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小说描写了一群上海知青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贵州偏远山区插队落户的故事。小说以柯碧舟和杜见春的命运遭际为主线,以柯碧舟与杜见春、邵玉蓉之间的感情纠葛为基本情节,生动地记录了一代知识青年所度过的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蹉跎岁月,真实地再现了他们所走过的虽曲折坎坷,但仍不屈不挠地坚持的那段艰难历程。 该小说与作者的另一部《孽债》同时再版,将会唤起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记忆,更会加深年轻一代对父辈在时代沉浮中挣扎的理解。
|
內容試閱:
|
叶辛二卷集序
叶辛
两年多之前,中央电视台的一位女导演专程来到上海,为我拍摄中国当代文学大家的专题片。她五十五岁了,对我说,三十多年前,当她还是一个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姑娘时,她读到了《蹉跎岁月》,那时她深为感动。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她接受今天这一任务时,她又拿起《蹉跎岁月》,她在读之前,想当然地以为,像她年轻时代读过的许许多多作品一样,时过境迁,这本书已经过时了。 没想到,读了以后,她还是深为感动,一点也不过时哎,她用有些惊讶的语气说,你想,我已经是一个经历了人生的中年女性了,仍受到感动。
她加重了语气:我再不是没谈过恋爱的女大学生了!
我觉得,她的这话,比所有的那些夸我写得好、写得如何如何的评论都让我高兴。
一本好书,是活在读者心上的。
一本优秀作品,是会活在几代读者心上的。
一本伟大的作品,历经时间和历史的洗礼与检验,是活在人民心上的。
所有的作家,有追求有志向的作家,都在努力使自己的作品能达到这一境界。
我已经写了大半辈子,创作了三十多部长篇小说,出版了一百几十本书,一半多是再版书。今年的上海书展推出了我的十八本书。除了长篇小说《古今海龙屯》是新作,散文集《我的山乡情》是汇编本,十六本长篇小说全是再版的。其中的长篇小说典藏丛书,出版社考虑到图书市场的形势,只肯印三千套。六月底我见到样书,八月的上海书展上,社领导告诉我,书已经脱销了。另一家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则更干脆,给我来信说,叶老师,你还有哪几本长篇小说没编进书系的,一并给我们出。没想到我们印的七千套书系,卖得这么快。
我是清醒的,和一些书曾经有过的数万、数十万、上百万册印数比起来,几千册的印数实在微不足道。在我已经写下的三十多部长篇小说中,不乏一些受到好评甚至有争议的作品,诸如《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省城里的风流韵事》《私生子》《华都》《缠溪之恋》《家教》《问世间情》《客过亭》等,这些书有的曾被电台多次广播,有的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有的也曾一次一次再版,但在我所有的长篇小说中,《蹉跎岁月》和《孽债》无疑是其中影响最大和最受欢迎的,几乎在所有地方的文学活动中,签售活动中,都有热心的读者询问:你带《蹉跎岁月》来了吗?带《孽债》来了吗?
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一次决定将两本书作为叶辛二卷集推出,不但令我高兴,而且对关心我的广大的知青读者,对喜欢我作品的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都是一件好事。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曾经是推动中国整个社会、涉及成千上万家庭的一件大事。波澜壮阔的上山下乡运动当年触及亿万城乡百姓的生活,这一段历史虽然翻过去了,但它影响了整整一代共和国同龄人的命运。
历史的巨轮碾过,会将一切埋葬。甚至一代人的记忆,也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消失。
但是文学、影像、意味深长的作品会因它的弥足珍贵而存在。
这一次再版,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分别对两本书做了认真的修订。只是修订,纠正错别字、标点符号,没有重写过一句话。我要让这两本书保持他初版时的原貌。《蹉跎岁月》写毕于我三十岁时的1979年,《孽债》写作于我四十出头时的1990年至1991年。那个年头我的小说语言,和我今天创作时的语言风格,显然是不同的。换一句话说,年近七旬的我,已经写不出我三十岁和四十岁时的那种语言格调了。《孽债》英文版,也是根据初版本翻译的。
岂止是语言有所变化,在重读和修订这两部书时,我发现小说中描写到的近半个世纪前的山野乡村里赶场的情形,村寨上社员群众参加群众大会的氛围,山野四季里的景物,今天再走进贵州山乡,也很难寻觅了。尤其是知识青年的服饰打扮、衣着,知青点上的陈设、布置、生活设施,都一去不复返了。尤其那个年头的花销,钱的数量,男女知青之间复杂、微妙、既有竞争又有妥协的关系,都带着那个特定年代的痕迹和特点。绝非现在人们时常讲到的什么单纯热情一两个词能概括得了的。
记得《孽债》在近年重播时,很多上海人都惊讶地发现,今天的上海家庭,早已不是电视剧中的那种居家陈设了。想想,时光只不过翻过去二十年呀!且别说知青时代,离开如今已经四五十年了。
关于知识青年,关于上山下乡,在百册规模的《中国知青文库》总序中,在我写下的《论中国大地上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国知青运动的落幕》两篇论文中,在十年之前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叶辛经典知青作品文集》(八卷本)的序《永在流淌的青春河》中,我已做了充分的阐述和概括,就不在这里重复了。
好在这些文字网上都能找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阅读小说之后找来一览。
中国知青的历史,是二十世纪历史中一个无法抹去的凝重印记,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果说小说是一部生命之书,那么这生命必然是我们体验和经历过的有血有肉的生命。
如果说小说是一部闪光的生活之书,那么这生活必然是五光十色、栩栩如生、有风流也有苦难、有欲望也有拼搏、有烦恼也有猥琐、有挫折也有奉献的生活。
但愿我的这一套二卷集仍能打动读者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