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弗里德曼说,下一个一百年地缘大冲突:21世纪陆权与海权、历史与民族、文明与信仰、气候与资源大变局

書城自編碼: 293732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美] 乔治?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
國際書號(ISBN): 9787218113449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28/256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7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瘦肝
《 瘦肝 》

售價:NT$ 454.0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 》

售價:NT$ 704.0
民法典1000问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古罗马800年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25
《 失序时代:全球旧秩序的崩溃与新秩序的重塑 》
+

NT$ 324
《 胜者思维 继《苦难辉煌》后,金一南2017年全新力作 》
+

NT$ 324
《 炉边谈话 》
+

NT$ 575
《 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 》
+

NT$ 346
《 先知中国:巨变来临,我们如何自处(余世存2017年新书力作) 》
+

NT$ 575
《 人类思维如何与互联网共同进化【对话最伟大的头脑·大问题系列】 》
編輯推薦:
地缘政治大师以绵延几百年的历史纵深和宽广的战略视野
推演布局世界未来100年发展图景
★土耳其成为穆斯林世界的领头羊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身处边缘地带的墨西哥*终将融入美国还是颠覆美国?
★人口停止增长将对世界格局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以实用主义和计算机文化为代表的美国文化未来是否仍将主导世界?
★第三次世界大战将在太空打响?为何说新能源革命将进一步巩固美国未来霸权?
★21世纪的太平洋盆地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火药桶?面对美国主导的TPP及其在南海对中国的围堵,未来中国该如何应对?
详述地缘政治冲突、文化对抗及社会危机
预测21世纪全球巨变
內容簡介:
全景呈现未来100年世界地缘格局演变
精准掌控21世纪人类命运的发展主线


★美国还将统治世界100年的底气何在?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如何影响了美苏冷战?马汉的海权论对美国海洋霸权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面对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巨额政府负债、结构化转型的阵痛,中国如何才能跳出曾经的日本陷阱?
★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面对土耳其等国家的挑衅,普京手中的杀手锏天然气管道阀门是否显得力不从心?
全景呈现未来100年世界地缘格局演变
精准掌控21世纪人类命运的发展主线


★美国还将统治世界100年的底气何在?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如何影响了美苏冷战?马汉的海权论对美国海洋霸权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面对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巨额政府负债、结构化转型的阵痛,中国如何才能跳出曾经的日本陷阱?
★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面对土耳其等国家的挑衅,普京手中的杀手锏天然气管道阀门是否显得力不从心?

弗里德曼以世界领导人的大棋局视野,结合其敏锐洞察力及有关历史及地理政治学的探讨,以地缘政治为切入点,拨开层层迷雾,大胆提出包括人口、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分析与预测,对全球局势进行精妙解析。
在书中,作者对美国还将统治世界100年信心十足,同时对未来美国面对的挑战进行了巧妙推演。未来世界局势将如何演变?大国之间的冲突是否无法避免?中国的全面民族复兴将从何处寻找突破口?美国将在21世纪后半叶迎来黄金时期?本书呈现了透明的全球发展演进路线,帮助读者精准掌控21世纪世界发展脉搏。
關於作者:
乔治弗里德曼(GeorgeFriedman)

★ 国际畅销书作家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CNN 等权威媒体争相报道的战略预测专家
★ 地缘政治未来公司Geopolitical Futures 2015 创始人, 战略预测公司Stratfor 1996 创始人

乔治弗里德曼,地缘政治未来公司GeopoliticalFutures 的创始人,该公司主要为公众就国际事务提供在线地缘预测与分析,此前他还创办了私人情报机构Stratfor,于2015 年离职。弗里德曼经常作为情报与国际地缘政治专家出现在各大媒体,著有6 本书,包括《纽约时报》畅销书《未来100 年大预言》《未来10 年》。乔治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

★ 国际畅销书作家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CNN 等权威媒体争相报道的战略预测专家
★ 地缘政治未来公司Geopolitical Futures 2015 创始人, 战略预测公司Stratfor 1996 创始人

乔治弗里德曼,地缘政治未来公司Geopolitical
Futures 的创始人,该公司主要为公众就国际事务提供在线地缘预测与分析,此前他还创办了私人情报机构Stratfor,于2015 年离职。弗里德曼经常作为情报与国际地缘政治专家出现在各大媒体,著有6 本书,包括《纽约时报》畅销书《未来100 年大预言》《未来10 年》。
弗里德曼在纽约城市大学取得政治学学士学位,在康奈尔大学取得PhD 学位。他在学术界活跃近20 年,定期为美国军方高级指挥官、五角大楼净资产评估办公室、SHAPE 技术中心、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国防大学和兰德公司提供安全与国防方面的咨询建议。
SA''在书中,作者对美国还将统治世界100年信心十足,同时对未来美国面对的挑战进行了巧妙推演。未来世界局势将如何演变?大国之间的冲突是否无法避免?中国的全面民族复兴将从何处寻找突破口?美国将在21世纪后半叶迎来黄金时期?本书呈现了透明的全球发展演进路线,帮助读者精准掌控21世纪世界发展脉搏。
目錄
作者的话 拨开迷雾看未来100年
序 曲 美国还能臭美100年?

第1 章 21世纪的美国
青春期的莽撞少年
骄傲自大与深度忧虑构成了美国文化的独有特性。当相信宿命的美国人还在为自己国家命运担忧时,殊不知自己的国家已经站在世界之巅:美国的国力强大到其他国家无法撼动,美国的海军已经统治全球,控制了全球贸易,并将曾经风光一时的欧洲帝国赶下神坛。特有的地缘政治优势使得美国国力在21 世纪势头不减。此时的美国就像一个莽撞的少年,纵然内部分歧不断,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勇猛向前。

焦虑的年代:美国时代正在谢幕?
被割裂的欧洲帝国
地缘政治决定了美国霸权?
麦金德VS 马汉:陆权与海权的较量
美国正处于莽撞的青春期

第2 章 势不两立
美国与伊斯兰圣战者的战争
当美国习惯性地用胡萝卜加大棒压制对手,让其他国家敢怒不敢言时,伊斯兰圣战者就如挥之不去的梦魇,让美国丝毫不敢松懈。无论是冷战的结束还是南斯拉夫的解体,既有格局的打破使得伊斯兰运动更加活跃。911的发生更是将美国拖入伊斯兰世界的泥淖,使得两者更加势不两立。面对新世纪ISIS 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死灰复燃,未来美国又将如何应对?

点燃火药桶的南斯拉夫
冷战结束,伊斯兰世界动荡开始?
伊斯兰世界打乱了美国的世界大棋局
对全球公敌敢怒不敢言
美国与穆斯林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第3 章 混乱的秩序
文化战争、人口爆炸和计算机的逻辑
以圣经和计算机为代表的价值观和积极创新的不稳定结合体构成了美国文化的根基。文化冲突甚至成为了本拉登与美国对立的根因。作为社会文化的构成部分,人口增长的停滞不仅造成生活方式的转变,更悄然无息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的风向。随着美国国力的继续增长,未来以混乱的家庭模式和计算机逻辑为代表的社会模式是否将主导世界?

默罕默德与耶稣背后的较量
人口爆炸使得出生率剧降?
人口停止增长将如何影响世界?
人口剧减在政治上的反应
实用主义与计算机造就的美国文化
美国的社会模式将主导世界?

第4 章 左右21 世纪的地缘政治断层线
伴随着世界主要地区势力的崛起,21 世纪的大国纷争必将愈演愈烈。躁动的太平洋地区、貌合神离的欧盟、不安稳的伊斯兰世界,太平洋盆地和欧亚大陆上时刻都充斥着火药味。纵然美国还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老大,但面对一心想收复势力范围的俄罗斯,自家后院毒品犯罪泛滥的墨西哥,迅速崛起的中国,未来伊斯兰世界领头羊土耳其,世界老大是否会心力交瘁?

21 世纪名副其实的火药桶:太平洋盆地
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棋局
走下帝国神坛的欧洲
剪不断,理还乱:俄罗斯与欧洲的历史纠葛
谁将成为穆斯林世界的领头羊?
身处潜在断层线的墨西哥
谁将更有力地挑战美国?

第5 章 迈向世界大国的中国
作为传统的大陆型国家,缺乏活跃的地缘断层带使得中国在历史上多次选择闭关锁国。直至1978 年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才使得中国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然而,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巨额的政府负债、结构化转型的乏力增长等问题,使得中国在步入世界
大国的道路上布满荆棘。面对美日的围堵及周边国家的挑衅,未来的中国能否在解决内部问题的情况下再次惊艳世界?

