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科学文化译丛之一,通过考察伊丽莎白时代伦敦六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案例,探讨伦敦城如何为科学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并探索那些对培根构想所罗门宫有启发的人和事。本书既刻画了个体从业者的鲜活形象,也展示了他们在接受自然世界复杂性时面临的挑战,描绘出伊丽莎白时代伦敦范围内的知识交换网络组织和科学探索学术圈。
|
關於作者: |
德博拉哈克尼斯,学者、小说家、历史学家,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讲授欧洲史和科学史等课程。专长研究领域为科学史、技术史、现代早期欧洲史、文艺复兴等,尤其精通15世纪至18世纪的相关历史。其小说作品《万灵三部曲》在美国十分畅销。
译者简介:
张志敏,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2007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普创作、科普评估和科普活动。
姚利芬,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普科幻文学,现就职于中国科普研究所。
|
目錄:
|
序曲 1600年的伦敦: 市景掠影
第1章 莱姆街生活: 英语自然史与欧洲学术团体
朋友与家庭: 莱姆街学术圈
地图、郁金香和蜘蛛: 莱姆街上的收藏与合作
莱姆街的衰落
第2章 角逐医学权威: 瓦伦丁鲁斯伍林和巴伯外科医生行会
警惕漏洞: 伦敦的医疗市场如何运行
瓦伦丁鲁斯伍林的伦敦职业生涯
巴伯外科医生行会的战斗
第3章 伊卡洛斯的教育和代达罗斯的展示:伊丽莎白时代伦敦的数学和仪器化
商用数学: 本国语数学著作的出版
伊卡洛斯的教育: 数学和智力敏捷
代达罗斯的展示: 器械使用和数学素养
第4章 伊丽莎白时代伦敦的大科学
威廉塞西尔和伊丽莎白时代的大科学
伊丽莎白时代大科学的猜测: 伦敦的项目和设计者
新世界,古老的难题: 矿物、冶金和炼金项目
第5章 克莱门特德雷帕的狱中手记: 阅读、写作和研究科学
德雷帕的小联邦: 朋友、邻居及作者
消化科学: 德雷帕的监狱笔记本
实践而非妄断: 德雷帕的实验
第6章 从珍宝宫到所罗门宫
休普拉特、弗朗西斯培根和科学革命的社会基础
休普拉特的伦敦
燃烧实验: 休普拉特的科学
窃取珍宝宫: 伦敦科学向培根科学的转变
尾声 现代早期科学的民族志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