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

書城自編碼: 293111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职业技术培训教材
作者: 吴笑凡、曹洪泽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456827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1-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科学的奇幻之旅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甲骨拼合六集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DK月季玫瑰百科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83
《 仓库保管基本技能 》
+

NT$ 324
《 营养配餐与设计(第二版)(“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等职业学校餐饮类专业教材) 》
+

NT$ 372
《 10kV电缆线路不停电作业培训教材 》
+

NT$ 242
《 烹调工艺实训教程 》
+

NT$ 186
《 火灾扑救与火场逃生宣传教育手册 》
+

NT$ 298
《 维修电工(初级)(第2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
編輯推薦:
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配光盘)(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系列教材)内容翔实、实用性强,力求为审计一线业务人员提供一本实用的培训教材,使他们能够快速掌握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用本书介绍的技术和方法有效开展工作。本书穿插介绍了许多实用的专题,包括数据采集的容错方法、数据库表结构的批量汉化方法、Oracle数据库DMP文件恢复法、SAP ERP数据采集方法等,同时还对审计实践中经常用到的T\|SQL函数、PL\|SQL函数给出了详细的使用说明,目的是使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可将本书当作一本备查的工具书,易学、易懂、易用,能够快速上手入门。
內容簡介:
本书是近年来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全书分三篇共9章,重点介绍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的理论和实务。第一篇是基础篇,主要介绍实施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必备知识;第二篇是审计数据采集篇,主要介绍审计数据采集以及采集之后的清理、转换、验证等数据维护工作的技术方法;第三篇是审计数据分析篇,主要介绍审计数据分析的技术方法,重点阐述查询型分析、验证型分析和发掘型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
本书对于从事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学习研究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理论及应用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人员,以及对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感兴趣的其他人员有参考价值。
随书附带光盘提供了“审计数据采集分析2012”正式版软件,可供读者在学习和工作中使用。
目錄
目录

