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官治与自治:20 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面部填充术
》
售價:NT$
990.0
《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售價:NT$
430.0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有效适用于参加各级各类申论考试的考生,是广大考生有效把握中央精神、党和国家重大创新理论、国家重大政策方针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大时政热点的**资料,是备考各类公务员申论考试的时政热点宝典。《申论热点面对面2016》成功押中2016年国考申论考题。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广大考生有效应对各级公务员申论考试所需要把握重大时政热点的最新、最全面、最权威、最实用的备考书籍。作者根据公务员申论考试特点和要求,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重大时政热点进行精心选择,严格按照问题的现状、问题背后的原因、对策的论述以及申论大作文写作四个部分进行设计、组织。本书有效适用于参加公务员国考、各类省考、联考、军转、事业单位招考、党政领导干部竞争选拔、各省乡镇基层公务员招考、政法干警招考以及金融银行系统招聘考试和各类国企招聘考试等各级各类申论考试的考生,是广大考生有效把握中央精神、党和国家重大创新理论、国家重大政策方针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大时政热点的极品资料,是备考各类公务员申论考试的时政热点宝典。
|
關於作者: |
金波,资深申论辅导专家、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在国际关系学院、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和北京外国语文化大学讲授国家公务员制度课程,积累了丰富的授课经验并深受公考学员喜爱。对申论及面试有深入研究,长期讲授国家公务员及地方公务员申论考试辅导课程,独创申论教学中的“3+1”模式管阅读、“1+3”模式管写作以及“两步合成法”应对传统概括题、“3+6”工具箱应对对策题的个性化教学方法。每年潜心制作的《申论热点范文宝典:优秀范文100篇》和《申论热点面对面》堪称年度申论应试精品,备受广大公考学员高度关注。
|
目錄:
|
经济新常态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战略
建设书香社会,实现中国梦
互联网经济
中国金融制度改革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城市病
延迟退休
人口新政
公共安全治理
三严三实
能源新政
奏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旋律,开启中国未来新纪元
创新社会治理
八项规定与全面从严治党
建设公共文明,提高国民素质
中国梦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健康中国”
教育新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残疾人权益保障
传承民族文化经典,打造民族文化基因
建设智慧城市
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新农村问题
|
內容試閱:
|
经济新常态
万能用语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我国迈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明确宣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对于我们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正确理解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清醒认识到,新常态开拓了通往新繁荣的康庄大道,创造了新的战略机遇,提供了新飞跃的要素、条件、方法和环境。但机遇要变成现实,还有待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积极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切实完成转方式、调结构的历史任务。因此,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保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战略转折的平常心;更要下大决心、大气力引领新常态,面对新挑战去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新常态经济是与GDP导向的旧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的新的经济形态与经济发展模式。新常态经济用发展促进增长、用社会全面发展扬弃GDP增长,用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把改革开放的目标定位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不可持续增长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新常态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常态经济学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以新常态经济为经济形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新常态经济学为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在科学的经济学看来,新常态经济就是在找准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对称态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高质量无水分的GDP高速可持续增长,即我们讲的“调结构、稳增长”。只要根本改变GDP增长方式,代之以再生型经济增长方式,用生产力发展扬弃GDP增长,就可以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作为发展组成部分的增长,增长率永远不会太高,增长率无论多高,都不会导致“经济过热”,经济结构也不会失衡。因此新常态经济增长无极限。投资驱动与创新驱动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属于政府宏观调控范畴的投资驱动不是什么刺激经济,而是调整结构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这种属于发展范畴的、增长率高和结构对称平衡统一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我们讲的“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新常态。
理论背景
(1)中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共中央政治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新常态在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对现实问题和未来挑战的清醒认识中,在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对现实机遇的从容把握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把握中,在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使命的担当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实力智慧和意志的背景中形成。
(2)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中国GDP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增速分别为77%、77%、74%,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中国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
(3)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使中国政治生活进入新阶段,中国政治呈现出新常态,拿下周老虎、徐老虎,刑可上常委,给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奢侈消费、公款旅游、迎来送往等戴上“紧箍咒”,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入;“新常态”也不仅仅是指中国社会建设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社会建设呈现新常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包括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等一大批社会组织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倡导社会风尚,促进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建设;“新常态”使中国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出新常态。
(4)习近平同志提出这一重大理论概念是源于以下两种极为重要的新情况。第一种新情况是,随着客观世界不断发展,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而导致的一种势逼至此的新常态,这当然是需要我们用平常心态去认真看待和对待的。正如习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工作时指出的,“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第二种新情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8条基本要求,在近两年时间里,励精图治、攻坚克难,给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带来一系列充满希望的新变化,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由此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可以说,这样的新局面,是由锐意进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自觉营造的一种趋势性的新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现状分析
