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现代汉语无基准差比式研究

書城自編碼: 291034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語言文字
作者: 何瑾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8611080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96/26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1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售價:NT$ 495.0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NT$ 495.0
潜能觉醒
《 潜能觉醒 》

售價:NT$ 395.0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NT$ 245.0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NT$ 245.0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售價:NT$ 840.0
中亚民族史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NT$ 84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85
《 语篇对比与翻译研究 》
+

NT$ 266
《 实用公文写作手册 》
+

NT$ 564
《 芝加哥大学论文写作指南(第8版) 》
+

NT$ 408
《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新经典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11版) 》
+

NT$ 314
《 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五) 》
+

NT$ 152
《 中国词史略 》
編輯推薦:
《现代汉语无基准差比式研究》提出并考察了现代汉语无基准差比式这一高频非典型差比类别,即以zui、比较、更、Adj. 比较差值、Adj. 一点儿(表要求)、越来越、越越为比较标志的无基准差比式。如他zui高、这本书更贵之类。这批句式在汉语中使用广泛,但作为比较范畴非典型成员的身份却有待确立。它们都没有比较后项,也就是看不到显性的比较基准。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语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过人类认知选择的具有特定语用价值的结果。
本书对上述七个小类差比句式的句法分布、构式语义、认知机制、语用优势做了统计和分析;并就相关的焦点问题、否定问题、主观性问题以及与了共现所产生的变异情况做了深入研究与探讨。拓展了现代汉语差比范畴,并为丰富二语教学的内容及模式提供了本体研究基础。该研究注重汉语事实,理论结合实际,研究范式先进,能把握学科前沿,其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著作结构完整合理,思路清晰并有高度的逻辑性,推理过程严密,文字表达准确清楚。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际价值,该研究在现代汉语本体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语义学研究范式等多个方面都能够提供有益且具理论深度的研究成果支持。
內容簡介:
本书提出并考察了现代汉语无基准差比式这一高频非典型差比类别,即以zui、比较、更、Adj. 比较差值、Adj. 一点儿(表要求)、越来越、越越为比较标志的无基准差比式。如他zui高|、这本书更贵之类。这批句式在汉语中使用广泛,但作为比较范畴非典型成员的身份却有待确立。它们都没有比较后项,也就是看不到显性的比较基准。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语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过人类认知选择的具有特定语用价值的结果。
本书对上述七个小类差比句式的句法分布、构式语义、认知机制、语用优势做了统计和分析;并就相关的焦点问题、否定问题、主观性问题以及与了共现所产生的变异情况做了深入研究与探讨。拓展了现代汉语差比范畴,并为丰富二语教学的内容及模式提供了本体研究基础。
關於作者:
何瑾,文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长期从事现代汉语研究和二语教学工作。2005年开始任教于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0-2012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孔子学院担任公派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语法、认知语义、言语策略、二语习得、汉语方言等。已在《汉语学习》、《当代修辞学》、《语文建设》、《汉学论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七篇,编著及参编教材有《中文广角》、《拾级汉语》等。
目錄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 1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
1.2 研究对象
---------------------------------------------------- 2
1.3 研究目的
---------------------------------------------------- 3
1.4 研究意义
---------------------------------------------------- 4
1.5 语料来源
---------------------------------------------------- 5

第二章 相关研究述评和理论基础
------------------------------------ 6
2.1 相关研究述评
------------------------------------------------ 6
2.1.1 差比范畴研究
--------------------------------------------- 6
2.1.2 差比结构研究
--------------------------------------------- 8
2.1.3 副词研究
-------------------------------------------------10
2.1.4标记研究
------------------------------------------------- 12
2.2 理论基础
--------------------------------------------------- 13
2.2.1 范畴论和去范畴化理论
------------------------------------ 13
2.2.2 认知语法
------------------------------------------------ 15
2.2.3 构式语法
------------------------------------------------ 17
2.2.4 会话含义理论及相关语用原则
------------------------------ 19
2.2.5 关联理论
------------------------------------------------ 20

第三章 无基准差比式结构义解析
----------------------------------- 22
3.1 引言
------------------------------------------------------- 22
3.2 研究范式
--------------------------------------------------- 22
3.3 无基准差比式的构式义
--------------------------------------- 23
3.4 无基准差比式的理据性
--------------------------------------- 27
3.5 无基准差比式的语义类别
------------------------------------- 28
3.5.1 实际定点
------------------------------------------------ 29
3.5.2 象似定点
------------------------------------------------ 32
3.5.3 实际位移
------------------------------------------------ 36
3.5.4 象似位移
------------------------------------------------ 38
3.6 小结
------------------------------------------------------- 41