第一篇基础篇

第1章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概述1

1.1引言1

1.2七步流程法3

1.2.1调查阶段3

1.2.2数据采集4

1.2.3数据清理、转换、验证4

1.2.4建立审计中间表5

1.2.5把握总体,选择重点6

1.2.6建模分析6

1.2.7疑点延伸、落实、取证6

1.3拓展阅读6

1.3.1信息系统审计7

1.3.2七步流程法应用案例9

思考题13

第2章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14

2.1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存储的数据库15

2.1.1Oracle15

2.1.2Microsoft SQL Server16

2.1.3Microsoft Access17

2.1.4其他数据库19

2.2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21

2.2.1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21

2.2.2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23

2.2.3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27

2.2.4信息系统的技术文档31

2.3拓展阅读39

思考题50

第3章电子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原理51

3.1电子数据采集技术原理51

3.1.1审计接口原理51

3.1.2据库访问技术56

3.2电子数据分析技术原理72

3.2.1SQL的起源73

3.2.2SQL的特点73

3.2.3SQL基本语法74

3.3拓展阅读77

3.3.1《财经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77

3.3.2常用的TSQL函数80

思考题97

第二篇审计数据采集篇

第4章审计数据采集98

4.1数据采集综述99

4.1.1数据选择策略99

4.1.2数据采集策略100

4.2业务数据采集105

4.2.1非数据库数据采集105

4.2.2数据库数据采集125

4.3财务数据采集141

4.4拓展阅读141

4.4.1ERP数据采集策略141

4.4.2特殊格式文本的采集技术145

4.4.3容错数据采集技术147

4.4.4Oracle数据恢复常见问题157

思考题158

第5章审计数据维护160

5.1数据维护综述160

5.1.1数据清理策略161

5.1.2数据转换策略161

5.1.3数据验证策略163

5.2数据清理163

5.2.1数据清理原因164

5.2.2数据清理方法166

5.3数据转换168

5.3.1数据转换原因171

5.3.2数据转换方法172

5.4数据验证177

5.4.1数据验证原因181

5.4.2数据验证方法182

5.5审计中间表185

5.6拓展阅读187

5.6.1数据转换规则187

5.6.2数据转换实例190

思考题194

第三篇审计数据分析篇


第6章审计数据分析综述196

6.1审计数据分析创新197

6.2审计数据分析内容198

6.3审计数据分析模型198

6.4审计数据分析方法205

6.4.1查询型分析206

6.4.2验证型分析206

6.4.3发掘型分析206

6.5拓展阅读207

6.5.1常用PLSQL函数207

6.5.2PLSQL Developer在64位服务器上的配置211

思考题214

第7章查询型分析215

7.1查询型分析特点215

7.2查询型分析技术216

7.2.1表连接技术216

7.2.2子查询技术219

7.3查询型分析应用221

7.3.1账户信息查询221

7.3.2固定资产折旧审计224

7.3.3某烟厂销售收入真实性审计225

7.3.4车辆购置附加费审计230

7.3.5企业生产成本审计235

7.3.6中央税收收入审计241

7.4拓展阅读248

7.4.1家电以旧换新合规性分析249

7.4.2铁路货运计划审批导向性和合规性分析255

7.4.3超规划撤并学校疑点分析260

7.4.4借助地理信息挖掘学校环境污染线索分析265

7.4.5运用各类学校撤并数量加权分析确定选点276

思考题291

第8章验证型分析292

8.1联机在线分析处理技术292

8.1.1多维分析技术293

8.1.2OLAP的关键特性296

8.1.3OLAP的实现方式297

8.1.4OLAP的实现技术300

8.2数据仓库技术301

8.2.1数据仓库的概念301

8.2.2数据仓库的特征301

8.2.3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303

8.2.4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方式304

8.3拓展阅读305

8.3.1OLAP系统KCuber305

8.3.2ETL系统KFusion310

思考题313

第9章发掘型分析314

9.1数据挖掘概念315

9.2数据挖掘特点315

9.3数据挖掘分类316

9.4数据挖掘方法316

9.5数据挖掘应用319

9.6数据挖掘工具320

9.7数据挖掘辨析321

9.8拓展阅读322

9.8.1数据挖掘系统KMiner323

9.8.2商业智能329

思考题338

附录审计数据采集分析2012简介339

A.1功能简介339

A.2操作说明340

A.2.1启动和退出软件340

A.2.2主窗口340

A.2.3主菜单及其用法341

A.2.4工具栏的内容及用法344

A.3典型界面344

A.3.1数据库登录345