破釜沉舟后的世界引擎
中国龙如何走出日本陷阱?
唱衰中国的逻辑
日本的算盘与中国的考量

第6 章 对峙的断层线
2020 年俄罗斯第二次解体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雄风早已不在,但北极熊从未停止过对大国梦的执着。以能源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犹如一把双刃剑,使得俄罗斯在与西方大国的对决中难免伤及自身。面对美国撑腰的格鲁吉亚和土耳其的步步紧逼,北极熊欲重新控制高加索地区显得尤为乏力。纵然俄罗斯在中亚地区暂时性的收复了失地,但北约的东扩犹如一把匕首,已经直插其心脏。面对复杂的国际及地区局势,未来强人普京带领下的俄罗斯将如何继续走下去?

极力挽回势力范围的俄罗斯
高加索地区的战略演变
北极熊的中亚棋局
俄罗斯与欧洲:新冷战中胶着前行
美国在俄欧关系中的角色

第7 章 移民缔造的美利坚奇迹如何延续?
从1776
年美国的诞生以杰斐逊为代表的众多先驱的开垦,到里根时期刺激投资的补给边缘经济,美国一直以50 年为周期的循环模式向前发展。作为一个移民型国家,来自世界范围的移民在美国的历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显现及有效劳动力的减少,美国将率先打响移民争夺战并维护其霸主地位。

1776美利坚的诞生:从创始人到拓荒者
林肯的时代:从拓荒者到美国小城镇
罗斯福的改革:从小城镇到工业城市
里根的补救:从工业城市到服务郊区
50年循环模式的延续:从服务郊区到永久移民阶层

第8 章 偷猎时代的地缘政治谋局
进入21
世纪20 年代,俄罗斯的持续混乱,中国增长的进一步放缓,使得欧亚大陆重新陷入权力真空。土耳其将在向北挤压俄罗斯的同时,进一步阻止法德两国的崛起。日本将在东亚地区与中国进行角逐,并对美国形成挑战。波兰作为欧洲的支点,充当了美国对抗俄罗斯的马前卒。边缘地带的小国在美国的支持下,各自打起自己的小算盘。好戏即将上演。

中日亚洲大角逐
2030年的日本将如何自保?
乱世中崛起的奥斯曼帝国
土耳其:伊斯兰世界的守卫者还是美国的拥趸?
欧盟与俄罗斯的支点:躲在美国身后的波兰
2030:不可一世的美国时代

第 9 章 战争前夜
被逼上绝路的日土联盟
21 世纪40 年代的美国将进入一段活力四射的时期。随着俄罗斯的持续混乱,土耳其将迅速崛起并成为区域性海洋强国,威慑伊朗和阿拉伯地区。日本将在日美联盟的框架下继续壮大的同时,希望摆脱束缚并将美国逐出西太平洋。作为合纵连横的一环,美国将继续确保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来对抗日本,并适度的扶植俄罗斯来对抗土耳其。犹如惊弓之鸟的日本和土耳其逐渐开始走上结盟之路并挑战美国,战争一触即发。

2050年的土耳其:走上神坛还是陷入泥潭?
让美国感到不安的区域性海洋强国
波兰:尴尬的大国角力场
四面楚歌的美国代理人?
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合纵连横
无懈可击的战斗星太空堡垒
美国肆意操纵的战争游戏
土耳其和日本被美国逼上了绝路

第10 章 美国VS 日土联盟
一场胜券在握的战争?
随着美国与日本、土耳其矛盾的不断激化,21 世纪中叶的某一天,战争终于打响。此次战争也是一场技术革命,特别是以高超音速无人飞船为代表的精准打击彻底终结了全面战争。同步轨道及低轨道太空战略的运用,使得此次战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太空战。纵然日本在月球建立了基地,面对美国无懈可击的太空堡垒,日土联盟的一切攻击都显得徒劳。战争的结局似乎早已注定

核武器和载人航天引发的战争变革
全面战争的终结:美国精确打击时代的到来
太空战:未来全球战场制高点
如何在太空中有效管理战场?
抹平日土联盟的战争计划
走上绝路的日本将会如何反击?
于事无补的B计划

第11 章 第三次世界大战
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感恩节那天正式爆发。狡猾的日本人企图重新上演珍珠港事件,并对美国的太空堡垒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美国的同盟国之一波兰遭到了德国和土耳其的围攻。但美国有着超强的工业实力作支撑,雄厚的军事实力及高效的作战指挥,加之占据太空的制空权,瞬间击垮了来自联盟的攻击。幸运的美国人再次赢得世界大战的胜利并成为战争受益者

日本人击中了太空堡垒!
末日回击:美军击毁日土联盟
革新的战备,不变的战术
德国会再次进攻波兰?
联盟如何摧毁美国的电力系统?
幸运的美国人,永远的战争受益者

第12 章 鼎盛时期的美国
21 世纪60 年代的黄金十年
世界大战后相继缔结了一系列条约,这些条约不仅确保了美国在太空的主导权,同时更进一步打压了土耳其和日本的实力。在美国的支持下,波兰重创了德国和法国。欧亚大陆重新回到势力均衡的状态。大权在握的美国开展了能源革命,并在文化上再次引领世界潮流,世界再次以美国为中心。

战后的波兰:逃脱束缚还是继续做棋子?
经济强盛的美国将独霸太空
巩固霸权的能源革命
世界再次以美国为中心?

第13 章 美国VS 墨西哥
2080 年谁将成为北美统治者?
美墨边境的不断融合使得墨西哥移民不断涌入,移民们不仅解决了美国劳动力缺失等问题,同时也为墨西哥带来丰厚的外汇。加之石油美元及毒品经济的丰厚利润,墨西哥力量的成倍增长逐步呈现出打破北美势力平衡的态势。墨美跨界民族问题不仅影响到北美的地缘政治角力,更对美国和墨西哥的国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未来的北美必将成为国际体系和大国较量的中心,而作为两个最具竞争力的对手,美国和墨西哥谁将称王?

墨西哥移民与美国社会的交融
矛与盾:技术移民抑制移民需求?
2050年墨西哥将成世界领先经济体?
毒品和犯罪推动经济发展的逻辑
颠覆还是融入美国:墨西哥的地缘政治定位
墨美跨界民族问题对地缘政治的影响
墨西哥的战略与美国的应对

