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NT$
539.0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NT$
594.0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NT$
539.0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NT$
2215.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NT$
5390.0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NT$
780.0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NT$
250.0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NT$
230.0
|
內容簡介: |
《子藏名家部尹文子卷》共收书五十八种,整合为精装十六开本三册予以出版。本卷收録先秦至民国时期(原则上截止于一九四九年)目前所知有关《尹文子》白文本、节选本、稿抄本、批校本及各类研究著作等,集《尹文子》各种版本及研究文献之大成。本着求全且精的原则,《子藏名家部尹文子卷》注重不同版本的收録,以便完整反映《尹文子》流传过程。《尹文子》最早传本为元陈仁子刊本,其下明刊本十八种、清刊本七种,本卷均予以收録。据现有文献,宋代即有《尹文子》刻本传世,今未见。明人有翻宋本,民国时张元济将其影印入《四部丛刊》,为体现《尹文子》流传之序,作为民国刊本予以收録,以便读者查阅。 《子藏名家部尹文子卷》亦注重后世稿抄本的收録。如清严可均抄本《子书六种》、清焦循抄本、清抄本、民国抄本等,这些抄本亦说明《尹文子》流传之广,均予以收録。 《子藏名家部尹文子卷》还特别关注名人批校本。如严可均、袁芳瑛、江藩、傅增湘、沈宗畴等,他们均为文献大家,在古文献收藏及研究方面有独到之处,其校语亦弥足珍贵,本卷也同样予以收録,以飨读者。
|
目錄:
|
目 录
1.古迂陈氏家塾尹文子二卷 (周)尹文撰 据元陈仁子刊本 2.尹文子二卷 (周)尹文撰 据明正统《道藏》本 3.尹文子二卷 据明刊本 4.尹文子二卷 (周)尹文撰 据明弘治间李瀚刊《新刊五子书》本 5.尹文子二卷 (周)尹文撰 据明嘉靖三十年刘禋刊本 6.尹文子一卷 (周)尹文撰 据明万历四至五年南京国子监刊《子汇》本 7.尹文子一卷 (周)尹文撰 (明)冯梦祯校 据明万历四至五年刊《十八子全书》本 8.尹文子一卷 (周)尹文撰 据明万历二十三年欧阳清刊《五子书》本 9.尹文子一卷 (周)尹文撰 据明万历三十年绵眇阁刊《先秦诸子合编》本 10.尹文子二卷 (周)尹文撰 据明刊《且且庵初笺十六子》本 11.尹文子一卷 (周)尹文撰 傅增湘批校 据明刊《十子》本 12.尹文子一卷 (周)尹文撰 据明刊《十二子》本 13.尹文子一卷 (周)尹文撰 (清)江藩批校 据明刊《十二子》本 14.尹文子一卷 (周)尹文撰 (清)袁芳瑛批校 据明刊《六子书》本 15.尹文子二卷 (周)尹文撰 沈宗畴批校 据清嘉庆七年严可均抄本《子书六种》 16.尹文子一卷 (周)尹文撰 据清嘉庆十四年刊《墨海金壶》本 17.尹文子一卷 (周)尹文撰 据清嘉庆十九年刊《湖海楼丛书》本 18.尹文子一卷 (周)尹文撰 据清道光十三年王氏棠荫馆刊《二十二子全书》本 19.尹文子一卷校勘记逸文一卷 (周)尹文撰 (清)钱熙祚校勘 据清道光二十四年金山钱氏据《墨海金壶》版重编增刊《守山阁丛书》本 20.尹文子一卷 (周)尹文撰 据清光绪十六年黄梅梅氏慎自爱轩刊《清芬堂丛书》本 21.