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正在带队训练的时候,收到了主持人昊玥的邀请,请我为她的新书《玥读英超》作序。听到这个书名,我看向面前的绿茵场,感觉那扇球门像一条时空隧道,带着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在英国踢球的岁月。
在199596年包揽了两个最佳射手和足球先生后,我决定迎接新的挑战。1998年,我从上海申花队转会至英国的水晶宫队,并签约四年,期间还担任了队长职务,一共为水晶宫队出场88次,并有4球入账。
记得刚去水晶宫队踢球的前两个月,队友们和我的交流只有两句话:Good morning,Fan.Goodbye,Fan.第一场比赛我就进了球,我带着一股强烈的动力,不想被别人看低。我也告诉自己,要主动去适应新环境。渐渐地,我和队友们建立起了信任。
同时,在生活中我和大家也逐渐熟悉起来。记得有一次训练后,大家叫上我去吃麦当劳。虽然老外都习惯AA制,但我当时算是高薪球员,所以我就按中国的习惯那样,请大家吃了那顿。从那以后,我们就像兄弟一样了,经常一起聚餐,大家都觉得我性格好、人缘好。有的时候在酒吧遇到球迷,他们会很热情地称呼我们为Eagle老鹰,水晶宫队的昵称),让我在异国他乡也有了归属感。
有一次,原来的队长在比赛中受了伤,他下场的时候,主教练让我接替队长袖标。那一刻,所有的队员都看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他们异口同声地说:Give it to Fan.后来,我也在同一年成为了Man of the year。
在水晶宫队的那些日子,我和阿什利科尔搭档过,也和欧文、海皮亚等人交过手,和这些世界级球星过招,也让我更加成熟自信。我也曾拒绝了利物浦和纽卡斯尔俱乐部的邀请,因为他们开出的条件是:如果档期冲突,我不能参加国家队比赛。但对我来说,国家利益永远是在个人利益之上的。
今年又是世界杯之年了,回想在国家队踢球的日子,我经历了憧憬、彷徨和成熟这三个时期。我是1990年进国家队的,1993年冲击世预赛,输给伊拉克后,我心想还有时间,还可以再来,毕竟我才24岁。1997年以后,有些队员开始被淘汰,但我还在国家队效力。那时候,李铁还是年轻球员,还有李玮峰、海东,我们一起经历了世预赛,主场输给卡塔尔,很遗憾没有出线。当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失落之情无以言表。那一年,我已经28岁了。
1998年去了水晶宫队后,经过海外踢球的磨练,我步入了成熟期,很自信,并且把这种自信建立在行动上。记得2002年世预赛,五里河第一场对阵强敌阿联酋,现场50000多人,呐喊中国队加油。虽然环境是人声鼎沸,但我在进场的时候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我的心中只有比赛。最后那场比赛以3:0大胜,李小鹏、祁宏、海东我们一起配合得很好。那年我32岁,年龄已不再成为束缚,能力决定出场的时间。
2002年世预赛,我们顺利出线,踏上了日韩世界杯的征程。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的主教练米卢带给我们最重要的是经验,和对我们心理状态的调整。他会让你在训练中产生疑问,虽然我们之间偶尔会有分歧,但我觉得这种思考的过程大有裨益。
岁月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如今的我已挂靴从教,给自己树立了新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名成功的教练。我比较欣赏克鲁伊夫,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成就了巴萨。我也鼓励年轻人,比如本书的作者王昊玥,运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多出去走走,多看看,多参与足球圈的活动。我想起三年前昊玥曾主持尤文图斯vs上海老克勒新闻发布会,那次她也采访过我,通过和她的交谈,对比三年前,发觉她对足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希望她能够把更多的亲身经历分享给球迷,从女性视角带给读者们不一样的感官体验。
最后,有句话送给正在读此文的你:用你不懈的斗志,成为城市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