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NT$
500.0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NT$
296.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NT$
230.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
編輯推薦: |
薛忆沩写作生涯中应邀所写的各类访谈文字,经作者重新梳理,以未删节、未编辑的原汁原味的薛忆沩风格,呈现在这部全新的随笔集中。包括多篇颇具影响的访谈,如《永不磨损的乡愁》、《捍卫阅读的尊严》、《全球化时代的真与爱 》等。 薛忆沩的处女作中篇小说《睡星》头条刊登于《作家》杂志1998年第8期,这是薛忆沩进入中国当代文学领地的标志。
2018年正好是薛忆沩文学三十年的纪念年份,《以文学的名义》的出版是薛忆沩三十年文学探索的一个掠影。
|
內容簡介: |
薛忆沩近三年写作生涯中应邀所写的各类访谈文字,经作者重新梳理,以未删节、未编辑的原汁原味的薛忆沩风格,呈现在这部全新的随笔集中。包括多篇颇具影响的访谈,如《永不磨损的乡愁》、《捍卫阅读的尊严》、《全球化时代的真与爱 》等。
|
關於作者: |
薛忆沩,生于郴州,长于长沙,现居蒙特利尔。1996-2006年任教于深圳大学文学院。2006-2007年为《南方周末》及《随笔》杂志撰写读书专栏。2009-2010年受聘为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1991年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已经出版的作品有:《遗弃》、《流动的房间》、《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等。
|
目錄:
|
序一
序二
在文学的祖国里执着生根
文学的宿命与革命
永不磨损的乡愁
捍卫阅读的尊严
用精神胜利法支撑理智和脊椎
走向世界的深圳人
最神圣的事业
迷宫里的文学、历史和这些:重读《遗弃》
深圳与世界之间的桥梁
引人注目的文学奇观
童话和神话
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
全球化时代的真与爱
隐居在皇家山下的中国文学秘密
只有虔敬的文学能够带来的神奇
不要让现实的喧嚣掩盖了文学的精华
与非凡的鉴赏力结缘
衣锦还乡的《深圳人》
中国文学的节日
|
內容試閱:
|
序一
去年大年三十那一天,我完成了这部作品最初那个版本的整理。它的正文部分结束于《隐居在皇家山下的中国文学秘密》。在随后的大半年时间里,我一直在争取它的出版,却也一直都没有结果。接近年底的时候,我完全清楚了其中的原因。而从新加入到正文最后部分的那五篇作品,读者也应该马上就会清楚这没有结果的结果完全是出于神奇的天意。
对我来说,2017年是神奇的一年。首先,三部不同作品的三个不同语种译本的同时问世,加上之前出版的《深圳人》英译本的持续升温,为异类的文学之路打开了国际的通道。同时,围绕着《白求恩的孩子们》的英译本和《深圳人》的法译本展开的那一系列超验现象又为认识生命和文轩提供了特别的角度。这部作品没有在2017年出版就是因为它在等待着那神奇年份的全部的神奇。
同时,它也在等待着2017年的过去。因为接下来的一年是我文学道路上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1988年8月,我的中篇处女作在《作家》杂志上头条发表,这是我正式进入中国文学景区的标志。整整三十年过去了能够在如此特殊的年份出版这部关于文学和人生的作品也同样应该是成事在天的例证。
12月中旬,蒙特利尔的严寒提前到来。这让我充满了担心。我担心自己已经坚持了20年的迎新仪式会被不可抗拒力中断。我担心新的一年会因为这中断而错失机运。奇迹再次出现:元旦清晨的气温尽管仍然低于零下30摄氏度,却并没有如我担心的那样刮起凛冽的寒风或者降下狂乱的雪暴。我相信这同样是出于天意。于是我像往年一样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起步。最后,我带着满身的冰碴跑完了11公里的距离,跑进了2018年的晨曦。
15个小时候,责任编辑确认这部作品出版条件的邮件出现在我的邮箱里。这消息正式拉开了2018年的序幕。
薛忆沩
2018年1月13日
序二
2015年6月,第一部《薛忆沩对话薛忆沩》还没有上市,这续集中的第一篇就已经随《作家》杂志第七期离的其他作品一起下厂了。这种时间上的重叠让我马上就想到关于异类的文学之路的对话还将继续下去。但是,我当时绝对不可能想到它会以这样的速度继续。仅仅经过不到两年的时间,这种对话又积累到了需要再次结集的规模。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种积累的速度。我倾向于将它与自己这四年来在创作上的丰收和在市场上的拓展联系起来。前者当然是勤奋的结果,后者不妨视为是运气的见证。
2016年12月初从国内做活动回来不久,我就开始整理过去两年的访谈。我原以为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能够完成这项工作,因为其中多数都是名篇,又获得过不少读者的好评,也曾经被不少的网站转发,质量应该有几本的保障。没有想到刚进入第一篇的第一问,我的不满情绪就已经冒头。继续下去,不满情绪更是急剧膨胀。就这样,我又一次被推进重写的狂热中。结果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到农历年三十那一天才完成全部的整理。
高强度的工作状态经常遭受疲惫和厌倦的伏击。这时候,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那个躺在北京航空学院学生三宿舍116房间靠窗边东侧高铺上的年轻人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他经常会在深夜惊醒。他经常会与自己对话。那是他与自己最近的时刻。那也是他与未来最近的时刻。他已经知道他必将离经叛道,走从没有人走过的路。他已经知道那意味着他将要穿过很长很长的黑暗,将要面对很多很多的羞辱,将要忍受很深很深的孤独又一次,他甚至看到了那条路的尽头:他僵硬地躺在那里,躺在路人冷漠的目光中。突然,一个蒙面人走过来,从背包里取出一本本的书。放下最后一本书的时候,蒙面人用略带挖苦的口气说:这就是你的一生。
现在,那一生应该是已经过去一大半了。可是,我写出的作品还没有达到那个蒙面人从背包里取出的书的三分之一。我想这就是我将自己这部访谈作品的续集整理成书的意义。我在鼓励自己不要松懈,我再鼓励自己继续努力,我在鼓励自己写出更多的作品,我在鼓励自己写出更好的作品。
薛忆沩
2017年2月2日于蒙特利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