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售價:NT$
255.0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本卷收录的是我近几年写成的回忆录,基本上是一个学术自传。初稿写出后曾十易其稿,几次修改都是在做减法,即删去一些与学术无关的内容,有的是整个事件、整个故事的删除。曾设立了在文化大革命中一目,写了近四万字,一直保留到书稿送印刷厂之前,*后还是决定删去。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是早期盲从,中期彷徨,后期觉醒。我写的《四人帮哲学批判》-书,无疑包含了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一些思考。删去这一目,绝不是认为可以不论文化大革命的是非,不记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但是,分清是非,总结教训,都应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而不可太纠结于个人的是非恩怨。不仅对待文化大革命中的事情如此,对待其他事情也应如此。有些曾在许多年里都耿耿于怀的事情,从纯粹私人的角度说确实难以放下,但把它们夹杂在哲学学术经历的叙述里,却很显琐屑,在逻辑上没有安放它们的位置,不如删去。这样改来改去,学术性是增强了,故事性、可读性却减弱了。本卷收录的是我近几年写成的回忆录,基本上是一个学术自传。初稿写出后曾十易其稿,几次修改都是在做减法,即删去一些与学术无关的内容,有的是整个事件、整个故事的删除。曾设立了在文化大革命中一目,写了近四万字,一直保留到书稿送印刷厂之前,*后还是决定删去。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是早期盲从,中期彷徨,后期觉醒。我写的《四人帮哲学批判》-书,无疑包含了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一些思考。删去这一目,绝不是认为可以不论文化大革命的是非,不记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但是,分清是非,总结教训,都应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而不可太纠结于个人的是非恩怨。不仅对待文化大革命中的事情如此,对待其他事情也应如此。有些曾在许多年里都耿耿于怀的事情,从纯粹私人的角度说确实难以放下,但把它们夹杂在哲学学术经历的叙述里,却很显琐屑,在逻辑上没有安放它们的位置,不如删去。这样改来改去,学术性是增强了,故事性、可读性却减弱了。
这几年,我一直想要对自己几十年的学术活动作做个总结,却没有想过出版一部比较全一点的文集,这个心愿只好通过撰写回忆录来实现。现在南开哲学院决定出版我的多卷本的文集,这同我写回忆录的动机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想为后人特别是南开哲学院的后继者们留下一点历史资料。因此,让回忆录搭文集的车,作为文集的*后一卷出版,也不算勉强,而且这一卷和前七卷还有非常密切的配合关系。前七卷记载了几十年里我在学术上做了一些什么事;这一卷则说明这些事我是怎样做的,做的时候是怎样想的,遇到过一些什么麻烦和问题,这些麻烦和问题是怎样排除和解决的,以及做这些事情的意义(或者说我理解到了的意义),包括实践意义、学术意义乃至学术史的意义,等等。这两种历史资料放在一起,便于有兴趣阅读这个文集的朋友将它们互相参照,这也许更有助于增强阅读效果。
我在南开的半个多世纪里,一直努力弘扬符合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批判本性的哲学精神,为我自己、为我的学生、为我所在的学科培育一种新的学风,即强调现实关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这是本卷的基本思想线索,也是整个文集的基本思想线索。
|
目錄:
|
序言
我的故乡和我出生的家庭
一、我的故乡孟公桥
二、豆腐世家
人生起步时期(1944-1957)
一、我的启蒙老师
二、遭遇一个荒唐的诊断耽误了学业
三、以备取生的资格升高中
四、挑着行李上北京
五、惊险的一漏
六、选择了哲学人生
人大五年(1957-1962)
一、类似半工半读的教学秩序
一、人大的教育影响了我的一生
初到南开(1962-1966)
一、南开最初印象
一、站稳三尺讲台
三、反修防修和四清运动
社会大动荡后的沉思(1977-1983)
一、对四人帮哲学的系统批判
二、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错误哲学思潮的清理
哲学教科书改革(1980-2001)
一、跪一条腿造反
二、中国哲学家考察团活动始末
三、哲学体系改革研究课题组的天津会议
四、哲学体系改革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
五、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级教程》
在社会转型中推进哲学研究的转型(1984-)
一、哲学的困境
二、社会哲学研究
三、社会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政治哲学
四、参与创建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
中央电大第一任哲学主讲(1982-1988)
学术行政工作经历(1985-2000)
一、民主选举的系主任
二、系主任不是官
三、沉重的责任
学术家园的营造
一、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创建
二、创造学科特色
三、活跃、严谨、和谐的学术家园
我的家庭生活
附录一:陈晏清指导的研究生名录
附录二:陈晏清年谱
附录三:陈晏清学术成就简介
后记
|
內容試閱:
|
《南开百年学术文库 陈晏清哲学文集(第八卷) 我的哲学人生:回顾回忆回想》:
一、类似半工半读的教学秩序
1957年9月,我走进了中国人民大学。这次进人大,与头年进北京俄院大不相同。去北京俄院留苏预备部时,没有任何迎新活动,报到后只是指定了一个正式分班前的临时宿舍,并按宿舍自动组合进入就餐的餐桌,碗筷都是由食堂准备的。这同我后来见到过的许多培训班大体类似,上大学的感觉不那么强烈。这次到人大,则受到了老同学的热情接待。这老同学也就是上一个年级即56级的同学,他们是人大哲学系的首届本科生。5月,在决定去人大之前,由陈振恒引荐,曾去拜访过在这个年级上学的他的中学同学郝骥如。我在迎新的人群中认出了他,倍感亲切。有趣的是,同他一起的还有一位他的同班(56级老六班)同学封毓昌,这老封后来成了我在南开几十年风雨同舟的好朋友。这两位我最早认识的人大同学都是我的老大哥,老郝长我6岁,老封长我4岁。他们话语不多,更没有用花言巧语编造出人大哲学系的美妙图景,而是以他们的亲切、热情和稳重,让我相信人大哲学系是个温暖的大家庭。
我们年级64位同学,来自全国近20个省市,开始时分成两个班,一年后合成一个班。在我的心目中,同学们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对谁都不可小视。但这回,却没有了头年刚进北京俄院时的那种畏怯、拘板,因为我也已经是个老北京了。系里举行了热情、隆重的迎新大会,哲学界老前辈、系主任何思敬先生发表讲演。何老操着浓重的江浙口音,许多话听不大懂,但他讲的革命的哲学和哲学的革命却令我几十年后仍记忆犹新。一个系主任在迎新会上面对新同学的讲话是影响巨大而深远的。后来我做了南开哲学系的系主任,一做就是13年,每年都要对新同学讲话,许多次都想起当年的何老,总想效法何老,要挖空心思想出几句自以为精彩的话来,从不马虎应付。有一年一位校友回南开参加他们毕业20周年的聚会,见到我时说:当年您给我们讲的理性的激情和激情的理性至今印象很深。我听了这个话很是高兴。
我们住的是简陋的平房,8人一间。同学们思想政治素质很好,党员占了将近三分之一,大家互相关心,友好相处。老师们和蔼亲切,系里的领导互称同志,学生对他们也是以同志相称:齐一同志,纪宇同志,方华同志整个气氛是民主、进步、同志式的融洽,保持着自陕北公学以来的传统作风。我觉得真是走进了一个新天地。在见到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运动补课的结论意见后,心情就更好、更踏实了。开学不久,系里发了一个教学计划,五年之内要学完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六年学完的课程,同学们精神为之一振,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激情满怀地迎接着新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