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激励全球数十亿人心智成长的心理学经典巨著。这是一本十分值得一看的心理学著作,其作者在心理学发展史上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也拥有相当高的低位。愈来愈多受它影响的人认为,阿德勒对心理学的贡献超过了弗洛伊德,这不仅是因为其提出的自卑与补偿作用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实际作用与直接影响
|
內容簡介: |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
|
關於作者: |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2.7-1937.5.28),奥地利精神分析巨匠。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三巨头”,代表作为《自卑与超越》,最重要的成就为“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开启了现代心理学向人文科学方向发展的崭新时代。
|
目錄:
|
CHAPTER 1 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 002
人生的三大制约 004
社会感 007
童年对整个人生的影响 012
梦和早期记忆的作用 019
合作的重要性 023
CHAPTER 2 精神与肉体
精神与肉体的关系 028
情感的作用 037
精神与肉体的特征 045
CHAPTER 3 自卑心理与优越感
自卑心理 052
对优越感的追求 060
CHAPTER 4 早期记忆
个人人格塑造 074
早期记忆的重要性 077
CHAPTER 5 梦
梦的解析 098
弗洛伊德对梦的观点 099
个体心理学的梦研究 102
分析梦境 112
CHAPTER 6 家庭的作用
母亲的影响 126
父亲的影响 134
偏爱与平等对待 143
家中排行的影响 147
CHAPTER 7 学校的作用
教育变革 162
教师的重要性 163
课堂中的合作与竞争 169
先天因素与后天培养 173
个性的发展 176
教育过程中的不利情况 179
CHAPTER 8 青春期
青春期的特征 184
自我挑战 186
青春期的问题 187
青少年性心理健康 193
CHAPTER 9 犯罪与预防
了解犯罪心理 202
罪犯的类型 213
合作的重要性 221
合作的早期影响 225
犯罪问题的解决 229
CHAPTER 10 职业
平衡人生三大问题 240
早期培养的重要性 243
制约择业的因素 249
解决方案 251
CHAPTER 11 个体与社会
增进合作 254
兴趣缺失与沟通障碍 256
社交兴趣与社会平等 263
CHAPTER 12 爱情与婚姻
爱情、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268
婚前准备 272
婚姻中的合作 278
友情是婚姻的保障 283
维持婚姻幸福的秘诀 284
|
內容試閱:
|
人生的意义
人生活于“意义”之中。人类基本不会抽象体验事物,而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观察、定义,即使是最本初的经验也是如此产生的。如:“木头”是作为“与人类相关的木头”,“石头”也是“人类生活要素之一的石头”。如果一个人试图脱离意义而考虑周遭的环境,那将十分可悲,他将脱离同类,孤立自己,而他的行为也于人于己无益。总之,人的自我封闭行为将无任何意义,人类的存在也无法脱离生活的现实。人类若想感知现实,解读其意义和价值,必须将其放大到人生和生命存在的高度,而不是囿于事物本身。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种意义总是带有缺陷,因此不可能永远正确。原因在于,这个看似由意义构成的世界其实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荒诞和谬误,这也是这个世界的一大特征。
如果你问旁人:“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大部分人都不知如何作答。很多人不想让这样的问题困扰自己,也不愿去探究问题的本源。但是,古往今来,这个问题一直与人类如影随形,直到今天,年轻人,甚至老人都会问道:“人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确切地说,人一般只在遭遇困顿时才会如此发问。反之,对于那些人生遂心如意、几乎没有遇到困厄挫折的人而言,这样的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也不会被诉诸言词。但是,这个问题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回避的,我们必须直面。
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诠释生活的意义,几乎每个人都通过行为来将这个问题和它的答案表现出来。我们发现,人们的行为被其对人生的某种解读影响着,每个人在言论之外的行动上,都在对“人生意义”进行着不同的阐释,如果完全不管他的言论,我们将发现,他的姿态、行为、举止、习惯、观点、表情、特征等,都体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认知。他的行动让我们相信,他对某种生活的解释深信不疑,他的一举一动都在阐释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他对自己的认识。他似乎在宣誓:我如此,世界那般。这就是他赋予自己以及人生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因人而异,也唯其如此,人生的意义不胜言说。