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遇见纳兰容若邂逅仓央嘉措:一世莲花宿菩提+那朵风兰独自开(套装共2册)

書城自編碼: 305143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亭后西栗
國際書號(ISBN): 9787D25101356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5-01
版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7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編輯推薦:
《那朵风兰独自香:纳兰性德的悠美伤愁》,你读过纳兰性德的词,但你没有读懂过他的伤与愁。情深不寿四个字用来形容纳兰再合适不过,家家争唱《饮水词》便是他诗词成就的写照。康熙二十四年(1685)的暮春,纳兰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的纳兰,一直以看花人的霜雪之姿行走于世间,看尽繁华,他念着世间所有的温情,用光阴酿词,书刹那的相逢和永世的孤寂。纳兰的悼亡之音在其妻卢氏去世后,乍然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世人再难超越。《那朵风兰独自香:纳兰性德的悠美伤愁》中精选了60首纳兰词,作者对这些词的剖析深刻到位,立体展现了纳兰的精神生活和文学成就。让我们以美学、文学、哲学的观点,跟随作者,剖析书中镌刻进了时光和深情的诗词。本书特点:本书精选60首纳兰词,可以通过这些词了解纳兰容若这位大清才子传奇、璀璨的一生。作者对书中的词的剖析深刻到位,立体展现了纳兰的精神生活和文学成就。本书装帧精美,用纸讲究,排版精细,读者不仅可以感受纳兰词的悠美,还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一世莲花宿菩提:仓央嘉措的诗修意境》你读过仓央嘉措的诗,可是你
內容簡介:
《一世莲花宿菩提:仓央嘉措的诗修意境》是一本选编克制的仓央嘉措诗词评析。选取于道泉先生译诗为蓝本,立足于仓央嘉措作为诗人与活佛的双重身份,以他身处的特殊环境看他的诗歌,再透过他的诗歌反观他的生活与情绪。能让读者深刻体会仓央嘉措的矛盾和痛苦,更加理解仓央嘉措真正的诗修意境。 仓央嘉措的生平去向和文学成就,在历史和文学史上都颇具争议,目前广为流传的诗佛作品,有些更是后人所写。 本书采取尽量严谨、公正、负责的观点和原则,在评析的过程中,规避目前没有定论的争议,在品味其诗高远阔美的过程中,以严肃敬仰的心,分析这位传奇诗佛的心性身境。并有题外小注,对诗中一些词的特殊意义进行评注,以求更贴近仓央嘉措的原意。《一世莲花宿菩提:仓央嘉措的诗修意境》是一本选编克制的仓央嘉措诗词评析。选取于道泉先生译诗为蓝本,立足于仓央嘉措作为诗人与活佛的双重身份,以他身处的特殊环境看他的诗歌,再透过他的诗歌反观他的生活与情绪。能让读者深刻体会仓央嘉措的矛盾和痛苦,更加理解仓央嘉措真正的诗修意境。 仓央嘉措的生平去向和文学成就,在历史和文学史上都颇具争议,目前广为流传的诗佛作品,有些更是后人所写。 本书采取尽量严谨、公正、负责的观点和原则,在评析的过程中,规避目前没有定论的争议,在品味其诗高远阔美的过程中,以严肃敬仰的心,分析这位传奇诗佛的心性身境。并有题外小注,对诗中一些词的特殊意义进行评注,以求更贴近仓央嘉措的原意。
《那朵风兰独自香:纳兰性德的悠美伤愁》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 纳兰性德一生以才情著称,自幼修文习武,工诗文,擅骑射。作品中感情细腻意境悠长。纳兰容若虽生于名门望族,性情却淡泊挚诚、率性求真,其笔下词作多以思乡、思亲、思友为线,清丽伤感、风雅隽永,被誉为清代*词人。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与影响力。 《那朵风兰独自香:纳兰性德的悠美伤愁》从纳兰的三百余首词中遴选六十首进行赏析,涉及纳兰性德词中的典故、格律、遣词用字、词外音情。在甄选时,尽量涵盖了更多词牌和选题,力求将纳兰的文学成就和精神生活较为全面地展现出来。 这是一位诗词爱好者的倾心之作,更是献给广大纳兰词爱好者分享品味的礼物。