一、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数量依然可观
我国发展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即三期叠加),加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是,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数量依然可观。
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而不是风险源。从经济实力看,2014年我国GDP总量为104万亿美元(占全球比例为134%,牢牢占据世界第二位),增长7%就意味着GDP总量增加7 000多亿美元,实际数量依然可观。
二、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从要素结构看,由以前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增长来驱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增长来驱动经济增长。
从需求结构看,由以前主要依靠投资需要来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消费需要来拉动经济增长,2014年消费率提高到512%,消费需求对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2%。
从供给结构看,由以前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服务业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2014年服务业对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489%。
从产业竞争力看,2014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份额上升至25%,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之位。
从科技实力看,科技经费投入规模位居世界第二,科技人员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从设施上看,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G网络规模、互联网用户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
从国际竞争力看,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自2013年起稳居世界第一位,2014年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首次位居世界第一,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自2012年起稳居世界第一。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一是新的增长动能逐步形成,新旧动力有序转换,长期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服务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自2012年起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快速扩大。
二是我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发展内生动力;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三是新型城镇化是消费需求的倍增器、投资需求的加速器,是稳增长与调结构的黄金结合点。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来,特别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后,我国围绕与新型城镇化相关的人、地、钱等多个领域,出台了一批重大政策文件,城镇化进入速度与质量同步提升的新阶段。
四是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这一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后,中国将更加重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消费拉动,更加注重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使中国经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保持强劲发展动力。”
四、外向型经济水平稳步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把“一带一路”战略作为开放的总抓手和新引擎,助推了我国外向型经济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对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稳定出口、增加进口,努力保持我国的国际市场份额。2014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3万亿美元。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明显提升,初级产品出口额占比下降到48%。贸易主体格局更趋合理,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占比下降到465%,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比提高到364%。
二是对外资的吸引力持续保持。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 196亿美元,首次位居世界第一位。2015年前8个月,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数同比增长107%,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三是对外投资全球配置。我国资产全球配置速度加快,国内资源短缺得到有效弥补,境外盈利能力得到增强。2011—2015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到4 466亿美元。几年来,通过投资建厂、建设基础设施、产业聚集区等多种方式,积极与相关国家开展产能合作,合作国数量达到17个,形成了更加均衡普惠的全球产业链。
经济新常态带给中国的机遇
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面临六大新机遇。
一、人口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进程将创造巨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速消费升级。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城镇化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优化和城市群的建设。中国城市群的规划和建设急剧升温。
据统计,中国现有城市群总数已超过30个,预计未来5到10年内,中国城市群将涵盖全国815个城市中的606个,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别占到城市总量的82%和92%。如今中国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包括“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些都与城市群的建设发展紧密相连。
城市群今后将成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主平台,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增长极,更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从这个角度上说,未来的竞争不仅是产业的竞争,更是城市群的竞争。
二、经济服务化
消费升级将创造公共性服务、消费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的巨大发展空间。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中国服务业占比将大幅上升,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经济服务化的新常态将为企业带来丰富的发展机遇。应努力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关注养老、医疗、卫生、旅游、文化、物流业、互联网相关产业等领域的新发展、新动态。
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合力,提高民间投资参与的范围和比重,共同提高经济发展效率与质量。
三、发展低碳化
资源环境瓶颈压力加剧、新兴产业勃发、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都将创造绿色低碳经济机遇。
中国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集中力量打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绿色经济发展将带动数以几万亿元计的“治大气”“治水”“治土”的投资,为企业带来更多商机。
四、产业高端化
产业结构的水平要从低端、中端逐步走向中高端,对冲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中国应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出路是创新,要通过创新使中国企业从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低端走向中高端,这涉及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
