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NT$
290.0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NT$
540.0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40.0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NT$
299.0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NT$
390.0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NT$
625.0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NT$
445.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編輯推薦: |
《读作品记》选取的作品都有特殊的历史复杂性,帮助读者洞察历史;在解读中融入作者的文学理念与研究经验,很有启发性。
让作品回归线索纷杂的历史,以文学史家的洞察力重新阅读。
|
內容簡介: |
《读作品记》收入洪子诚教授新近撰写的22篇文章和1篇访谈,分为读作品记和文学史问题两个部分。一部分,作者基于个人阅读体验及研究经历,选取了十余部(篇)有启发性的俄苏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或重要文论进行讨论,第二部分的文章更偏重于从文学史角度进行概括性论述,讨论如文学性、俄苏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当代的文学制度,以及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史料等问题。
|
關於作者: |
洪子诚,广东揭阳人,1939年4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研究工作,1993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与人合著)、《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与人合著)、《中国当代文学概说》《1956:百花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文学与历史叙述》《材料与注释》《我的阅读史》等。
|
目錄:
|
目录
序......3
读作品记......1
《爸爸爸》:丙崽生长记......3
《〈娘子谷〉及其它》:政治诗的命运......23
《塔可夫斯基的树》:逆时代诗人......48
《见证》:真伪之间和之外......60
革命样板戏:内部的困境......80
《晚霞消失的时候》:历史反思的文学方式......100
《苔花集》到《古今集》:被迫纯文学......117
《司汤达的教训》:
在19世纪做一个被1935年的人阅读的作家......134
《在有梦的地方做梦,或敌人》:
教义之外的精神经验承担者......151
《绿化树》:前辈,强悍然而孱弱......171
与音乐相遇......186
《〈玛琳娜茨维塔耶娃诗集〉序》:
当代诗中的茨维塔耶娃及其他......197
《人歌人哭大旗前》:同时代人的关怀......221
《跨域与越界》:得知自身的位置......227
《冬夜繁星》:这世界真好,不让你只活在现在......237
《回顾一次写作》:前言事情的次要方面......244
文学史问题......255
与吴晓东对话:文学性和文学批评......257
相关性问题:当代文学与俄苏文学......281
作为方法的八十年代......303
新诗史中的两岸......309
献给无限的少数人:大陆近年诗歌状况......318
当代的文学制度问题......331
关于当代文学的史料......343
|
內容試閱:
|
序
这个集子里的文字,以读作品记和文学史问题的标题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占的分量较大,就以它作为书名。除个别外,都写于2012年以来的这几年。读作品记和前些年出版的《我的阅读史》(北大出版社,2011年)有关系,但也不同。主要是减弱了阅读在自己身上留下痕迹的记录,而侧重延伸、扩展到对当代一些思想、文学问题的讨论。因为想保留一些资料,行文常常缺乏节制,有的文章显得冗长 ;这是个本来可以避免却无意避免的缺点。
2002年4月我从北大中文系退休。台湾的一些朋友说,你与其在家无所事事,度日如年,不如到我们这里上点课。这就有了2009年到2015年,在台湾三所大学彰化师大国文系、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清华大学中文系讲了三个学期大陆当代文学史的经历。这段经历,在情感、观念里留下一些深刻印痕;比如对日常生活、对多元性的再认识等等。据听过我课的一个学生说,我在课堂上谈到思想的安逸,引述了西蒙娜波伏娃的话:人们对多元性的接受是资产阶级完美的意识形态,但那其实是对混乱和困惑的享受,在这种享受中,人们不再争取某种确凿的希望。我对自己曾有这样的引述毫无印象,翻遍讲稿也找不到这段话的踪迹,更难以确定当时和今天是否完全同意她的话。在台湾的这段时间,这些稍微复杂一点的感受往往无法说清楚,记得住也能说明白的,倒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与我的家乡相近而感到亲切的语言、饮食、气候;浊水溪以南壁虎如石头碰击般清脆的叫声;多次登上,却总也见不到蝴蝶的清大的蝴蝶山;电视里政治话题与搞笑娱乐有时难以区分的节目;每天无数次听到的谢谢,和在我也谢谢时让我不解的不会啦的回应;将自己菜田收获的小白菜,一棵棵细心码齐捆好的早市的年老农妇;其实远不如汕头的那种美味,却享受过多赞誉的蚵仔煎;
在课程进行和全部结束之后,便有出版社建议我将录音整理出版,彰化师大和交大社文所的录音确实也都整理完成。仔细读过之后,发现许多和我以前出版的论著重复,出版当属自我抄袭,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不过里面也还是有一些新的东西,如一些作品的解读分析,和若干文学史问题的讨论,便根据录音和讲稿修改扩充,它们构成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到,《读作品记》和我过去的许多书一样,都和教学有关,也都是事先并没有预谋的无意的成果。和吴晓东对话的一篇,本来是我对他的访谈,刊物发表时他不同意用访谈的字眼,成为我们的对话。但事实上仍是访谈;初衷是我有不明白的事情要向他请教。
在台湾的将近两年时间里,得到许多老师、学生的帮助、关照。我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不只是学识,更可贵的是品格、为人处世方面的。在那里我住过医院,幺书仪也动过几次大小不同的手术,都得到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当有人替我们代为感谢时,一位女生的说的是:也没有什么啦,两位老人在台湾,旁边也没有什么人,也是蛮可怜的这个朴素的回答我长久不忘。借这本书出版的机会,衷心感谢他们。
感谢先期刊载这些文章的《中华读书报》《现代中文学刊》《文艺争鸣》《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感谢北大培文的黄敏劼、高秀芹、周彬长期以来的支持;他们的鼓励让我有了信心。
洪子诚?2017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