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首辅养成手册(全三册)(张晚意、任敏主演古装剧《锦绣安宁》原著小说)
》
售價:NT$
551.0
《
清洁
》
售價:NT$
296.0
《
组队:超级个体时代的协作方式
》
售價:NT$
352.0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編輯推薦: |
《芬兰教育全球*的秘密》是揭秘芬兰基础教育成功读本!呈现给我们一个完整的芬兰教育图像,一个更开放多元的教育思维!正在改变全球教育的典范,全世界父母和教育者都在效仿她,不让孩子输给世界!?
中国台湾地区年度教育畅销书第1名!《中国教育报》郑重推荐!超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哈佛女孩刘亦婷》,诠释真正的精英教育。
《经济学人》更强烈建议欧美各国领导人回芬兰学校上课!
《芬兰教育全球*的秘密》作者长年旅居芬兰,身为两个孩子的家长,透过孩子的求学过程及亲身体验,实地探访芬兰学校、参与教学研习、回溯其历史及教育改革之路,收获很多全书没有深奥的教育论述,没有教条式的文字,有的是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动及震撼!这不仅是一本对芬兰教育的透彻剖析,也是一本提供给忧心孩子未来的父母一个释放压力的出口!
|
內容簡介: |
教育不是赢在起跑线的百米赛,而是一场与自己赛跑的马拉松。学习不是为了争冠军,而是为了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芬兰教育为什么敢称全球第一:芬兰是全球成长竞争力的第一名;芬兰教育是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芬兰的中学生被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评为整体表现世界第一;芬兰的高等教育,几乎被每一届世界经济论坛好评;教育已经超越 NOKIA,成为芬兰最炙手可热的品牌;《经济学人》建议,欧洲领导人应暂时放下所有活动,回芬兰的学校上课。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囊括芬兰教育成功的精髓,以作者亲身的贴近观察与走访,去叙述、探讨芬兰教育的完整样貌,给芬兰这个风靡全世界的新品牌教育以更细微的呈现。
|
關於作者: |
陈之华,英国曼彻斯特都会大学视觉传播硕士,旅居芬兰六年,曾在美国开设个人工作室。西非洲卡拉巴大学艺术系客座讲师,担任芬兰赫尔辛基国际妇女会理事。现为自由作家与专栏作者,两个女儿在芬兰受教数载,著有《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等书。个人博客《北国风情》,获2007年全球华文博客大奖年度最佳生命记录首奖。
|
目錄:
|
前言 人生是场马拉松
Chapter 1 初到芬兰的新生活
芬兰?Oh,my God!
低调的芬兰
初到芬兰
安居难不难?
安家是大事
全身武装,玩雪去
芬兰学校没有制服
女儿转入芬兰学校
转学,小小年纪的挑战
Chapter 2 芬兰教育的特点
芬兰教育:见树又见林
芬兰教育:先见林,再见树
重视教育,百年如一日
扎实教改,成就今天的芬兰教育
全世界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
芬兰教育最可贵之处
工作时数少,上课时数也少
芬兰式的自我管理
老师一样好,不用评比
师,芬兰高中生的首选职业
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混龄教学在芬兰,
没有后进班,只有引导班
芬兰为什么要讲不让一人落后
零年级,不需要赢在起跑点
Chapter 3 芬兰的基础教育
通识教育的开端
尊重多元的开始
开阔与内外兼具的视野
精彩平衡的人生路
真枪实弹的生活教育
下课之后
英文是怎么教的
多语言的芬兰人
家长会一窝蜂去选学校吗
教育,为了吸引人才回流与国际人力
阅读是终生资产
每日至少半小时的阅读
阅读环境的引导
图书馆,芬兰的人文地标
深入各地的流动图书馆
与芬兰教科书的渊源
好作品,才有出头天
用心的出版商与编著者
芬兰真像是面镜子
基础教育之后:高中与职校
Chapter 4 走访各地的感动
计程车接送上下学
乡镇学校的孩子,英语真不错
位学生的迷你小学
获现代建筑奖的学校
钢骨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
淑女左手臂上的小镇
极圈镇上的中小学、
我们有全世界最好的水质
巢维山旁的基提莱镇
北极圈里的台湾情
一代更比一代好
竞争力,来自何方
拉普兰首府的惊喜
特殊教育的深层感动
为弱势量身定做的教育
俄国边界的芬兰城镇
移民孩子的教育
俄罗斯与芬兰的历史课
你说,芬兰教育为什么成功?
