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1. 经典文学阅读,大师巨著汇览。每一本都是名家名作权威原本,为孩子呈献百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精华
2. 精选主题,直击青春与成长,每一个故事都有大师亲笔描绘的青少年成长、生活、奋斗的剪影,讲述不同时期青少年的成长故事
3. 关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体贴情感心理需求,解决青少年成长路上所遇到的迷茫、困惑,满足青少年面对全新世界的惊喜以及内心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4. 特邀著名青年评论家撰写深度导读,为青少年提供成长必需的精神引领和智慧启迪
|
內容簡介: |
本书汇聚中国现当代百部文学名作,直击青少年心灵成长主题,特邀青年评论家倾情导读解析,诠释大师笔下书写的青春与成长。
|
關於作者: |
刘庆邦,现代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五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等二十余部。其文字富有浓郁的原生态特色,立意深刻,尤其擅长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字里行间蕴藏着直击灵魂的力量,常能引起读者感同身受的共鸣。《少男》《一块白云》《月光下的芝麻地》等短篇将乡村生活的朴实和美好描写得淋漓尽致,《养蚕》一篇敏锐地从留守儿童的生活出发,叙述了祖孙两人相濡以沫的温情。其代表作《神木》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本书收录的短篇小说《鞋》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
目錄:
|
导读
哦,乡村的少男少女们 / 1
少男 / 7
鞋 / 25
养蚕 / 43
一块白云 / 63
月光下的芝麻地 / 86
男人的哭 / 105
|
內容試閱:
|
母亲和姐姐在屋里商量什么事儿,河生一进来,她们就不说话了,两个人都看着河生。河生觉出来,母亲和姐姐不是真正看他,而是还看着她们刚才商量的事儿,只要他一离开,母亲和姐姐就会接着商量。河生不是那种爱打听事儿的孩子,也很有眼色,他到屋里没停留,原地转了一圈就出来了。母亲和姐姐好像这才看见他了,表示重视似的喊着他的名字,一个问他到哪儿去,一个让他早点回来。河生含混地答应着只管走了。刚过罢春节,地上到处都是破碎的炮屑。人们过年的兴奋劲儿已过,见面互相说的是年又跑远了之类的话,散布的是失落的空气。河生没有走远,出了院子,他把两只手往两只袄袖筒里互相一插,靠着院墙外的一棵苦楝树站下了。他这种站法是一种传统的姿态,村里不论老头儿还是妇女,无事时都习惯这样静默中带点懒散地靠树站着。加上河生穿的是一身黑粗布的棉袄棉裤,脚上穿的是一双芦苇穗子编成的木底大草鞋,从远处很难分辨出他的实际年龄,有人或许以为他是一个小老头儿呢!只有走近了才会看清,他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他鼻子饱饱的,脸蛋儿鼓鼓的,一切还没有真正长开。只是他的眼神有些警惕,还有些忧郁,不像这么大的男孩子应有的神情。他想,母亲和姐姐一定有什么事瞒着他,这件事大概与姐姐有关,因为他看见姐姐的脸色发黄,眼圈很红,像是哭过的样子。会是什么事儿呢?河生的父亲死得早,河生是这家的长子。长子对于一个家庭的责任是重大的。父亲临死时,母亲没叫姐姐,也没叫弟弟和妹妹,只把他一个人叫到床前,让他问问父亲有什么临终的话要说。父亲什么话也没说成,只看了他一眼,就永远把眼合了。只这一眼,就足以让河生记一辈子了。大概就是这一眼的缘故,以往家里有什么事,母亲和姐姐不但不瞒他,还愿意跟他说说,听听他的主意。队里分红薯时,会计需在分给他家的那堆红薯中挑一个最大的红薯刻上户主的名字,母亲郑重提议,户主不再刻父亲的名字了,换上了他的名字。河生懂得,这是家里人有意锻炼他,在逐步确立他的长子地位。对家中遇到的事情,河生虽然还说不出什么像样的主意,但他开始长心了,有事无事都蹙着眉头,一副小父亲的样子。河生很快就知道了母亲和姐姐商量的是什么事,原来姐姐定亲了。这样的事情,母亲和姐姐当然不愿让他知道,他毕竟还小,对男婚女嫁的事一点经验也没有。她们瞒着他,不是不信任他,而是对他单纯明净的心取保护之意,人间男女之事,该知道时自然就知道了,知道早了不见得有什么好处。可河生还是知道了,上面说过,他开始长心了,他对家政隐隐约约有了参与意识,这样大的事情,怎么能瞒得过他那敏感的眼睛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