录1 修昔底德陷阱案例文件附录2 七个稻草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