尹文子二卷 (周)尹文撰 据清光绪二十二年刊《佞汉斋丛书》本 22.尹文子一卷 (周)尹文撰 据民国间上海涵芬楼《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 23.尹文子二卷 (周)尹文撰 佚名校并录清严可均跋 据清抄本 24.尹文子一卷 (周)尹文撰 佚名批校 据民国元年鄂官书处刊《子书百家》本 25.尹文子治要 (唐)魏征等节选 据民国八年上海涵芬楼《四部丛刊》影印日本天明七年刊《群书治要》本 26.尹文子 (元)陶宗仪辑 据明抄本《说郛读子随识》 27.尹文子 (元)陶宗仪辑 据明抄本《说郛》 28.尹文子 (元)陶宗仪辑 张宗祥重校 据民国十六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说郛读子随识》本 29.尹文子 (元)陶宗仪辑 张宗祥重校 据民国十六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说郛》本 30.尹文子纂要 (明)黎尧卿辑 据明刊《诸子纂要》本 31.尹文子 (明)归有光辑评、文震孟参订 据明天启五年刊《诸子汇函》本 32.尹文子类纂 (明)沈津撰 据明隆庆元年刊《百家类纂》本 33.尹文子一卷 (明)谢汝韶辑校 据明万历六年吉藩崇德书院刊《二十家子书》本 34.新锲翰林三状元会选尹文子品汇释评 (明)焦竑校正、翁正春参阅、朱之蕃圈点 据明万历四十四年刊《新锲翰林三状元会选二十九子品汇释评》本 35.尹文子折衷汇锦 (明)焦竑纂注、陈懿典评阅 据明万历间金陵少冈三衢书林刊《两翰林纂解诸子折衷汇锦》本 36.新镌尹文子玄言评苑 (明)陆可教选、李廷机订 据明刊《新镌诸子玄言评苑》本 37.尹文子粹言 (明)陈继儒选 据明刊《艺林粹言》本 38.尹文子品节 (明)陈深撰 据明万历间刊《诸子品节》本 39.尹文子奇赏一卷 (明)陈仁锡选 据明天启六年刊《诸子奇赏》本 40.尹文子 (明)陈仁锡撰 据明刊《子品金函》本 41.尹文子 佚名摘抄 据明蓝格抄本《二十一家子书摘抄》 42.尹文子 (清)焦循批校并跋 据清焦循抄本《诸子节録》 43.读尹文子 (清)杨琪光撰 据清光绪十一年刊《枉川全集》本《百子辨正》 44.尹文子札迻 (清)孙诒让撰 据清光绪二十年瑞安孙氏刊《札迻》本 45.尹文子佚文一卷补遗一卷 (清)王仁俊辑 据手稿本《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 46.读尹文子札记 陶鸿庆撰 据1959年中华书局排印《读诸子札记》本 47.尹文子文粹 李宝淦选 据民国六年排印《诸子文粹》本 48.评注尹文子精华 张谔撰 据民国九年上海子学社排印《评注皕子精华》本 49.尹文子校读记一卷 钱基博撰 据民国二十年油印本《名家四子校读记》 50.尹文子考补证 黄云眉撰 据民国二十一年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刊《古今伪书考补证》本 51.尹文子校録二卷 王时润撰 据民国二十三年排印《周秦名学三种》本 52.尹文子校正 王恺銮撰 据民国二十四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53.尹文子直解 陈仲荄撰 据民国二十七商务印书馆排印《国学小丛书》本 54.尹文子通考 张心瀓撰 据民国二十八年商务印书馆排印《伪书通考》本 55.尹文子 佚名节抄 据民国间手抄本 56.尹文子探源 罗根泽撰 据1958年北京人民出版社排印本 57.尹文的名辩思想 汪奠基撰 据1961年北京中华书局排印《中国逻辑思想史料分析》本 58.尹文子略注 伍非百撰 据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排印《中国古名家言》本