后 记 天堂与地狱:21世纪美国地缘政治挑战
致 谢
译后记
內容試閱
美国还能臭美100年?
想象一下,如果你生活在1900年夏季的世界中心伦敦。当时,欧洲统治着东半球,在那里,普天之下,莫非欧土,几乎每一个地区都直接或间接地处在某个欧洲国家的控制之下。欧洲正享受着和平与空前的繁荣,投资和贸易带来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一些言辞谨慎的人都断言战争已在欧洲绝迹.即便没有彻底消失,也会在开始后的几周内迅速结束,因为全球金融市场无力承受战争的重压。未来似乎被定格:一个永久和平繁荣的欧洲将一统世界。
想象一下,现在你又生活在1920年的夏季。 灾难深重的战争让整个欧洲支离破碎、伤痕累累奥匈帝国、沙俄、德意志和奥斯曼帝国全部分崩离析,数百万人在连年的战争中丧生。最终,美国百万雄师临门一击,战争宣告结束这支军队的撤离就像它的到来一样神速。共产主义主宰了苏俄,但尚不清楚它能否在此地存活下来,而处于欧洲势力范围边缘的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则突然崛起。此时,有一点似乎确定无疑:受到强制性和平条约的制约,德国将不会在短时间内再次崛起。
想象一下,假如你生活在1940年夏季。你不仅会看到德国东山再起,还将目睹这个国家统治法国,称霸欧洲。共产主义不仅在俄国存活下来,而且这个叫苏联的国家还与纳粹德国结盟(1939年,苏联采取祸水西引的策略和德国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译者注)。放眼全球,只有英国在独自抗击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而在大多数理性人士的眼中,战争实际上已经结束。即便纳粹德国不会统治欧洲长达千年之久,但毫无疑问,欧洲在那个世纪的命运已经被决定了德国将继承欧洲的帝王宝座,统治整个欧洲。
想象一下,假如你生活在1960年夏季,情况又大不相同。在刚刚过去的战争中,纳粹德国被撕得粉碎。整个欧洲被美国和苏联一分为二。欧洲帝国轰然倒塌,美国和苏联则为帝国的皇位继承权继续明争暗斗。美国将苏联置于自己的包围圈中,如果动用核武器,数小时内便可以让苏联从这个地球上消失。此时,美国崛起为全球性超级大国。它不仅控制了世界各大洋,还倚仗自己拥有核武器,在全球范围内横行霸道、漫天要价。因此,对苏联来说,除非自己能入侵德国并征服欧洲,否则保持同美国的权力制衡才是最好的结果。当时西方都在为这场可能发生的入侵战争做准备。与此同时,人们隐隐感觉到,毛泽东领导下的红色中国对于西方来说是另一种威胁。
再让我们退回到1980年的夏季,美国在一场为时七年的战争中被击败击败它的不是苏联,而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北越。当时,全世界都认为美国的影响力在逐渐消退,就连美国自己也这样认为。先是越战失利,而后又被逐出伊朗,那里的石油似乎已经不受美国控制,看起来更可能落入苏联之手。为了遏制苏联,美国与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结盟美国总统和中国国家主席在北京举行了一场默契十足的会谈。看起来似乎只有这两个国家联合起来才有可能遏制强大且不可一世的苏联。
20年后,也就是2000年夏季,苏联早已解体。中国官方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实际上却越来越像资本主义。北约继续向东欧扩展,触角甚至已经伸进前苏联的地盘。全世界都呈现出富庶太平的良好态势,世人也都知道,地缘政治的斗争已经让位于经济发展,成为了国际关系中的次要因素。为数不多的冲突也只是出现在一些局部地区,比如海地和科索沃。随后,也就是2001年9月11日,全世界的注意力都被当天在美国发生的事情所吸引。
在一定意义上,思考当今世界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时,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常识不一定行得通。世上不存在神奇的20年轮回,也不存在一种简单的力量来推动这种轮回。在历史上的某一特定时刻,那些看起来永恒不变、举足轻重的事情可能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生变化。时代更替,现在眼中的这个世界可能将在20年后(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变得面目全非,苏联的迅速垮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传统政治分析法的想象力严重匮乏,它把过眼云烟当作常态,却对全球范围内发生的重大而长期的转变视而不见。
如果生活在20世纪初,我们不可能预测上述重大历史事件。但这个世界上仍有一些事情能够被预测,而且有的已经被预料到了。例如,德国在1871年统一后,就不难看出这个地位极不稳定的强权(身陷法国和俄罗斯的包围之中)将可能重塑欧洲和全球体系。20世纪前50年的冲突大多是因德国在欧洲的地位问题而起。虽然不能预测那些战争的时间和地点,但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却被许多欧洲人预测到了。
这当中更难预测的一点就是战争的破坏程度,谁也没想到料到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会失去帝国宝座。但即便如此,也有一些人早就预计到那两场战争是灾难性的尤其是在炸药被发明之后。如果在预测的时候,将技术的进步与地缘政治一并考虑,那么欧洲的分崩离析并不意外。早在19世纪,人们就预测到美国和俄罗斯的崛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当时就预测到这两个国家日后的非凡地位。因此,站在20世纪的起点,只要凭借规律外加几分运气,就能预知这个世纪未来的总体轮廓。

21世纪:大国的起点or终点?

站在21世纪的起点,我们需要掌握本世纪的标志性事件,其重要性相当于德国统一对20世纪的影响。如今,欧洲帝国留下的断瓦残垣已经除尽,苏联也余威不在,只有一个超级大国依然屹立不倒,且愈发强大,这就是美国。毫无疑问,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大国一样,美国目前似乎把世界搅得乌烟瘴气,但我们千万不要被此乱象所蒙蔽。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在军事上,美国都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迄今无人能敌。当今,美国和激进伊斯兰分子之间的战争被炒得火热,但是就像一百年前那场美西战争一样,不久后这场战争将会被人们遗忘。
自南北战争以来,美国经济就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它从一个边缘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而且经济规模高于排在它后面四个国家的总和。军事上,它从一个无名小卒崛起为主宰全球的国家。政治上,它更是有意无意地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本书似乎是以美国为中心,从美国人的角度来展望世界的。也许本书真的有点臭美,但我的观点是,目前的世界的确是在围着美国转。
这不仅归因于美国国力的强大,还在于全球秩序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过去500年,欧洲一直在国际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欧洲帝国创建了人类历史上首个单一全球体系。通往欧洲的交通要塞就是北大西洋,谁控制了北大西洋,谁就控制了通往欧洲的咽喉,也就相当于控制了欧洲通往世界之路。全球政治的基本版图大致就是如此。
而后,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令人称奇的事情频频发生。太平洋与大西洋两岸的贸易达到同等规模,这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二战后,欧洲沦落为次要强权集团,全球贸易模式也悄然转变,北大西洋不再是影响全球形势的唯一关键因素。现在,谁能控制北大西洋和太平洋,谁就能够控制(如果它愿意的话)全球贸易体系,进而控制全球经济。在21世纪,毗邻这两个大洋的任何国家都拥有巨大的优势。
考虑到建造庞大海军的巨大花销以及在全球部署兵力的昂贵成本,毗邻北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国家将占尽先机,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海洋之国英国才能成为19世纪的全球霸主。如果这样看的话,北美已经取代欧洲成为全球中心,谁控制了北美,谁就能统治全球。至少在21世纪,这个国家会是美国。
美国自身的实力配合地缘政治的优势,使其成为21世纪的主角。这不仅没能得到其他国家的敬爱,还令它们感到恐惧。因此,21世纪的历史,尤其是前50年的历史将围绕两个敌对力量展开:其一是次要强权结盟以遏制美国的发展;其二就是美国先发制人,阻止这种结盟。
如果将21世纪看做是美国时代的开端(取代欧洲时代),那么序幕将由穆斯林拉开,他们试图重建伊斯兰帝国,昔日辉煌的伊斯兰帝国曾一度从大西洋扩至太平洋。毫无疑问,他们将在美国头上动土,以便将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拖进这场战争,并试图通过证明美国的软弱来刺激伊斯兰东山再起。作为回应,美国将会入侵伊斯兰国家,但它的目的不是赢得战争,它甚至搞不清楚胜利意味着什么,它的目的仅是分化伊斯兰世界,引发其内讧,以遏制伊斯兰帝国的崛起。
美国不需要赢得战争,只需要分化各国,使它们难以形成强有力的联盟与其抗衡。在一定意义上,21世纪将会发生一系列冲突,一方面一些次要强权试图结盟来控制美国,另一方面美国则运用军事力量打散联盟。与20世纪相比,21世纪的战争会更加频繁,但战争的破坏程度会更小,其原因在于技术的革新以及地缘政治的挑战。
就像我们所看到的,引领下个时代的变革通常都不可预测,21世纪前20年也不会例外。美国与伊斯兰的战争已经结束,但下一场冲突已经迫在眉睫。俄罗斯正在重塑其势力范围,这将不可避免地对美国形成挑战。俄罗斯将挺进西部的东欧平原,在这个过程中,它势必会与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下简称北约)相冲突,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波罗的海的三个小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世界其他地方也会在21世纪早期出现一些摩擦,但美俄之间的新冷战将成为美国与伊斯兰战争销声匿迹之后的主要冲突点。
俄罗斯将试图重振国力,美国不可避免地会予以阻止,但最后的输家还是俄罗斯。俄罗斯严重的国内问题、锐减的人口以及糟糕的基础设施将使其长期复兴计划成为南柯一梦,而且第二次冷战的结果也将与第一次一样,以俄罗斯的溃败而告终,尽管这次冷战在恐怖程度和所波及的地域范围上均逊于第一次。
许多人认为中国将成为美国的下一个挑战者,而非俄罗斯。对此我不敢苟同,原因有三:

第一,仔细看看中国地图就会发现,这是个在地理上极度孤立的国家。它北靠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南接喜马拉雅山和热带丛林,而其多数人口却集中在东部地区,这使其不能轻易扩张。
第二,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一直都不是海军大国,而建造一支海军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因为海军不但需要军舰,还需要训练士兵,创建适当的海军文化。
第三,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让美国不必对中国感到担心,那就是中国先天上就不稳定。每当这个国家对外开放时,沿海城市就变得越来越繁荣,而内陆大部分地区却处于贫困状态。这将诱发紧张、矛盾和不安,经济决策受制于政治因素,由此带来低效和腐败。这不是中国第一次对外开放,开放贸易衍生的动乱也不会就此结束,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出现毛泽东那样的政治人物来御外侮,均贫富,并开启新一轮的发展周期。
一些人认为,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趋势无疑会继续,我也相信中国的发展周期将在未来10年延续至下个阶段,但这个国家不但不是美国的挑战者,相反,是美国应该支持、拉拢、团结起来制衡俄罗斯的一股力量。中国现阶段的经济活力不会转化为长期的成就。
到21世纪中叶,其他一些国家将会崛起。这些国家目前还不是超级大国,但我认为它们在未来几十年会逐渐变得强大且富有侵略性。有三个国家尤其值得关注,其中首推日本。日本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最为脆弱。因为日本本土资源匮乏,它不得不高度依赖进口原材料。这个国家有军国主义历史,因此不会满足于一直扮演太平洋边缘小国的角色。日本的人口正在逐渐减少,情况日益严重,加上它对大规模引进移民深恶痛绝,因此日本必将被迫去他国寻找劳动力,日本的脆弱最终将促使其改变政策我曾经撰文对日本脆弱的经济进行了阐述,至今日本在这方面做得比我预计得好。
接下来就是土耳其,它目前是全球第17大经济体。历史上,每当一个大型伊斯兰帝国崛起时,它的统治者都是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在一战后陨落,致使现代土耳其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但在周边地区都动荡不定的情况下,如混乱不堪的巴尔干半岛、高加索地区以及南部的阿拉伯世界,土耳其却一直保持稳定的局势。随着土耳其国力不断增强目前在中亚地区已经拥有最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其影响力也必将扩大。
最后一个是波兰。自16世纪以来,这个国家就不再强大。但它一度强盛过,而且我认为它在未来也会再次成为超级大国。有两个原因使我做出这一论断:

首先就是德国的衰落。虽然目前德国的经济规模庞大且不断扩大,但不会给全球经济秩序带来革命性的转变。此外,德国的人口也将在未来50年锐减,这将进一步削弱其经济实力。
其次是随着俄罗斯从东部向波兰施压,德国不会打算与之发生第三次冲突。而美国将支持波兰,为其提供大规模经济和技术支持。战争将刺激经济发展(前提是不摧毁整个国家),而波兰将在对抗俄罗斯的结盟国家中,处于主导地位。

日本、土耳其和波兰这三个国家将面对一个充满自信的美国,这种自信程度甚至远超过苏联解体的时期,这将是一种极易引发冲突的状态。就像我们将在本书中看到的那样,这四个国家的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21世纪的历史,最终可能导致下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次大战将有别于以往战争中使用的武器今天只有在科幻小说中才能看到。就像我试图描述的那样,在新世纪初崭露头角的国家将在21世纪中期成为冲突的根源。
就像二战那样,这次大战也将会使科技突飞猛进,而其中一些科技进步至关重要。全世界都将聚焦于寻找可以替代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的新能源,理由不言自明。理论上,太阳能是地球上最高效的能量来源,但太阳能需要大量接收器,这些接收器占用大量地表面积,而且会对环境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更不用说还要受日夜更替的周期循环的影响。太空发电技术在未来的世界大战开打之前已进行研发,但战争会促使此项技术从概念变为现实,从太空中以微波辐射的形式把电力传回地球。这种新能源将搭上政府的太空军事科技的便车,免费得到传送,像当年铁轨的铺设和因特网的研发一样,它将由政府买单,而这也将全面促进经济繁荣。
但所有这一切都将基于21世纪的一项最重要的事实:人口膨胀时代的结束。到2050年,先进工业化国家的人口数量将以惊人的速度减少;而到2100年,即便是目前最不发达国家的出生率都会保持稳定,不再增长。自1750年以来,整个全球体系是建立在人口持续膨胀的预期之上的,一直以来,人们都期待有更多的工人、消费者和军人。然而,在21世纪,这些都不再是事实。全球生产体系将发生转变,这迫使世界更加依赖技术,尤其是能替代人工的机器人以及密集的基因研究(这样做更多是为了延长人类的生育年龄而非寿命)。
全球人口锐减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显而易见。到本世纪中叶,先进工业化国家将出现大量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如今,发达国家想方设法驱逐与排斥移民,但在未来50年里,这些国家会绞尽脑汁吸引移民入境,甚至愿意花钱让外国人移居本国。美国就是其中之一,为了争取越来越少的移民,它将积极展开竞争,吸引墨西哥人移民美国这个转变颇具讽刺意味,但又不可避免。
这些转变将引发21世纪最终的危机。墨西哥目前是全球第15大经济体,随着欧洲的逐渐衰落,墨西哥将和土耳其一样,全球排名会迅速上升,到本世纪末,它将成为全球经济强国之一。在美国的鼓励下,许多墨西哥人将纷纷北上,涌入美国,在那些曾经隶属于墨西哥的美国地区(也就是19世纪美国从墨西哥割走的土地),人口平衡的状态将会被迅速打破,直至墨西哥人成为这个地区的主流人口。
上述社会现实将被墨西哥政府看做是一洗国耻的机遇。我预计到2080年,美国将与日益强大和自信的墨西哥之间会爆发一场大规模冲突。对美国来说,这场冲突可能会产生不可预知的结果,而且不大可能会在2100年结束。
我所说的大部分事情看起来都很难理解。的确,在2009年很难想象21世纪的时局将在土耳其和波兰的不断强大以及美墨冲突中达到高潮,但回到本章开头,当我描述世人如何以20年轮回这一所谓的规律来看待整个20世纪的变迁时,你可以体会到我的言下之意:用常识来预测未来无疑是错误的。
很显然,一件事情预测得越具体,其可信性就越低。预知未来一个世纪的精确细节是不可能的,何况我那时已长眠地下,对自己犯的错误一无所知,但我的信念是,我们实际上至少可以预测未来的大致轮廓,而且,不管包含多少臆测成分,都会试图给出一些解释。这就是本书的主旨所在。

未来100年:美国的时代

在我深入分析世界战争、人口趋势或技术革新的任何细节之前,很有必要先阐述一下我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即我是如何预测未来的。我的目的不是让你看重我预测的2050年所发生战争的细节,而是我所预测的其他的一些东西,比如未来战争的作战方式、美国中心论、其他国家对美国形成挑战的可能性等。任何事情都需要合理的理由,美墨之间发生冲突甚至爆发战争可能会让许多理性的人感到不可思议,但我非常愿意证明我的观点,并且阐述这些观点从何而来。
我曾经说过,理性的人不可能预知未来。新左派有句老话叫实事求是,放胆追求(Be
Practical,Demand the Impossible),现在应改为实事求是,大胆预测(Be Practical,Expect the Impossible)。这个观点是我研究方法的核心。从另一个更本质的角度来说,这可以被称做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并不是国际关系另一个狂妄自大的代名词。它是一种预测未来的思维方法。经济学家经常谈到那只看不见的手,在这只看不见的手中,人们追求自我利益的短期活动带来亚当斯密所说的国民财富。地缘政治学将这一概念应用于国家以及其他国际事件的参与者的行为上。根据这种观点,各个国家及其领导人短期内对本国利益的追求,即使不能带来国民财富,至少也会预测到可能会发生的事件,从而产生预知未来国际形势的能力。
地缘政治学和经济学都假设参与方是理性的,至少知道他们的短期利益所在。作为一个理性角色,现实提供给他们的选择很有限。另外假设,从总体上看,个人和国家都会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即使达不到完美,也不会随机做出选择。这就像下象棋,从表面上看,似乎每一个博弈者第一步都有20种选择,但事实上,可选的棋路要少很多,因为大多数选择都非常糟糕,会很快被击败。象棋下得越好,你就会越发清楚自己的选择,而棋路也就越少。棋手的棋艺越高,就越容易预测他的下一步棋。大师级的选手都有绝对精细的打算,直到拿出杀手锏。
国家也是一样,一个拥有上百万甚至上亿人口的国家也要受现实的约束。人民所选择的领导人如果失去了理性,就起不到领导作用。能从千千万万的民众中脱颖而出,爬到万人之上的高位,绝非等闲之辈。领导人都知道自己下一步的大大体方向,并据此开展行动,因此,即使他们的计划并不完美,至少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偶尔有一些领导人会做出意料之外的成功举动,但绝大多数仅仅是执行必须的理性步骤。当一位领导人实施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他们也会如此行事。如果领导人逝世或换届,新任的领导人更可能是萧规曹随,而非另辟蹊径。
我并不是说政治领导人就是天才、学者或者绅士淑女。很简单,政治领导人都深谙领导之道,否则他们不会走到这一步。各个国家都乐于贬低他们的政治领导人,的确,领导人也会犯错,但仔细研究你会发现,他们很少犯低级错误。在大多数情况下,错误的政治决定都来源于外部大环境。我们都希望自己所支持的候选人永远不会犯错,但这很难。因此,就像经济学不会过分看重单个商人,地缘政治学也不会太在意个人领袖。政治领袖和商人都是参与博弈的玩家,知道如何依规距行事,但他们都没有打破行规的金科玉律。
因此,政治家几乎不可能自行其事,大环境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公共政策也只是对现实的反映。只有在有限的选择范围内,政治抉择才起到一些作用。但是,即便是冰岛历史上最杰出的领导人,也不会试图将这个国家打造成为一个世界级大国;同样,罗马帝国在鼎盛时期,即便是最愚蠢的皇帝也不会自挖墙角,削弱罗马帝国的根本实力。地缘政治学不涉及事情的对错,不涉及领导人的品行,也不辩论外交政策,它只涉及制约国家和人类的客观力量,这种力量迫使人们以特定的模式行事。
无心插柳柳成荫,接受这个观点是理解经济学的关键。人们依计划行事,可结果总是不如愿。地缘政治学也是如此。当罗马的村庄在公元前7世纪开始扩张时,就蓄意在500年后征服地中海,这种说法完全值得怀疑。但当时的罗马居民第一次向附近的村落发起攻击时,其实就已经开启了这项进程,这项进程不但受到当时现实的约束,还充满了不可预知的结果。罗马帝国不是刻意设计出来的,但也绝非巧合。
正因为如此,地缘政治学假设一切都不是预先设定的。这意味着人们想要做的事情和他们希望达到的目的,以及最终的实际结果并不一致。国家元首和政治领导人都在追求他们最直接的目的,但也要受到现实的约束,就像棋手受到棋盘、棋子以及规则的约束一样。有时,政治领导人的行动会提升国家实力;有时,也会将自己的国家带入万劫不复之地,他们很少能在最初就预料到最终的惨痛结果。
地缘政治学有两个假设:

首先,它假设人类会融入比家庭更大的组织,这样,人类就必须参与政治活动;同时,人类对出生地的人、事、物,对自己的部落、城市与国家产生一种自然的忠诚感。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国民身份有很重要的意义。地缘政治学教导人们,国际关系是人类生活中的关键部分,这也就意味着战争是家常便饭。
其次,地缘政治学认为一个国家的特征以及国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其地理位置。地缘这个词含义广泛,它不仅包括一个地方的自然特征,还包括一个地方对其居民以及社会的影响。在远古时代,斯巴达和雅典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内陆城市,一个是海洋帝国。雅典非常繁荣和国际化,而斯巴达则贫穷闭塞。两者在文化和政治上都存在差异。

如果你理解了上述两个假设,就能够想到由自然纽带连结在一起,并以特定方式行事的大量人口会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美国之所以是美国,是因为它有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同理,日本、土耳其和墨西哥也是如此。当你深入了解铸就这些国家的各种力量时,你可以看到,它们的选择实在太有限。
21世纪将和其他已经逝去的时代一样,有战争,有贫穷,有胜利,有失败,也会有灾难和好运。人们将一如既往地工作、赚钱、恋爱、生子,直到最后入土为安。只有一件事情没有周期循环,那就是恒久不变的人类环境,但21世纪将在两个方面上格外不同:它将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也将见证一个全新的世界大国主宰全球。这种情况非常特殊。
我们目前处于以美国为中心的时代。为了理解这一时代,我们必须了解美国,其原因不仅在于美国的强大,更在于美国的文化无孔不入,影响全球。就像英法两国在鼎盛时期,其文化也会主宰全球那样,美国文化也将如此,它的年轻和野蛮将影响这个世界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因此,研究21世纪实际上就意味着研究美国。
如果我只能对21世纪下一个论断,那就是:欧洲时代已经终结,北美时代已经到来,而在未来一百年,北美将由美国主导。21世纪将围绕美国展开。这并不能保证美国必然是一个公正和道德的政权,也不能说明美国文明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但却意味着美国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是21世纪的历史。
第2章 势不两立 美国与伊斯兰圣战者的战争
当美国习惯性地用胡萝卜加大棒压制对手,让其他国家敢怒不敢言时,伊斯兰圣战者就如挥之不去的梦魇,让美国丝毫不敢松懈。无论是冷战的结束还是南斯拉夫的解体,既有格局的打破使得伊斯兰运动更加活跃。911的发生更是将美国拖入伊斯兰世界的泥淖,使得两者更加势不两立。面对新世纪ISIS 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死灰复燃,未来美国又将如何应对?

美国时代始于1991年12月,当时,苏联一夜之间轰然倒塌,美国也就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强国。但21世纪的历史真正开始于在此10年之后的2001年9月11日,也就是数架飞机撞击美国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的那一刻。这是美国时代面临的第一个真正的考验。美国是否真正已经赢得了这场与伊斯兰圣战者的战争尚且存在争议,但毫无疑问,它已经实现了自身的战略目标,还有一点也非常明显:这场战争和其他所有战争一样,正慢慢走向终结。
人们都预测这是一场持久战,甚至有观点认为,美国和穆斯林之间的战争将持续一个世纪。但是,就像通常所见到的那样,那些看似会永远持续下去的事情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转瞬即逝的插曲。回想一下我们之前所使用的20年周期分析法:冲突可能会持续下去,但美国面对的不再是战略性的挑战。基地组织未能实现目标,并不意味着美国已经赢得战争,但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看,美国能击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这已经足够了。21世纪伊始,美国就赢得了开门红,但这个成功从表面看来不但像失败,更像是一场深深的政治和道德尴尬。
基地组织2001年袭击美国,其目的不在于对这个国家发动一次攻击,而是想证明美国的软弱和自己的强盛。基地组织相信,揭露美国的弱点会削弱埃及、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以及印度尼西亚等亲美的伊斯兰国家的实力。基地组织想要颠覆这些国家的政府,因为它知道,只有控制一个比阿富汗强大的国家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在他们看来,阿富汗与世隔绝且过于弱小,只能作为一个临时基地。

点燃火药桶的南斯拉夫

很明显,苏联的解体给国际体系带来了巨大影响,其中一个影响尤其让人意外。势力相当的美苏两大强国实质上已经稳定了整个国际体系。这种情况在苏联的边境线上表现得尤为显著,当时,边境线两边的国家都为战争做好了准备,例如,被冷战冰封的欧洲。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引发战争,因此,苏联和美国都极力遏制出现这种情况。事实上,冷战最有趣的一点就是美苏双方相互遏制,但都不会诉诸武力,苏联既没有袭击德国,美国也没有入侵波斯湾。最重要的是,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核战浩劫。
仔细审视过去20年非常必要,这20年是此后100年世界历史形成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我将在这一章花费更多精力探讨过去,而非展望未来。苏联的解体犹如在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中,一方突然变弱松开了绳子,没有放手的一方虽然获胜,但也失去了平衡,因此,这种胜利掺杂着巨大的困惑和矛盾。此前被双方锁定的缆绳突然松弛下来,并且开始以无法预测的方式运行,这在两大集团的边界上显得尤为真实。
一些变革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的。德国统一,波罗的海沿岸国家重获自由,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摆脱了苏联统治。捷克斯洛伐克则一分为二,在原来的基础上分裂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其他变革则要血腥得多,罗马尼亚经历了喧嚣的国内革命,南斯拉夫则四分五裂。
事实上,在所有与苏联接壤的国家中,南斯拉夫是人为拼凑痕迹最严重的国家。它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而是由不同民族、种族和宗教交织而成,矛盾重重。一战的获胜者在理论上认为,为了避免巴尔干再次发生战争,应该创建一个统一实体,使所有分裂的部分组合成一个单一国家。这是个有趣的理论。但南斯拉夫是一系列僵化、陈腐的国家的集合体,那些由远古征服者留下来的、充满历史积淀的小国仍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身份认同。
历史上,巴尔干半岛一直是欧洲的火药桶。这里是罗马通往欧洲的必经之路,也是土耳其进入欧洲的中转站。第一次世界大战始于巴尔干,每个征服者都留下了自己的民族和宗教,彼此之间互相仇视、充满敌意;每个战争集团都对这里其他的民族和宗教实施了大规模惨无人道的暴行,而受此虐待的民族和宗教又都将仇恨铭记于心,就好像这些事情刚发生在昨天。遗忘和原谅在这个地区根本不存在。
南斯拉夫在二战中分裂,克罗地亚站在了德国一边,而塞尔维亚则成为同盟国的一员。战争结束后,二者被共产党联盟领导下的铁托统一。南斯拉夫也信奉马克思主义,但却反对苏联,它不想成为苏联的卫星国,这就在实质上采取了与美国合作的政策。夹在北约和华约之间的南斯拉夫组成了一个单一国家,但极不稳固。
1991年,当这个角力场瓦解之后,南斯拉夫分崩离析,犹如一个政治断层引发了一场大规模地震。这个古老并且被冻结已久的民族突然发现自己重新获得了行动自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黑山、波黑、马其顿以及斯洛文尼亚等一战前从未听说过的国家突然冒了出来。在这些国家内部,从邻国移民来的其他少数民族也活跃起来,纷纷要求独立。所有曾经受过苦难的地方都成为一团散沙,而这一时期将成为21世纪早期世界局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斯拉夫战争以前一直被误认为是一个简单的局部现象,一次独特的事件,但事实上远非如此。它是对苏联解体做出的最早也是最轰动的反应,此前被压抑了55年之久的激情突然被重新点燃,固定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它可能,甚至一定是全球体系转变带来的一个地区现象。
除此之外,南斯拉夫战争也绝非一个单一现象,它只不过是第一个断层印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北部群山以北方向的延伸线引发的结果。南斯拉夫战争拉开了由苏联解体引发的更大动荡的序幕。