關於作者:
作者:亭后西栗,原名冷飔,生于1987,自小与文字相熟,学生时代便尝试文学创作,于2006年起参与影视、动画剧本的策划和编写工作,并有少儿名著改编作品出版上市。曾于博客上作诗填词,日更两篇,权做练手;现赋闲在家终日伏案,以风起中文网为平台,出版《花开半夏暖倾城》,《缘来都是爱:那些盛开在青春的缱绻故事》,另有数部作品处于连载、成稿、策划中。
目錄
《一世莲花宿菩提:仓央嘉措的诗修意境》目录:
第一辑
地空篇
诗篇一 好多年
诗篇二 少年的爱情
诗篇三 雪中弹琴
诗篇四 驯服野心
诗篇五 天气与我
诗篇六 我一走
诗篇七 拉萨河两岸
诗篇八 野蛮的盲人
诗篇九 生来渴酒
诗篇十 一粒种子
诗篇十一 观棋不语
诗篇十二 世间所有的路
诗篇十三 满身春色的女子
诗篇十四 为了遇见你
诗篇十五 用一朵莲花
第二辑
水空篇
诗篇一 彻悟后
诗篇二 澡雪的夜晚
诗篇三 众生膜拜
诗篇四 一匹追赶春天的烈马
诗篇五 琴弦上的兵马
诗篇六 面向花园的北窗
诗篇七 随缘时
诗篇八 花开花落的声音
诗篇九 一错再错
诗篇十 雄鹰飞剩下的天
诗篇十一 一念之差
诗篇十二 猛厉的狗
诗篇十三 工布的少年
诗篇十四 猎人的武器
诗篇十五 刽子手的品质
诗篇十六 枕花而眠的少女
第三辑
火空篇
诗篇一 一条看不见的路
诗篇二 一热再热
诗篇三 密林中
诗篇四 心上的草
诗篇五 仇人的梦中
诗篇六 有所保留的爱
诗篇七 一层薄梦
诗篇八 被超度的女子
诗篇九 暮色中的群山
诗篇十 三两步便是天堂
诗篇十一 美人的笑容
诗篇十二 加持后
诗篇十三 情人丢了
诗篇十四 夜里出去的时候
诗篇十五 当时
诗篇十六 树下的男女
第四辑
风空篇
诗篇一 反复吟咏
诗篇二 月下
诗篇三 玉碎瓦全
诗篇四 衣钵
诗篇五 享用不完的山水
诗篇六 有人
诗篇七 圣鸟
诗篇八 这么静
诗篇九 夕阳印证
诗篇十 天与地
诗篇十一 每个人的隐痛
诗篇十二 雪花轻轻
诗篇十三 东印度的孔雀
诗篇十四 所有的病
诗篇十五 雅鲁藏布江
诗篇十六 胜利的责任
附录
外篇(曾缄先生译诗选析)
外篇一
外篇二
外篇三
外篇四
外篇五
外篇六
外篇七
外篇八
外篇九
外篇十
外篇十一
外篇十二
外篇十三
外篇十四
外篇十五
外篇十六
外篇十七
外篇十八
外篇十九
外篇二十
《那朵风兰独自香:纳兰性德的悠美伤愁》目录:
卷一
梦江南江南好(上)
梦江南江南好(下)
梦江南昏鸦尽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采桑子(三首)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
谒金门风丝袅
点绛唇黄花城早望
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
卷二
金缕曲赠梁汾
南歌子翠袖凝寒薄
南歌子 步韵纳兰《翠袖凝寒薄》
一络索野火拂云微绿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长相思山一程
遐方怨欹角枕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
卷三
清平乐上元月蚀
清平乐青陵蝶梦
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
唐多令雨夜
虞美人峰高独石当头起
虞美人风灭炉烟残灺冷
临江仙卢龙大树
鬓云松令咏浴
于中好别绪如丝睡不成
踏莎行寄见阳
鹊桥仙七夕
卷四
百字令废园有感
沁园春瞬息浮生
忆秦娥龙潭口
减字花木兰相逢不语
减字花木兰相逢不语(异文)
海棠春落红片片浑如雾
