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編輯推薦: |
·从远程指导表妹数学,到拥有163.3万订阅者的在线学习网站创始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改革家萨尔曼.可汗于2010年入选《财富》“全球40大青年才俊榜”,2012年入选《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
·可汗的头号粉丝比尔.盖茨为何表示“我认为你预见了教育的未来”?谷歌为何从150 000个投资方案中选出了可汗学院,并将其翻译为世界上最常用的10种语言?可汗学院的教学理念究竟缘何脱颖而出,成为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的先锋力量?
·金融界精英转投教育界的创业经历,为实现理想白手起家的励志故事。美国课堂上也有应试教育,印度穷孩子也能分享人类智慧结晶。未来的教育,由学习者自己主宰。
·湛庐文化出品。
|
內容簡介: |
·MIT和哈佛毕业的高材生缘何放弃金融分析师工作投身教育事业?YouTube上的“可汗学院频道”至今共吸引了163.3万订阅者,观看次数超过3.55亿次,它为什么如此大受欢迎?创始人萨尔曼.可汗阐述属于未来的教育理念——让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
·现行教育模式已有200余年历史,可汗认为,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社交网络盛况空前的时代,免费、灵活、适合个体、全球共享的教育才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本书中,他以“可汗学院”的成功为证,分析了当前教育各方面的缺陷和落后之处,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与高效的新概念。
·当教育没有了贫富之分,课堂没有了年龄之别,实习没有了假期之限,当学生开始为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而学习,教育才能最终达成其目标。
·适合师生、家长及互联网文化爱好者。
|
關於作者: |
萨尔曼·可汗
·身为孟加拉和印度移民后裔,他从小聪明好学,展现了出色的数学天赋。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数学学士、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后,在哈佛商学院获得了MBA。
·在一次对表妹的远程辅导后,他将授课实况制成视频传上网站分享,自此好评如潮。他于2009年辞去金融分析师的工作,专心建设这一旨在为全球学生提供免费在线教育的“可汗学院”。
·2014年1月,YouTube上的“可汗学院频道”共吸引了163.3万订阅者,观看次数超过3.55亿次。萨尔曼.可汗已成为教育领域的超级巨星,并吸引了可观的资助,比尔.盖茨基金会先后提供了550万美元支持其事业。
·可汗于2010年入选《财富》“全球40大青年才俊榜”,2012年入选《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
|
目錄:
|
序言谁都可以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
01 踏上教学之路
第一个学生,表妹纳迪娅
朴实无华的教学视频
内容为王
精熟教学法
教育是如何发生的
“教”与“学”的统一
02 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
普鲁士教育模式
瑞士奶酪式学习
考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扼杀创造力
家庭作业,不该在家里完成的任务
呼唤“翻转课堂”
传统教育模式的低效率
03 可汗学院进校园
哪个方法好,事实说了算
可汗学院的软件
可汗学院进校园
教育的“游戏化”
毅然辞职和盖茨的150万美元
洛斯阿尔托斯的实验
诺尔斯理论:自主学习适合所有人
04 教育的未来
应对“不确定性”
“逃课”的启示
混龄教学
教学是个团体项目
有秩序的混乱
寒暑假的反思
创造力,成绩单的重要一项
让贫穷的孩子也有受教育机会
未来的证书:评估报告
学习与实习并重
结语 翻转课堂,为创造力腾出时间
译者 后记
|
內容試閱:
|
谁都可以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