A.3.2项目视图345

A.3.3数据视图345

A.3.4查询生成器346

A.3.5数据导入向导347

A.3.6数据分析工具347

A.3.7项目(组)模板管理器348

A.3.8数据结构汉化349

参考文献352
內容試閱
前言
《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按审计署计算机中级培训大纲对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课程的要求编写而成。是继2001年出版的《计算机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2010年出版的《计算机数据审计》之后再次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课程的配套教材。
审计署在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就审计信息化发展目标提出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进一步要求审计人员能够充分利用内部电子数据和外部电子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为了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本书以介绍计算机审计实践的流程化方法七步流程法为切入点,紧密结合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发展的实际,紧紧围绕审计数据采集审计数据清理、转换、验证审计数据分析这一主线,系统研究了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内容和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实施计算机数据审计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书按照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实务操作的逻辑来安排篇章结构,介绍的知识与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实务紧密结合。第一篇是基础篇,包含第1~3章,主要介绍计算机审计实践的流程化方法七步流程法,被审计单位对电子数据的存储技术和管理技术,审计接口原理、数据库访问技术、SQL语言等电子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原理,力求使读者掌握实施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工作的必备的基础知识。第二篇是审计数据采集篇,包含第4~5章,主要介绍审计数据采集、清理、转换、验证的策略、原因及技术方法,力求使读者对于审计数据采集、清理、转换、验证的全过程从理论上得到提高,在实践中获得指导。第三篇是审计数据分析篇,包含第6~9章,主要介绍审计数据分析的技术方法,重点阐述查询型分析、验证型分析和发掘型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通过大量的分析实例,力求使读者掌握审计数据分析的内容、模型和主要技术方法。
本书有两大特色:一是通过介绍新版审计软件审计数据采集分析2012在实现采集XML文件、汉化数据库表结构、容错采集电子数据等方面的新功能,使在审计软件的帮助下切实提高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效率成为可能;二是本书每章都提供拓展阅读部分,方便不同基础的读者选择学习,也给学有余力的读者提供了进一步拓宽视野、强化学习成果的途径。
本书内容翔实、实用性强,力求为审计一线业务人员提供一本实用的培训教材,使他们能够快速掌握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用本书介绍的技术和方法有效开展工作。本书穿插介绍了许多实用的专题,包括数据采集的容错方法、数据库表结构的批量汉化方法、Oracle数据库DMP文件恢复法、SAP ERP数据采集方法等,同时还对审计实践中经常用到的T\|SQL函数、PL\|SQL函数给出了详细的使用说明,目的是使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可将本书当作一本备查的工具书,易学、易懂、易用,能够快速上手入门。
本书由吴笑凡、曹洪泽编写。全书成稿后由吴笑凡统稿,曹洪泽进行了修改。
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杨蕴毅主任审定了全书。
神舟通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孙磊工程师为本书提供了技术支持,审计署南京特派办万建国、姜小舜、马社亮、杨海荣、安景琦、孔伟宁、余向阳、谢彭峰、高瞻、嵇旭珍、汪姬、沈晔华等同志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许多有益帮助,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的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发展,加上作者的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有些问题的研究尚不透彻,有些内容还有待于在审计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有些观点还值得商榷,真诚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联系方式:wxf_cnaonj@163.com。
作者2016年9月于北京


