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編輯推薦: |
老解观象自刊出以来,一直坚持直言、说理、快捷、平实的风格,对新鲜的、热点的、为公众所关注的文化现象、热门人物、焦点话题、当红作品进行评说,发表意见,鲜明地表达主流媒体的观点和态度,在众说纷纭的舆论中有了我们自己的声音。
|
內容簡介: |
老解观象是《北京日报》文化新闻版在2009年重点推出并认真经营的一个文化时评类栏目,每周五在《北京日报》13版右上固定位置刊出。该栏目由解玺璋一人执笔,自2009年2月6日首次刊登,至2011年12月31日,共刊登近150期,本书收纳期间文章近80篇。经过一年的经营,该栏目已经称为《北京日报》文娱新闻版的重要品牌,在京城文化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文化界很多人每周必读的专栏,每当人们热议一件事的时候,常常想要看看老解观象怎么说,其自身已经成为一种现象。
|
關於作者: |
解玺璋祖籍山东,北京人氏,工人出身,恢复高考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自1983年以来,一直供职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曾在《北京晚报》的五色土副刊、书香专刊、文化导刊以及《北京曰报》文艺周刊担任编辑和主编多年,2004年10月至2008年初调同心出版社任常务副总编辑,现为高级编辑。《北京日报》"老解观象"专栏主笔。编报、编书近30年,闲暇时,喜欢舞文弄墨,对文艺评论、文化批评情有独钟,写过电影、戏剧、文学、电视剧评论干余篇,杂文、随笔数酉篇,文化批评专论数十篇,计有数百万字,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新闻奖和文艺批评奖,有《喧嚣与寂寞》《中国妇女向后转》《雅俗》《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张恨水卷》《京剧常识》等专著问世。
|
目錄:
|
里总有些话想说
大片繁荣的信心指数
英雄所见略同,还是创造乏力
爆炒田亮:影视圈心浮气躁又一例
规范姓名用字还是要靠法律
国民阅读迎来新时代
导演怎么跟观众讲话?
不相信比做不到更可怕
《潜伏》:讨好观众不走低俗路线
艺人的自由与自律
给明星一些善意的理解
错把金山当土丘
别强迫我看广告
如何使贾君鹏同学不再寂寞
赵忠祥能使娱乐节目脱俗吗?
学术超男的如意算盘应该怎么打?
明星的自由与不自由
莫拿别人的不诚信原谅自己
我们都丧失创作力了吗?
只有胆量是不够的
一片独大不是市场繁荣
搞笑不是硬道理
腰封:一块敲门砖而已
灾难片:警示人类的一种方式
家庭伦理剧能否少一点仇恨和暴力
张艺谋疯了
年度汉字是一面镜子
书中自有颜如玉?
理直气壮地宣扬一种精神很难吗?
马未都:让权力学会尊重权利
是公鸡就该打鸣报晓
给话剧插上隐形的翅膀
为公示慈善发票一哭(修改稿)
从五百万版税透视出版乱象
假唱第一案的警示效应
网络文学:可以垃圾,可以花朵
为曹操翻案的负面考量
儿子如何写老子?
每一种影片都是不可缺少的
用法律能管住大嘴吗?
有些话,不能拿到电视上说
影片质量能否和演员身价一起高飞
余老师说得太多了
贺百岁老人周有光开博
如何处置影评人这块鸡肋?
图书限折令作废的杞人之忧
警惕影院里的大片霸权
反思虽好,也要诚恳才行
文学双轨制能走多远?
有劲儿别用错了地方
以泪洗面何时洗出戏曲尊严
范曾切莫弄巧成拙
有容乃大
微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警惕当代历史书写的山寨化
图书价格战伤害了谁?
道歉应在痛定思痛之后
保护好我们的每一张脸
夸姜文不能这样夸
哪里才是草根明星的舞台
卖版面不是学术期刊的生存之道
百度的傲慢说明了什么?
做人要做崔永元
央视考评,尚缺第三只眼
从药家鑫想到《傅雷家书》
导演硬起来,影视剧才有希望
茅奖这个筐究竟能装多少货
中国买家戛纳哄抢影片为哪般
围观张伟平与宋丹丹斗嘴
关于假唱,央视隐瞒了什么?
请文物鉴定专家慎开尊口
历史不可欺
高晓松出狱之后怎样?