我叫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是“可汗学院”的创办人和最初的教职人员。可汗学院旨在让全世界所有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之所以提笔撰写本书,是因为我相信现代的教学模式正处于千载难逢的变革之中。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变化的需求。被动的学习方法早已过时,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在处理信息时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学生根据年龄划分成不同年级,制定统一的课表,希望学生能在这种“一刀切”的课程中学到点什么。这种教育模式在一百年前是否是最佳的我们已无从考究,但如今我们可以确信,它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方式,但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困惑,甚至是担心。光鲜亮丽的新技术不仅没有成为理想的教学工具,反而成了橱窗里摆放的无用装饰。
从传统教育向新教育模式转变需要跨越一道鸿沟。在现代世界的各个角落,每天都有学生陷入这道鸿沟之中。瞬息万变的世界从未停止过革新的步伐;但如今,教育制度的改革却如冰川运动般缓步前行,稍有不慎还会误入歧途。日复一日,随着一堂堂课的结束,学校的课程体系愈发与学生的实际所需脱节。
教育改革言之易行之难。但不管怎样,它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政客通过谈论教育改革来吸引群众的目光。而家长们更是对目前的教育之殇有着切身之感。他们既担心自己的孩子无法达到某种界定不清却又规范严苛的标准,又害怕孩子被同班同学超过,甚至担心世界另一端的学生比自己的孩子优秀。这一现象就像在争论宗教问题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坚持己见,却又拿不出足以让他人信服的证据。教育体系应该更严密还是更松散?现在的考试次数是太少了还是太多了?说到考试,我们如今的标准化考试到底是检测了学生们的长期学习效果,还是仅仅考察了学生应付考试的能力?我们的教育是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理解能力和创造思维,还是在继续一场毫无意义的游戏?
我们成年人同样担心着类似的问题。当系统性的教育结束后,我们的学习能力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我们又该如何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免思维变得懒惰和迟钝呢?我们离开学校后还能学习新知识吗?在哪里学?怎样学呢?
这些有关教育的探讨都是积极健康的,思潮激荡、辩论交锋无疑奠定了教育在我们这个普遍联系且充满竞争的世界中的重要地位。问题是这些关注和探讨并没有转化成促进教育改革进步的实际行动。如果说有什么行动的话,也只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政策,这些政策可能有害而无益。
获得卓越的教育成果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许多优秀的教师和学校证明了这一点,但他们的成功很难被复制或形成规模。尽管人们在教育上投入无数金钱和精力,但这一领域并没有得到太多进展和显著改善。甚至有人开始怀疑,现行的教育体系到底能否有所改进。
更令人担心的是,没有看清问题本质的大有人在。实际上,教育的目的无关升学率与考试分数,教育的真谛在于帮助人们收获人生的果实;教育的责任在于挖掘人的潜力;教育的使命在于提升人的尊严。
媒体经常引用这样一个数据:美国高中生的科学和数学成绩在全世界排名第二十三位。在美国人看来,这一排名无疑令人沮丧,但实际上,用它来判断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未免太过狭隘。在我看来,尽管美国的教学体制存在种种不足,但至少从短期来看,美国仍会在科技方面保持领先地位。那些有关排名的言论无疑太过危言耸听,我们大可不必理会,美国并不会因爱沙尼亚的学生更擅长数学中的因式分解就失去其优势地位。美国文化的其他重要组成部分——创造力、企业家精神、乐观主义以及资本实力——让美国成了全世界最适合创新的沃土。这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聪明孩子来到美国,获得绿卡并留下来工作。从全球性的更具前瞻性的视角出发,国家排名实际上也没有丝毫意义。
但如果我们不敲响警钟,骄傲自满的情绪就会让我们陷入无法自拔的挫败境地。但美国人的企业家精神和发明创造的能力可不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我们停止输送受过良好教育的创新人才,美国的领先地位就会受到威胁。虽然美国不断地为创新提供源动力,但又有谁能从中受益呢?是否只有一小部分美国学生获得了足够的教育能够应用于实践,而迫使美国企业不得不从国外大量引进高智商人才?是否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会因缺乏工作技能而失业?
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由于缺乏足够的技能或机会,他们无法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他们的潜力是否就因此被埋没甚至被引导至错误的方向呢?发展中国家的民主进程是否会因教育的缺陷和制度的腐败而走向衰亡呢?