为了教育,回到芬兰
美丽的雪城
Chapter 5 教育的未来
自重自爱的芬兰人
未来教师需要的能力
教育系学生的全新评选法
要平等还是精英
教育,芬兰的新品牌
教育,让全世界来取经
来芬兰念书,好吗
适合做执行长的民族
芬兰,你的前途似锦
后记 芬兰做到了,我们也行
|
內容試閱:
|
前言 人生是场马拉松
芬兰,对我而言,是一本写不完的书。
她开启了我内心世界中,一扇又一扇的生命窗口,让我学会了对自我探索的坚持、反刍,让我看到了人生的不同意义与价值,更让我真正去翻开一页一页不同的社会、人文、教育、艺术、创作价值观,以及生命历程里的得与失。
十五年前,我和新婚不久的先生,到了非洲西部大国的一座超迷你小城,自此之后的十余年跨国搬迁,就像是忘了踩紧煞车的北极哈士奇犬雪橇,被一群活蹦乱跳的极地犬,拉着不停向前奔驰,拖往不同的文化与国度。我的视野、心灵触角与思维层面,也在不同的人文、国度、社会游移之中,渐次开阔。
我的两个女儿也都是我身怀六甲之际,飘洋过海,绕了地球一大圈之后生下来的。这些年来,女儿一路跟我们从非洲到美国夏威夷,再回到台湾,之后再到北欧;从美国的托儿所、台湾的学前教育与小学一年级、芬兰的英式国际幼儿园、美式赫尔辛基国际学校,再到现在她们两个一起经历了近四年的芬兰教育。
因为两个孩子与搬迁生活,我在因缘际会下开启了自己对于不同文化、社会与教育的反思与心灵视野。
住在芬兰六年期间,我不断地四处走访、对谈,原本期待的是一个全球推崇的巨人身影,但却发现芬兰不过是众多平凡的民族之一,她的子民和你我一样,都会出现大小不同的错误。但她们却能平平实实地从错误中学习不断修正,再想尽办法稳稳地走好下一步。
她的教育方针历经多次转型,教改、论辩是常态,但教育模式是从严格管控到自由开放,从百般规定到充分授权与信任:对老师和学生都一样。
过往的芬兰教育,老师是权威,学生最好沉默是金;老师说,学生听。
过往的芬兰英文课,曾经是大家跟着老师念:This is a book.That is
过往的芬兰教育,是10岁分流,学生小学还没毕业,就要决定是继续念书,还是走向职训。但今天,却扎实地将所有孩子都纳入基础教育体制里。
芬兰的教改,不是一帆风顺,也并非一蹴可就地达到今天举世艳羡的高水平成就。但这个国家,有很强健、深厚、具公信力的研发机制,提供了很多实在、确切的统计与分析,让师长和教育人员从中不断去检视、了解、讨论,再凭借着他们总是先有计划再做事的民族性格,以及不求快也不急着立竿见影的安稳心态,一步步踏实执行出来的。
最重要的是她们的信念中,多了一份实事求是,以及重视真正的平等:城乡无差距的教育资源平等;绝不强调精英的受教权平等。这个苦寒的北极圈小国所做到的众生平等,让我多次在走访之中动容落泪
北欧的孩子,和你我的小孩相同,毫无差异地拥有所有人性中的各个方面;而所有从儿童到青少年的青涩成长历程,也都一样。
唯一差别的是,整个社会和教育体制对于人的关怀、对于人的信任、对于人的尊重,以及对于人生到底是不是一场要赢在起跑线的竞赛的想法,是以更健康、更人文的深度,去厘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教育概念的不同,造就出不同社会与文化的真正区别。
当然,芬兰人对于自己的社会与教育,也多有抱怨与批判。只是所有的争议,总是希望能找出未来更好的道路,稳健迈向美好的未来。
我知道,教育是进行时,所有的数据与统计都会随时代的演进而不断更新,所有的细微之处,也总会随时间的流逝而不断修正。但这一项进行时就如同个人的生命一样,必须在变与不变之中,找到最重要、最值得珍视的精神与价值;而唯有回归根本,才能检验价值与精神的可贵之处。
芬兰的教育成就,就是把所有的根本与偶然,都去一步一个脚印落实之后,所产生的种种必然。