但是,并不是每个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都是正确的,因为,每一个人自认为正确的人生意义都搀杂了谬误(短视),没有人拥有绝对正确的人生意义;反之,我们也发现,无论是哪一种人生意义,只要有人持有这样的态度,它就不是绝对错误的人生意义。而且在绝对正确和绝对错误的观点之间,包含了我们人类所有的人生意义。但是,这些不同的人生意义,我们可以辨其高下,有些很奇妙,有些很糟糕,有些错得很离谱,有些错得较轻微。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发现,好的人生意义有共同之处,而糟糕的人生意义则缺乏这些共同特征。如此,我们就可以通过总结,得到相对“科学”的人生意义,它也是标尺,指导我们应对与人类有关的现实的“意义”。同时,我们也必须记住,这个真理是相对人类目标而言的,是相对的。此外,没有其他的所谓“真理”,即使有其他的“真理”,也和我们没有任何瓜葛,我们也无法知道这种“真理”,这种“真理”也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
人生的三大制约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得不面对三大制约,这三大制约恰恰是导致人生面临的所有困难和问题的根源。这三大制约构成了人生和现实的内容,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受这三大制约的困扰,它们也无所不在地纠缠着人类,并迫使人类做出回答和应对,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回答问题,而一个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正体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个体解读。
制约之一是:我们必须生活在地球的表面上,我们没有办法离开这个贫瘠的星球而生活,也就是说,我们无处可逃,别无他法。我们必须在这个制约之下,依靠地球提供给我们的资源繁衍生息,我们必须想办法与地球的资源共存,以实现人类的延续。这个制约对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效,是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没有人能逃离它的挑战。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对人类生活状况的诠释,这些诠释会告诉我们,哪些事情是必需的、合适的、有益的、可能的。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诠释,我们都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并为其所限:我们属于人类,人类居住于地球上。
这个制约要求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就如同不能随意猜测一道数学题的答案一样,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命,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给出一个正确答案,毕竟人类的肉体是脆弱的,人类居住的环境是不安全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观点要有远见并且相互关联。我们不能依靠猜测,也不能抱持侥幸心态,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寻求正确的答案。当然,人类不可能一次性给出一个完美答案,所以我们要不停地奋斗,不停地完善我们的答案。我们的答案必须围绕“我们被束缚在这个贫瘠星球的表面上”这一制约,我们的利益与灾难必然与地球紧密相连。
制约之二是: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是人类种族中的一员,我们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只要我们活着,我们每个人就必然会与其他人产生联系。单独的个人是脆弱的,单独的一个人也无法达成目标,这是因为我们人类自身处处受限,种种受制。假如一个人单独生存着,他要一个人面对所有问题,凭借一己之力应对所有事情,那么他将最终走向失败和灭亡。单独的一个人,他将无法生存,也无法将人类延续下去。如果我们想继续生存下去,为了自己的幸福,也为了全人类的福利,就必须与其他人发生联系。因此,我们对人生所做的解答一定要考虑这种联系,我们也将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如果我们将自己孤立,将无法继续生活。这个制约不容置疑。因此,人类最大的目标就是: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我们与其他人联系,得以延续个人的生命以及人类的命脉。若想活下去,我们的情绪、行为就必须与这个问题和目标相适应。
制约之三是:人类有两种性别——男和女。这同样是个体生命和人类命脉延续必须考虑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个制约,人类社会才会产生爱情、婚姻,无论男女,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当我们面对这个问题时,所采取的行动就是对这个制约的解答。面对问题时,人类往往会给出多种答案,但也总是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最佳方法。