这些问题涉及到实践和道德层面。我相信,全球教育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谁能料想天才会潜藏在哪里?也许在非洲的一个小村落中,有一个小女孩在未来会发现治愈癌症的方法。或许在新几内亚岛上,某个渔夫的儿子对海洋的健康状况有着深入的见解。对于这样的天分和潜能,我们怎能就此浪费掉呢?如今,拥有先进技术和教育资源的我们怎能不为这些孩子提供世界顶级的教育呢?而我们所要做的,只不过是怀揣梦想,鼓足勇气、大胆行动,让这一愿景成为现实。
然而,人们并没有付出实践,只是继续空谈教育领域微不足道的变化。由于缺乏想象力,或是害怕破坏现状,关于教育改革的对话往往浅尝则止,大众关心的不是我们现存教育制度的弊病,而是那些让我们熟知却被予以过度重视的标准,比如考试成绩和毕业率。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些标准不重要。只不过教育的重点是,一代又一代人能否具有足够的能力,具备生产的技能,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能否充分发挥潜力,为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做出贡献。
既然我们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们不妨重新审视一下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人们是怎样学习的?在数字化的今天,所谓的标准化课堂教学法——即在学校的课堂中听讲,回家后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是否适应当今的需求?为什么学生在考试后就会忘记他们本该牢记的知识?为什么走向社会的成年人感到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社会实践存在严重脱节?这些就是我们应该思考的种种问题。然而,即便是提出了这些问题,我们也仍要记住,哀叹教育的现状和付诸实践进行改革远不是一回事。
2004年,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一点我会在后文中予以详述),我开始对一些看似可行的教学方法进行试验。试验证明,在很大程度上,很多教学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换句话说,得益于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这些可行的方法表明,现存教育制度的改革是可能的。
在种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试验中,有一种方法大获成功,那就是我在视频网站YouTube网站上发布的基础数学教育视频。当时我并不知道怎样以最佳方式呈现视频,也不知道这种方式能否获得成功,更不知道是否有人会看我发布的视频。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方法是试错法(没错,采用这种方法,是可以犯错的);另外,当时作为对冲基金分析师的我白天还要应付高要求的工作,时间极为有限。不过,就在短短的几年后,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虚拟教育这份事业才是我的激情和内心的归属所在。于是,在2009年,我辞掉了分析师的工作,并全身心地投入虚拟教育这个行业,正是这个开始成就了今天的可汗学院。
可汗学院这个名字看上去会让人觉得学院的规模很大,然而一开始,学校的资源可谓极为缺乏。整个学校只有一台电脑,一个价值20美元的屏幕录像软件和一块花了80美元购置的手写平板。对于那些图形和等式,我都是借助微软的一款免费画图工具完成的,而且经常画得歪歪扭扭。除了视频,我还以每月50美元的价格租了一个网络主机,在这个虚拟的主机上我尝试运行着一些收集来的测试软件。学校的教职员工、工程师团队、后台支持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只有一个人,而那个人就是我。学校运转的预算大部分来自我的存款。每天,我大部分的时间都穿着一件6美元的T恤衫,随意换着几条运动裤,对着电脑显示器讲话,天马行空地展望着这项事业的未来。
我的梦想并不是做一个点击率很高的网站,更不愿意看着自己倾注了无数心血的事业最终变成教育争论中昙花一现的失败案例。或许是我心存妄想,但我的梦想是创建一个持久的、具有改革推动效力的学院,这个学院是为世界服务的,我希望它能持续几百年,敦促我们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可行的教育模式。
