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自卑与超越(全译插图典藏版)

書城自編碼: 287267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理学经典著作
作者: [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國際書號(ISBN): 9787518027538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32/149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6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实用对联大全
《 实用对联大全 》

售價:NT$ 225.0
想象欧洲丛书(7册)欧洲史
《 想象欧洲丛书(7册)欧洲史 》

售價:NT$ 1880.0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

售價:NT$ 149.0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教育文集版)
《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教育文集版) 》

售價:NT$ 230.0
数据驱动法律
《 数据驱动法律 》

售價:NT$ 390.0
对话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馆长
《 对话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馆长 》

售價:NT$ 995.0
揭秘立体翻翻书--我们的国宝
《 揭秘立体翻翻书--我们的国宝 》

售價:NT$ 490.0
清代贡院史
《 清代贡院史 》

售價:NT$ 80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09
《 儿童的人格教育 》
+

NT$ 263
《 儿童的人格教育(世界教育名著译丛) 》
+

NT$ 299
《 自卑与超越(畅销10万册纪念版)(精装典藏版)-“慢读”系列 》
+

NT$ 338
《 这样和世界相处: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的十五堂生活自修课 》
+

NT$ 338
《 自卑与超越 》
編輯推薦:
现代社会人必读的个体心理学经典激励全球数十亿人心智 成长的*之作《自卑与超越(全译插图典藏版)》
了解自身潜在的阴影与缺陷打破自卑的枷锁才能正确对待人生并超越自我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带你积极找寻生命的意义
內容簡介:
《自卑与超越(全译插图典藏版)》是个体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权威著作,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德勒的巅峰著作。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全书立足个人心理学的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克服自卑、不断超越自己,正确对待职业,正确理解社会与性。本书直接促进了亲子教育、人格培养、婚姻与爱情、职业生涯、家庭建设、人际关系等诸多领域的长足发展,成为人们了解心理学的经典读物。
關於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心理学体系的人。其代表作《自卑与超越》于1932年出版,已畅销80余年,他的研究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錄
Chapter1 生命的意义
01.生命的意义
02.人生的三大问题
03.社会情感
04.童年时期的经历
05.童年的记忆与梦境
06.合作的重要性
Chapter2 灵与肉的关系
01.精神与身体的交互作用
02.情感的作用
03.生理特征与心智模式
Chapter3 自卑感与优越感
01.自卑情结
02.追求优越感
03.设定正确的目标
Chapter4 童年记忆
01.人格形成
02.童年记忆与生活方式
03.解析早期记忆的六个案例
Chapter5 梦
01.梦的传统解读
02.弗洛伊德学派与梦
03.个体心理学派对梦的研究
04.梦的构成
05.案例剖析
Chapter6 家庭的影响
01.母亲的角色
02.父亲的角色
03.偏爱与平等对待
04.子女间的排行
Chapter7 学校的影响
01.教育的变革
02.教师的角色
03.课堂上的竞争与合作
04.先天因素与后天培养
05.个性化差异
06.对教学工作的观察
Chapter8 青春期的引导
01.解读青春期
02.青春期的几大问题
03.懵懂的性意识
04.成年期的挑战
05.为青春期预热
Chapter9 犯罪及预防
01.了解犯罪心理
02.犯罪类型
03.合作的重要性
04.合作的早期影响
05.如何矫正犯罪行为
Chapter10 职业问题
01.平衡人生难题
02.早期培养
03.影响择业的因素
04.寻找解决办法
Chapter11 个体与社会
01.增进合作
02.兴趣缺失与沟通障碍
03.社交兴趣与社会平等
Chapter12 爱情与婚姻
01.爱情、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02.婚前准备
03.婚姻的承诺与责任
04.交友是婚姻的保证
05.构建幸福的婚姻
附录:阿德勒生平简介
內容試閱
Chapte3
01.自卑情结
#8226; 自卑感的表现形式
个体心理学领域最大的发现之一,就是提出了自卑情结。可是我不敢说,每个人对自卑情结都有深刻的理解。如果我们单纯地对一些精神障碍者说,你有自卑情结,对方并不一定会相信,也没有任何效果。