前面的这三个制约带来了三个问题:第一,如何做才能让人类在地球资源的限制下得以生存;第二,我们如何做才能够在同类中获取地位,并通过相互合作实现利益;第三,如何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人类两种性别”和“人类命脉的延续依赖于两性关系”的制约。总而言之,以上这三个问题,就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职业、社会、两性这三大问题。
个体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个体来说,人类的所有问题都可归于职业、社会、两性这三个问题。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反应,都可以精准地揭示出这个人对人生意义的判断。举例说明一下:假设有一个人,他的爱情生活很糟糕,他在职业上也表现得很平庸,他的朋友很少,因为他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那么,从他生活中做出的自我定位和限制,我们可以确切判断出他一定觉得人生是一件极其糟糕的事情,生活对他来说除了挫折还是挫折,他的活动范围一定很狭窄,这和他对自己的人生意义的判断有关,人生的意义对于他来说就是避免伤害,保护自己,为此,他将自己与其他人隔绝开来,避免与其他人接触。最后他会发现,人生中的失败越来越多,而机会却越来越少。
反过来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个人,他拥有一段甜蜜融洽的爱情生活,他的工作成绩很可观,而且他有很多朋友,他的交际范围广泛,那么,我们可以断言,他的人生充满了创造性,他的生活到处是机遇,他所面对的困难在他看来都如此不堪一击。对他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与同伴并肩共进,作为人类的一员,为人类的福祉献出自己的力量。
社会感
从上面的举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正确的人生意义,还是错误的人生意义,都具有其共同特征。精神病人、自杀者、堕落者、失足妇女、问题少年、酗酒者、罪犯,这些所谓的失败者都有共同的特征:他们缺乏社会兴趣和心灵归宿,正是这一共同特征导致了他们的失败。在面对职业、社交和两性的问题时,他们不向他人寻求帮助,不相信可以通过合作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对于人生的意义,他们赋予的是一种属于他们个人的意义,他们认为,没有人能够从完成其目标中获益。因此,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看向自身。如果,他们获得了所谓的成功,实现了个人的理想,实际上也只是一种虚假的优越感,因为他们的这种成功只对他们自身有意义。
例如,一个罪犯手握武器,这个时候他能体会到权力,他会觉得自己很强势,无人能敌,但是很显然,他只是自己感觉自己很重要,而对其他人来说,拥有一把武器并不能抬高他的身价。其实,个人意义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才能体现意义的存在,只对个人有意义的事物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的目标、行为也是如此,它们的意义就在于对其他人有意义。每个人都想与众不同,但是,如果个人不明白自己的成功是建立在为他人做贡献的基础上的,那么,他将必定犯错。
再讲一个某宗教领袖的故事。有一天,领袖将所有的信徒聚集到了一起,告诉他们,下周三就是世界末日。所有的信徒对领袖的话深信不疑,他们变卖了所有的财产,抛开所有世俗杂念和牵挂,在震惊中等待着世界末日的到来。可是,星期三那天没有发生任何事情,第二天,信徒们一大早就找到领袖,讨要一个说法。他们说:“看看我们困难的处境吧!我们放弃了所有的保障,我们逢人便说周三是世界末日,我们忍受着所有人的嘲笑,我们甚至还充满信心地告诉他们,这是千真万确的。现在,星期三已经过去了,世界为什么安然无恙呢?”这个领袖却以私人的意义来逃避谴责,告诉这些信徒:“我的星期三并不是你们的星期三啊!”私人的意义实在是经不起考验的。
人生意义的真正标准是:具有普适性,也就意味着它可以拿来与人分享,是能够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的意义。一个成功的方法,能够为一个人解决他所面临的生活问题,也必将能够为别人解决类似的问题,那么这个方法对人类来说就具有共同的意义,就可以分享给大家。一个天才,只有被别人承认的时候,才会被冠以天才的称号。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为团体贡献力量。我们这里谈的不是职业动机,我们不论职业,只看成就。一个能够成功应对人类生活中所有问题的人,他的行为清楚地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对他人产生兴趣,并与他人互助合作,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为大家所关注,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克服困难的方式绝对不会损害到他人的利益。
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在于与他人不断合作,对此,很多人会怀疑,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观点是一个全新的观点,他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那么,对于我自己,我该做些什么呢?如果一个人总是在贡献,总是以他人的利益为重,那么我自己会损失多少呢?如果我们想获得足够的发展,无论如何也要为自己多想一下吧?难道在学习保护别人的利益前,要先强化我们自身的人格吗?”
