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两千多年前,老子为我们留下了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这是一本“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的书籍。它极富哲理性,语言韵律优美。它为我们讲述了宇宙天地变化之玄机,道出了人生处世之方略。它的思想与智慧流传至今,仍然非常值得我们揣摩和学习。
《道德经》的人生智慧提炼出《道德经》中的精髓部分和至理名言,结合古今中外的小故事,进行多方位、多层次、深入浅出的全新解读和演绎,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阅读感受,愿读者从中得到启迪,开启智慧,并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
關於作者: |
苏子岳,原名宿春君。熟悉传统文化、国学、心灵与修养等领域,热爱写作,曾编著《开启智慧的历史故事全集》《20几岁要懂点成功智慧》《听南怀瑾讲人生智慧全集》《历史不是教你诈》等作品。
|
目錄:
|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法自然的智慧
依循正道,让宇宙的神秘力量引领你
顺其自然:对规律的忠诚和信守
顺势而为,善用“曲线”
和谐共生,才能达到生命的最佳状态
纯净无杂,做一块拒绝雕琢的“原木”
大道为何?至公就是至私
向老子学习掌握平衡之道
停下疲惫的脚步,用心感受生活
第二章 善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的智慧
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胜者天下无敌
水的智慧:水性至柔,柔能胜刚
如水般灵活应变,活出一种你不知道的状态
心如止水,宁静不与万物相争
如水般沉静,不浮不躁才是成功之道
“上善若水”与“厚德载物”
人生如水,细节决定成败
想要达到最高处,必须从最低处做起
第三章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修心养性的智慧
做现代隐士,身居闹市不流俗
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
心界决定眼界,决定你的世界
学会以平和宽容的心态融入社会
看淡财富,并不会降低幸福指数
褪尽名利之心,方能生出道心
亲近自然吸收正能量,打造灵魂的私密空间
修养心性,用质朴填满内心
第四章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的智慧
生命生生不息,达生只须无为
从“无”中挖掘出“有”的价值
无用之中的有用
传世三宝,慈俭不为先
耐住寂寞,才能催生一个人的成长
有时,学会放弃才会取得成功
声色货利的感官享受便是人生中的陷阱
受圣人推崇的不言之教
第五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智慧
抱愚守拙,看似无用实有大用
过分炫耀自己,反而难成大事
自作聪明是痛苦之源
大智若愚,真正的大智慧
点滴积淀,终至成功
人生最根本的智慧,便是要老实做人
智慧就在最平常的事物中
不与强者为敌,适可而止
第六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自知的智慧
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是改变命运的契机
放低身价,把自己当成普通人
如履薄冰的人生准则
保持天然本色,做真正的自己
人生的四种“病”
懂得学习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虚心才不会故步自封,才能不断壮大
第七章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利人利己的智慧
收好一颗机心,放好一颗初心
学会拒绝,不要轻易许诺
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
利人利己,不争而胜
修道之人何惧寂寞,做志在利他的寂寞者
以赤子之心,行人间正道
智者不做情绪的奴隶
亲切但不亲密,有时距离才能产生美
第八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足常乐的智慧
安贫乐道,知足常乐
淡看人生浮沉,荣辱不存于心
平民的生活,贵族的风度
学会过从容怡然的生活
学会“神游”,让自己的脑子动起来
去除无休止的欲望,安守当下的幸福
富足其实很简单,那便是懂得满足已有
不知足,人生灾祸的源头
第九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相依的智慧
看透福祸正反面,从骨子里让自己变得乐观起来
悲哀与幸运,不过是心念的选择
世事本是无常,又何必强求把握
要拥有危机意识才能不断地进步发展
懂得适时放弃,得失无碍
学会保持冷静镇定,按住心兵
不惧怕逆境,你才有可能反败为胜
万物皆在变,思维更要“变”
第十章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出生入死的智慧
要想释然地活,先学会不惧怕死亡
长生的秘诀:身体与心灵的归一
生死本为规律,何必多费心机
放松心境,多用心去享受沿途风景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
关注心灵,才找准人生的价值
生命只有一次,善待便是珍惜
镇定地享受生命的快乐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顺其自然:对规律的忠诚和信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
意 译
人向大地取法,学习它的朴实厚德,地向天空取法,学习它的高明宽广,天向道取法,学习它的本源创生,道则向自然取法,遵从自然的规律而行事。
人生智慧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法自然”,而这“自然”要怎么理解?这里的自然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规律。老子认为,万物是按它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运行的。
万物都要遵循自身的规律,要遵从“道”,那么我们要如何对待这些规律呢?老子认为**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也就是对规律的忠诚和信守。
《庄子养生主》中有一篇特别精彩的故事――《庖丁解牛》。故事说:庖丁给文惠君宰杀牛,分解牛体手法干净利落,快速进刀时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旋律。文惠君便问:“妙呀!你的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庖丁回答说:“我摸索和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所以比起一般的技术、技巧又进了一层。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没有不是一头整牛的。几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体的牛了。我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那些骨节间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庖丁一年更换一把刀;普通的庖丁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如今我使用的这把刀已经十九年了,所宰杀的
牛上千头了,而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在这个故事中,庖丁依照牛体天然的结构去解剖,就是“顺其自然”,遵从规律的表现,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然而很多人都误解老子思想中的这种“顺其自然”是一种消极、厌世思想的体现,他们多认为这种“顺从”就是对自然的一种放任态度,这或许是他们依字面的意思而下的结论。
其实,老子的这种“顺其自然”的主张,是他基于对“贵天法真”“与天为一”的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他所讲究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境界,他反对人类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然,对于自然的规律横加干涉和改变。他认为人为地改变自然,不仅无益,甚至会将自然之物置于死地。因此,老子强调指出,人类应当“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他崇尚人们都要“返璞归真”,而在“返璞归真”这四个字中,尤其以“璞”和“真”为重点。“璞”,是未经加工的自然材料,保存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没有任何虚伪造作,掩饰包装,这是一种自然之美;“真”,是假的对立面,是人类诚实美德的体现。真总是与善和美联系在一起,哪里有真,哪里就有善和美;同样,假总是同恶与丑联系在一起,哪里有假,哪里就有恶与丑。所以,追求纯真,从本质上说就是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
当今重新将老子的思想运用于重构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上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创造人类的幸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另一方面使人类掌握了可以毁灭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动力。现代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就是环境与生态恶化的问题,它不仅严重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越来越明显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如何才能使人类与自然界出现“双赢”的状态,是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而老子的“清静无为”的思想在此领域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这个思想对于我们解决今天的环境与生态问题,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
老子追求自然无为的人生境界,反对利欲观和人为因素对人的天性和物的本性的扼杀,表达了对人的生存本身的深切关注,追求自然无为的生存境界,主张天、地、人都统一于自然而然的道。人的生存并不是一种现成的目的,不能仅靠外在手段维持住。生存本身是一个自然的进程,有其顺其自然的构成态势,生存之道才是终极之道。老子也主张“小国寡民”“见素抱朴”的自然无为思想,并不是让人类退回到原始社会状态,只是强调一种自然的生存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因此,我们要像老子所说的“法自然”,顺应自然法则无妄为,不改变自然界的生活规律,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轻松、美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