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近40余年来,随着西方概念重建主义运动的发展,课程研究从一元化的标准走向多元的尊重,由知识的选择走向知识的诠释、理解与批判,并开始以新的研究视野,依据新的研究理念,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课程问题,其中从政治学的视角研究课程即是近年来西方课程研究领域出现的影响最大、成果最多的方法之一。基于政治学视角研究课程改革,对于厘清政治与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扩展课程改革的研究视野、拓展与深化课程改革的研究内容以及促进课程理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焦炜编著的《课程改革的政治学研究》在全面分析西方课程政治学研究理论、方法和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构建基于政治学视野的课程改革理论研究框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政治与课程改革之间的基本关系、关联路径和作用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
內容簡介: |
随着西方课程政治理论的发展,课程的中立性遭 受质疑,课程的政治意蕴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课程 改革是促进课程、社会和人协调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 活动,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理想与价值的体现。焦炜编 著的《课程改革的政治学研究》基于政治学视角,在 全面分析西方课程政治学研究理论、方法和系统梳理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 层面对课程改革与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与课程政策制 定、课程知识的选择与控制、课程改革的社会认同与 阻抗、课程改革与教师权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和 系统研究,试图构建基于政治学视野的课程改革理论 研究框架,丰富、拓展和完善课程改革的研究内容。
|
關於作者: |
焦炜(1974-)女,甘肃秦安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在《外国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三 相关概念界定
四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课程改革的政治属性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影响因素
一 影响课程改革的外部因素
二 影响课程改革的内部因素
第二节 不同理论视域中的课程改革及其政治意蕴
一 实践哲学的课程改革观
二 结构功能主义的课程改革观
三 批判理论的课程改革观
四 后现代主义的课程改革观
第三节 课程改革政治属性的表现
一 课程制度
二 课程政策
三 课程目标
四 课程开发
五 课程评价
第三章 课程改革与意识形态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内涵、特征与功能
一 意识形态的内涵
二 意识形态的性质与特征
三 意识形态的功能
四 教育意识形态的内涵、特征与功能
第二节 课程意识形态
一 不同理论视域中的课程意识形态观
二 意识形态与课程的关系
第三节 教科书意识形态透视
一 教科书性质分析
二 教科书意识形态的类型
三 教科书发展环节及其对教科书意识形态的影响
第四章 政治体制与课程政策制定
第一节 政治体制与课程政策概述
一 政治体制及其基本类型
二 课程政策的含义与功能
第二节 不同政治体制下课程政策制定的类型和模式分析
一 中央集权型课程政策的制定
二 地方分权型课程政策的制定
三 学校自主型课程政策的制定
第三节 不同政治体制国家课程政策的比较分析
一 课程决策主体比较
二 课程标准颁布机构比较
三 教科书制度比较
第五章 课程知识的选择与控制
第一节 课程知识选择的政治学分析
一 知识的类型与功用
二 课程与知识的关系
三 课程知识的内涵与特征
四 课程知识选择的目的
第二节 国家利益与课程知识选择
一 国家利益的基本内涵
二 现代西方国家的国家利益观
三 国家利益与课程知识的关系
四 国家课程知识选择的思想演变及其基本特征
第三节 课程知识的控制
一 课程知识选择主体的确立
二 课程知识选择标准的确定
三 课程知识的生成与控制机制
第六章 课程改革的社会认同与阻抗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分析
一 课程改革的合理性分析
二 课程改革的正当性分析
第二节 课程改革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参与
一 社会的基本结构
二 课程改革社会认同的内涵
三 课程改革的社会参与
四 课程改革中的利益协调
第三节 影响课程改革社会认同与阻抗的基本因素
一 政治因素分析
二 文化因素分析
三 心理因素分析
四 策略因素分析
第七章 课程改革与教师权利
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教师权利
一 教师的角色定位
二 “教师权利”与“教师权力”的概念辨析及其关系解析
第二节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权利分析
一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参与权
二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话语权
三 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权利空间分析
第三节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赋权
一 教师赋权的基本维度
二 教师赋权的主要途径与策略
第八章 新中国课程改革的政治诉求与理想实现
第一节 新中国历次课程改革的文本分析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课程改革:政治格式化的凸显(1949—1957)
二 “教育革命”与“文革”时期的课程改革:政治权力的强化(1958—1976)
三 改革开放初期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建:注重素质教育(1977—1999)
四 世纪之交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方式的“主体化”重构(2000年以来)
第二节 课程改革的理想及其实现
一 确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课程改革价值取向
二 构建科学民主的课程改革文化
三 推进课程改革的制度创新
四 形成政府主导与学校自主相结合的课程改革机制
五 保障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基本权利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