|
內容試閱:
|
前 言
陳志平
《子藏名家部尹文子卷》共收書五十八種,整合為精裝十六開本三冊予以出版。本卷收録先秦至民國時期(原則上截止於一九四九年)目前所知有關《尹文子》白文本、節選本、稿抄本、批校本及各類研究著作等,集《尹文子》各種版本及研究文獻之大成。
一
尹文,亦稱尹文子,在先秦兩漢典籍中屢有記載。《莊子天下》曰:不累於俗,不飾於物,不苟於人,不忮於眾,願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養,畢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宋鈃、尹文聞其風而悅之。其時尹文和宋鈃齊名,主張見侮不辱,救民之鬭,禁攻寢兵,救世之戰,故學界亦稱之为宋尹學派。《公孫龍子跡府》和《呂氏春秋正名》均載尹文與齊湣王(公元前301年―公元前284年在位)論士之事。漢劉向《說苑君道》還記載尹文和齊宣王(公元前320年公元前301年在位)論人君事。由此可知,尹文子主要活動於齊宣王、湣王時期。
關於尹文子的國籍,《呂氏春秋正名》高誘注:尹文,齊人,作《名書》一篇,在公孫龍前,公孫龍稱之。《漢書藝文志諸子略》著録《尹文子》一篇,下注:說齊宣王,先公孫龍。顏師古注:劉向云:與宋鈃俱遊稷下。《隋書經籍志》《尹文子》下注:尹文,周之處士,遊齊稷下。《宋史藝文志》《尹文子》下注:齊人。則尹文可能是周人,曾遊齊稷下,亦可能就是齊人。史料殘缺,難以明辨。
二
今本《尹文子》分《大道上》《大道下》兩篇,題戰國尹文著。前有三國魏黃初末年山陽仲長氏序言,云:余黃初末始到京師,繆熙伯以此書見示,意甚玩之,而多脫誤,聊試條次,撰定為上、下篇,亦未能究其詳也。仲長氏、繆熙伯為何人,序文無交代。宋李淑認為仲長氏是漢末仲長統(179220年,繆熙伯是繆襲。然序文所敘與《後漢書仲長統傳》相抵牾。宋晁公武就指出:《傳》稱統卒於獻帝遜位之年,而此云黃初末到京師,豈史之誤乎?(《郡齋讀書志》卷一一)故明宋濂《諸子辨尹文子》認為統之序蓋後人依託者也。更有學者由此進而懷疑《尹文子》也是偽書。民國時唐鉞《尹文和尹文子》以為:撰序的人是故作狡獪,影射仲長統。惟未曾細考仲長氏的年代以至露出破綻。序既是偽,此書就來歷不明。有的學者還從《尹文子》的思想和文風等方面來論證其為偽書。如梁啓超《漢書藝文志諸子略考釋》認為:今本《尹文子》名以檢形,形以定名等語,皆名家精髓,然與《莊子》所言尹文學風幾根本不相容矣。其書則本為先秦名家言,編者不得其主名,遂歸諸尹文。顧實認為《尹文子》和《列子》二書之出同時,而義亦相照,其為魏晉間人所依託無疑(《漢書藝文志講疏》)。羅根澤認為今本《尹文子》與古本不同,書中誤解尹文學說,論及尹文以後學說,仲長氏豈獨撰定此書,直此書之作偽者,書及序文成於何時,吾以為當在魏晉,而魏晉兩朝,又以在晉代之成分為多(見《尹文子探源》)。
宋濂、唐鉞等人認為仲長氏的序是偽託,進而懷疑《尹文子》是偽書,我們認為這樣的推論在邏輯上並不嚴密,因為撰《尹文子序》的仲長氏不一定就是仲長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就說:序中所稱熙伯,蓋繆襲之字。其山陽仲長氏不知為誰。李淑《邯鄲書目》以為仲長統,然統卒於建安之末,與所云黃初末者不合。晁公武因此而疑史誤,未免附會矣。清嚴可均《全後漢文尹文子序》後案:按統卒於獻帝遜位之歲,而此序言黃初末始到京師,當是後人妄改,或此序非統作也,疑莫能明。如果仲長氏不是仲長統,序文就不存在疑誤,也就不是偽託了。
梁啓超、馬敘倫等從思想和文風方面來辨偽,也是見仁見智。如梁啓超認為此書精論甚多,羅根澤認為此書偽則偽矣,然其書言嗇意豐,文簡理富大體固亦整齊博贍之書。而唐鉞卻認為《尹文子》文中有許多淺陋的話,馬敘倫則說:余觀二篇,詞既庸近,不類戰國時文。陳義尤雜,蓋並出偽作。(《莊子天下篇述義》)凡此,皆僅可備作參考。