满庭芳题元人《芦洲聚雁图》
忆王孙西风一夜翦芭蕉
卜算子塞梦
卜算子咏柳
卷五
南乡子秋莫村居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菩萨蛮梦回酒醒三通鼓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霜天晓角重来对酒
忆秦娥长飘泊
临江仙孤雁
水龙吟题文姬图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采桑子居庸关
虞美人秋夕信步
內容試閱
《一世莲花宿菩提:仓央嘉措的诗修意境》序言:

序言中的不得不说
静默了十五年
等待将头垂得低低
直落入尘埃
追随你走向布达拉的脚步
世事参差,佛法高妙
飞扬的灵幡之上
你用诗行
吟满二十三年的前世今生
关于仓央嘉措,他自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并不是我在这里要说的故事。
关于仓央嘉措的诗歌,或者现在也可以称作情歌的作品,以及他作品中意欲抒发的情感,才是不得不认真说说的故事。
根据藏族作家的说法,仓央嘉措的诗歌原文非常美,但转译过来后,因为语言、音律的不同,其诗的意境最多只能剩下三分之一。
仓央嘉措的原诗,应该是介于民歌与自由诗之间的格式,是一种有韵律、有节奏的散行诗歌,这很可能是因为仓央嘉措在幼年学习时,接触过《诗境》这本书,并受到印度诗歌风格的影响。
《诗境》是古印度书籍,以梵语写成。书中主要探讨诗歌的风格、修辞以及诗歌的创作等问题。这部诗歌经典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仓央嘉措的作品风格,让他的诗作倾向于散行诗的风格。
现行的仓央嘉措情歌,最常见的两种译本,一种是曾缄先生和刘希武先生的七言诗歌和五言诗歌译本,一种是以于道泉先生为代表的自由体诗歌。
于道泉先生的译诗相对而言更贴合原诗,但因为转译的原因,很多词句失去了原诗的韵味之美,故只用其作为诚实的对比版本,与所选译诗进行对比。
而曾缄先生的七言诗,是先生在对原文的翻译和理解上,重新组合而成的诗歌,换言之,它是曾缄先生依据仓央嘉措原文自己吟诵的诗歌。
正因为要照顾七言的格式,原文中有些字句经过译者的再创造,已经被意象化、诗意化,而失去了专注于字词的解读,同时,固定的篇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翻译自由。这也是为什么本书没有首选曾缄先生的译本进行赏析,只是选择了二十首译诗列为外篇的原因。
在众多现代译本中,尤以马辉先生的译诗最为精妙。与仓央嘉措的原诗相似,同样是自由体诗歌,经过整理和渲染,成为浑然一体的本心之作。本书也将以马辉先生的自由体诗歌为主,对其进行赏析。
而时下里流行的比如《那一天》《见与不见》等颇有争议的诗歌,以及众多芜杂未证的诗歌,都没有收录。
很多人将仓央嘉措的诗歌理解成情歌,甚至有人认为,仓央嘉措本身就是一位多情的风流才子。不过,抛开那些在版本问题上有争议的优美情诗,我们可能会发现,他的诗歌中大部分都涉及了宗教,而不是闺情。
据称,仓央嘉措诗集的原文,其题目用的是古鲁一词(音译)。古鲁在藏语中泛指诗歌,引申后甚至有道歌之意,也就是劝诫世人的宗教诗歌,而非情歌杂鲁(音译)。所以不乏有藏学专家指出,时下流行的仓央嘉措的情歌,其实是仓央嘉措修持时观想本尊的境界。
在提笔之初,我个人更加认同将这些闪烁着人间大爱和精深佛理的诗歌称之为仓央嘉措道歌。
而另一个问题则直指仓央嘉措的个人生活。若以诗句便断定仓央嘉措耽于酒色未免过于武断,因为托物言志以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早在《诗经》风起的岁月里便已登峰造极,而屈原在《离骚》中写尽了美人与芳草,实际指的却都是自己。
仓央嘉措作为宗教领袖,在西藏政治上的身份与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那么,认为仓央嘉措放荡不羁、极尽风流的根据又在哪里呢?