在很多案例中,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比如,当医生询问患者,你是否感到自卑,多数人都会说没有,甚至还有人会反驳:我觉得自己比周围人的都要自信。面对这样的情形,想要靠询问来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是很困难的。倘若我们不继续去了解,那么患者的自卑情结又会加深。
要解决此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观察他的言行举止,因为一个人的表情和行为是不会说谎的。举例来说,一个傲慢自负的人,他心里可能在想:别人看不起我,我偏要让他们看看,我是一个不可小觑的人物。一个说话时习惯指指点点的人,他心里的想法大概是:不这么说话,没有谁会相信我。
那些极力去显示自我优越感的行为背后,实则都在用力隐藏一种自卑感。这就好像,一个人身高上有缺陷,他会刻意踮起脚尖走路,让自己看起来高一些。这样的行为,在孩子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如果我们问一个身材矮小的孩子:你觉得自己矮吗?孩子的好胜心就会被激发,他会用力挺一挺身子,让自己看起来高一些,否决身材矮小的说法。
透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推断出,内心有强烈自卑感的人,通常会显得安静、内向、不令人讨厌。当然,这些现象只是自卑感的表现形式之一,生活中还有很多情形都是为了掩盖自卑的事实。下面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有三个孩子,第一次去动物园。当他们站在关着狮子的铁笼子跟前时,一个孩子躲到母亲身后,说:我要回家。另一个孩子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却站在原地大声说: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孩子,目光狠狠地瞪着狮子,询问妈妈:我可以向它吐口水吗?
显然,这三个孩子都很害怕,只是他们都在用属于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感受,这是由他们的人生态度决定的。
#8226; 什么是自卑情结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情结,因为谁都无法活在一个绝对满意的环境里。有不满的地方,就会有自卑感出现。没有人能一生背负着自卑的包袱,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方式来释放它。为了摆脱这种心理,每个人都在寻求变化和超越,试图让自己变得更好。
如果我们充满自信,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去改变生活,自卑感可以慢慢消除。当一个人的自信被击毁,觉得脚踏实地的努力无法摆脱自卑感,而自己又难以忍受自卑的折磨时,他会继续想办法摆脱它,只是选择的方式有些不切实际。通常,他们会不再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而是沉浸在一种自以为是的优越感中,自欺欺人。这样做的结果,非但不能消除自卑,还会让自卑心理加重。毕竟,导致自卑的根源没有消除,问题肯定会一直存在,每一次自欺欺人的行为,都会让他的自卑感变得更强烈。
如果我们只关注个体的行为,而不去探寻背后的原因,就会觉得他的行为很怪异,没有什么目的性。从他们的行为中,我们看到的是他和其他人一样努力活得充实,却对改变自身的软弱不抱任何希望,他们的行动中没有改变自己和生活的动机。
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软弱时,就会去一个能够让他感到强大的环境中麻痹自我,而不是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当他感觉无力解决一些问题时,就可能会像疯子一样对别人大呼小叫,以此证明自己是有价值的。然而,无论怎样自欺欺人,自卑感始终都没有消除,时间长了,就会成为一种固定的情结。只要有相同的事情发生,就会诱发他们的自卑感,成为生命的基调。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自卑情结。
至此,我们可以给自卑情结下一个明确定义了。当一个人意识到,他要面对一个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无所适从,就是自卑情结。
#8226;补偿心理造成的优越感
在现实中,自卑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愤怒、哭泣、道歉都涵盖在其中。自卑感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人们往往会通过寻求优越感的方式来释放这种痛苦,作为心理补偿。然而,这种方式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只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搁置在一边,从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可以避免失败的事情里,找寻一丝安慰。面对困难,他们选择的是犹豫、退缩,而不是采取有效的行动。
患有广场恐惧症的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一直在想:我必须待在熟悉的地方,不能走远,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危险,我要保护自己的安全。当脑海里被这样的想法全盘占据时,他们就会选择自我封闭,待在房间里不肯出来。在面对困难时,一味地想着退缩和逃避,甚至会选择轻生。此时,他们已经彻底放弃解决问题的想法,对所发生的一切深感无力,若是自杀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丝优越感,或是能够给别人带去谴责和报复,他们会义无反顾地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并把责任归咎于别人,似乎在说:我这么脆弱、敏感,你们却要如此残忍地对待我。
