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NT$
510.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本书从管理学角度系统阐发墨子思想,将墨子的整个管理思想概括为义政管理,采用范畴整理法将墨子十论归结为几个管理学基本范畴并以此架构全文,彰显墨子思想从形而上到形而下道术一元的整体性。本书对当前管理理论的建设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
內容簡介: |
墨子兼爱至上,以利为善,强调公利、大利、互利,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利本主义思想代表。孙君恒编著的《墨子伦理思想研究》分别说明了墨子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人格伦理上,墨子赞扬君子、侠士、圣人;政治伦理上,提倡利天下、尚贤、尚同;经济伦理上,主张交利、强本、节用、力行;家庭伦理上,主张慈与孝;技术伦理上,主张道与术、道与器的统一;生态伦理上,认为应该敬畏自然、善待自然;和平伦理上,强调兼爱与非攻,反对战争。本书对西方的墨子研究、墨子思想在当代的价值也进行了论述。
|
關於作者: |
孙君恒,男,1964年生,河南省邓州市人,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华孔子学会理事,武汉岳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炎黄儒学会秘书长,湖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伦理文化研究,出版专著《荆楚佛寺道观》(2012)、《湖北民间伦理初探》(2009)、《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研究》(2007)、《贫困问题与分配正义》(2004)、《当代企业伦理学》(1997)。曾赴美国、日本、韩国、巴西、印尼、马来西亚、中国港澳台进行学术交流。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秦七子的君子观研究”、教育部项目“墨子伦理思想的当代审视”、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民间伦理研究”等。多年来潜心研究墨子,多次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论文数篇。
|
目錄:
|
**章 兼爱至上
**节 兼爱之含义
一 平等之爱
二 公利之爱
三 互利之爱
四 人类整体之爱
五 超越时空之爱
第二节 兼爱之根据
一 兼爱乃天志
二 对于国家之间的意义
三 对于人际关系的作用
四 历史事实的证明
第三节 兼爱之做法
一 “交相利”
二 “非攻”
三 “节用”“节葬”等
第四节 不兼爱的恶果
一 乱世之因
二 怨恨之源
第二章 实利主义
**节 利=善的确定
一 有利
二 公利
三 互利
第二节 “三表”评价标准
一 内容和特点
二 与“三个有利于”的比较
三 “合其志功而观”
第三节 实利主义的欠缺
一 效用问题
二 “交相利”的困境
三 法治与人治的冲突
第三章 人格伦理论
**节 君子
一 君子的含义
二 墨儒君子观的同
三 墨儒君子观的异
四 小结
第二节 侠士
一 墨侠来历
二 墨侠特质
三 墨侠集团
四 小结
第三节 圣人
一 圣人的典型
二 圣人的根本
三 圣人的作用
四 小结
第四章 政治伦理论
**节 利天下
一 “爱民谨忠、利民谨厚”
二 思想局限性
第二节 尚同
一 尚同的原则
二 尚同的诉求
三 尚同的评价
第三节 尚贤
一 尚贤乃国家需要
二 尚贤的具体措施
第五章 经济伦理论
**节 交相利
一 交相利的必要
二 交相利的要求
三 交相利的条件
第二节 强本节用
一 强本
二 节用
三 当今借鉴
第三节 力行
一 强力从事
二 兴利除害
三 现实价值
第六章 家庭伦理论
**节 慈论
一 慈的意义
二 慈的要求
第二节 孝论
一 孝在利亲
二 孝讲祭祀
三 孝倡节葬
四 今日反思
第七章 技术伦理论
**节 论道
一 道的多种含义
二 道的兼爱实质
第二节 论器
第三节 论术
第四节 道与术的统一
一 实用之道
二 道即是术
三 名行互补
四 道术互补
五 体用互补
第八章 生态伦理论
**节 人与自然应和谐
第二节 论水性
第三节 敬畏自然
一 祭祀山川
二 敬天祭天
三 顺应天意
第四节 善待自然
第九章 和平伦理论
**节 和平的基础——兼爱
第二节 和平的纲领——非攻
一 战争有罪
二 战争有害
三 驳斥好战言论
四 正义战争的界定
第三节 和平的条件
一 富国强兵是根本
二 积极防御是保证
三 主动外交是需要
第四节 一些评论
第十章 当代西方的墨子研究
**节 “兼爱”的四种翻译
第二节 葛瑞汉及其研究简介
第三节 三部百科全书的说明
第四节 教学与研究
第五节 图书馆的收藏
第十一章 墨子精神和当代社会的契合
**节 科学精神
第二节 公利、正义精神
第三节 法制与平等精神
第四节 改革和进取精神
第五节 当代社会需要墨子精神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