冷战结束,伊斯兰世界动荡开始?

美苏冲突的区域横跨苏联外围区域。冷战结束时,苏联的边境有三个不同的地段:从挪威一直延伸至德国捷克边境的欧洲段,从阿留申群岛经过日本直到中国的亚洲段,以及从阿富汗北部一直延伸到南斯拉夫的地段。苏联解体对第三个地段的影响最大。南斯拉夫率先解体,这种混乱状态逐渐蔓延至整个地段,甚至殃及一些不与之相邻的国家。
从南斯拉夫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广大区域在很大程度上被卷入冷战。虽然冷战期间,有些地区也发生了一些区域冲突,比如伊朗从原来的亲美立场转变为同时反美和反苏、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及两伊战争,但该地区却因冷战以一种奇怪的方式维持着自身的稳定。不管这里发生过多少国内冲突,但从未完全爆发,也未升级为全球的热战。
随着苏联解体,这个地区的稳定态势不复存在。这片从南斯拉夫延伸至阿富汗,向南深入阿拉伯半岛的区域是全球三大穆斯林主要聚居区之一,其他两个聚居区是北非和东南亚。这一区域面积广大,国家众多,而且民族分歧非常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它不是一个单一地区,但我们将其看做单一地区,因为这里是苏联包围圈的南线。
冷战的分界线从这里直接穿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哈萨克斯坦等国都是穆斯林占主导地位的前苏联加盟国,后来都在前苏联解体后建立了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也有一些穆斯林地区,比如车臣。
上述整个区域历来就极不稳定。穿过这一区域需要历尽周折,它也是从亚历山大港到英国的征服者们的贸易和入侵路线。这个地方一直是地缘政治的一个火花点,但直到冷战结束,这个火药桶才真正被点燃。苏联解体后,它的6个加盟共和国突然宣布独立。南部的阿拉伯世界不是失去了靠山(伊拉克和叙利亚),就是失去了敌人(沙特和其他波斯湾国家)。印度也失去靠山,而巴基斯坦则感觉到从印度的威胁中解放了出来至少是暂时的解放。整个国际关系体系被扔到九霄云外,任何极其微小的稳定状态都会被破坏。
1992年,苏联从高加索和中亚地区撤军,犹如退潮。许多已经遭受了一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奴役的国家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它们没有自治的传统,甚至在一定意义上也没有功能齐全的经济体系。与此同时,美国对该地区的兴趣也日趋减小。在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Operation Desert Storm)结束后,美国认为阿富汗这类国家似乎作用不大。冷战已经结束,再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对美国构成战略威胁,之前美苏激烈争夺的地区已经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发展了。
详细描述这个地区(尤其是阿富汗)是如何陷入混乱状态已经不再重要,因为它不像南斯拉夫发生的频繁战端那样具有借鉴意义。但可以被总结为如下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苏联解体,美国帮助阿富汗创建了一支能够抵抗苏联的力量,而在苏联解体后,这些力量反过来又将矛头对准了美国。这些经过秘密训练并且熟知美国情报机构运作过程的人员发动了一系列反美的行动,而这些行动终在2001年9月11日达到高潮。美国以入侵行动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应,首先是阿富汗,而后是伊拉克,很快,这个地区就变得面目全非。
就像二战后苏联遇到的情况一样,美国将伊斯兰圣战主义者作为打击目标,不得不应付自己亲手培育出来的怪物。但这还是一个比较次要的问题,更加严峻的两难处境在于,苏联解体打破了能在某种程度上维持该地区秩序的国际体系。不管有没有基地组织,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及其南部的穆斯林国家都将变得动荡不安,就像南斯拉夫一样,这种动荡不安必将以某种方式将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拉进泥潭。这是一场完美风暴。从奥地利边境到印度克什米尔的广大地区都动荡不安,美国试图使它们处于可控状态,但结果很难预料。
这一问题还有另一方面值得关注,尤其是考虑到将在下一章探讨的人口趋势问题。穆斯林世界内部存在巨大的不稳定性。在人口趋势变化的推动下,伊斯兰传统人士对改变习俗(尤其是关于妇女地位的问题)的抵制,是该地区不稳定性背后的重要推动力。穆斯林传统人士和世俗主义者之间的斗争破坏了这个地区的社会安定,而美国则对日益增长的世俗化情绪负有责任。这像是对该地区状况的肤浅解读,但就像我们将看到的,这比第一眼看到的表面现象有更深、更广的意义。家庭结构的改变,对这种改变的抵制以及911事件,三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更广泛意义上的地缘政治观点来看,911事件终结了从冷战结束到下一个时代(美国伊斯兰圣战者战争)开始前的真空期。如果我们将胜利定义为重新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或伊斯兰帝国的话,那么伊斯兰圣战者根本不可能获得成功。伊斯兰世界难以克服极为严重的内部分歧,而强大的美国又不可能被轻易击败,如此混乱的局面永远也不可能使得伊斯兰圣战者获胜。
事实上,这场战争是大国角力场转移造成的,它不会持续太久,只是暂时爆发的区域冲突。伊斯兰世界的种族和宗教分歧意味着,即使美国不能继续控制这个地区,伊斯兰世界也不会出现一个稳定的政权。伊斯兰世界的分化和动荡已经持续超过一千年,很难立即变得团结。而且,即使美国在这个地方被打败,也不会削弱它统治全球的基本国力。一如越南战争,它仅仅是过眼云烟。
同时,美国和伊斯兰圣战者之间的冲突似乎又是如此激烈和势不可挡,因此,很难想象这场战争将草草收场。一些言辞谨慎的人都认为这场冲突将支配整个世界,但从本书此前阐述的20年周期的观点来看,到2020年,美国和伊斯兰圣战者之间的冲突依然主导世界走势的可能性非常小。事实上,目前正发生在伊斯兰世界的事件最终将无足轻重。如果美国能继续保持国力的上升趋势,那么到2020年,美国要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挑战。