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第1章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概述[MZ1]第一篇基础篇[MZ]
本篇共包含3章,主要介绍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概述、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电子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原理。本篇给出了实施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所必需的知识储备。
[MZ1]第1章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概述[MZ]
本章要点
◆七步流程法
& 调查阶段
& 数据采集
& 数据清理、转换、验证
& 建立审计中间表
& 把握总体,选择重点
& 建模分析
& 疑点延伸、落实、取证
◆拓展阅读
& 信息系统审计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
& 信息系统审计和数据审计辨析
[MZ2]1.1引言[MZ]
审计实务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中国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会计信息化而逐步加深的。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金融、财政、海关、税务等部门,民航、铁道、电力、石化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开始广泛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趋向普及。被审计单位管理存储财政、财务信息的手段发生了质的变化,报表、账簿、凭证等审计人员熟悉的纸质资料以电子数据的形式重新组织管理,审计人员面临进不了门、打不开账的尴尬局面。
审计对象的信息化,客观上要求审计机关具备运用计算机技术,全面检查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能力,发挥审计监督的应有作用。20世纪末,时任审计署审计长的李金华同志指出审计人员如果不掌握计算机将失去审计的资格,首次将计算机审计上升到审计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的高度。
为了应对信息化对于传统审计的挑战,计算机审计应运而生。在世纪之交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计算机审计要解决的最急迫的问题是实现协助审计人员审查被审计单位的电子账这个技术问题。
1999年,审计署组织开发了审计数据采集分析审计数据采集分析历经1.0、2.0、3.0三个版本的升级,目前最新版是审计数据采集分析2012。软件。该软件吸取了加拿大审计软件ACL和IDEA系统化的优点,是一个基于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通用审计软件。审计数据采集分析软件成功实现了对电子账簿数据的获取,并支持对电子数据的查询、分析、统计和计算。运用该软件,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财务和业务等电子数据的审计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主动。
在实现财务电子数据审查的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仅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是否足够,业务电子数据怎么办?需不需要审查?如何审查?举个例子,当审计人员对中国铁路总公司(即原铁道部)进行审计时,当需要反映货运系统中罐车、敞车等车皮调度的真实性、合理性时,仅审查财务数据是不够的,对于货运系统中的业务电子数据的审查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计算机审计的范畴从财务数据的审查拓宽到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都要进行审查。这也就是计算机审计的第一层含义,对电子数据的审计,或者也可以称为计算机数据审计。
目前,计算机审计实务主要包括计算机数据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
计算机数据审计是指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对信息系统中所存储和处理的电子数据进行的审计,这些信息系统不但包括被审计单位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还包括来自被审计单位之外的,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从不同的角度体现被审计单位实际经营情况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如来自工商系统、国税系统、地税系统、电力系统、社保系统等信息系统记录的被审计单位的工商注册情况、纳税申报情况、生产用电情况、为职工缴纳社保情况等。计算机数据审计从技术上讲主要包括通过对来自被审计单位内部和外部相关的电子数据进行采集、转换、清理、验证和分析,帮助审计人员掌握总体情况,发现审计线索,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
信息系统审计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调查和了解,对系统控制及系统功能的分析和测评,综合评价信息系统能否满足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目标,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信息系统控制,防范业务风险;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管理,规范业务行为;促进提高信息系统运行效率和投资效益。信息系统审计的更多知识请参看本章的拓展阅读部分1.3.1节的相关内容。
本书的重点在于阐述计算机数据审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数据采集和审计数据分析。
审计数据采集,指的是宏观意义上的采集,它既包括将来自外部的电子数据采集到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系统中,也包括电子数据获取之前对于需要获取的存储电子数据的信息系统及使用信息系统的单位的调查研究,还包括电子数据获取之后对于获取到的电子数据进行数据清理、数据转换、数据验证,以提高数据质量,并生成适合审计数据分析的审计中间表。
审计数据分析,指的也是宏观意义上的分析,它从已建立的审计中间表入手,根据审计中间表的内容,对审计目标进行总体分析,把握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情况,找准薄弱环节,确定审计重点;对各审计重点建立分析模型,撰写分析语句,发现审计疑点;最后将发现的疑点交给审计核实组去审计现场完成对疑点的延伸、落实和取证工作。
从计算机数据审计的流程实现的角度上讲,审计数据采集和审计数据分析的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七个阶段的工作,简称七步流程法。这七个阶段的工作如下。
第一阶段: 调查阶段;
第二阶段: 数据采集;
第三阶段: 数据清理、转换、验证;
第四阶段: 建立审计中间表;
第五阶段: 把握总体,选择重点;
第六阶段: 建模分析;
第七阶段: 疑点延伸、落实、取证。
[MZ2]1.2七步流程法[MZ]
七步流程法是计算机数据审计的一套完整的程序和流程。
[MZ3]1.2.1调查阶段[MZ]