芬兰教育体制真心把每个别人家的孩子,都珍视为自己的宝贝,去拉拔抚育、用心灌溉,给予时间、空间,找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协助鼓励养成学习动力,从不刻意强调精英、先进、竞争、比较,从不要求学生和老师具备超人能耐,从不奖励全勤与整齐划一,而将人人视为有着喜怒哀乐的平凡人性,然后从人性的根本上,去寻思如何陪着他们健康、正常地走完成长中的教育。如此而已。
这本书涵概的内容,以7至16岁间的芬兰基础教育为主。毕竟,一切教育的基础,与社会观念的建立,来自人们小时候习惯与思维的养成、塑造。基础教育绝对是个关键。
写作过程中,我不断提醒自己不能只以赫尔辛基看芬兰,也不能只以自己两个孩子在芬兰的受教、成长经验来谈,而是描述芬兰各地给我的多元感受与真实体会。
借着在真正走到、听到、看到、谈到之时,真挚触动了自己内在的心灵,才将记述、观察与观点写下。
期盼藉由这本书,与您一起分享这些年来我对于芬兰教育的贴近观察。
希望透过我与芬兰教育的对谈,来与您对话。
我相信,你我必然能激起不同角度思考的火花。而每个四处进射的火花与思辩,都会是一种对你我人生、对所处社会、对教育本质的新认识与新希望。
谢谢您来看这本书。
全世界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
从2000年开始,普受国际社会重视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针对全球40余中学生,进行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的国际学生评量计划。
到了2006年,全球已有57个国家、40万左右的15岁中学生参与测试。自2000年起,陆续公布的三次评量报告,让芬兰这个看似不起眼仅有530万人口的小国,跃升国际媒体和全球教育工作者的目光焦点,原因就在于芬兰学生的整体表现太出色了!
芬兰学生们不只在阅读、解决问题能力项目上的评比排行高居不下,在数学、自然科学等项目,也和大家习以为常认定数理能力比较强的亚洲学生旗鼓相当。更可贵的是,OECD评量计划的57个参与国的学生中,没有通过PISA测验的平均比例超过20%,但芬兰学生受测的失败率却不到5%!这种均衡的教学成果,不仅让学生得以在人文和数理两大范畴之间正常游走学习,还显示出城乡与贫富之间的教育资源与平等受教的差异,相当之小!
世界上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评量成就,让芬兰举世惊艳!
本来大家连芬兰在哪里都搞不清楚,突然吸引了世人的好奇目光;一连好几年,世界各国的大小参访团体蜂涌而入,一心想要了解芬兰教育成功的秘诀何在?
一团接一团来参访,多到让芬兰教育机构应接不暇,其中来自西欧国家像德国、奥地利、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瑞士,甚至像北欧邻居的冰岛、丹麦、挪威,以及大西洋对岸的美国等等,都派了无数的参访团来芬兰取经,更不用说来自亚洲的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代表团了。
看来不分东西南北、不分种族肤色,大家都急于想知道,芬兰是如何办到的!?
芬兰的教育成就始终被OECD高高举起,绝非侥幸与偶然。
大家开始平心静气地思索,15岁的中学生要能达到良好的测试与评量成绩,需要从几岁开始打基础?若没有持续不断的良好教育,与老师长期、良性的启蒙与培养,怎么可能在一夕之间,就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呢?
