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
镶嵌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马赛克艺术
》
售價:NT$
1390.0
《
后希腊化哲学:从斯多亚学派到奥利金的发展研究
》
售價:NT$
349.0
《
别纠结啦:不被情绪牵着走的通透生活指南(“当代一休”小池龙之介治愈新作!附赠精美书签!)
》
售價:NT$
295.0
|
編輯推薦: |
教育部重点推荐的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丛书:
全新红皮系列,小而精,博而巧
专家团队:名校名师强强联合,严格把关编选
与时俱进:紧扣新课标范围,尽享新鲜阅读
名家名作:文化巨匠的肩头,孩子未来的起点
“新课标必读丛书”精选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书籍。学习国内外经典文学,做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认准新华先锋精装红皮系列丛书!热销黑皮系列升级版:更精美小巧,更明亮多彩!
本套丛书不仅囊括了许地山《落花生》、叶圣陶《稻草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雷锋《雷锋日记》、萧红《小城三月》、林徽因《人间四月天》等国内一批文坛经典之作,还翻译收录了《安徒生童话》《了不起的盖茨比》《秘密花园》《希腊神话》等国外经典著作,涵盖了语文学科的散文、小说、诗歌、自传、寓言、科普等多种作文形式,语言考究,皆为名家范文,专为学生阅读精心挑选收录。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对战国思想家孟轲的代表作《孟子》一书的解读文本。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比如:“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仁者无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等。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古往今来解释、研究《孟子》的著作有很多。本书中,编者整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各家学说,进行适当取舍,做谨慎的阐释,力求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解读《孟子》大义。
|
關於作者: |
孟轲(前385—前304),字子舆,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轲著有《孟子》一书,为儒家经典之一。孟轲师承子思,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
目錄:
|
前言
卷一 梁惠王(上)
卷二 梁惠王(下)
卷三 公孙丑(上)
卷四 公孙丑(下)
卷五 滕文公(上)
卷六 滕文公(下)
卷七 离娄(上)
卷八 离娄(下)
卷九 万章(上)
卷十 万章(下)
卷十一 告子(上)
卷十二 告子(下)
卷十三 尽心(上)
卷十四 尽心(下)
|
內容試閱:
|
卷一 梁惠王(上)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1]。王曰:“叟[2] !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3] !何必曰‘利’?亦[4]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5]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6]利而国危矣。万乘[7]之国,弑[8]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9]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10]。未有‘仁’而遗[11]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1]梁惠王:即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前319年),于前369年继位为魏国国君。他在位时,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屡次落败,不得已将魏国国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到了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因此魏国又被称为“梁”;前344年,他自称为王,史称“梁惠王”。据史料记载,前335年,为谋富国强兵,梁惠王以重金招募贤士,于是,“孟子适梁,礼请孟子,见之”。
[2]叟:古代对长老的尊称,这里是梁惠王对孟子的尊称。当时,孟子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另外,叟也指老人,如《愚公移山》里的智叟。
[3]王:指梁惠王。孟子将梁惠王简称为王。
[4]亦:只。
[5]庶人:即百姓。
[6]交征:互相争夺。征,求取。
[7]万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当时以拥有兵车的数量来衡量诸侯国的大小强弱,一般而言,一乘兵车配甲士三名,步兵72人。万 乘之国就是很大的国家了,其次是千乘之国等。据《战国策》记载,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燕、齐、楚、秦等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等国。而文中提到的千乘、百乘之家,指的是公卿大夫封邑的大小强弱。
[8]弑:臣子杀国君。此外,下级杀上司、地位卑微的人杀地位尊贵的人也称弑。
[9]苟:如果。
[10]餍:满足。
[11]遗:遗弃,抛弃。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问道:“老先生,你不远千里来到我的国家,一定有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要说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百姓说‘怎样有利于我自己’?就会造成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的局面,国家就危险了。
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就拥有一千辆兵车,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他们就拥有一百辆兵车,这其实也不算多。可是,如果轻仁义而重利益,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永远不会得到满足的。相反,从来没有讲‘仁’的人抛弃父母的情况,也从来没有讲‘义’的人侵犯国君的情况。所以,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够了,又何必说利呢?”