调查阶段,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工作方案中审计目标的要求收集被审计单位相关业务系统的技术文档,以详细了解系统的数据库和数据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审计数据需求说明书交由被审计单位提供数据。
在调查阶段,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掌握计算机系统在组织内部的总体应用情况。根据审计目标,选择那些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即信息系统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支持程度高,被审计单位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高)作为深入调查的子系统或功能,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了解。调查了解的内容应包括软硬件情况、系统的开发情况和有关技术文档,系统的运行、维护、配置、管理情况,系统的功能、数据情况等。还可以包括业务系统的名称、版本、开发商、功能等内容,特别是业务系统自身是否有将业务数据导出的功能,如果可以导出,应了解导出文件的数据格式。
对计算机数据审计而言,数据情况调查是重点。
数据情况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搞清楚被审计单位各业务系统存储和处理电子数据的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的一般思路是: 审计目标审计内容与重点审计内容所涉及的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相关的电子数据。
数据情况调查是对信息系统产生的电子数据进行全面、深入认识和了解的过程,因此必须首先调查了解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要详细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环节的具体操作方式和目的,必要时可以根据了解的情况绘制业务流程图,目的是使审计人员有一个初步的审计思路,更好地设计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同时初步确定数据采集的范围。
在理解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理解数据流程,从而了解系统应该生成哪些数据以及数据的生成过程、来源、去向等情况,为提出数据需求和下一步的数据分析工作打下基础。
在数据情况调查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将相关的技术文档尽量收集齐全,以便详细了解系统的数据库和数据情况。数据库及数据的说明信息都包含在这些技术文档中。审计人员应当首先阅读各种设计说明书,了解数据库总体结构,包括数据库总体布局、各级服务器上的数据库系统的名称、版本、内容、各数据库之间的关系等总体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数据库中数据表的具体情况等内容,以便根据审计需求确定从哪一层次采集数据、采集哪些数据库的数据,甚至可确定采集哪个数据库中的哪些表。通过对表间关系和表结构描述的了解,可以为后续的数据转换和创建审计中间表工作打好基础。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应提出审计数据需求说明书交由被审计单位提供数据。审计数据需求说明书中应指定数据采集的系统名称、数据库名称(必要时可以精确到需要采集的数据表的名称)、数据采集的具体方式、数据传输的格式、所需数据的时间段、数据交付的方式、数据交付的期限和其他注意事项等内容。
[MZ3]1.2.2数据采集[MZ]
数据采集,在调查阶段提出数据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审计目标,采用一定的工具和方法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中的电子数据以及来自被审计单位之外的,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从不同的角度体现被审计单位实际经营情况的电子数据进行采集。
数据采集可分两步实现: 第一步是通过调查阶段掌握的信息来选择需要采集的电子数据;第二步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手段实现对目标数据的采集,及时获取全面、完整的电子数据。常用的数据采集策略有三种: 一是通过数据接口采集;二是直接复制;三是通过备份文件恢复。
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中的电子数据的采集一般需要在被审计单位技术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对来自被审计单位之外的,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从不同的角度体现被审计单位实际经营情况的电子数据,如果审计单位的审计数据分中心已经积累了这部分的电子数据,可以由审计组向本单位提出申请,调出这部分电子数据;如果尚未掌握这部分电子数据,应通过正规途径尽可能协调相关单位,获取这部分电子数据。
[MZ3]1.2.3数据清理、转换、验证[MZ]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将来源众多的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集成到一起进行分析和处理。由于被审计单位数据来源繁杂,数据格式不统一,信息表示代码化,数据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可能失真,被审计单位可能有意更改、隐瞒数据真实情况等诸多影响因素,对采集到的电子数据必须进行清理、转换、验证,使得数据能为审计所用。
数据清理是指为提高数据质量而对缺失的、不准确的、不一致的有质量问题的电子数据进行处理。通常,通过重复记录的识别与清理、缺失数据的补充、空值处理等操作可以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转换包括数据库格式的转换以及数据内容的转换。数据库格式的转换要求将采集到的来源于被审计单位不同类型数据库格式的电子数据统一存储为一种数据库格式。数据内容转换要求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的含义进行识别,明确地标识出每张表、每个字段的经济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常,通过数据类型转换、日期时间格式的转换、代码转换、值域转换可以实现数据内容的转换。
数据验证贯穿数据采集、数据清理、数据转换的全过程。
在数据采集阶段,数据验证要检查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的完整性,保证数据采集工作准确有效地进行,同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确认,排除遗漏和失误。
在数据清理阶段,数据验证要确认数据清理工作没有损害数据整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在数据转换阶段,审计人员会将原始电子数据中表名、字段名、记录值代码以及表表关联的经济含义明确标识出来,这需要进行大量的查询、替换修改、插入数据、更新数据、删除数据等操作,每一步转换工作都有可能影响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因此应在这一阶段进行数据验证,以确保数据转换工作未对电子数据引入新的错误。
[MZ3]1.2.4建立审计中间表[MZ]
建立审计中间表,对获得的电子数据按审计需求进行投影、连接等再加工,从电子数据中选择满足审计需要的精简的数据集合,生成审计中间表,为建立审计分析模型形成数据基础。