伊斯兰世界打乱了美国的世界大棋局

美国的活力还包括另一个我们必须阐述的元素:促成美国外交政策的总体战略。美国对911事件的反应看起来一团糟,而且很随意,但实际上,这都是按计划行事。如果一个人能出来盘点全局的话,那么美国这些看起来随意的行动实际上都颇有深意。
美国还没有在心理上为911以及后来发生的事情做好准备。不管是否准备好,这场地震都已爆发,而美国则以适合其总体战略的方式给予了积极回应。从巴尔干半岛到伊拉克,美国都自动对当地局势做出了回应,而它似乎没有仔细审视自己正在做什么或者这么做的原因。美国就好像是在自动领航仪上进行操作,不论是克林顿总统,还是布什总统,他们都一直在运作这种模式。
政策结束之时,就是总体战略开启之日。设想,假如富兰克林罗斯福没有在1940年参选第三任总统,那么日本和德国的做法就会有所不同吗?美国会容忍日本统治西太平洋吗?会接受英国战败以及英国军舰落入德国之手吗?战争的细节可能会不同,但很难想象美国不会参战,或者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或者这场由美国总体战略决定的冲突的大体轮廓出现改变。
冷战期间,除了遏制苏联之外,美国还可能存在其他总体战略吗?首先,美国不可能入侵东欧,因为苏联军事力量非常雄厚;其次,美国也不可能允许苏联占领西欧,因为如果苏联占领西欧的工厂,其国力将在长期内超越美国。因此,遏制苏联不是随机性的选择,而是美国能对苏联所作的唯一反应。
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总体战略,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都能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立陶宛的目标是摆脱外国的干涉(尤其是俄罗斯)和占领从而恢复自由,但其经济、人口以及地理状况决定了它不可能永久性地实现目标,只会偶尔达成心愿。西班牙的战略目标以16世纪自身的经济地位为后盾,但却受到军事实力的限制。与世界上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美国已经实现大多数的战略目标(我将在后面对此进行阐述)。美国的经济和社会都上足马力向这一总体战略目标挺进。
一个国家的总体战略已经根植于它的DNA中,而且看起来十分自然,以至于政治家和将军们都没有特别留意到它,只是在潜意识的逻辑中深受总体战略的影响。但从地缘政治或者宏观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总体战略和逻辑都把这个国家的领导人推到了风口浪尖。
总体战略并不总是与战争相关,它涉及到能提升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所有进程。但对于美国来说,它的总体战略可能比其他国家更多地涉及到战争,以及战争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美国有史以来就是一个好战的国家。
自宣布独立后,美国有10%的时间都处于战争时期。这个数据还只是包括了一些主要战争,如1812年美英战争、美墨战争、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以及越南战争,并未囊括美西战争以及沙漠风暴这类小规模的冲突或军事行动。整个20世纪,美国有15%的时间都在打仗;在20世纪后50年,这一比例升至22%;而21世纪以来,美国更是不断卷入各种战争。战争是美国历史的核心,它的频率正在不断增大。战争渗透进美国文化,并且深植于美国的地缘政治之中。因此,我们必须明确理解其目的。
美国诞生于战火之中,而且还在以更快的步伐进行战斗。挪威的总体战略可能更多的是关于经济而非战争,但美国的战略目标及其总体战略都涉及战争,这主要是出于恐惧。其实,许多国家也是如此。罗马并没有打算征服世界,它只是想保护自己,而正是在保护自己的过程中,罗马逐渐成为一个帝国。可能最让美国满意的地方在于自己不会被英国击败,就像1812年的那次战争一样。不过,每当一种恐惧消失之后,美国又会产生新的弱点和新的恐惧。每个国家都会受到一种恐惧感的驱使,那就是害怕失去现有的东西。下面,我们就这点来探讨下面的内容。
美国有五个地缘政治目标来推动其总体战略。从下文中你可以发现,其重要性、野心和困难程度都在递增。

美国军队称雄北美大陆

如果美国依旧是一个坐落在海岸和群山之间、由互不相关的各州组成的国家,那么它绝不可能生存下来。它不但需要统一,而且还需要将国土延伸至阿勒格尼山脉和落基山脉之间的广大区域。这不但给美国提供了战略纵深(指作战部队由边界至中心可做战略性运动的地域空间,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的重要因素。译者注),而且还赐给了美国全球最肥沃的土地。更重要的是,这使美国拥有可通航河流的优越地理位置。这条河流把美国的过剩农产品运送到全球市场,并因此创造了一个商业农场主(businessmen-farmers)阶级,这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1803年买进路易斯安那使美国在名义上拥有了这块土地的所有权,然而,直到1984年的新奥尔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领导的军队击败了英国〕,美国才拥有了这片土地的实际控制权,因为新奥尔良是当时整个河流体系中的一个盲点。如果说约克镇战役造就了美国,那么新奥尔良战争则为美国经济打下了基础。而对这一切提供安全保障的是新奥尔良以西几百英里远的圣哈辛托。墨西哥军队在那里被击败,而且可能永远不会再对密西西比河流域形成威胁。墨西哥军队的战败并非必然。那时,墨西哥在许多方面都比美国更加发达和强大,它的战败使得美国军队成为北美洲的统治力量,也使这个大陆成为了美国这个富饶辽阔且无人匹敌的国家的囊中之物。

绞尽心思做西半球的老大

在北美洲的地位得到保障之后,拉丁美洲便成为唯一紧迫的威胁。事实上,南北美洲都是岛,没有实际相连,大规模军队不可能跨过巴拿马和中美洲。将南美洲统一为一个实体还是很遥远的事情。看看南美洲的地形图,除却无法通行的地带,它看起来就是这样的:
因此,南美洲不可能出现横跨大陆的力量:美洲大陆被一分为二。也正因如此,南美洲不可能出现一个威胁美国的本土力量。
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于欧洲国家在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域的海军基地,以及墨西哥的陆上力量。这也就是门罗主义(1823年12月2日,美国第5届总统J.门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称门罗主义,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译者注)的核心。很久以前,阻止欧洲在上述区域建立基地就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事实上,直到二战前,这一任务还没有完成。1940年之前,英国海军遍布美国东海岸,但在这一年后,美国以向英国租借驱逐舰和其他装备为条件从英国手中换来这些基地的使用权。至此,在拉丁美洲,唯一能让美国担心的就是其他国家建立的军事基地。

用强大的海军为美国打造金钟罩

1812年,英国海军驶入美国的切萨皮克湾,并火烧华盛顿。整个19世纪,美国都害怕英国会对北大西洋实施高压政策来关闭自己的海洋通道,围困自己。这种恐惧并非杞人忧天,实际上英国不止一次考虑过这种做法。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这也是美国从美西战争到冷战期间对古巴心存成见的根源。
在19世纪末确保西半球的安全之后,美国又转移兴趣,致力于控制能够抵达美国海岸线的航道,使其免受外国海军力量的侵扰。美国首先保证了它的太平洋航道的安全。在南北战争中,美国得到了阿拉斯加,而后在1898年取得夏威夷。通过掌控补给舰的停泊地点,这两步行动消除了任何敌方舰队从美国西岸接近其陆地而造成的威胁。美国又借用二战中英国的弱点控制了大西洋,将英国从美国近海岸驱逐出去。到二战结束时,美国创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海军,甚至连英国海军都不能在没有得到美国允许的前提下在大西洋实施行动。这使得美国能够有效地避免外敌的入侵。

紧掐世界咽喉的海洋霸主

美国在二战中崛起,它不但有全球最大的海军力量,而且其海军基地遍布世界各地,这一事实改变了世界的运行方式。就像我在上文中提到的,在海洋中航行的任何船只(无论军用还是商用,从波斯湾到中国南海),美国海军都不会对其进行直接监控,但可以选择监视、拦截或击沉对方。自二战结束后,与美国的制海权相比,全世界现存海军力量的总和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这强化了全球最重要的一个地缘政治现实:美国控制了全部海洋。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这一点。对全球海洋的控制不但是美国安全的基石,也成为美国左右国际体系能力的基础。如果美国不允许,任何人在海洋上都寸步难行。因此,保持对全球海洋的控制成为美国唯一重要的地缘政治目标。