这个观点看似没有任何问题,但实际上却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个观点涉及的问题都是虚假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意义里包含了对别人有所贡献的内容,而且他的情感指向也以此为目标,那么他必将会沿着最能够体现其人生价值的道路去发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会不断根据目标来调整自己,会根据自己的社会感来完善自己,并在不断的练习中获得种种技巧和能力,并逐渐形成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并让这种感觉逐渐趋于成熟。人一旦建立目标,他就会为此开始自我管理,不断地充实自己,以解决人生中的三大问题。让我们以婚姻和爱情为例,如果我们深爱我们的伴侣,并希望对方感受到幸福和快乐,我们就会竭尽所能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将我们的注意力全部放到对方身上。但是,如果我们不以贡献为目标,只想随性,那么我们就会变得让人讨厌,自己也不会快乐。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还有一点足以证明这个真理。仔细观察一下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东西,你发现了什么?祖先留给我们的都是他们对人类的贡献。除了我们能够看到的这些——祖先开垦的土地,他们建造的道路和屋舍之外,还有很多无形的宝贵资产,我们的风俗习惯,我们的科学技术,我们的文化艺术,以及我们处理人类问题的方式和技能,这所有的一切都体现了祖先贡献给人类的成果,正是这些代代承袭的成果,让我们感觉到幸福。
但是,其他人又如何呢?那些不懂得贡献和合作的人,那些对人生的意义有其他解释的人,那些只会问“我该怎样逃避生活”的人,都怎么样了呢?他们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不但人已经消亡,他们的人生价值也没有任何体现。似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在对他们说:“这里不需要你,你不必继续生存下去。你的目标,你的理想,你所抱持的价值观没有任何的意义。走开吧!毫无价值的人!快点死去,快点消失吧!”一个人不以合作和奉献作为人生意义,我们能给予他的最后结论是:你无用,没有人需要你,请你滚开!当然,在我们现有的文化中,自我观念虽然有所淡化,但还有很多不完美之处,还能找到很多瑕疵,我们在以人类创造利益的前提下,致力于改造它。
在古往今来的世界上,很多人都抱持着这个观点。他们确切地知道,人生意义在于对人类的贡献,因此,他们开始帮助、关心其他人,这在各种宗教思想中都有很好的体现。社会上所有伟大的运动都是以增加社会利益为目标,而宗教就是向此方向努力的最大力量之一。但是,人们常常曲解宗教的真正内涵,因为人们认为宗教除了做一些普通的事情之外,根本不会做有利于人类的其他事情。由于科学使人类对同类的兴趣大大提高,所以科学可能比宗教、政治等更接近为人类贡献这一目标,也更能让人类了解人生的意义。虽然我们的视角不同,但是我们的目标和结论是一致的——为人类做贡献。
至此,我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似乎已经成型:我们赋予的人生意义就如同我们的守护神一样,那些错误的意义就如同附在我们身上的恶魔。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人生意义形成的原因和其划分的依据,如果发生重大错误该如何纠正,这是非常要紧的。这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心理学与生理学、生物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利用我们对意义的解读,影响我们的活动以及人类的发展趋势,从而增加人类的福祉。
童年对整个人生的影响
人类从出生之日起,就开始探索“人生意义”。即使是婴儿,也会想办法弄清楚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评估自身的力量。在儿童成长的第5年,他们就已经发展出一套独特而固定的行为模式,就是他们对待一切事物的方式和方法。此时,“对于自己和世界该抱有怎样的向往”这个概念,他们已经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持久的概念。此后,他们会利用自身对社会对自己的看法来观照这个世界,这个看法被称为“统觉表”(Schene of apperception)。人生的经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在接受经验之前,儿童就已经被先入为主,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他们的人生意义。