看來,關於《尹文子》的真偽問題還有討論的空間。民國學者受古史辨派的影響,對傳統古籍多所懷疑,往往存在抓住一點,懷疑全局的缺憾,而今天的學者主張走出疑古時代,對待先秦古籍更客觀,更尊重,邏輯論證也更嚴密。在没有更強有力的反對證據的情況下,我們同意王蘧常、李學勤等學者的看法,主張還是將《尹文子》視作真書,著作權屬于尹文子或其後學。
首先,此書來歷清晰,流傳有序。《通志氏族志》尹文氏下云:《世本》:齊有尹文子,著書五篇。據此則《尹文子》本五篇,至漢時四篇亡佚,故《漢書藝文志》著録為一篇。《隋書經籍志》著録為二卷,《舊唐書經籍志》著録為二卷,《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著録為一卷,《崇文總目》、《郡齋讀書志》著録為二卷(唯《直齋書録解題》著録為三卷,疑有誤)、。其後歷代史志、公私書目均有記載。至於從《漢書藝文志》一篇分化為《隋書經籍志》二卷,當是黃初末仲長氏撰定為上、下篇,其後一卷、兩卷之異,均由此引起。《四庫全書总目提要尹文子》云:《文獻通考》著録作二卷。此本亦題大道上篇、大道下篇,與序文相符,而通為一卷。蓋後人所合併也。宋代時,還曾出現過偽《尹文子》,《容齋續筆》卷一四尹文子條云:又别一書曰《尹子》,五卷共十九篇,其言論膚淺,多及釋氏,蓋晉宋時衲人所作,非此之謂也。是當時人已注意區分真偽《尹文子》了。
其次,今本《尹文子》與《莊子》所載尹文子思想相合。《莊子天下》有宋鈃、尹文一派,其核心思想可總結為接萬物以别宥為始,見侮不辱,救民之鬭,禁攻寢兵,救世之戰。今本《尹文子》有云:接萬物使分,别海內使不雜。見侮不辱,見推不矜,禁暴息兵,救世之鬭。二者語言接近,觀點吻合。所以,劉建國《先秦偽書辨正尹文子偽書辨正》認為今本《尹文子》為真書,而非後人偽造,是研究尹文思想和研究稷下道家黃老學派的最可靠的史料。
三
《尹文子》全書約五千餘字,可分為若干自然段,每段論述某一方面的問題,段與段之間没有邏輯關係,全文也没有一個明確的中心論題。先秦諸子所討論的道、無為、仁、義、禮、樂、權、勢、術、名、形等問題,均有所涉及,故能從中找到不同學派思想的影子。這也引起研究者對《尹文子》學派歸屬的爭議。仲長氏《尹文子序》載:劉向亦以其學本于黃、老,大較刑名家也。但其認為劉向此說近為誣矣。題名晉陶潛撰《聖賢録》三墨云:不累於俗,不飾於物,不尊於名,不忮於衆,此宋鉶、尹文之墨。是以尹文爲墨家。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則以為《尹文子》雖專言刑名,然亦宗六藝,數稱仲尼,其叛道者蓋鮮,而宋高似孫《子略尹文子》辨駁道:班固《藝文志》名家者流録《尹文子》。其書言大道,又言名分,又言仁義禮樂,又言法術權勢,大畧則學老氏而雜申韓也。其曰:民不畏死,由過於刑罰者也。刑罰中則民畏死,畏死則知生之可樂。知生之可樂,故可以死懼之。此有希於老氏者也。又有不變之法、日等之法、理衆之法、平準之法,此有合於申韓。然則其學雜矣,其學淆矣,非統乎道者也。晁氏嘗稱其宗六藝,數稱仲尼,熟攷其書,未見所以稱仲尼,宗六藝者。《容齋續筆》尹文子條則云:其文僅五千言,議論亦非純本黄老者。詳味其言,頗流而入於兼愛。
我們認為,《尹文子》应属名家,此一則是尊重《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等書志的劃分意見,一則是從《尹文子》的實際思想傾向出發作出的判斷。