审计中间表是利用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中的基础电子数据,按照审计人员的审计要求,由审计人员构建,可供审计人员进行数据分析的新型审计工具。
通常在设计数据库的时候要对数据进行范式分解。范式分解这种规范化过程会将描述一个业务对象的数据分解成关系数据库中的多个逻辑表,这些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要利用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中的数据来实现审计分析,必须对清理、转换、验证后的电子数据按审计需求进行投影、连接等再加工,从电子数据中选择出满足审计需要的较为精简的数据集合,生成一系列中间数据表审计中间表。审计中间表是审计人员建立审计分析模型的基础。
建立审计数据中间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对数据进行清理、转换、验证后,就应考虑设计出初步的审计中间表,此时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审计人员选定审计所需的基础性数据,如去掉与审计无关的字段、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基本连接等。这一阶段创立的中间表称为基础性中间表。在建立分析模型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时,还要建立分析性中间表,即按照审计分析模型,对基础性中间表再进行字段选择、连接等处理,以帮助审计人员实现对数据的建模分析。
[MZ3]1.2.5把握总体,选择重点[MZ]
把握总体,选择重点是指根据审计目标进行总体分析,把握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情况,找准薄弱环节,确定审计重点,建立审计分析模型以形成较具体的理论指导。
在总体分析时,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汇总、核对与分析,如进行账表核对、表表核对,也可以建立指标或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还可以使用多维分析工具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来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这些总体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把握被审计单位有关经济业务的总体情况,寻找薄弱环节,确定审计重点,避免审计工作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MZ3]1.2.6建模分析[MZ]
建模分析,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审计人员需要根据确定的审计重点,利用审计分析模型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审计分析模型是审计人员用于数据分析的技术工具,它是按照审计事项应该具有的时间或空间状态(如趋势、结构、关系等),由审计人员通过设定判断和限制条件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数学的或逻辑的表达式,并用于验证审计事项实际的时间或空间状态的技术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审计需求建立不同层次的审计分析模型。一般而言,有总体分析模型、类别分析模型和个体分析模型。
目前常见的审计分析模型包括根据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的状态和关系来建立;根据业务的逻辑关系来建立;根据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建立;根据审计人员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经验来建立;根据审计人员的合理的预测来建立等。
[MZ3]1.2.7疑点延伸、落实、取证[MZ]
根据审计分析模型的分析结果,派出重要问题核实组、重大违法违纪违规问题突破组等到被审计单位对疑点进行延伸,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进一步核查、落实并取证。
如果数据分析的结果能直接发现与核实问题,审计人员可以利用有关电子数据直接取证。这时审计人员应将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原始数据、分析处理产生的中间表数据以及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过程的语句代码妥善保存,以便作为审计证据。如果数据分析的结果仅能揭示问题的线索,不能直接发现与核实问题,则应根据线索进行延伸审计,获取审计证据。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应对数据分析的过程、方法、使用的数据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同时还应记录审计人员对数据分析结果的判断。
[MZ2]1.3拓展阅读[MZ]
本章的拓展阅读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对信息系统审计的介绍;二是应用七步流程法开展计算机数据审计的示例。
[MZ3]1.3.1信息系统审计[MZ]
信息系统审计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调查和了解,对系统控制及系统功能的分析和测评,综合评价信息系统能否满足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目标,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信息系统控制,防范业务风险;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管理,规范业务行为;促进提高信息系统运行效率和投资效益。
以下介绍对信息系统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检查的建议和常用方法。
1. 检查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检查的对象包括: 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接入网等网络;服务器、存储、网络及安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应用等软件;机房、电源、空调、安防等条件环境。针对这些系统要素,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并得到贯彻执行;信息系统设计是否符合国家等级保护、分级保护要求;对关键的数据信息资源是否采取了适当的保护措施;数据信息物理访问、逻辑访问安全措施是否适当有效;系统安全员、安全审计员履行职责是否到位;防病毒木马、防网络攻击等安全措施是否落实;防火、防雷、防盗等安全设施是否有效。
检查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根据系统的规模大小、被审计单位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评估其采取的安全措施,评价安全缺陷可能造成的损害,实事求是地提出审计整改意见。
2. 检查信息系统的有效性