第四章 无基准差比式功能及准入参数
------------------------------- 43
4.1 引言
------------------------------------------------------- 43
4.2 最类无基准差比式功能及准入参数研究
---------------------- 44
4.2.1 最R的功能分布统计分析
------------------------------- 44
4.2.2 最R准入语类限制
------------------------------------- 46
4.3 比较类无基准差比式功能及准入参数研究
-------------------- 48
4.3.1 比较R的功能分布统计分析
----------------------------- 48
4.3.2 比较R准入语类限制
----------------------------------- 51
4.4 更类无基准差比式功能及准入参数研究
----------------------- 55
4.4.1 更R的功能分布统计分析
-------------------------------- 55
4.4.2 更R准入语类限制
-------------------------------------- 59
4.5 越类无基准差比式功能及准入参数研究 ---------------------- 61
4.5.1 越来越R的功能分布统计分析
---------------------------- 61
4.5.2 越来越R准入语类限制
--------------------------------- 63
4.5.3 越越的功能分布统计分析
----------------------- 67
4.5.4 越越准入语类限制
----------------------------- 69
4.6 Adj. 比较差值类无基准差比式功能及准入参数研究
----------- 71
4.6.1 Adj. 比较差值的功能分布统计分析
---------------------- 71
4.6.2 Adj. 比较差值准入Adj.类别限制
----------------------- 74
4.6.3 Adj. 一点儿(表要求)的功能分布统计分析
--------------- 74
4.6.4 Adj. 一点儿(表要求)准入Adj.类别限制
---------------- 75
4.7 小结
------------------------------------------------------- 76

第五章 无基准差比式的产生机制和使用动因
------------------------- 80
5.1 引言
------------------------------------------------------- 80
5.2 完型认知的力量
--------------------------------------------- 81
5.2.1 相似无基准差比式可以被理解的认知奥秘
---------------- 81
5.2.2 邻接无基准差比式需要被使用的认知奥秘
---------------- 82
5.2.3 凸显无基准差比式能够被青睐的认知奥秘
---------------- 84
5.3 构式的力量
------------------------------------------------- 86
5.4 无基准差比式比较框架视窗启闭状态
--------------------------- 87
5.5 无基准差比式的语用优势
------------------------------------- 92
5.5.1 关联基础
------------------------------------------------ 92
5.5.2 符合信息原则
-------------------------------------------- 94
5.5.3 符合礼貌原则
-------------------------------------------- 95
5.5.4 符合语篇连贯要求
---------------------------------------- 97
5.5.5 实现语篇修辞意图
---------------------------------------- 98
5.6 小结
------------------------------------------------------- 99

第六章 无基准差比式的焦点
-------------------------------------- 102
6.1 引言
------------------------------------------------------ 102
6.2 无基准差比式焦点类型及论证
-------------------------------- 104
6.2.1 无基准差比式的焦点类型
--------------------------------- 104
6.2.2 无基准差比式对比焦点类型论证
--------------------------- 110
6.3 焦点敏感算子和辖域问题
------------------------------------ 112
6.3.1 词语类焦点敏感算子的辖域
------------------------------- 112
6.3.2 结构类焦点敏感算子的辖域
------------------------------- 113
6.3.3 话语标记的辖域
----------------------------------------- 114
6.4 无基准差比式的预设情况
------------------------------------ 115
6.5 无基准差比式的聚焦特性
------------------------------------ 118
6.6 小结
------------------------------------------------------ 121

第七章 无基准差比式的否定
-------------------------------------- 123
7.1 引言
------------------------------------------------------ 123
7.2 问题提出
-------------------------------------------------- 123
7.3 无基准差比式与不和没的共现分布
-------------------- 125
7.4 无基准差比式否定表达特点解析
------------------------------ 133
7.5 无基准差比式否定表达语类准入限制
-------------------------- 139
7.5.1 更没没有(副词)、更不后接语类准入限制
----------- 140
7.5.2 最不后接语类准入限制
------------------------------- 144
7.5.3 越来越不后接语类准入限制
--------------------------- 147
7.5.4 越越不后接语类准入限制
------------------------- 149
7.5.5 比较不后接语类准入限制及可接受条件
----------------- 152
7.6 小结
------------------------------------------------------ 157

第八章 无基准差比式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 159
8.1 引言
------------------------------------------------------ 159
8.2 语言的主观性
---------------------------------------------- 159
8.3 无基准差比式的主观性和量的表达
---------------------------- 160
8.4 无基准差比式的视角表达
------------------------------------ 164
8.5 无基准差比式的情感表达
------------------------------------ 168
8.6 无基准差比式的认识表达
------------------------------------ 175
8.7 最类、比较类无基准差比式产生的主观化过程
----------- 180
8.8 小结
------------------------------------------------------ 184

第九章 无基准差比式与了的共现
------------------------------ 185
9.1 引言
------------------------------------------------------ 185
9.2 句尾了与更类无基准差比式的共现
-------------------- 186
9.3 句尾了与越两类无基准差比式的共现
------------------ 188
9.4 句尾了与最类、比较类无基准差比式的共现
--------- 190
9.5 了与Adj. 比较结果(非要求)类无基准差比式的共现 ----
191
9.6 历时化和有界化的过程
-------------------------------------- 193
9.7 小结
------------------------------------------------------ 194

第十章 结语
---------------------------------------------------- 196

参考文献
-------------------------------------------------------- 204

后记
------------------------------------------------------------ 221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