但是,儿童所接受的解释,是依照最先赋予人生的意义进行的,即使这个意义是错误的,即使这种经验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是充满痛苦的,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这种人生意义。当然,如果他们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认知自己的错误,找出谬误所在,并加以改正,重新建立正确的人生意义,就能脱离错误的处境。当然,也有这样的时候,人们因为错误的行为导致糟糕的结果,进而迫使他们修正自己的人生意义,并凭借自己的力量进行改变。然而,如果没有来自社会、同类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依旧固执己见,按照自我的错误认知行事,那么他必将陷入绝境。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想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通常要借助某些受过专业训练的专家的力量,他们能够帮助人们发现错误的根源,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对于人们童年时期的情境,解释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童年时期不快乐的经验可能被赋予完全相反的意义。对于不快乐的经验,有一部分并不是很被看重,这种经验只会让他在未来的生活中采取某些措施加以预防,并不会真正改变他的人生态度,他会说:“我一定要努力改变这种糟糕的处境,让我的孩子不要再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相反,另一种人会觉得:“为什么世界如此不公,让我遭受这样多的磨难,为什么别人能够享受到那么多的美好时光?既然上天对我如此残忍,我为什么要善待这个世界?”也有的父母会这样告诉他们的孩子:“我小时候吃过很多苦,我都挺过来了,你为什么一点儿苦都吃不了呢?”还有一些人抱持这样的观点:“我的童年是糟糕的、痛苦的,那么我做什么事都无可厚非。”
这三种人的童年经验都会反映在他们的行为中,只要他们不改变自己的观念,他们的行为就不会改变。经验并不是人们成功或失败的决定性因素,在此,个体心理学反对决定论。通常,人们不会为经历过的打击所困扰,而是从中汲取教训,一个人的经验不会决定他的一生,但是却会产生影响。我们用赋予的意义决定自己,当我们把一个特殊经验当作未来人生的基础时,就必定会误入歧途。人生的意义不是由环境决定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赋予环境意义来幻化人生。
身体缺陷
然而,童年时期的某些情境很容易孕育出严重错误的人生意义,成年人中的失败者,大部分都是在童年时期对人生意义形成了错误的认识。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那些在婴幼儿时期患病或者是患有先天性疾病的人。这样的人经历了一个痛苦的童年,他们的心理负担非常重,有些人根本无法建立正确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在于对世界贡献。除非,能有很亲近的人加以引导,让他们将对自己的注意力放到其他人身上,否则他们一生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并在面对其他人时,因为比较而变得更加气馁,在面对同龄人时,会因为嘲笑、同情、排挤而变得更加自卑。这一切的外界因素都会让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丧失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会因为自己受到的来自社会的侮辱变得自闭,并认为自己不会对社会做出任何贡献。
我想我是第一个对此领域加以研究的人:身体缺陷或内分泌异常的儿童在生活方面所面临的困难。虽然现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它的发展方向却偏离了我最初的预想。我一直在寻求的是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而不是在寻求身体的缺陷和内分泌的异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证据。身体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导致人们心理形成错误的概念,我们也无法找出内分泌异常对儿童产生相同效果的两个样本。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克服了这种苦难的人,在他们历尽磨难的过程中,爆发出强大的潜能。
在这方面,个体心理学并不强调优生优育。很多有先天缺陷的人,都成了一个时代的杰出人才,他们的身体状况很差,甚至有的人英年早逝,然而,这些奋力对抗自身缺陷和环境困难的人,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社会的昂扬向上。
他们坚持奋斗,他们执著于正常人都无法完成的事业,在这个奋斗的过程中,他们变得更加坚强。仅仅从肉体是否有缺陷出发,我们无法判断一个人的心理会发展成好的还是坏的。但是,事实证明,绝大多数有先天缺陷或者内分泌异常的儿童都未能得到正确的引导,没有接受过正式训练,他们所面对的困难也不为常人所了解,因此这些儿童变得越来越关注自己,只对自己有兴趣。因此,那些身体先天缺陷的人大多是失败者。