胡萝卜加大棒压制潜在对手

在完成统治全球海洋这一前所未有的伟业之后,美国当然想保持这种优势。要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阻止其他国家建造海军,而这又可以通过确定没有任何国家存在建造海军的动机或者拥有建造海军的资源来实施。美国的策略之一是胡萝卜政策,这项政策确保每个国家都可以在没有海军的前提下有权使用海洋。另一项政策是大棒政策,其宗旨是以陆地对抗来束缚潜在敌手,迫使他们将大部分军费花在陆军和坦克上,而只有很少一部分用在海军方面。
冷战中,美国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崛起:不断膨胀的利益和坚定不移的策略。不断膨胀的利益在于破坏任何亚欧大陆国家的陆上安全,从而使它们不能分出资源来建造海军。既然亚欧大陆已经不存在单一国家的威胁,美国就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地区性的大国的崛起上,这些国家所形成的区域安全程度可能足以使它们开启自身的海洋势力。因此,美国致力于创建一系列不断变换的联盟,试图束缚任何潜在的地区性大国。
美国必须准备好对整个亚欧大陆进行常规或突发干预。苏联解体后,美国确实参与了一系列旨在维持区域平衡、阻止地区性大国崛起的行动。第一个重大干预发生在科威特,美国通过干预科威特战争击溃了伊拉克的野心。当时,苏联虽然已经解体但其影响力还未彻底消除。第二次干预是在南斯拉夫,目的是阻止塞尔维亚控制巴尔干半岛。第三次的一系列干预行动是在伊斯兰世界,目的是遏制基地组织(或其他任何人)创建一个牢固的伊斯兰帝国的欲望。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干预都是这一系列行动中的一部分。
相对于美国的总体战略来说,这些干预都显得微不足道。在伊拉克,美国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也仅仅使用了不到20万军队,而阵亡士兵更是不到5 000人。这大约是越南战争中伤亡数量的6%~8%,更只占二战伤亡数量的1%左右。对于一个人口超过2.5亿的大国来说,这点损失真的不算什么。美国过分夸大小规模干预的倾向起源于其早期历史。
上述内容使我们理解了美国对伊斯兰极端恐怖主义袭击的回应,以及许多其他事件的来龙去脉。在实现战略目标之后,美国还有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阻止亚欧大陆上崛起任何可能对美国利益造成威胁的大国。不过,就像下文将阐述的那样,还存在一个矛盾,美国实施这些干预的目的永远都不是为了获得什么(抛开政治辞令的粉饰),而是为了阻止。美国想要阻止,甚至破坏某些可能会崛起的另一个强国的地区稳定性。这也就解释了美国对伊斯兰恐怖袭击所作的回应,它想阻止一个幅员辽阔、实力雄厚的伊斯兰国家的出现。
美国对亚欧大陆的和平丝毫没有兴趣,那只不过是政治辞令。美国也没有兴趣在一夜之间赢得一场战争,就像越南和朝鲜战争。美国在这两场战争中的目的就是阻止一个国家的崛起或破坏这个地区的稳定性,而非强加一种秩序。即使美国彻底战败,但如果是在合适的时候发生,这也是可以接受的结果。不过,动用最少的力量(当绝对需要时)来维持亚欧大陆的力量平衡现在是,以后也仍然是美国21世纪对外政策的驱动力。未来将有无数个科索沃和伊拉克在未知的地方和未知的时间出现。对于美国而言,将稳定巴尔干和中东当作自身的首要目标是非常不明智的。但是,既然美国的首要目的可能仅仅是遏制或破坏塞尔维亚及基地组织的稳定性,那它的干预行动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选择。在这些地区,似乎永远不会有任何接近解决办法的东西出现,也永远不会有足够的力量来决定胜负。

对全球公敌敢怒不敢言

现在,国际体系已经严重失衡。美国如此强大,以至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几乎不可能控制其行为。国际体系的自然趋势是走向均衡。在一个失衡的世界中,弱小国家都面临来自强大国家的威胁。因此,它们倾向于与其他国家结盟,以致能在力量上与强国相抗衡。越战败北之后,美国与中国结盟以遏制看起来正在变得极其强大的苏联。
在21世纪创建一个联盟来遏制美国将是一件极度困难的事情。弱小国家会发现,与美国共处而不是加入反美联盟将会更容易创建一个团结一心的联盟并非易事,而且,一旦这个联盟分崩离析(通常情况都是这样),美国可能就不会那么宽宏大量了。
结果,我们看到了以下这种矛盾:一方面,各国都对美国深感愤怒和恐惧,但另一方面,每个国家仍试图寻求一种与美国和睦相处的方法。这种失衡状态将主导21世纪,各国将费尽全力来遏制美国的发展。21世纪危机重重,尤其是那些美国之外的国家。
地缘政治学中有一个核心衡量指标:误差幅度。它预测一个国家能够犯错误的空间有多大。误差幅度包含两部分内容:一个国家所犯错误的类型以及这个国家的国力。一些国家的误差幅度非常小。这类国家很容易被外交政策中的细枝末节所困扰。它们意识到,即便非常小的失误也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因为它们的国土面积狭小,而且所处的地理位置很特殊。与此相反,爱尔兰却拥有很大的误差幅度。它的国土面积虽然也很小,但周围空间广阔。
美国拥有的误差幅度非常大。它在北美非常安全,而且国力十分强大。因此,美国倾向于在全球以随意的方式炫耀其实力。美国并不笨,只是不需要那么谨慎事实上,太过谨慎经常会降低效率,就像一个银行家准备发放不良贷款,是因为他希望自己能放长线,钓大鱼。在其他国家看来,美国的政策常常很鲁莽,而且后果可能十分严重,甚至是灾难性的。但美国却一切照旧,进行得轰轰烈烈。
这种情况在越南出现过,现在,这一幕又在伊拉克重新上演。在美国历史上,这些冲突都只不过是一些个别片段,几乎没有任何持续性的影响除了对越南人和伊拉克人自己。美国仍是一个年轻和野蛮的国家。它很容易变得情绪化,并且缺乏一种用历史观点去看待问题的意识。实际上,这也提升了美国的国力,因为可以通过提供情感资源来使它克服逆境。美国经常采取过激行动,那些在某一时刻看似是巨大灾难的事件却能激发美国去果断地解决问题。一个崛起中的国家会采取过激行动,一个成熟的国家会寻求平衡,而一个衰退的国家则会失去恢复平衡的能力。
美国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作为统治全球的大国,它甚至只是个新生儿。就像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青少年,它会对一些事产生过激的情绪,而这些事会在几年之后被忘得一干二净。黎巴嫩、巴拿马、科威特、海地、索马里、波斯尼亚以及科索沃等一些国家在当时看起来都格外重要,甚至具有决定性影响。但现实是,在美国,很少有人记得这几个国家,即便记得,他们也不能清楚地解释当初自己到底为什么卷入那些冲突。美国常常因一时的冲动过快地消耗了自己的实力。
反过来看,上述现象的关键在于,那些国家的人民都清楚地记得他们与美国之间的各种纠葛。在美国看来如过眼烟云的事却是其他国家历史上的决定性时刻。这里我们发现了21世纪的第一个,也是最关键的一个不对称现象。美国在全世界都有自己的利益目标,它将自己置于大量的全球冲突之中,任何其他国家的参与都不甚重要。不过,对于那些作为美国利益目标的国家来说,任何干预都是一次大变革。通常,这些利益目标国在面对美国的行动时都显得很无助,而且这种无助会逐渐演变成愤怒,即便冲突并不激烈。当作为公敌的美国刀枪不入而又冷漠无情的时候,这种愤怒就会不断膨胀。21世纪历史将呈现出两种面貌,一方面,美国对自己的行动结果漠不关心;另一方面,全球其他国家都对美国进行抵制并心怀怨愤。

美国与穆斯林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随着美国伊斯兰圣战者战争的逐步终结,美国对抗伊斯兰激进分子的第一防线将深入穆斯林国家内部。这些国家是基地组织的最终目标,但不管伊斯兰和西方的观点如何,穆斯林国家都不打算将政权交给基地组织。与此相反,它们将运用自己的国力(如情报、安全以及军事力量)来镇压基地组织。
基地组织的失败就相当于美国的胜利,一个混乱分裂的伊斯兰世界意味着美国已经实现其战略目标。自2001年以来,美国一直在伊斯兰世界制造混乱,制造对美国的憎恶,或者将在未来袭击自己的恐怖主义,但该地区的动荡不安使其没有衍生一个联合的区域性超级大国。事实上,这个地区比以前更加破碎,这也可能就是它在这个时代的最终结局。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发动的战争似乎都将以败北或僵局等不利于美国的结局而告终。毫无疑问,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技巧是笨拙的、失之优雅的,而且在许多方面都不老练。事实上,美国在弱化冲突以及使用力量方面都还很莽撞幼稚,但从一个更加广阔、更具战略意义的水平上来看,这无关紧要。只要穆斯林相互争斗,美国就赢得了战争。
这并不代表伊斯兰世界在未来不会产生一个强大的,并对美国利益形成挑战的单一民族国家。历史上,土耳其就是伊斯兰世界的一个大国,我们将在未来几章看到,它将再次崛起。它的崛起不是苏联解体引发混乱的结果,而是源于新的活力。愤怒不会创造历史,但国力的确会。国力可能会因愤怒而得到提升,但它更多地来源于基本的现实,如地理、人口、技术以及文化等。所有这些都将决定美国国力,正如美国国力将决定21世纪的历史一样。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