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太虚大师是20世纪前期*著名的佛教思想家、改革家,公认的佛教领袖,是中国近代史上承先启后的关键人物。从太虚大师多灾多难的童年、侠气豪情的青年及受到代表时代潮流的维新和革命学说的激发和滋润而形成的独特学养,展示了身处乱世的太虚大师依然普降佛法的传奇一生。语言直指人心,故事生动,如临其境。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太虚生平传奇为主线,以他遭遇的千古未有的历史变局为衬托,评述了他的天生慧质及其从佛教领袖的立场出发随时对时局变动作出的灵活反应,对深刻的社会文化转型的呼应,及时提出了人间佛教理论。全书说寓其思想于生平,寓其超前意识、超越世俗社会意识于当时历史,参插轶闻趣事。因而,既有文学色彩又不违历史事实,既有通俗化的影子又有相当学术力度,既对历史作一反思又有前瞻意义。
|
關於作者: |
邓子美,江南大学教授、宗教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其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尤以中国近现代佛教研究、运用社会学理论方法研究佛教为海内外知名。出版论著百余,代表作有《传统佛教与中国近代化》《二十世纪中国佛教》《超越与顺应:宗教社会学视野下的佛教》《星云大师新传》《当代人间佛教思潮》等。陈卫华,江南大学副教授、宗教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近年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佛教)史研究,与邓子美合著有《当代人间佛教思潮》等。主持与参与国家及江苏省教育厅多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目錄:
|
目次
绪说:腐朽化生神奇 1
第一章 艰难玉成太虚的童年时代 5
一、多灾多难的孤儿 5
二、苦谛与普度 15
三、立下宏愿,超凡入真 20
第二章 侠情豪气喷涌太虚的青年时代 27
一、根底深厚,视野超越 27
二、新学的滋养 36
三、特立独行闹金山 40
四、惊世骇俗倡革命 47
五、浪潮的消退 56
第三章 怀抱高远 步履切实太虚的成年时代 60
一、真正的觉悟 60
二、东渡考察 73
三、找到了佛教革新突破口 84
四、新佛教的领袖 93
五、净慈寺改革试点 98
六、太虚的基本思路与多项选择 103
七、十年磨砺, 事业方盛 107
第四章 迂回的多方探求太虚的壮年时代 114
一、世上无坦途 114
二、弘法欧美 120
三、人间佛教理论的创立 125
四、新的僧教育探索与构想 133
五、弥勒净土与弥陀净土 143
六、组织策略有问题 150
第五章 壮心不已太虚的暮年时代 162
一、外来摧残与干扰 162
二、是政治和尚还是活菩萨? 170
三、对新思潮的有力回应 175
四、怎样看待居士佛教? 182
五、僧制改革强大的助推力 189
六、麾下一代新僧 196
七、人去道衰? 208
八、最后的奋斗 210
九、痛心遗憾收获 213
结语:由世界宗教大势看太虚 218
附录一:太虚大师年谱简编 220
附录二:太虚与马丁路德现代化视角下的中西宗教
改革比较 243
附录三:参考文献 263
后记 266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艰难玉成
太虚的童年时代
一、多灾多难的孤儿
太虚的童年多灾多难,而且不像其他佛教大师那样有着神
话般的色彩。他的出家虽有曲折,不过也就因为是一个平常的
孩子,所以要追求神通罢了。
在动荡不安的1890年,恐怕谁也不会留意浙江海宁长安镇上一个小
生命的诞生。在这年的1月8日.镇上的泥瓦工吕骏发迎来了他一生第一
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孩子。望着襁褓中哇哇啼哭的婴儿,吕骏发不由得感
慨万千。他原籍浙江崇德,祖上世代务农.。幼年的吕骏发孤苦贫弱,由于
生逢乱世,家乡难以安居,十几岁时,他便将祖产田宅转托族人照料,而
自己孤身一人,外出打工谋生。几经流离,来到海宁长安镇,在一个建筑
队当上了一个泥瓦工,并且一干就十几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吕骏发
以他的勤劳、朴实渐渐赢得了周围同伴的喜爱,甚至还获得了工头张其仁
的青睐,并被张其仁招赘为婿。1889年春天,吕骏发与张其仁年仅十六
岁的女儿结婚成家,望着端庄秀丽、娇婉柔弱的新婚妻子,想到自己十几
岁便离开家乡,外出谋生,在外漂泊多年,历尽艰辛,如今总算娶妻成
家,能够享受安宁,能够感觉家的温馨,仿佛在风浪中颠簸多年,已遍体
鳞伤的破船终于找到了停泊栖息的港口,吕骏发心里不由得激荡起一阵阵
的幸福感。如今自己又有了儿子,中国传统习俗总认为不孝有三.无
后为大。儿子的降生无疑为吕骏发辛劳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从活泼、可
爱的儿子身上,他似乎看到了一种新的力量,一种新的希望,像那时天底
下所有的父亲一样,他希望儿子将能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为此,他专
门请村里的占卜先生为儿子测算,说小孩生在农历已丑年、丁丑日、乙丑
时,在五行中缺金木水,因而为孩子取名叫淦森。望着新生的儿子,吕骏
发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满足,他把这种巨大的喜悦,化作更勤奋劳作的
动力。他要攒起足够的钱,供儿子读书,让儿子将来能跻身仕途,甚至出
将入相,而不必像他这样靠卖苦力谋生。
然而,在社会秩序崩解的时代,吕骏发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加倍
的劳作没有换来应有的报酬,只是落下一身病。他不久便重病突发,在生
下淦森的第二年秋天,竟猝然离世,年仅二十八。他的经历是乱世中老实
巴交的手工业工人命运的缩影。作为家庭支柱的吕骏发的去世,使这个本
来还有着天伦之乐的三口之家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社会纷乱之中,孤儿
寡母,何以为生?张氏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感到了深深的绝望。她原想
带着淦森去崇德,也就是吕骏发老家,依族人生活,但遭到了拒绝。为
此,她只能带着年幼的淦森,暂时寄住在娘家。三年后,由于生计艰难.
