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編輯推薦: |
《国际能源关系与中国能源外交》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
目錄:
|
自序
第一专题能源外交基础理论
能源成为“地缘战略武器”
加强能源外交理论研究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
关于石油峰值理论的几点思考
能源外交与能源外交战略的基本概念
能源外交的实践范畴
能源外交的理论范畴
能源外交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的作用
《能源外交概论》绪论
国内外关于能源外交的研究
第二专题国际能源关系
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世界能源外交形势的基本特点
《能源博弈大战》序言
国际油价止跌回升的可能拐点
“天然气欧佩克”的建立前景及影响
关注奥巴马“能源新政”
联合国的能源活动及我国的联合国能源外交
2009年世界能源外交形势回顾
未来10年国际能源关系的可能变化及其影响
当前国际能源外交形势的基本特点
关于构建新型国际能源秩序的思考
2011年国际能源安全形势回顾与思考
西方国家复制“利比亚模式”严重危害世界能源安全
国际油价居高不下,金融投机难辞其咎
后冷战时代的多极制衡国际石油格局
世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及其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美国能源政策走向及其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全球能源安全形势及全球能源治理
世界能源格局变化及我国应对举措
第三专题中国能源安全
中国能源安全与能源战略
应对国际能源安全挑战必须加强能源外交
我国面临的国际能源安全形势及对策思考
关于中国的能源需求
“十二五”国家能源发展建言
三大管道安全研究应重视地缘战略因素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形势
中国应对中东能源安全挑战之策
中国能源开发应尽快走向海洋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及应对思路
第四专题中国能源外交
中国能源外交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能源外交的基本原则
关于核能合作的能源外交问题
现行国际能源秩序及我国应对举措
加强同海湾国家能源合作的能源外交布局
《能源外交研究》发刊词
奥巴马新能源政策评估及我国应对之策
抓紧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能源战略谋划
2009年我国能源外交形势
紧紧抓住国际能源合作的新机遇
政府部门如何支持油气企业“走出去”
我国能源外交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
确定我国国际能源合作目标的几个思考点
2010年我国能源外交形势回顾:新环境,新进展
能源企业“走出去”必须关注国际能源政治
我国能源外交的主要着力方向
中国企业重返利比亚不宜过急
我国应积极参与多边国际能源合作机制
积极运筹能源外交,优化“走出去”的国际环境
关于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能源合作方略的思考
践行“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中国—东盟油气合作
第五专题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
中国应走适合国情的低碳发展之路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努力及面临的困难
中美应努力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
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问题是重大国际战略问题
世界主要国家议会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
低碳发展与生态安全
给西方国家算一算“战争碳排放”
第六专题媒体访谈录
战略石油储备:逢低吸储正当时
复活“纳布科”管道并非易事
“金砖四国”合作对国际能源格局的影响
中国能源外交面临的重大任务
新十年中国的能源外交布局
应大力加强海洋能源资源开发
关于我国能源企业海外投资的一些问题
出版说明
|
內容試閱:
|
二、国际能源格局出现变动,国际能源秩序酝酿调整
国际能源外交形势是总体国际形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格局大变动、国际秩序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国际能源格局和国际能源秩序也进入复杂、深刻的变动期。
国际能源格局的变动与世界格局由单极加速向多极演变的大趋势存在联动关系,同时还受到国际能源权力、开发重心、需求重心转移的重大影响。
在国际能源权力格局方面,新兴大国的群体式崛起、独立油气供应国地位的增强,正在推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形成的能源生产国与能源消费国相互对峙的“两极结构”,向着能源生产国与能源消费国、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权力相对平衡的“多极制衡结构”演变。
在国际能源开发格局方面,随着中亚、非洲、拉美地区能源经济的崛起,传统上以中东海湾为中心的能源开发格局加速向着世界多个地区竞相发展的“多中心格局”转变。
在国际能源需求格局方面,随着进入后工业时期的西方发达国的能源需求逐步接近“峰值”,而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关键时期的新兴国家的能源需求持续增大,国际能源市场的重心正在由欧美地区向新兴国家最为集中的亚太地区转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