通过营造“实业能致富,创新致大富”的环境,培育“宽容失败、鼓励冒险、兼容并包”的创新创业文化,推动合作创新和发展平台经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五、社会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是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突破发展瓶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降耗减排,提升产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是新常态下的一个新引擎。
信息化可以从两个视角来考察:一是产业的信息化,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二是信息产业化。今后,互联网将改变城市、企业、金融等诸多领域。
新的产业革命的特点是“互联网+X”。比如“互联网+金融”,等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制造业”,德国人称其为“工业40”,这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城市信息化”,等于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这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六、经营国际化
中国商务部统计显示,2014年,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资再投资,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在1 400亿美元左右,约高出中国利用外资2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中国国际化战略转型需要实现从产品国际化走向企业国际化,从商品输出大国走向资本输出大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所有”,从出口导向转向投资立国,从大多数产品贴牌生产转向品牌创新,从低层次国际分工战略走向高层次国际运营战略,从世界工厂“打工者”向全球资源“整合者”转变。
数据与个案
一、哈尔滨市全面开启“互联网+商贸流通”新格局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部署,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加快互联网与流通产业的深度融合,哈尔滨市商务局积极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机遇,超前规划,为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提高商贸流通效率,全面开启“互联网+商贸流通”新格局。
(1)“互联网+内外贸易”——为适应引领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商务局将以“互联网+”商贸流通为载体,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完善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宏观引导方面的职能,以示范、培训、宣传为抓手,以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驱动,加快推进传统商贸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开展网络零售业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同时突出农村电商、社区电商重点领域,着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工程,着力推进中小城市、商贸服务、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应用。
(2)“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是“互联网+”行动的核心所在,商务局将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把培育龙头与深化应用、平台建设与合作发展、万众创新与产品升级、大众创业与营造环境、销售增长与涵养税源相结合,以推进高端农产品、大宗商品、农村电商、社区服务、特色产品、跨境电商等平台建设为重点,构建电商公共服务、第三方服务、生态产品供应基地支撑体系,培育发展供应链体系完备的“卖出去”和购销渠道高效便捷的“买进来”两个市场,促进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加快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天津开发区的发展
从全球供应链角度来看,只有当一个区域的整体产业价值链提升——包括及时超越单一的产品加工制造、不断提升高新技术含量、成为全球整合的产业生态有机组成部分,才能使得这些地区拥有持续从全球范围吸纳资金与项目投入的能力。
(1)迈入成熟
消费品制造业是天津开发区早期的发展产业之一,后来,电子通信、IT产业、汽车相关产业等相继形成日趋完善的集群。近年来,先进制造业的聚合以及趋向更清洁、科技含量更高的产业转型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基调。
(2)京津冀一体化的机遇
在天津开发区主政者看来,在京津冀一体化大背景下的产业转移,将不仅意味着部分制造业移出北京,还将促使很多高新科技产业领域内的公司考虑整体搬迁到天津开发区,或者在保留北京运营部门的同时“拓展”到开发区发展企业新的功能和部门。虽然天津开发区距离北京仅有不到一小时的高铁车程,但相较北京,企业在这个区域发展可以降低的成本是巨大的。
(3)聚焦新一代成长
虽然最初在天津开发区聚集的企业以跨国公司和国有企业居多,但当今把它称作“家”的企业早已实现多元化,无论是产业还是股权方面均是如此。眼下在开发区落户的企业包括国有的、外资的、民营的,而且新创企业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应对经济新常态的措施
一、正确认识新常态的机遇与挑战
从思想上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放缓了2~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方式也须摆脱过去那种吃资源饭、环境饭、子孙饭的粗放型模式,转为依靠结构优化、生产率提高、开拓创新型模式。
二、精心地应对社会矛盾
过去积累的一些矛盾,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会逐步凸显出来,而作为托底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管理手段还相对比较滞后。因此,面对各种社会矛盾,我们必须更加精心地应对,以免因小失大,因局部而失全局。
三、勇于改革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尽管中国经过30多年的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相对于实际需求,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做出了总体部署,关键是要加以落实。应对新常态必须向体制改革要红利。要通过改革,使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趋于现代化,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成员。
四、挖掘人口红利,创新利用人才红利
尽管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在加重,中国人口红利正在衰减。可以通过逐步提高退休年龄、逐步提高劳动参与率、逐步提高总和生育率(如全面放开两孩政策)等措施,拉长人口红利释放期,减小其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另外,在现有人口结构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如企业改革、人员流动和教育培训等,充分挖掘、培养和形成人才优势,开发和利用人才红利,即“人口质量红利”。根据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和年度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的资料推算,2013年年末,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已经超过1亿人。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研究人员总规模”在2010年达到121万,首次超越美国的1198万人,跃居世界第一位。而且中国高端劳动力人才的成本相对较低。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上述人口质量红利,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在新常态下实现知识驱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驱动型的较高质量增长。
五、不断改善民生作为政策目标
应对新常态,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重要的前提是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方法之一就是要保证在经济发展和推进体制改革时,能够使民生不断得到改善。当然,福利的刚性又从另一个方面要求我们,这种改善必须是渐进和可持续的。
申论范文
“新”在经济,“常”在心态
——以新常态思维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
随着习主席对经济新常态的深化阐述,“新常态”越来越成为一个热词。适应新常态并且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表明我国经济开启了一个提质、增效、升级的经济发展新阶段。面对紧迫的任务,更要胆大心细,找准改革突破口,让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领域和环节,力求“一子落”,激发“全盘活”,以此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
“中国目前出现的短期增速放缓是结构性的,中国经济正向结构调整的新常态转型。”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司克礼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