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編輯推薦: |
一、本书属于左翼前沿思想译丛,该译丛在理论层面上介绍左翼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进展,收录了巴迪欧、阿甘本、齐泽克等一批卓越的欧陆思想家在过去二十年间的经典著作,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本译丛特别收录两大部分:*部分,选取了当代著名的左翼思想家,包括阿甘本、齐泽克、巴迪欧等人的代表性著作;第二部分,选取分析欧陆左翼思想与中国思想互动的研究,包括借助左翼理论视角来研究中国思想的著作,与当下中国社会结合更紧密。
二、作者理查德沃林作为政治思想史家、著名国际左翼学者、哲学家,享有极高的国际知名度,近年来,国内一流高校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均成功邀请理查德沃林,围绕毛主义与法国政治(五月风暴)进行主题探讨。理查德沃林的《东风》不仅在国际学术界取得了高度赞扬,也在国内学术圈获得认可。
三、本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从分析五月风暴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毛主义在当时法国学生和智识精英以及左翼群体中的影响入手,继而对运动过程中各个登场群体的表现及其与东方中国的互动进行冷静分析,从而揭示毛主义是如何出人意料地影响了法国的民主政治进程
1. 五月风暴是二战后发生在法国的一件全
|
內容簡介: |
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法国*杰出的智识精英受毛主义鼓舞,极大地拓展了政治与文化想象。学生、左翼群体、智识精英一起推动了席卷整个法国的五月风暴,对当时的局势与日常生活政治展开批判,意图通过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运动来复兴法国的市民和文化生活。
理查德沃林指出,60年代流行于法国智识精英中的毛主义热与中国现实并无实质关联。通过回顾60年代法国文化与政治生活,《东风》力图揭示毛主义是如何出人意料地影响了法国的民主政治进程。
|
關於作者: |
理查德.沃林
美国政治思想史家,著名国际左翼学者,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历史、比较文学和政治学杰出教授,著有《存在的政治》《瓦尔特本雅明:救赎美学》《文化批评的观念》《海德格尔的弟子》《非理性的诱惑》等多部作品。
【译者简介】 董树宝
博士,副教授,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访问学者,现担任北方工业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法国当代哲学与美学、中西比较哲学、西方文学与文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译作另有《混沌互渗》、《对话》(待出)、《及其他文本》(合译,待出)等。
|
目錄:
|
总序
导读
序言
导论:毛主义的诱惑
第一部分 造反的时刻
第1章 决战布鲁亚安纳特瓦
第2章 20世纪60年代法国纪事
第3章 五月风暴:力比多政治的胜利
第4章 谁是毛主义者?
附录:论阿兰巴迪欧的宗派毛主义
第二部分 知识分子的时刻
第5章 让-保尔萨特的完美的毛主义时刻
第6章 穿梭于文化政治地狱的《太凯尔》
第7章 福柯与毛主义者:生命政治与介入行动
第8章 不可能的遗产:从文化革命到结社民主
参考文献
索引
|
內容試閱: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错综复杂,两大阵营斗争激烈,呈水火不容之势。当时毛泽东洞若观火,写道:世界上现在有两股风:东风,西风。中国有句成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在理查德沃林笔下,一股强劲的东风盘旋于巴黎的街头巷尾,掠过大学的教室饭堂,激发了青年学生的革命激情,造反的浪潮一波波接踵而至,最终演化为一场波澜壮阔的五月风暴。毛主义如星星之火一般焚野燎原,孕育了后五月时期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潮,直接催生了持续影响当下的日常生活政治。
关于法国五月风暴的研究著作多如牛毛,既有当年参与者的回忆录与反思作品,也有当年旁观者的所见所闻,更有形形色色、视角迥异的研究著作。如何从这些繁多的研究之中独辟新径,重新审视这段历史?这就是理查德沃林在《东风》一书中努力要探寻的问题。《东风》之所以有别于其他著作而颇具新意,就在于它从众多研究者经常忽略的毛主义出发来重新打开那段鲜活的历史,重新描绘轰轰烈烈的文化革命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
法国危机重重
五月风暴前夕,世界各地爆发了学生造反运动,革命幽灵一再重现,青年学生开始创造一种反映自身诉求的青年文化。当时法国虽处于光辉三十年的经济繁荣时期,但是法国社会危机重重,革命一触即发,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夏尔戴高乐的帝王式总统制令人压抑、窒息,消费社会的来临令人无聊、平庸,大学扩招导致的就业压力,令青年人苦恼不堪。这些不同的要素相互激发、重叠,持续加剧法国的社会矛盾。