检查的对象包括: 业务流程还原或者再造、关键节点控制等规范管理的功能;避免重复操作、自动批量处理等提高效率的功能;数据同源,消除空间局限、实现远程处理等共享信息的功能;接口及逻辑处理正确、真实记录经济活动等数据准确的功能。针对这些功能要素,检查被审计单位系统软件、关键业务应用软件功能是否能够满足业务开展的需要;信息系统日常操作管理、配置管理、问题管理等是否有效;数据、参数的生成、存储、传输、处理等是否进行适当有效的控制;不同系统之间是否建立有效控制的数据接口;检查是否存在基础信息混乱、信息无法共享等问题;检查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计划是否能够保证关键业务的持续运行,电子数据备份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能够保证数据及时、准确地恢复。
检查信息系统的有效性要紧密结合审计目标,突出重点,注意对业务流程和关键控制节点进行分析,从中查找信息系统有效性可能存在的缺陷,防患于未然,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在数据审计中发现异常时,要注意从信息系统功能中排查原因,揭示信息系统舞弊,打击利用信息系统漏洞的违法犯罪活动。对于信息系统功能存在缺陷,有碍被审计单位管理制度落实,甚至危及信息安全、经济安全的,要提出整改要求。
3. 检查信息系统的经济性
检查的对象包括: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项目建设文档;实施、验收过程;建设投入;使用状况;满意度等。针对这些项目要素,检查项目建设文档确定的建设目标与被审计单位业务的符合程度,建设目标能否带来合理的回报或推动业务发展;检查立项、审批、招标、实施、验收等项目建设环节过程是否存在浪费、损失、舞弊现象;交付成果与建设目标的符合程度,如有调整则检查是否有利于建设目标优化;投资是否超预算;交付成果与投资的性价比;投资结构调整是否有利于优化性价比;交付成果的利用率;交付成果对核心业务流程的覆盖率;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使用交付成果的比例。
检查信息系统的经济性要以评价性价比为核心,关注项目对提高被审计单位工作效率、加强内部管理控制的作用,相对于投入资金是否物有所值。
在检查信息系统相关审计事项时,面谈询问法、调查问卷法、文件审阅法、实地观察法等通常使用的审计方法仍可使用,此外还要结合检查工作的需要,有所选择地学习、采用检查信息系统相关审计事项所特有的审计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1. 流程图检查法
通过绘制或者检查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流程图,加深对信息系统结构的理解,分析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关注信息系统控制节点和控制条件,追踪业务样本,从而评估信息系统控制是否存在明显错误或者缺陷。
2. 测试数据法
根据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业务或者管理流程的理解,设计专门的测试数据,在系统中模拟业务的处理全过程,并将测试数据的模拟处理结果与预期处理结果进行比较核对,从而判断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控制是否存在明显错误或者缺陷。
3. 平行模拟法
分别用被审计单位在用程序、审计人员另行准备的程序对被审计单位的真实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将二者运行的结果进行比对,从而判断逻辑处理功能是否存在明显错误或者缺陷。
4. 源代码检查法
有重点地抽查若干程序源代码的片段,从而判断金额计算、业务授权等关键数据处理是否存在明显错误或者缺陷。
5. 日志分析法
运用数据审计技术和软件,对信息系统自动记录的日志进行筛选分析,检查有无未经授权的进入、非法修改删除数据等异常操作,从而判断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是否存在明显错误或者缺陷。
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审计人员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比较成熟而且被业界认为安全的系统漏洞扫描、信息捕获工具和软件。审计人员在检查网络、服务器、防火墙等设备和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时,也可以直接使用其自带的命令、检测诊断工具进行审计测试。
此外,在审计实践中应注意区分计算机数据审计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先说区别。
首先是审计对象不同。计算机数据审计的对象是信息系统存储和处理的电子数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的对象是存储和处理电子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其次是工作的侧重点不同。计算机数据审计是通过对电子数据的采集、转换、整理、验证和分析,帮助审计人员掌握总体情况,发现审计线索,收集审计证据,从而形成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计算机数据审计的前提是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电子数据是真实、完整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是通过对信息系统的调查与了解,对系统控制及其功能的分析与测评,综合评价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否能够满足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目标,是否能够提供真实、完整的业务数据。
最后是使用的技术方法不同。计算机数据审计主要使用与数据采集、转换、验证和分析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审计数据采集转换技术、审计中间表技术、审计模型构建技术以及能够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的各种数据分析方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主要采用系统分析和系统评价的技术和方法。为了了解系统情况,需要采用调查了解的方法;为了获取审计证据,需要采用测试的方法。在调查、了解、分析和测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得出信息系统审计的结论。
再说联系。
虽然计算机数据审计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存在以上差别,但是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不能将它们人为割裂开来。首先,信息系统是电子数据存储和处理的环境,电子数据不能独立于信息系统存在,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反映到电子数据中,有什么样的信息系统,就有什么样的电子数据。因此,计算机数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可以作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的参考和线索。其次,电子数据是信息系统功能的重要体现。信息系统的功能众多,但是实现这些功能的载体都是电子数据,离开了电子数据,信息系统的功能便无从谈起。从这个角度看,不同的电子数据在信息系统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有的是完成业务运行的,一般称为业务数据,有的是完成系统控制的,一般称为控制数据,有的是描述系统本身的,一般称为元数据。因此在信息系统审计中要特别注意对不同类型电子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由此来获取审计证据。在信息系统审计中用到测试方法时,经常要构造一些虚拟的业务数据。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