【阐释】
这是《孟子》一书的第一章。之所以把这一章作为全书的开篇首章,是因为孟子在这一章里提出的仁义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从孔子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起,儒家就认为“圣王之道唯有尧、舜、禹、汤、文、武”,而这些“圣王之道”又以仁义为首,因此,仁义思想是儒家学说必然要涉及到的内容。
孟子身处的乱世是现实的功利思想大行其道的社会,针对当时的这种社会风气,作为儒家代表人物的孟子,大力提倡和宣扬仁义之说,希望以
一己之力改变这种状况。因此,他以“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为己任。由此可见,孟子的这些做法是以现实社会为基础的,充分体现了孟子强烈的责任感。
当时,诸侯们追求功利的手段已经达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而作为一位大国之君的梁惠王之所以能见到孟子,根本原因也是为了能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取得优势。在刚刚见到孟子时,梁惠王对孟子了解不足,错把孟子当成是苏秦、张仪等崇尚“诈力”的纵横家之流,因此刚一答话便问“有以利吾国”,而心怀仁义思想的孟子也不客气,观点鲜明地回敬道“亦有仁义而已矣”,从而揭开了向全社会提倡和宣扬仁义思想的大幕。
当然,尽管孟子的主要思想是仁义,但他也不是始终都不想利、不讲利,他只是不唯利是图而已。根据《孟子》一书的记载,孟子关于利的观点有“鱼,我所欲也”、“修天爵、仁义忠信,乐善不倦,而人爵”等。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孟子仁义思想的重要方面——保民之说——其实讲的也是利。可见,孟子是并不排斥利,只不过利不是他的主要思想。
孟子讲的利,与其他人追求的利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孟子反对人们不讲社会公义、只讲一己私利的做法;其次,当社会公义与私利发生冲突时,孟子主张把社会公义放在首要位置考虑,等等。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对儒家思想和《孟子》全书有更深的了解。
现在的君子不仅不羞于言利了,而且已经是“义利齐飞”,达到了孔子所谓的“见利思义”的地步。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1]上,顾[2]鸿雁麋鹿,曰:“贤者[3]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4]云:‘经始灵台[5],经之营之。庶民攻[6]之,不日[7]成之;经史勿亟[8],庶民子来。王在灵囿[9],麀鹿[10]攸伏,麀鹿濯濯[11],白鸟鹤鹤[12]。王在灵沼[13],于[14]轫[15]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16]曰:‘时日害丧,予及女[17]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1]沼:水池、池塘。沼上就是指池塘边。
[2]顾:看、观察。这里可以解释为专注地看。
[3]贤者:指品德高尚的人。
[4]《诗》:这里特指《诗经·大雅·灵台》篇,这篇诗描写的是周文王与民同乐的情景。
[5]经始灵台:开始规划建造灵台。
[6]攻:建造。
[7]不日:不久、没几天。
[8]亟:急。
[9]囿:古代帝王蓄养禽兽的猎场。
[10]麀鹿:即母鹿。
[11]濯濯:肥胖而光滑的样子。
[12]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
[13]灵沼:周文王的水池。
[14]于:语气助词,表赞叹。
[15]轫:满。
[16]《汤誓》:《尚书》中的篇章,主要记载的是商汤讨伐夏桀时的誓师宣言。
[17]女:同“汝”,即你。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边专注地看着嬉戏的鸿雁麋鹿,一边问孟子道:“品德高尚的人对此也感受到快乐了吗?”
孟子回答道:“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快乐,换了别人,即使拥有了这些,也不能真正感受到快乐。《诗经》上说:‘周文王开始规划建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妙安排。百姓们都高兴地来为他劳作,结果没几天就建造好了。建造灵台本来是不必着急的,但百姓们却自愿加快进程。周文王到灵囿游览,母鹿悠闲地卧在草丛里。母鹿身子肥大,毛色光亮,白鸟也闪动着美丽的羽毛。周文王到灵沼游览,满池的鱼儿都欢快地跳跃。’
虽然周文王依靠民力才建造了高台深池,可是百姓们却非常高兴,把那个高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水池叫做‘灵沼’,并为周文王能享有麋鹿鱼鳖而快乐。古代的国君与民同乐,所以得到了真正的快乐。相反,《汤誓》里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毁灭啊?我们宁愿与你同归于尽!’百姓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的国君,即使拥有高台深池和珍禽异兽,还能独自享受到快乐吗?”
【阐释】
在这一章里,梁惠王劈头盖脸就以奚落的口气问孟子道:“你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家伙,觉得我的园林怎样啊?你能感受到快乐吗?”精明的孟子自然不会上他的当,只见他“将话就话”,接过话题,假装一本正经地又论述了自己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认为,只有仁慈的国君因为能与民同乐,所以享受到了真正的快乐。孟子的这一思想就像是一个预言一样,在以后的历代国君身上不断得到验证。
与民同乐的思想是孟子仁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关于与民同乐的话题孟子论述的已经很透彻了,现在我们来说说由与民同乐延伸出的话题——与人同乐。曾经有人提出,只要稍加替换,与民同乐就可以变成“与人同乐”。当今社会,有钱人越来越多,但是他们真的获得了快乐吗?其实不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晚景凄凉,没有至亲与他一起分享有钱的快乐,自然会觉得人生了无生趣,没有什么快乐可言。相反,一些并没有多少钱的人,却享受着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获得了人生真正的快乐。这就是与人同乐的道理。
自古以来,快乐与否一直就是一个精神层面的问题,虽然物质生活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但起决定因素的却是精神生活。因此,追求和保持精神生活的富裕,才是获得真正的快乐的根本。那么,怎么样追求和保持精神生活的富裕呢?这就回到了孟子的观点上:有了快乐要与别人分享,不要“独乐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