20世纪60年代,戴高乐控制了法国政治局势。他在阿尔及利亚战争和1958年军事政变的背景下重返法国政坛,终结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议会结构和政党分歧,当选为第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不过,总统制共和国逐渐蜕变为帝王式总统制,爱丽舍宫蜕变为旧式王宫。这种政治发展趋势与法国持续进行的现代化完全不同步,出现了政治上的返祖现象:政治制度被认为处于第三共和国时期,而法国到20世纪60年代已完全进入第五共和国时代,与此同时,60年代法国处于光辉三十年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爆炸式的经济增长,法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超现代的后工业国家。法国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民阶级消失,工人阶级锐减,出现了一个以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人员、公务员、教师和中层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工薪阶级,这进一步瓦解了根深蒂固的代代因袭的社会文化观念,显然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已经无法解释这一快速发展的社会问题。
二战后法国人口急剧增长,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成为有见识有教养的公民,他们开始寻求政治参与的新途径与可能性。前所未有的光辉三十年的经济繁荣使青年人、特别是来自中产阶层的青年人不再受制于物质条件的约束,他们可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物质保障来接受教育,进行有益的思考和探索,他们开始寻求更加重视归属感、注重自我表达、追求生活质量的日常生活变革。大学的快速扩张虽然满足了更多青年人接受高等教育的诉求,但大学的课程和管理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以便适应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课程内容枯燥乏味,令人窒息,与青年学生的政治文化诉求极为脱节,大学被讽刺为贩卖知识的机器和文凭工厂。与此同时,学生人数激增,造成学生宿舍过度拥挤,生活条件恶劣,而宿舍探视权的规定与当时如火如荼的性革命格格不入,压抑了学生正当的情感欲求,一场力比多的革命即将爆发。
.......
当法国社会20世纪60年代如火如荼地进行变革时,60年代的共产主义中国又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观?两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联呢?这是《东风》重点研究的议题之一。
众所周知,毛泽东于1966年5月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他认为文化大革命是巴黎公社的中国版本,希望红卫兵作为现代的巴黎公社成员停课闹革命、搞批斗,消除官僚主义,重建共产主义中国。早在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之时,毛泽东就开始从苏俄夺取革命主义旗帜,输出中国革命的思想和模式,在欧洲左派、拉丁美洲、美国黑豹党中间引起巨大反响。伴随着苏联劳动集中营丑闻曝光和布拉格之春,苏联的革命模式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而法国共产党的亲斯大林主义立场,也令法国知识分子与学生所不耻,难以对法国现实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文化大革命恰逢其时,中国道路给青年左派学生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的反抗模式,在巴黎学生中间产生了热烈回应。1967年成为中国年,巴黎街头到处流行着毛主义元素,毛式服装供不应求,《毛主席语录》持续热销,法国人似乎从毛泽东领导的文化大革命寻到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中国范例。
文化大革命也在巴黎高师一群阿尔都塞的学生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逐渐地演变为毛主义者。这些高师生以路易阿尔都塞为精神导师,积极参加阿尔都塞阅读《资本论》的研讨班,在他们疯狂的政治唯意志论与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之间形成了奇特联盟。他们对文化大革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尽管他们不会汉语,对当代中国了解甚少,但是革命中国变成法国毛主义的一块投影屏幕,符合他们内心深处对激进政治的希望与幻想,也成为他们寻求政治反抗模式和解决西方现代化危机的最佳样本。面对毛主义与红色中国的诱惑,共产主义青年联盟(马列)领导人员罗贝尔兰哈尔、雅克布鲁瓦耶勒等人奔赴中国,开启了一次人生转折的革命旅游。他们在中方人员的监督和陪同下参观了预先炮制好的波特金村庄(Potemkin villages),看到了光辉灿烂的乌托邦未来,满足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幻想和希望。他们一回国就赞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