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編輯推薦: |
聪明和愚蠢往往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之间只隔了薄薄的一层东西——时间。
乐观、自大、贪婪、恐惧、屈服等市场情绪永不停歇地围着信心之火跳舞,而金钱只是这支舞蹈的别名。
2000年的金融泡沫、投资狂热、人类蠢行,且听内行人娓娓道来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银行业救助、罗马帝国崩溃、荷兰郁金香狂热、19世纪自行车与铁路泡沫、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日本泡沫经济、网络空间虚拟银行挤兑……本书透过这些现象,揭示深层的人性原因,为什么金融危机此起彼伏,为什么人们总在重蹈覆辙?
《金融危机简史》将为你追本溯源:我们的理性反复为新的投资机遇所蛊惑;耽于稳操胜券的幻想,个人卷入群体狂热;资本过剩推动永不停歇、蒸蒸日上的经济繁荣;我们从未理解金融体系的复杂性,直到为时已晚;皇帝的新装被意外揭穿;市场崩溃难以避免,投资者蜂拥离场,以求自保;以及短暂的金融记忆致使我们重蹈覆辙却不反躬自省。简言之,这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统地讲述了人类历史上的金融危机及其后果,包括从古罗马时代到2008年的金融海啸及债务危机。本书追踪每一次投机狂潮的历史,认为我们从来没有批判性地评估危机循环出现的原因。针对债务危机,作者认为没有根本性的方法可以解决,只用推迟偿付的结构性方法,实体经济依然会被抛弃,而金融市场与经济实体之间的鸿沟将继续加大。试图通过贸易来解决问题也是行不通的,*终只能依靠自身解决。作者还对未来提出了10条建设性意见,包括没有大而不倒的机构、应该重新评估信贷和货币的作用、创建灵活的逆周期机制、不盲目崇拜GDP、鼓励整个经济生态系统的异质性和多样性、改变监管机构的作用、创建正确的激励机制等。
|
關於作者: |
鲍勃·斯瓦卢普(Bob Swarup)
金融市场及金融监管问题的国际专家、评论家。他1977年出生于新德里,在印度和英格兰接受教育,获得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和伦敦帝国理工大学宇宙学博士学位。他曾供职于金融机构并负责投资管理,为一流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提供咨询,与各智囊团合作密切,为政策制定者担任顾问。他现与妻子及两个孩子生活在伦敦。
|
目錄:
|
目 录
译者序
第一部分 似曾相识
第1章 世人、金钱、狂热 2
第2章 解构咕噜牛:罗马的故事 23
第3章 世事无常:重新定义经济学 57
第4章 自我与欣快:日本的故事 69
第二部分 人:欲火中烧
第5章 通向纽纳姆之路:理性的边界 84
第6章 雅努斯神庙:时间、记忆和不确定性 93
第7章 更大的傻瓜:庞氏骗局 120
第8章 一起来发狂:群体、证实、信心 130
第三部分 金钱:外在的催化剂
第9章 人与钱:银行挤兑 148
第10章 负债人生:信用与货币 157
第11章 那些华丽夺目的东西:郁金香狂热 170
第四部分 纷繁复杂:危机炼金术
第12章 普遍真理:有关范式的题外话 188
第13章 物以类聚:资本主义的生态 197
第14章 众多小决策酿成的悲剧:大萧条 214
第五部分 结论:揭开面纱
第15章 希腊人的礼物:一场悲喜剧 244
第16章 从头至尾:2000年来的历次危机 248
第17章 盲人的世界:上下求索 262
致谢 273
注释 275
|
內容試閱:
|
对“常态”的误解 2007年7月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随后发生的信贷紧缩,是金融危机巨大破坏力的最新写照。
一开始情况并不严重,只是美国投资银行贝尔斯登Bears Steams旗下两只杠杆率过高的对冲基金倒闭。那两只基金的操作思路很简单:以低成本融人资金,购买收益高于融资成本的所谓“资产抵押证券” ,不断融人更多资金,直到貌似亮丽的回报吸引投资者投入所有资本。这听上去很美,直到有人发现,由于金融巫术中隐藏着杠杆,那些抵押物的价值已经低于贷款金额,而那些基金更是不值几个钱。
我不想再重讲一遍这些故事——别人已经花了足够的工夫来剖析,但我对一些事记忆犹新。贝尔斯登宣布这个尴尬的真相时,在声明末尾写道:“我们当下最为注重的,是继续赢得您每天的信任和信心,延续公司的骄人历史。和往常一样,如果需要我们的帮助,请与我们联系。”这种拍胸脯式的虚张声势很快沦为一曲哀歌。
到2007年7月底,两只基金都申请了破产保护。
虽然贝尔斯登极力否认,但其第三只基金——8.5亿美元的贝尔斯登资产抵押证券基金Bear Steams Asset-Backed Securities Fund,似乎也摇摇欲坠。其首字母缩略词BS ABS很快沦为业内笑柄。