在藏地这方政教合一的高原上,分散着几支教派,他们以黄教,也就是戒律严格的格鲁派为马首。
仓央嘉措被选为转世灵童后,立刻被封闭看护起来,接受格鲁派僧人的指导。但他的生身父母,却是红教,也就是宁玛派信徒。
无论仓央嘉措是否接受了父母的宁玛派思想,至少我们已经知道,在西藏,就在仓央嘉措曾经生活的这片净土上,人的一生是可以不负如来不负卿的。
这可能多少影响了世人对仓央嘉措一生经历的猜测与评价,比如认为他受宁玛派影响轻视色戒,追求自由奔放的爱情。
但也有学者指出,仓央嘉措在两三岁的时候就被格鲁派僧人密切照管,他根本没有机会接受父母的影响,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在坐床仪式之前,以不满十五岁的年龄,在民间发展起一段轰轰烈烈的初恋。
至于他后来的拒受比丘戒,退还沙弥戒,很多高僧也认为他只是迷失菩提,并非有还俗之心,更不能作为他生活浪荡的证据。
仓央嘉措的年代,正值西藏政局动荡之时,关于他的生平记载少之又少,对他的评价也一度众说纷纭。但无论世人如何定位这位经历传奇坎坷的达赖喇嘛,又为他幻化出多少个版本的传奇故事,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还是令我们叹为观止的。
可以想象,禅定澄明的仓央嘉措,静坐于佛像之下,伴着焚香与诵经,观想本尊时的冥想,一定是极美的。而这些美好,落地生根,深植于诗人心中,浸笔蘸墨,力透时光的纸背,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仓央嘉措道歌》。
它是仓央嘉措写给自己,写给天地,写给诸佛和众生的歌行,也是他留在这世间的满含了无差别心的大爱。
就让我们闭上眼睛,敞开心扉,走进仓央嘉措的联翩不绝的一首首优美深邃的修行之歌,聆听他曾观想的,眺望他所照见的,用和他呼吸心跳相同的节奏,品赏仓央嘉措诗歌中的诗修意境。
亭后西栗
整理于2015 年7 月31 日
《那朵风兰独自香:纳兰性德的悠美伤愁》序言:
曾有一个人,将眼泪洒向天际,将多情写入诗词。他是清代贵族子弟,却倾心汉族文化;他的曾祖父被康熙曾祖父的军队所杀,他却成为康熙的御前侍卫。他便是纳兰成德,也是我们常说的纳兰容若。
纳兰成德,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即1655 年,殁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即1685 年,姓叶赫那拉,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这是关于纳兰最为简单的介绍,他曾避太子保成之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可是不知为何,人们却记住了纳兰性德这个名字。
其父纳兰明珠,为武英殿大学士,这位权倾一时的著名人物,因与康熙的密切关系,在现代关于康熙王朝的各类文艺作品中多有出现。甚至可以说,纳兰明珠已经成为康熙王朝的代名词之一。其母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其家族纳兰氏,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属于正黄旗,是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纳兰曾祖父金台吉,为女真叶赫部首领,金台吉的妹妹孟古是努尔哈赤的妃子,也是皇太极的生母。从严格意义上说,康熙与纳兰算是表兄弟。
纳兰十七岁入国子监,被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时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成为贡士。却在康熙十二年(1673 年),也就是二十二岁时因病错过了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 年)补殿试,考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