每一个神经质患者,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避免过多地与外界接触。他们希望逃避现实中的各种问题,让自己活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并用这样的方式给自己搭建一个安全堡垒,关闭所有的门窗,与世隔绝。偶尔,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用哭泣、怒吼等方式来统治自己的领地。总之,他们会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有效的一种去获得优越感,倘若此方法行不通,再去尝试另外的选择。唯一不变的是,他们不会为改变处境去做任何的努力。
#8226;逃避只会加重自卑情结
生活中有些孩子不善于处理问题,经常会用哭泣和抱怨的方式博得关注。他们的行为举止已经透露出了自卑的情结,默认了自己的无能为力。哭泣和抱怨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手段,有水性力量之称。爱哭的孩子跟怯懦的孩子一样,他们表现出软弱的一面,说自己需要呵护和帮助,内心实则藏着想要超过别人、以自我为中心的目标。那些喜欢吹牛的孩子,表面看起来骄傲得不可一世,充满优越感,但我们真的不能只关注他们说了什么,倘若仔细剖析他们的行为,就会发现一个事实:他们内心是有自卑情结的,只是他们不愿意承认而已。
恋母情结也是神经症患者的一种特殊表现。如果一个人无法处理好这个问题,他就无法治愈神经症;如果他的活动范围只限于家庭,那么他的性欲问题也只能在家里寻求解决。由于内心缺乏安全感,他们不会把兴趣发展到不熟悉的人中,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在自己的范围内掌控别人,突然要去接触新的人,自然会担心控制不了局势。
有恋母情结的孩子,大都是被母亲过度宠爱的,他们从小就知道,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根本无须离开家庭到外部去寻求爱,更无须为了目标而付诸努力。长大以后,他们仍然很依赖母亲。在爱情中,他们要寻找的不是一个平等的伴侣,而是一个能时刻服务于自己的仆人,而母亲恰恰是他最忠实的仆人。每一个被母亲宠坏的孩子,都可能存在恋母情结,母亲不让他离开自己的世界,甚至不愿他跟父亲有过密的接触。
神经症患者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行为受限。说话结巴的人,通常做事都会犹豫不定,他们想跟人沟通交流,可是内心的自卑感却又让他们有所顾虑,担心无法顺利完成这件事,所以说话时就会出现犹豫的情形。有些人到了中年依旧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到了适婚的年纪害怕去谈论结婚的问题,这都是自卑心理在作祟。同时,那些有自慰、早泄、阳痿或性变态的人,都缺乏正确的人生态度,在跟异性相处时很自卑,得不到性欲的满足。
#8226;自卑是推动进步的力量
自卑情结不总是一件坏事,它也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动力。我们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会进一步去学习,更好地迎接未来的生活。不夸张地说,自卑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我们不妨做个假设,一个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一定会想:地球人建立了各种社会机构,建造了房子遮风挡雨,穿上衣服来保暖,为了便利修理道路,他们一定是地球上最弱小的居民。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的确是事实。人类不如狮子和猩猩等动物强壮,也不具备其他动物的自我保护能力。有些动物选择群居生活是为了取长补短,但人类若选择了合作,力量却能远远超过那些动物。
婴儿的身体是娇嫩的,需要成年人的呵护与照顾。每个人都是从婴儿期走过来的,倘若人类之间没有合作,就只能任由环境摆布。我们都知道,如果在童年期不注重合作的培养,就会变得越来越悲观,导致自卑心理。当然,生活中的问题总会不断出现,就算是很善于合作的人,也会遇到各种难题。谁也不是完人,能够超越所有,主宰整个世界。我们的身体很脆弱,
生命也很短暂,但我们依然要努力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去解决人生中的三大问题。我们可以先找到一个暂时的答案,但不能止步于此。不管怎样,我们都应当继续努力,而努力的前提就是与人合作,唯有这样的行动才是有意义的,才有希望改变我们的环境。
我们都知道,人是永远无法实现终极目标的。倘若一个人或是全人类都抵达了不受任何问题困扰的境界,那么未来的一切都能够预料,任何事情都可以提前做好准备,这样的生活就失去了乐趣。恰恰是生活的不确定性,引发了人类的兴趣。倘若我们对所有事都了如指掌,还有探索和发现的必要吗?如此的话,科学就走到了尽头,生活也成了耳熟能详的故事。曾经被我们追捧的艺术和宗教,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幸好,生活不会轻易就被耗尽,我们还在奋斗的路上,也总能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积极地为人类谋福祉。
不过,神经症患者在生命的最初阶段就受到了阻碍,他们只是从表面上去解决问题,这也使得他们面临的困难会更多。正常人会选择用正确的方式处理某一个问题,再去面对另一个问题,并寻求新的方法。他们不甘心落后于人,也不愿意成为别人的负担,时刻依靠着别人的特殊照顾,他们会按照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认知,勇敢地行动,独立地解决
一切难题。
#8226;人对优越感的追求是变化的