溺爱
导致孩子对人生意义产生曲解的第二大因素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宠爱。处于如此情境中的孩子,他认为别人要将他的诉求当作命令来服从,他不必做任何努力,就能够获得一切他想要的。通常,这样的人还会认为自己是鹤立鸡群、与众不同、无与伦比的。一旦他处于不以他为众人关注焦点的情境中时,他的位置被别人取代时,他的要求也不为人所接受时,他就会无法忍受,他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对不起他,所有的人都亏欠于他。
他一直只索取,不付出,他从未学会用其他的方式来与他人相处。他一直生活在被照顾中,他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当有事情发生时也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方法应对,他只有一种方法,就是求助于人。他会认为,只要他再次成为大家所瞩目的焦点,只要大家承认他是特殊的人,那么他的处境就会改观了。
这种被过于宠爱的孩子,在长大后可能会成为危险的人。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完全没有善良的意志,表面上他们表现出“媚世之姿”,私底下却一直寻找机会攻击别人,打击平常人在日常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甚至有一部分人会直接表现出他们的反叛,当要求他们与他人进行合作时,他们无法做到,他们习惯的谄媚和顺从被打破了,这个时候他们会觉得自己被伤害了,自己被整个世界抛弃了,这个社会对自己充满了敌意,因此他们会对自己的同类进行报复。
如果人们不能接受他的处事方式,他就会觉得这正是自己被社会虐待的有力证据,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心理,惩罚对于他们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反而只会坚定他们自己的信念:别人都反对我。
这种被宠坏的人,无论是暗中破坏,还是公然反抗,都表明他们的人生意义是错误的。我们发现,他们中有很多人在面对同一问题时在不同的时期会采取不同的手段,但是他们的目标没变,他们的想法没变,他们的人生意义永远是:我,第一;我,无敌;我,随意。如果他们一直将这样的思想赋予生活,他们的所有行为、方法必然都是错误的。
忽视
忽视儿童是造成第三种错误认知的情境。被忽视的儿童其人生也很容易偏离正轨。这样的人不懂得爱和互助,他们的人生意义中并没有建构这些概念。不难想象,当他们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时,总是会高估这些困难,并从不寻求他人的帮助。曾经,他们发现社会对他很冷漠,由此他就认定整个世界都是这样的。他们不会相信,帮助其他人做一些事情,就能够赢得他人的尊敬和喜爱,不要说让他们相信他人,他连自己都不相信。
事实上,感情的地位是任何其他经验都无法比拟的。母亲的第一职责就是,当孩子出生时,就让孩子感受到她是可以被依赖的,然后,她会将这种依赖之情扩大,直至它涵盖儿童所接触的环境之中的一切事物。
如果,母亲的第一职责失败了,孩子就难以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也不会形成互助、合作的情感,也很难对同伴产生友好之感。每个人都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必须经过启发、培养、训练,否则其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如果,有个被忽视、被讨厌、被排挤的儿童,我们会发现,他很孤单,他无法与他人交往,更不知道合作的存在,他就像与世隔绝了。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这种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事实上,只要一个婴儿能够成长为一个儿童,那么就不存在所谓的完全忽视,他必定接受到了某些方面的照顾和关怀,因此我们不讨论完全被忽视的儿童,我们考虑的只是那些关怀照顾比一般情况下少的儿童,或者是某方面被忽视的儿童。总之,被忽视的儿童一定未曾发现值得信赖的人,也没有发展出依赖之情。我们感到讽刺的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失败的人通常都是孤儿或者私生子,这种儿童也属于被忽视的范畴。
综上所述,容易形成错误人生意义的儿童有三种:身体缺陷、被溺爱、被忽视。在这三种情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对待问题的方法常常都需要被修正,他们需要通过别人的帮助形成正确的人生意义。如果我们真正关心过他们,也曾在这方面下过功夫,我们就会在他们的行为中看出他们对人生意义的解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