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編輯推薦: |
.艾兹拉.杰克.季兹是美国*位以黑人小孩为主角的童书创作者,1963年《下雪天》荣获凯迪克金奖,1970年《防风镜》荣获凯迪克银奖,其作品入选过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也曾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必须知道的100本图画书。
.本书和《野兽国》同时入选美国《时代周刊》精选童书TOP100。是艾兹拉?杰克?季兹创作的彼得系列中继《下雪天》之后的第二本,现在如果去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的普罗斯佩克特公园,还可看见彼得和小狗威利的铜像呢!
.快乐。著名作家龙应台曾说:我不介意儿子是否平庸,但要儿子找到快乐的自己。走进孩子的童心王国,邀你分享孩子吹口哨、和影子捉迷藏、角色扮演等游戏中.的兴奋与烦恼:快乐有时源于简单的小事,日常生活里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把简单还给孩子,是一种不简单的回归。
.勇气。献给所有想要快点儿长大,去探索全世界的孩子的勇气之书:不怕挫折,勇于尝试,改变可能就会发生!
.好奇心。好奇心是探索世界*重要的特质,彼得的冒险值得大小朋友一起阅读。
.游戏力。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游戏大王!保护孩子的游戏力,让他们在尝试和探索中成长。
.父母的爱。英国儿童心理学大师唐纳德?W
|
內容簡介: |
《彼得的口哨》是广西师大出版社魔法象图画书王国推出的作品之一。
彼得看到别人吹口哨唤来小狗很神气,也希望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可是,吹呀吹,脸颊都酸了,还是吹不出声音。不过吹不成口哨,彼得却没有恼怒气馁,他原地转圈、和狗狗玩捉迷藏、用粉笔画线一直到家门口,还戴上爸爸的旧帽子和妈妈玩角色扮演游戏,也和自己的影子玩。在一次次尝试后,彼得终于吹出了一声清脆响亮的口哨,他得意洋洋地一路吹着口哨走到商店,又吹着回家。
快乐有时源于简单的小事,日常生活里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彼得有对不会揠苗助长的父母,他们不会干涉彼得的玩乐和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懂幽默,能陪着彼得一起玩。就是在这样轻松的家庭氛围下,彼得的在游戏中学习,由内而外地成长。本书和《野兽国》同时入选美国《时代周刊》精选童书TOP100。
|
關於作者: |
著绘者:
﹝美﹞艾兹拉.杰克.季兹(EzraJackKeats)
美国知名作家、艺术家,1916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一生大部分时间在纽约度过。他是美国第一位以小黑人为主角的童书创作者,希望借由图画书消弭种族歧视。他的第一部作品《下雪天》获得了1963年美国凯迪克大奖金牌奖。
艾兹拉从小就展露出艺术天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前往巴黎深造。在美国第五大道,现仍有许多店面在展示他的油画作品。艾兹拉.杰克.季兹基金会每年颁发艾兹拉.杰克.季兹奖,鼓励优秀的童书创作者。
译者:
柳漾著绘者:
﹝美﹞艾兹拉.杰克.季兹(EzraJackKeats)
美国知名作家、艺术家,1916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一生大部分时间在纽约度过。他是美国第一位以小黑人为主角的童书创作者,希望借由图画书消弭种族歧视。他的第一部作品《下雪天》获得了1963年美国凯迪克大奖金牌奖。
艾兹拉从小就展露出艺术天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前往巴黎深造。在美国第五大道,现仍有许多店面在展示他的油画作品。艾兹拉.杰克.季兹基金会每年颁发艾兹拉.杰克.季兹奖,鼓励优秀的童书创作者。
译者:
柳漾
儿童文学工作者。现职业是童书编辑,编辑代表作品有《艺术大魔法》《公园里的声音》《先有蛋》《星期三书店》《小怪兽》《先左脚,再右脚》《我们的树》《大脚丫学芭蕾》《春神跳舞的森林》《我们要去捉狗熊》《爱德华世界上*恐怖的男孩》《那时候,大家都戴帽子》等。
业余时间翻译童书,代表作品有图画书《和朋友一起想办法》《爱打嗝的斑马》《不会唱歌的小鸟》等。同时,还是个书评人,热衷于为自己喜爱的作品推介,已在《中国图书商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中华读书报》《母子健康》等报刊发表了近200篇童书评论。
|
內容試閱:
|
名家说文
在模仿中渐渐长大