在我看来,现在是重新审视教育制度的绝佳时机。在历史长河中,新的教育机构和教育模式都是在转折时期应运而生的。比如,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就是在北美殖民开始不久后成立的,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以及各州州立大学系统则是美国工业革命和美国领土扩张背景下诞生的。如今,我们仍正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点的早期阶段,在我看来,这一转折阶段在历史上具有最为重要的意义,它就是信息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世界变化之快让创新思维和分析思维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技能,它们已不再是只有社会精英才具备的优势,而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过去那种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接受教育的情况必须得到改变。基于这些想法,我为自己确定了一个颇有野心的使命,借助当今现有的、但尚未被充分利用的技术手段完成这一使命。我的使命宣言就是:让全世界所有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
我的教育理念很直接,它源自我个人的愿望。我希望用我认为理想的教育方式教别人。也就是说,我想在教育过程中传递学习的快乐,并让学生在了解宇宙万物时感到兴奋。在教授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过程中,我不仅想让学生掌握这两门学科的逻辑思维,更想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魅力。除此以外,无论是刚开始求学生涯的孩童,还是结束学业后想温故知新的成年人;无论是在书山学海中奋力拼搏的学生,还是想要努力训练保持睿智的老人,我希望他们都能从我的教育方式中获得同样程度的帮助,取得同样满意的效果。
在我的教育理念中,我想摒弃的是课堂上单调乏味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生硬地套用公式,这种方式的意义无非就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我希望帮助学生了解每堂课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知识的难度和深度会随着课程的持续而层层递进;我还希望培养学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这样即便他们每次只掌握了一个概念,他们也能将简单的信息进行融合、扩展,进而真正地掌握一门学科。总而言之,我希望重唤学习的乐趣,也就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并享受学习带来的自然而然的喜悦。但这种喜悦早已随着传统课堂中服从式的教育模式而消失殆尽。
在可汗学院形成的一开始,我只有一名学生,她就是我的表妹纳迪娅。
到了2012年年中,可汗学院的规模越变越大,教职员工也不单只有我一个人了。我们每个月会向6万多名学生提供教育,这一数字比美国哈佛大学从1636年创立至今培养的学生总数的10倍还要多。而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400%的速度增长着。教学视频的点击率已经超过了1.4亿次,学生们通过我们的软件已经完成了近5亿次的测试练习。单我个人就发布了3000多个教学视频,这些教学视频是完全免费的,不夹带任何商业广告。此外,视频涵括的内容很广泛,从基础的数学运算到高等数学的微积分,从物理学到金融学再到生物学,从化学到法国大革命,各学科知识应有尽有。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招揽世界上最杰出的教育工作者和软件工程师投身于我们这项事业。可汗学院已经成为网络上最常用的教育平台。《福布斯》Forbes杂志这样描述我们:或许很多人都会这样问自己: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呢?但就是这样一所学院如今已经快速成长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育机构。”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本书讲述的是可汗学院(khanacademy.org)令人惊叹的成长经历和被大众接纳的故事,而这本书更想揭示的是,学院的成长向我们揭示了当今世界的需求。几年前,可汗学院的知名度也就仅限于亲朋好友之中的几名中学生。可汗学院到底是怎样被全球的各个年龄层和经济条件不同的人所知的呢?它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学生会将这个网站告诉他们的朋友以及老师呢?为什么老师会向校领导推荐这个网站呢?为什么父母不仅利用这个网站帮助孩子学习,同时也通过这个网站让自己温故知新或继续充电、完善自己呢?
简而言之,可汗学院填补的到底是大众哪一方面的需求呢?
为什么可汗学院成功地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就做不到呢?对于教育成果这一问题,我们是否能用真实的数据来证明可汗学院确实能够帮助人们学习?它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可汗学院的教育方式是否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可汗学院是否帮助学生在学校顺利升学?视频课程和互动软件到底是更适合作为传统课堂的辅助工具,还是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就是鼓励主动学习并由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进度?