其后,纳兰拜徐乾学为师,并在之后的两年内主持编纂了《通志堂经解》。除了这部儒学汇编之外,纳兰还有《渌水亭杂识》《侧帽集》《饮水词》等流传于世。
二十二岁的纳兰,作为进士被康熙留在身边,成为三等侍卫,后又成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他的诗词和著述多次受到康熙赏识,但他本人却早已厌倦官场中的虚伪和功利,一心向往着山泽自由。
康熙十三年(1674 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感情非常好。三年后,卢氏难产去世,纳兰大悲,这也造就了他无人能及的悼亡诗词。
纳兰喜交友,而且喜交志同道合的挚友,他的友人大多是身处江南的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姜宸英等。因为纳兰对朋友的真诚,以及他特殊、显赫的身份,引来许多名士才子。他所住的渌水亭,也就是今天北京什刹海北岸,宋庆龄故居中的恩波亭,也因有大量御用文人聚集而著名。
二十四岁时,纳兰将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之后又著《饮水词》,后人将这两部词集整理后,共得三百四十九首,合为《纳兰词》。
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暮春,纳兰在病中与好友聚会饮酒,之后一病不起,七日后逝世,年仅三十岁。
许多著名的作品或艺术品,都是在作者去世后很多年才为人们所知,但纳兰是幸运的,他的作品在当时便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并广为流传。
这是纳兰的一生,众所周知的一生,御前一等侍卫,人间行走三十年,身有千金富贵,心怀千古文章,他本身就是地位的象征,却一心盼望淡泊名利的生活。或许,正是因为陷其深,才能识其真,才会避之而不及。
纳兰的作品,多以哀伤凄婉为主,就像他的人生路一样哀伤凄婉。他将悼亡之声献给爱妻卢氏,却很少提及同样门当户对的官氏,反而是侧室颜氏为他生下了长子,甚至在卢氏之前。
现行的《纳兰词》共有五卷,但因篇幅关系,本书仅从纳兰的三百余首词中遴选六十首进行赏析。
因是选赏,所以在甄选时,尽量涵盖了更多词牌和选题,力求将纳兰的文学成就和精神生活较为全面地展现出来。
不过,正是因为力图全面,有些词作未必是纳兰的经典篇章,选其入此书,只是因为它能从一个方面,体现出纳兰对友情的重视、对爱情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前辈的追思、对现状的怀疑以及对生命的感怀。
纳兰的词作中,还有几首非常精巧的回文作品,比如《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菩萨蛮客中愁损催寒夕》。回文是指整首词的上句和下句用字完全相同,但顺序完全相反,如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回文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形式,严格说,它是一种文字游戏,既是对创作者遣词造句能力的考验,也是其想象力和才情的展现。不过,相比其他词作,这种回文作品,并没有太多的赏析空间,故而没有选入本书。
最初接受这本书的撰稿,是源于自己对诗词的热爱,纳兰其人虽然著名,但直到认真坐下来,细读他的词作,想象和模拟他的心情,才真的明白,纳兰为何能得此盛誉,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
从古至今,古诗雄浑,律诗严谨,小词清婉,长词奔放,是文学家们最喜爱的抒情方式。
好的诗词,是一张张画作。不,那不是画作,而是一张张彩色的照片,它们能截取最生动灵活的瞬息,写进文字,留成纪念。当时代翻覆,沧海已成桑田,桑田又变为沧海时,这些文字中的画面,还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后人眼前,是为文字之妙,更为遣词造句者之功。
谨以此献给纳兰性德,也以此献给在纳兰之前两千年来每一名在文学世界中各据一位的文学家。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