《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録解題》、《崇文總目》等,均列為名家。後世名家著作減少,在書目分類上不便獨立成派,清四庫館臣遂將墨家、名家、縱橫家併入雜家,故《四庫全書總目》列《尹文子》為雜家,但指出:其書本名家者流。後《子書百家》、《百子全書》等列《尹文子》為雜家,當是受《四庫全書》影響。
從《尹文子》全書來看,其雖然没有一個明確的中心,但討論問題始終貫穿著一個基本的方式,那就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價值)的辨析。如其辨道:大道不稱,眾有必名。辨仁:聖賢仁智,命善者也;頑嚚凶愚,命惡者也。今即聖賢仁智之名,以求聖賢仁智之實,未之或盡也。辨法:名有三科,法有四呈。故《文心雕龍諸子》指出:尹文課名實之符。而《文獻通考》卷二一二《經籍考》《尹文子》引《周氏涉筆》說:其書先自道以至名,自名以至法,以名為根,以法為柄。《四庫全書總目》《尹文子》認為:大旨指陳治道,欲自處於虛靜,而萬事萬物則一一綜核其實,故其言出入於黃、老、申、韓之間。《周氏涉筆》謂其自道以至名,自名以至法,蓋得其真。尹文子從名、實出發,聚百家而治之,合萬流而一之,折衷群說,兼攬眾長(羅根澤《尹文子探源》),當與其所處的稷下學宮的學術環境和戰國時的社會思潮密切相關。
四
據《世本》所載,《尹文子》本五篇。而至西漢劉向時,只存一篇。至三國魏黃初末,此一篇亦多有脫誤,仲長氏遂撰定為上、下篇,此即今本《尹文子》。唐代魏徵《群書治要》、歐陽詢《藝文類聚》、趙蕤《長短經》、宋李昉《太平御覽》、洪邁《容齋續筆》、黃震《黃氏日抄》等或引用,或評述。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尹文子》提及當時富順李氏家有藏者,謬誤殆不可讀,因為是正其甚者,疑則闕焉,是晁氏亦曾整理過該書。目前所知,傳世本《尹文子》最早為元古迂陳氏家塾本。宋代雖有刻本,但已不傳。明人有繙宋本,民國時張元濟將其影印入《四部叢刊》。自元以下,明、清、民國均有刊印,且清及民國還有抄本傳世。
《意林》卷二《尹文子》下注:劉歆注《尹文子》。如果此說可信,則最早給《尹文子》作注的是漢人劉歆。但其後卻鮮有作注者。清代諸子學興起,尹文子也引起了不少學者的注意,或校勘文字、或輯録佚文,重要者有孫詒讓《尹文子札迻》、錢熙祚《尹文子》一卷校勘記逸文一卷(《守山閣叢書》本)、王仁俊《玉函山房輯佚書續編》輯《尹文子》佚文一卷補遺一卷。民國以來注釋整理《尹文子》的著作更多,如張諤撰《評注尹文子精華》(民國九年上海子學社排印《評注皕子精華》本)、錢基博撰《尹文子校讀記》一卷(民國二十年油印本《名家四子校讀記》本)、王時潤撰《尹文校録》二卷(民國二十三年排印《周秦名家三種校録》本)、陶鴻慶撰《讀諸子劄記讀尹文子劄記》、陳仲荄撰《尹文子直解》(民國二十七年商務印書館排印《國學小叢書》本)、王愷鑾撰《尹文子校正》(民國間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五
本着求全且精的原則,《子藏名家部尹文子卷》注重不同版本的收録,以便完整反映《尹文子》流傳過程。《尹文子》最早傳本為元陳仁子刊本,其下明刊本十八種、清刊本七種,本卷均予以收録。據現有文獻,宋代即有《尹文子》刻本傳世,今未見。明人有繙宋本,民國時張元濟將其影印入《四部叢刊》,為體現《尹文子》流傳之序,作為民國刊本予以收録,以便讀者查閱。
《子藏名家部尹文子卷》亦注重後世稿抄本的收録。如清嚴可均抄本《子書六種》、清焦循抄本、清抄本、民國抄本等,這些抄本亦說明《尹文子》流傳之廣,均予以收録。
《子藏名家部尹文子卷》還特別關注名人批校本。如嚴可均、袁芳瑛、江藩、傅增湘、沈宗疇等,他們均為文獻大家,在古文獻收藏及研究方面有獨到之處,其校語亦彌足珍貴,本卷也同樣予以收録,以饗讀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