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到底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获得书写文字仍然众说纷纭,因此我们毋需在这些问题上费神。也许中国人从刻痕中发明出书写(正确地说,最早的中国书写是刻在龟甲及牲口肩胛骨上占卜的刻痕);也许书写概念是从美索不达米亚传到中国的,然后被加以创新。无论如何,大约在公元前1400年,中国出现文字,现代中文就是由此而来。相同的原理支配这两者:商朝(大约从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025年)的文字,大约有1500个还认得出来。这些字后来就用在铜器的铭刻,以及竹简、木头、丝绸上的书写。大约在公元200年开始写在纸上。木版印刷(大约是在公元600年发明)和活版印刷(比起古腾堡在欧洲独自发明的活版印刷还要早五百年)导致出版量剧增。根据约翰,德·弗朗西斯(John de Francis)的估计,在公元1900年以前,中国的印刷品数量超过全世界印刷品的总和。
中国文字记录了许多方言及语言。出乎一般人的预料之外,中国文字未带来统一的功能,就像拉丁语不过“统一”了法语与西班牙语。中文(指普通话)现在已经成为标准语言,但是广东人若是想说读中文的话,就不能用广东自己的文字和方言。除非你追溯中文里的每一次变化,否则地域性差异及历史变革使得中文的连贯性难以呈现。商朝代表“眼睛”与“嘴巴”的字很明显都是绘画文字,但现代的字并非如此。
现在,谈到构成的原理。很多人(甚至连中国人)都相信,中文是图案式的,或是表意的。如果我们考虑到图案只能够运用在简单的沟通上,那么中文就不是图案式的,至少在目前不是,可能从来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