人人都在追求独属于自己的一种优越感。它取决于个人赋予生命的意义,这种意义不是流于表面形式,而是体现在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上,像一个独创的乐曲贯穿着生命的始终。不过,从一个人的行为中,我们很难看到他到底想要什么,只能从他提供的线索中去推测。解读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就像解读一位诗人的作品,字数不多,意义却很深远。我们必须从表面上的东西,推敲出它想要表达的真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跟诗歌差不多,蕴含着复杂的内涵,心理学家要做的就是,从他的举止表现中去解读生命的意义。
我们在4、5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这不是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来的,而是在黑暗中一点点摸索出来的。这个过程如同盲人摸象,凭借着对局部的认知,来做出相应的解读。对于优越感的追求,我们同样是在摸索中确立的。它不是地图上静止不动的点,而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追求,是前行的动力。
没有谁能说清楚,他要追求的优越感究竟是什么,他可能知道自己的职业目标,但这个目标只是他毕生理想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比如,一个人渴望成为医生,要从事这个职业需要医学的专业知识,还有一颗仁慈的心。因此,我们应当留意,他是不是非常善于关心别人,从这一点上就能推断出,想成为医生可能是他弥补自卑感的一种方式。
很多医生从小就接触过死亡,当事人可能是他的兄弟姐妹或父母,死亡给他们留下了可怕的阴影。他们相信人是没有安全感的,这也促使他们渴望成为一名医生,以此种方式来对抗死亡,改变不如意的状况。还有人想做教师,但教师的水平修养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教师缺乏应有的素养,他选择这个职业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为了满足优越感,试图领导和控制那些比自己弱小的人。
一个人要改变具体的目标很容易,比如跳槽换工作。我们必须找到他内在的一致性,寻求性格上的统一。例如,我们拿到一个不规则三角形,将它放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就是不同样子的三角形。可说到底,它还是原来的那个三角形,本质上没有变。
我们的性格也是这样,单从某一个行为上是很难判定一个人的整体状况的,必须结合他的全部表现。我们永远不可能告诉一个人:如果你做好了这件事,你的人生目标就实现了,就能满足你的优越感。人们对优越感的追求是变化的。一个精神正常的人,在一个方向上受阻时,很快就能找到新的方向。唯有神经症患者,才会认定一个目标,并告诉自己:除了这么做,我没有其他办法。
#8226;每个人都渴望超越现实中的自我
我不想去评价人们在追求优越感过程中所发生的特殊情况,但我发现这些行为都有一个共性,那便是想成为超人。有时,我们会听到小孩子说:我想成为上帝。很多哲学家也有过同样的想法,就连老师也渴望把孩子培养成圣人。
在古老的宗教中,我们能找到很多相关的例子,如教徒们试图将自己修炼成神。据说,哲学家尼采在发疯以后,也曾给斯特林堡写信,落款处把自己说成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可见,他的内心深处也有想要成为上帝的愿望。有些狂傲的人总是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们想成为神,把我是拿破仑我是皇帝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他们渴望成为世界的中心,让所有人围绕着自己转,成为世界的主宰,可以预知未来的所有。
通常,人们会用相对正常的、合理的方式来表现出想成为超人的愿望。可惜,无论我们是渴望永存于世,还是让生命轮回,或者想预知另外的世界,这些想法都是以成为超人的欲望为基础的。在宗教的思想里,上帝是永不灭亡的,可以劫后重生。且不谈这种说法的对错,这都是对人生的解读,都是生命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都存在这样的想法,认为上帝是至高无上的,并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样的人。
#8226; 行为永远遵循优越感的目标
优越感的目标一旦确立后,人的生活态度和行动都会与这一目标相吻合。他们不会去考虑这些行动是不是正确,对其他人和事是否会造成影响,他们只关心这么做能不能实现目标。那些问题儿童、神经症患者、酗酒者、罪犯和性障碍者的生活方式,也跟他们所向往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只能去批评他们的错误行为,因为他们的目标就是这样的。
有个男孩非常懒,在班里是出了名的。有一回,老师问他:为什么你的成绩总是这么差?他回答说:如果我是班里成绩最差的学生,你就会注意到我。那些很听话、成绩很好的学生,基本上都不需要你的关注。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博得老师的关注,而这种做法也帮他达成了心愿,他根本不想努力改变糟糕的成绩。对他的目标来说,他的做法就是对的。
还有一个孩子,在家里很听话,学习成绩不好,略显愚笨。他有一个大自己2岁的哥哥,生活方式和他完全不同,活泼好动,非常聪明,总是闯祸。他就对哥哥说:我宁肯笨一点,也不愿意变成你那样,整天闯祸。他的想法就是避免麻烦,显得愚笨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由于他表现得不聪明,周围人对他的要求就不会太高,他也不会因为犯了过多的错误而遭到指责。从这一目的来说,他有可能不是真的笨,而是在伪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