2008年2月底,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写了一篇《什么原因使芬兰的孩子如此聪明?》,在报导中对于芬兰中学生的评比十分赞扬,让一向对教育非常自负的美国媒体和教育学者们,也都想试着寻找出芬兰教育如此均衡的原因。
只是,当所有来到芬兰的考察者,发现芬兰没有所谓的资优班(类似于大陆的快、实验班)、孩子满七岁才入学,学校没有制服、没有督学、毫不标榜精英培养、考试次数不多、学校不做排名、老师不作绩效考核等等,一一打破他们原先的看法,更加使他们好奇。
其实在芬兰,青春期的学生,从小学六年级起,女生们就开始化淡妆,涂睫毛膏或挑染头发,所有青少年们该有的青涩、自我,芬兰孩子都有。但师长却任其自然发展,没有人去刻意禁止、管制,反倒鼓励孩子们表现得落落大方,成熟自得。
这些年,我也从芬兰孩子们的身上听到、看到,也了解到他们喜欢看的许许多多美国电影、电视影集,喜欢听的流行歌曲,以及在他们中间风靡的流行服饰、电玩、网络、email等等,都青春十足得跟得上世界最新潮流。
然而,世界各国教育体系和师生群体所拥有的多种焦虑、竞逐,在芬兰却都归于最根本的人性化思维,以行之自然、不急不徐、不争不抢的基本理念贯穿整个基础教育。在芬兰教育中,学校与学校,不会去做无谓的竞赛、排名,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更不会做原本起跑点就不公平的较劲;所有的评估与考试,都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去自我改进,提供日后成长的基础与学习能力进步的空间,从来就不是要去挫折学生与老师的士气,和成为讥评他人落后、不长进的工具。
在报导中,引述了一句OECD派驻巴黎官员史来瑟先生的话:多数国家的教育,就像是汽车工厂;但是在芬兰,老师却像是真正在开拓的创业家。
不禁让我想起担任过30年小学老师的母亲曾经说过,现在的教育,像极了工厂的大
量制造。
每日至少半小时的阅读
根据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ISA的研究,芬兰中学生阅读能力表现极为出色。虽然芬兰女孩的阅读力普遍高于男生,但芬兰男孩平均阅读力却是众多参与评比国家成绩中表现不错的。
这除了奠基于芬兰整体社会的阅读能力一直以来都有相当的水准,更有赖于在一九九○年代初期,芬兰政府与许多民间机构组织不断的推动强化阅读的扎根。不仅各个学校长期推动阅读,芬兰的书籍协会、出版公会、图书馆协会、报业公会、期刊协会、教师协会等等都广泛长期参与,这就像一张绵绵密密、生生不息的网络,把芬兰男女老少紧紧的拥抱在书香世界的怀抱里。当整个社会不分世代、族群、性别都有了相当的共识,就是促使阅读平实化、平等化的最佳基础。
我一直很爱看孩子们沉溺于书海中,全神贯注的投入、汲取故事情节。我原来以为两个孩子只是随意看看,但日复一日,我听到她们兴高采烈对谈著书上读到的冒险、惊奇、开心、伤感,也听到她们告诉我说多么喜欢哪一位作家、哪几本书、哪一些故事情节的创意十足、哪几本经典已经被拍成电影几十本书在她们的眼中,是一种透过阅读而自我满足的过程。
在西方教育理念里,学校在孩子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引领学生阅读,这一点,从当初我们在美国就已见识到,一直到后来进入芬兰的国际学校,以及孩子分别陆续转到芬兰学校等,芬兰与欧美老师们理念一致的对于孩子最基本,最常见的要求,就是一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对父母的期待,也是多陪着孩子阅读。
阅读的培养与引导,方法很多,但来自父母与家庭的陪伴和鼓励,绝对有极大效果。这一点,芬兰的父母与学校师长,一直都有相当普遍的共识;再加上芬兰基础教育的根基扎得稳,人民知识水准普遍不错,所以阅读习惯成了代代相传的良性循环。
而孩子入学后,学校的系统化引导与鼓舞,是让阅读建立起平衡与平民的最佳根基。芬兰孩子们的每天家庭作业之一,就是至少半小时的自我阅读。
功课中的这半小时,不是要学生再继续啃读制式的教科书,而是鼓励去读自己想看的书,用自我引发兴趣的方式,让他们沉浸在书籍的世界。
这半小时的阅读,基本上是良心与荣誉制的自我要求,不会有制式化按表操课的白纸黑字阅读手册,去逐一记载念过的书名。学生读多、读少,是自己对自己负责,是自己要或不要建立起来的人生习惯。
毕竟,芬兰教育是希望学生学到独立自主,方法虽然总会依不同的学校与老师,而有所不同,但基本盼望都是相同的。有趣的是,念过不同学校的两个女儿,所碰过各年级不同的英美籍或芬兰老师,从鼓励角度和运用人性化方法引领阅读的本质与精神,竟完全相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