阿佛/儿童阅读推广人
《彼得的口哨》是艾兹拉.杰克.季兹创作的七部彼得系列作品中的第二部。这部作品的主角和《下雪天》的主角一样,也是黑人小孩彼得,故事依然充满了成长过程中的欢快。这个故事貌似很简单,却吸引小读者们看了又看,让父母们读了又读,因为充溢其间的是满满的童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当他们仔细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会从身边人的一举一动中学习各种技能。这不,彼得就向街头的大孩子学习吹口哨。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彼得终于成功了。他高兴地带着小狗威利在大街上走过来,走过去,吹过来,吹过去。在书中,彼得还模仿爸爸的样子,冲着妈妈说:今天我提前下班了,亲爱的。彼得呢?而妈妈也极其配合地回答:没在呢,他和威利出去了。看来,小男孩扮演爸爸的游戏在家庭中是经常玩的。正是通过游戏,一家人的感情越来越深。彼得在家里戴起了爸爸的旧帽子对着镜子练习吹口哨。他把爸爸的帽子作为爸爸的象征,作为长大成人的标志物。向大孩子学,向大人学,小孩子就这样一天天长大了。
整个故事是一个完整的圆。故事从封面就开始了,彼得在召唤小狗威利,可威利不听召唤,跑远了,跑到扉页的角落里去了。在正文的第一页,彼得靠在信号灯的灯杆上想着心事呢。接着,他在原地转圈圈,直到身体和信号灯一起天旋地转。故事结尾,他带着威利吹着口哨走在街道上。路的尽头正是那盏信号灯。从信号灯开始,到信号灯结束,首尾呼应,暗示了成长就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这本书的开本是接近正方形的扁长方形,打开后就变成了更扁的长方形。书中所有画面都是满幅的跨页,就连封面和封底也不例外。跨页适合展示大场景,满幅暗示着图像溢出书页后向外延展的趋势。彼得就是在这样的图景下学习吹口哨、和小狗威利嬉戏。满幅的跨页暗示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自由自在的环境,需要广阔空间。
画面中,除了转晕了头和照镜子时之外,彼得都是脸朝右,始终从左往右、顺着读者翻页的方向行进。这种安排表明孩子往前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成长过程中前进的脚印。这串脚印是一条不断向前延伸的单行线。
艾兹拉是拼贴画高手。《彼得的口哨》中,几乎所有的图画都是用各式各样的纸张拼贴出来的。彼得的衣服由玫红色曲线条纹纸拼贴而成;纸箱直接由一块长方形的黄纸构成,局部画上阴影;小狗嘴巴里叼着的报纸,很可能是从一张写满字的纸上裁剪下来的。彼得的袜子和威利的领结,是同色系的,暗示着儿童与动物有着良好的关系。
信号灯上三盏灯脱离了灯杆,夸张地表现出彼得天旋地转的样子。灯杆和街道都倾斜了分别向左向右倾斜着,和彼得前仰后合的姿势相对应。
本书几乎都用大色块的纸张作为背景,局部加上一些小色块渲染。艾兹拉利用人物的大小来展示不同的景深,远景、中景、近景、特写交替使用,精准地给读者传达了信息。整部作品中,彼得是唯一的主角,父母和大孩子几乎一闪而过,这暗示着成长需要独立的大舞台。在街道上,彼得踩着人行道上的裂缝往前走,此时,街道一前一后出现了一大一小两个彼得。在同一幅图中突破了时间定格的局限,让处于两个时间点的人物同构孩子顽皮的情态跃然纸上。艾兹拉在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黄色和红色,渲染出成长的愉悦气氛。这就是成长的氛围。高度抽象的几何形状背景凸显出彼得的形象,4~5岁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显露无疑。
作品的主角彼得和他的父母是黑人,就连小狗也是黑色的。读者不禁要问:既然故事中没有黑人的特有情节,那把主角设定为黑人是否文不对题?其实,如果关注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童书,就会发现白人至上的积弊,在当时的出版界,人们几乎找不到黑人主题的优质童书。维京公司著名的童书编辑梅.马西协助艾兹拉编辑出版了《下雪天》和《彼得的口哨》,开创了黑人题材作品的先河。从此,越来越多的非洲裔作家、艺术家们开始成为出版界的明星,创作了很多黑人主题的作品。在不以少数族裔文化为主题的作品中,选择有色人种成为主角,这才是真正的种族平等。
这本书的译名是《彼得的口哨》,英文书名直译其实是给威利的口哨。作为彼得系列的第二部作品,艾兹拉创作的时候很可能没想到彼得的故事能够走得那么远,译者意译为彼得的口哨,用意在于邀请读者们期待后续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下雪天》中的彼得大约3~4岁。在《彼得的口哨》中,彼得长大到4~5岁。从此以后,艾兹拉作品中的彼得一天天成长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