三个月后,负面影响加剧。此前言之凿凿的买入机会似乎不那么靠谱了。我的一个朋友从一家投行 我就不点名了购买了一种金融工具。通过炫目的数学把戏和金融花招,这种工具做出了无风险回报的空头承诺。只需赌全球最大的25家银行未来五年不出现债务违约,我的朋友就可能拿到两倍于当前票息的回报。后来事实很快证明,这种工具似乎不那么安全, 0.62%的额外回报,与舍身封堵金融洪灾的代价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此后两年,很多人损失惨重,就像在高速路上弯腰捡几枚小钱,却忘了躲避疾驶的车流。
与此同时,我们每天围在彭博终端前,看又有谁的快乐时光宣告结束。人们开始担心令人恐惧的经济衰退。
2007年12月1日,美国正式步入经济衰退。鉴于前面几个月发生的事,这场危机在事后看来并不意外,但当时很少有人能预知一切会变得多么糟糕。
六个月后,即2008年5月,伦敦的哈顿花园举行了一次无关痛痒的会议,主题为“流动性风险的报告与管理框架”。主讲人是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在英国的资金主管,他信誓旦旦地表示,雷曼绝不会因犯与贝尔斯登同样的错误而倒闭。他们已从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中汲取教训,对流动性不足的危害有充分认识。他和他的团队枕戈待旦,只需轻击按键,数十亿美元即可到位。
当年9月,雷曼轰然倒下。他们准备的资金显然不够。
几天内,一则新笑话在金融界如病毒般传播。一个小男孩迷上了美国西部。在8岁生日那天,他向身为亿万富翁的爸爸要一匹马,于是爸爸出门为他买了一马厩的漂亮雄马。第二年,他向爸爸要一部牛仔电影,于是爸爸出门为他买了所有关于美国西部的电影。第三年,他向爸爸要一套牛仔服,于是爸爸出门为他买下了雷曼e。
雷曼不是唯一一家因自大而自食恶果的公司。花旗集团Citigroup前董事长查克·普林斯Chuck Prince有一次经典的一语成谶,他曾这么说:“流动性就像音乐,一旦音乐停下,事情就会变得复杂。
但只要音乐还在,舞蹈就得继续。我们还在跳舞。” 那时我们都在跳舞。2008年岁末,我与一家大型银行的前首席经济学家共进了一次午餐。当时我们正处在谷底,银行体系似乎濒临崩溃,资金已开始从各大央行的龙头涌出,为全球经济止血。
他告诉我,早在两年之前,出于对愈演愈烈的全球经济困难的担忧,他向他的老板表示,他确信一切会悲惨收场。老板叫来了交易负责人,该负责人自信地表示自己能应对任何麻烦。他只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中断投资、停止一切业务。“我是一名经济学家, ”我的朋友答道,“我无法告诉你它什么时候发生,我只能告诉你当它发生时,我们将痛苦不堪。” 交易负责人目瞪口呆。他指出,他不能因为某一个人的担忧而停止交易。如果那样的话,谁还能赚钱呢?不过,他有个主意。他将指示所有团队谨小慎微地运作仓位,随时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变现。一旦情况不妙,他们都能以最小的损失退出。我的朋友表示赞同,放心地离开了。
几个月后,他在瑞士出席了一次各大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年度闭门宴会。大家坐在一起,唠叨着每况愈下的经济形势。我的朋友突然领悟到了一些可怕的东西。宴会厅里的所有人都曾给过各自效力的银行同样的忠告。所有银行都在那里,手触扳机,时刻准备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夺门而逃。任何一方试图退出的脚步都会很快演变为所有银行的蜂拥而出。没有哪扇门是无限宽的,在金融市场更是如此,损失惨重已成定局。那一刻,他意识到大家都在劫难逃。
随着违约事件的频发和次贷危机的蔓延,人们开始互相指责。银行家们错在不负责任地放贷,央行错在维持过低的利率,而政客们错在对市场上堆积的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视而不见。
其他人都有错。所有人都想重温欢乐往昔,那时 “输”这个字眼只出现在电视和扑克游戏里,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的永远上涨理所当然,所有人都能赚到或借到钱。总之,他们想回到“常态”。
但问题是:那种情况并非“常态”,钱来得太快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常态”其实是:在一个脆弱的金融体系中,繁荣和萧条此消彼长,乐观、自大、贪婪、恐惧、屈服等市场情绪永不停歇地围着信心之火跳舞,而“金钱 ”只是这支舞蹈的别名。
P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