在娘家也无法再待下去,她只好抛离骨肉,把年仅五岁的亲子托付给母
亲,也就是淦森的外祖母,自己改嫁到石门县洲全镇上一户李姓人家。淦
森虽小,已有些懂事,他哭啊闹啊,又不得不离开母亲,幼小的心灵充满
了凄苦,他不知道在他漫长的生命旅程中还要遭遇多少生离死别的无奈,
还要面临多少艰难困苦的折磨。也许多年以后,长大成人的淦森偶而想起
丧父离母的幼年经历,会更痛切地体验到。其实在我们生活着的这个大千
世界,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不能也无法改变的,我们即使不愿也只能默默承
受。但一个人的整个一生中,只要不绝望,不失信念,善待他人,总有苦
尽甘来的一天。
在吕淦森的整个少年时代,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恐怕就是他的外婆了。
外婆姓周,原是江苏吴江地区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因家境优越,小时候
曾读书识字,因而虽是女流之辈,却见多识广,为人做事坚决果断。周氏
早年结婚后,曾生了个儿子叫子纲。不久,因为太平军与清兵对峙,战争
连绵,在家乡无法安居,便带着儿子外出避难。几经周折,来到了长安,
后来又嫁给当地有名的泥水工头张其仁,并生下了一个女儿,这就是淦森
的母亲。外婆早年生活动荡,因而到了晚年,虔诚信教,道佛不分,并且
常年居住在离长安镇三里的大隐庵。淦森在母亲改嫁后,便随外祖母同居
庵中。这时外祖母已六十岁了,淦森住在庵中,生活起居全靠外祖母照
料。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还有外祖母前夫生的儿子,也就是淦森的小舅
舅张子纲。子纲幼年时便随母亲来到长安,自幼聪明伶俐,熟读诗书,曾
经参加过童子试,心想科举及第,步入仕途。后来用功过度,患上吐血症
肺结核,为治病又染上鸦片瘾,日子逐渐变得穷困潦倒。他可以说是
社会失序和鸦片贸易的双重受害者。从此他再也无心科举,便在庵里开设
蒙馆,以教学为生。因而淦森在庵里受到外祖母无微不至的照料,使他孤
苦无依的幼小心灵感受到一种温暖和慰藉。他生活中最早的能够明晰回忆
起来的印象,就是庵内观音龛前的琉璃灯。有一次,他注视着外婆把灯放
下来,添了油,燃了火,又扯上去,想象着那背后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在牵
动着①。这是他意识和想象的萌发,无疑,闪亮与神秘激起了他的好奇。
与此同时,他开始在舅舅的蒙馆里,跟着舅舅读书识字,并且取学名沛
标,生活暂时安定了下来。
然而好景不长.这天小淦森正上着课,突然感到浑身不适,一种说不
出的难受让他几乎无法支持,等到外祖母闻讯赶来时,已是脸色苍白,毫
无血色。他还感到身上一阵阵地发冷,牙关紧咬,说不出话来。外祖母把
他扶到床上休息。到了晚上,淦森忽然又发起高烧。一直守候在床边的外
祖母焦急万分,并让舅舅连夜去找了镇里的郎中前来诊治。
怎么样,先生,到底得了什么病?要不要紧? 没等郎中仔细检查
完,外祖母便迫不及待地问。
这孩子怕是染上了疟疾,郎中沉吟片刻,一脸为难的样子,这病
虽说一时尚无生命之虞,但一时半会恐怕也难以根治,只能好好调养着
再说。
唉, 这孩子真是命苦啊! 想到小淦森自幼丧父离母,如今又身染
重病,外祖母不禁老泪纵横,菩萨保佑.让这苦命的孩子早点好起
幸而,吃了郎中开的药,再加上外祖母的精心照料,淦森的病情很快
好转了,但正如郎中所预料的,一直难以根治。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疟
疾像阴魂不散的恶魔一样始终困扰、折磨着年幼的淦森,也严重地影响了
淦森的正常生活。身体好一点的时候,淦森便在舅舅的蒙馆里跟其他孩子
一起读书,而更多的时候,是淦森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独自忍受病痛
的折磨,听着不远处传来的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以及他们课间游戏里发
出的欢快笑声,淦森的心里充满了苦涩,为什么别的孩子都有父母疼爱.
那么健康,那么快乐,而偏偏他被剥夺这一切,要独卧病榻?这一切到底
是为什么?这种痛苦的、毫无乐趣的生活到底还要维持多久?什么时候他
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快乐地玩耍?他问苍天,苍天无语,他
问大地,大地无言。有时候.他真想冲到外面去大叫几声:啊!
他幼小的心灵几乎难以承受困惑和迷惘的重压,时间一久,便只觉得一阵
阵的焦躁不安。周围的一切,简陋的环境,沉闷的空气,茫茫的黑夜,都
让他产生一种窒息般的感觉.。说也奇怪,此外只有旁边不时传来的外婆的
念佛声,能使他近乎狂躁的心渐渐平静,虽然他不懂外婆一天到晚念的到
底是什么,但他却从中感受到一种静谧,一种安宁,使他暂时忘掉种种烦
忧而归于一种平和,使他从焦虑不安中解脱出来直到安然入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