不管是8岁的孩子,还是80岁的老人,作为学生的他们,每次在点开一个新的教学视频时,就像是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探索历程。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以及需要做的练习都会给学生带来挑战,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来应对这些挑战。即便学习的进度慢了一些,学生也不会被他人嘲笑或指责,也不会因跟不上进度而担惊受怕。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的是,教学视频会一直挂在网站上。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不断地进行温习。而这种学习方式对犯错的容忍度也很高。学生不用害怕自己的学习状况让老师失望,也不用提心吊胆地害怕遭到老师的批评,或在全班同学面前出洋相。
我一直坚信,可汗教育能够成为教育改革领域里面的先驱,至少能够为未来教育发展方向提供一次有价值的尝试。也就是让教学艺术与信息展示和数据分析结合在一起,并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提供最为清晰、最为全面且与实践最为相关的课程。考虑到如今的技术发展和经济形势,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一点。但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或许应该是来自学生们的反馈。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收到了数千封来自学生的邮件,他们都是可汗学院的受益人。这些邮件有的来自欧洲城市,有的来自美国郊区,有的来自印度农村,还有的来自中东的小镇。在这些信件中,年轻的女孩抒发着她们对教育渴望,但因种种原因,她们只能偷偷地进行学习。有些邮件简短而风趣,有些详尽而真诚。有些来自在学校成绩不好、对自己不够满意的孩子,还有些来自害怕自己失去学习能力的成年人。
这些邮件都传递着明显的信息。无论是在精英式的贵族学校还是平民化的一般学校中,都有太多天资聪颖、刻苦努力的孩子没有获得正确的教育。太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了信心,甚至很多所谓的“好”学生也发现,即便他们得到了好成绩,但真正学到并掌握的东西并不多。当今社会纷繁嘈杂的环境和追求简单快捷的文化,让大家慢慢变得麻木,变得索然无趣;让孩子和成人渐渐失去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失去了追寻真理的求知欲。
对这些学生来说,可汗学院仿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这里,他们可以体验到在课堂和工作场合体验不到的东西。这难道是因为人们看了视频课程或者使用了互动软件而变得更聪明吗?当然不是。我想强调的是,这种教学方式更为有效: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的环境,能够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本来就很聪明。
相较于其他因素,学生们给我反馈的邮件是我撰写这本书的主要理由与动力。此书于我,不仅是展现个人心声的方式,表达自我诉求的途径;更是唤醒民众变革意识的号召,是引领教育制度的革命宣言,是指导未来发展方向的纲领。传统教育方式必须进行变革,教育必须回归其本质,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促使个人的进步,必须维系人类的繁荣。
在何时何地,人们能做到全神贯注?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有些人早上的头脑最为清醒,有些人在晚上的学习效率更高。有些人认为在安静的房间里更能集中精神,而有些人则更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甚至是在咖啡厅里伴着嘈杂的环境学习。既然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各不相同,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认为课堂才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场所呢?我们为什么还要统一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和进度呢?
科技为我们提供了摆脱这种限制和束缚的能力,让教育变得更加便捷、灵活并且更加针对个人的需求和节奏,它还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个人责任感,重新唤醒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让学习变得像寻宝游戏一样。此外,科技进步还产生了另一个益处:互联网让教育变得平易近人,无论是知识还是机会都能更加公平地被人们获取。高质量的教育并不一定要依赖校园,也不会因为贫富差距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分配,世界各地的学生都可以像比尔盖茨家的孩子一样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
常言道:生活就是一所学校。随着我们的世界越变越小,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变得愈发紧密,整个世界就会变成一所体系庞大且兼容并包的学校。这所学校里的求知者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既有学习进度快的,也有学习进度慢的。在这里,我们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我们可以选择独自努力专研的学习方式,也可以通过帮助他人、与他人分享知识或者为他人答疑解惑来进行学习。
我希望可汗学院能够成为这所全球课堂的虚拟平台。我们欢迎所有充满求知欲的人,我们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帮助到他人,同时也能获得他人的帮助;我们鼓励人尽其才,协助大家展现出自身最好的一面。成功的定义是由我们自己来决定的,可以有千万种不同的标准;但失败只有一个衡量法则,那就是放弃。就我个人而言,在我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同时,我自己的知识也日渐精进、获益匪浅。在一些方面,我获得的收益甚至远远超出自己最初投入的精力,比如我收获了智慧的快乐,重新点燃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与思维不同的人们进行交流。我有一个梦想,有朝一日,可汗学院的所有学生和每一个这本书的读者都能拥有和我相同的感受,取得和我一样的收获。
……
|
|