但见流血,不见风采
有志才能读书
|
內容試閱:
|
心里总有些话想说
解玺璋
年初参加副刊文丛的首发仪式,没想到会成为其中的一分子。这应该感谢李辉兄,给我这个机会,或为副刊文丛添一道不同的风景。
我和李辉兄都是老副刊,几十年一直和副刊打交道,对副刊文字可谓情有独钟。一张报纸是不是有情怀,有品位,有个性,看它的副刊,便一览无余。副刊文字是有灵性、有魅力、有意味的,五味俱全,千姿百态,各领风骚。我在其中独钟情于评论、杂文、小品文。《老解观象》(此栏目为《北京日报》专栏, 此次结集成书的文章发表于2009 年至2011 年之间) 现在是叫作时评了,其实也是一种杂文或小品文。
杂文是我最早找到感觉的文体。所谓找到感觉,有点像初恋,忽然喜欢上一个人,理由却不能说得很清楚, 只是喜欢而已。杂文于我,大约就是这样。那是1966 年夏天,我13 岁,读小学五年级。放暑假之前,学校已经组织学生批三家村。邓拓、吴晗、廖沫沙, 三家村中是一家,这两句童谣,当时流行得很广, 我现在还记得。不过,那时的我们,并不知道邓拓、吴晗、廖沫沙是些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只是跟着起哄、凑热闹而已。
不久,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竟得到了一本《燕山夜话》。这是一本薄薄的小书,署名马南邨。当时, 我还不知道马南邨就是邓拓的笔名,有很长时间, 我也不认识这个邨字,更没想到,多年后我也被分配到《北京晚报》,做了《五色土》副刊的一个编辑,
一度还负责《百家言》这个栏目,它的前身正是马南邨的《燕山夜话》。而《百家言》这个名字,还是马南邨邓拓的难友廖沫沙先生主张并题写的,想想也真是一种缘分。
不过,那时我已知道这是一本黑书,书中的很多文章,都是被点名批判过的。这是我第一次私尝禁果。现在我还隐约记得在路灯下悄悄读此书的情景。其中的微言大义固非我所能了解,能够引起我兴趣的,只是那些被作者用来说明道理的有趣的小故事。有一段时间,我热衷于摘抄古代笔记中的名人逸事和格言佳句,就是为写杂文积累材料,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我偏爱这种写法很多年,现在想来,用得不好,还是会有掉书袋之嫌,或给人累赘之感,不能畅所欲言。
渐渐地,我就被鲁迅杂文俘虏了,现在叫粉丝,其实是有点不问青红皂白,盲目崇拜。他的深刻是我所不懂的,而他的尖锐是我所喜欢的。那时还买不起《鲁迅全集》,有限的零花钱只能买单行本。记得那时最迷他居住上海期间写的杂文,虽不全懂,但文字间的嬉笑怒骂、冷嘲热讽,读来总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唯其如此,鲁迅杂文就成为我所模仿的对象。鲁迅的博大精深是学不来的,简便易学的倒是他的尖刻。那时我在工厂办一张厂报,有时写一些针砭时弊的小文章,就得罪了一些人。
改革开放了,越来越多的读书禁区被打开了,终于知道了鲁迅杂文并非杂文的唯一。我的豆腐块式的小言论杂谈、杂感、评论、小品开始在一些报刊上发表, 大约就是在这个时候。不久我进了《北京晚报》编辑部, 在《五色土》副刊编过许多栏目,其中一大一小两个言论栏目《百家言》和《一夕谈》,一度是由我负责编辑组稿的。那时,给晚报写稿的名家很多,特别是《百家言》,作者几乎全是各个领域的名家。编辑他们的文章是一种享受,也是难得的接受再教育的机会。我常说,虽然我没有机会读到博士,但我是很多老先生的私淑弟子。这是做副刊编辑最大的好处,只要你用心,你就能成为一个博学的杂家。这时,能够读到的书,渐渐地也多起来了,梁启超、陈独秀、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张恨水,乃至聂绀弩、金克木、张中行、曾彦修、李敖、龙应台、王小波等,每个人都是一座宝库,等着你去打开。想想那时真像是幸运的樵夫阿里巴巴,一声轻轻的呼唤芝麻,开门吧,顿时就被眼前的财宝惊呆了。当然,我们看到的不是金币,而是知识。知识使我的眼界开阔了,思路也拓宽了,明白了文章法无定法的道理,简单地模仿某个名家,已不能让我感到满足,我更愿意摸索一种符合本人个性的表达方式。
这件事说着容易做着难,光有一厢情愿的想法,恐怕于事无补,还要看你有没有这个造化。有时候造化弄人,不是人力可以偿其所愿的。我这么说似乎有宿命论之嫌,其实也不尽然。随着年齿渐长,我认识到,写得花团锦簇,或写出奇思妙语,未必就是好文章。事实上,文章的好坏,常常并不取决于,或不仅仅取决于修辞和技巧,还要看作者具有怎样的学识、见识、胆识和智识,融入怎样的人生感悟和体验。学识、见识、胆识和智识或许能从书本中得到启示,而人生感悟和体验,却只有靠自身的积累,才能获得。我所谓的造化, 就在其中,即时势所造而已。我们有幸遇到这样一个时代,仍处在李鸿章所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 或如唐德刚所言,仍未驶出历史的三峡。这几十年的时势,惊涛骇浪般的大转型,可以说,都让我们赶上了。我们在其中浪迹浮沉,也呛过几口水,也受过些磨难, 人生感悟和体验自不必说,我们更看到,社会风尚、人情冷暖、精神信仰的蜕变,所关乎世道人心者甚巨, 说到底,这都是时代对我们的恩赐。
我是个副刊编辑、报人,如果我说报纸是社会公器, 在我们这里,会让人觉得很可笑。但毕竟我们不能选择做沉默的大多数,能够发声,我们还是要发声的。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不能为了明哲保身而免开尊口, 或者王顾左右而言他。杂文的写法可以千变万化,但针砭时弊、月旦人物的传统是不能变的,一旦丢失了这点精神,杂文的末日也就到了。我的《老解观象》延续了我在杂文写作中始终坚持的直言、说理、快捷、平实的作风,对新鲜的、热点的、为公众所关注的文
化现象、热门人物、焦点话题、当红作品进行评说,发表意见,不求惊天动地,但求润物无声。这次能有机会汇集成册,奉献给更多的读者,也为历史留下一份微薄的痕迹,深感幸甚。还望读者诸君不吝赐教。
丁酉立夏于望京二随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